福建省晋江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祥解.docx
- 文档编号:30681553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2.21KB
福建省晋江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祥解.docx
《福建省晋江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祥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祥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晋江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祥解
福建省晋江市2016-2017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试卷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
生肖纪年源于( )
A.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B.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
C. 古人环保意识的体D.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
2.下表是中国春秋到汉代的部分农业科技发展成就。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都江堰、郑国渠
战国修建,综合利用
垄作法
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耕作法
西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耦犁
后来加装犁壁,并推广到珠江流域
代田法
提高了耕作效益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生产工具的创新 B.精耕细作模式的不断发展
C.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 D.生产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3.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
其中目的是( )
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 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
6.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美洲社会的进步
7.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8.“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9..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些表明江南地区
A.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 B.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
C.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0.据统计。
魏晋时期偏安南方的东吴、东晋、南朝等政权大部分官员皆是北方人。
而到宋代,整个浙江,共有24人担任宰相,北宋时期有4人,南宋时期多达20人。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形式的需要 B.科举制度的影响C.文化繁荣的结果 D.经济中心的变化
11.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1
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3.张择端画于1126年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再现了东京鼎盛时期的街市繁华景象。
下列关于张择端作画背景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C.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D.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14.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重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15.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
,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商品生产的区域分工日益明显 B.手工业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C.个别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
16.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取代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业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17.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
原料则来自福建。
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
18.有学者发现:
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19.下列关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布局打破“坊市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市民阶层形成 D.手工工场大量出现
20.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
称“隆庆开关”。
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
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
21.以下是来自彭信威所著《中国货币史》中的一幅反映1500—1800年中国米价变动的曲线图。
决定下图中米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 B.闭关锁国政策的范围在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D.明清“海禁”政策的实施程度
22.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的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
下列选项既属于“资本主义”动力又属于“封建主义”动力的是
A.各国政府积极支持海外探险 B.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天主教
C.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西欧人对东方黄金的追求
23.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支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D.资本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26.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
按移民、黑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⑤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⑤④
27.【法】米歇尔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
“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
”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28.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在是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B.英国订单大清朝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有贸易优势 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受英国排挤
29.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3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这一变化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
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31.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说:
“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西方社会具备“起飞点”的根本因素是:
A.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 B.《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影响
C.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控制 D.西葡两国中央集权力量的增强
32.有人说,“电从一诞生开始,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
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A.发电机 电影 B.电动机 电话 C.电灯电报 D.电车无线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33.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
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
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
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
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
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
“上接闽广,下接苏杭”。
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
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诞生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
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
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
(2分)
(4)35.英国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农民们失去了自己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
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材料四:
热机和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大动力技术体系。
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影响。
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进
了工业革命的爆发。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3分)
(3)材料四中的“热机”具体是指什么?
(2分)“蒸汽动力革命”又是指什么?
(2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们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
香料,非洲的象牙和黄金,美洲的黄金、烟草、白银、玉米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的雏形开始出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
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的、采矿
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
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三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帝国主义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几个古老的社会如中华、奥斯曼已被逼得走投无路,在几次有限的冲突之后,遂成为西方的半殖民地,西方在这些国度享有贸易特权——逐步地,中华、奥斯曼被卷入了西方世界体系之中,成为边缘地区,在经济、政治上基本处于附庸地位。
——朱宁《工业革命:
核心区欧洲与边缘区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从全球化角度来看,此事件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市
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动力和交通领域的发明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分)
(3)根据材料三,以中国为例说明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4分)
2017年春高一年期中考历史卷答案
【答案】
1---5DBDCA6--10ADBBD11--15ADCDA16-20BCDDC
21--25DDAAD26--30DBDCD31--32AB
33
(5)原因:
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
(3分回答3点即可)
(2)经验:
有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
(3分回答3点即可)
(3)障碍:
有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
(4分)
34
4.特点:
城市布局由相对固定到突破市坊界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出现夜市;(4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尤其是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2分)
(6)特点:
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关;受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3分回答3点即可)影响:
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剧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分回答3点即可)
(3)理由: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对外贸易,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的推动。
(2分)
35.
(1)三项因素:
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3分)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金。
(6分)
(2)蒸汽机的创制和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同时也导致煤大量开采和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
(3分)
(3)内燃机、第一次工业革命。
(2分)
36
(1)事件:
新航路开辟。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4分)
(2)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
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相结合。
(4分)
(3)影响:
破坏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体系,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发展;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亚非拉国家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被迫卷入世界
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附庸。
建设性:
在殖民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制度和管理方式。
(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晋江市 历史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