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加工学拉伸.docx
- 文档编号:30678610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5.36KB
塑性加工学拉伸.docx
《塑性加工学拉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性加工学拉伸.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塑性加工学拉伸
第二章拉伸
所谓拉伸是对金属坯料头部施以拉力p使之通过模孔,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
相同,并有一定性能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拉伸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1、拉伸方法
⑴实心制品的拉伸(棒、型、线)
①一次拉伸(单模拉伸)②多次拉伸(多模拉伸)
⑵空心制品拉伸
(圆管、空心型材)(P154)
①空拉(无芯头拉伸)
②固定芯头拉伸
③长芯杆拉伸
④游动芯头拉伸
⑤扩径拉伸
⑥顶管法
2、拉伸方法的特点
⑴拉伸制品的尺寸精确、表面光洁;
⑵能生产细而长的制品;
在一台设备上,可生产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制品,生产灵活性大。
⑶设备工具简单,维护方便,制造容易;
⑷由于应力状态不能充分发挥金属的塑性,加之摩擦阻力大,所以道次加工率低,从而增加了加工工序,使成品率下降。
二.拉伸生产的现状及发展
拉伸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30世纪,人们就通过小孔用手工拉伸细金丝。
公元8~9世纪用手工拉伸其他金属丝。
12世纪才开始用动力进行拉拔,13世纪德国制造了第一台水力拉拔机。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拉伸技术工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1、拉伸工艺方面
固定芯头拉伸使用较广泛,但由于其拉伸长度受限制,出现了游芯拉伸、圆盘拉伸、高速拉伸(25米/秒)、多线拉伸、多模拉伸。
2、拉伸设备
单链式为主。
另外有:
双链拉伸、圆盘拉伸(直径最大ф2900~3500)、联合拉伸、液压拉伸。
3、拉伸工具:
辊式模、旋转模
总之,拉伸朝着:
高速,40m/s、多线,7~8根管子、重卷、连续以提高成品率(大重卷、高精度、长而细、异型高效)。
第二节拉伸时的变形与应力
一、圆棒拉伸时的应力与变形
1、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图:
受力情况、应力状态、变形状态。
由于是轴对称问题,所以:
σr=σθ
2、金属在塑性变形区内的流动。
变形区由模壁和两个球面构成,可分为三部分:
Ⅰ—入口端非接触变形区(弹性变形区)
Ⅲ—定径变形区(弹性恢复区)
Ⅱ—塑性变形区
⑴纵向上的网格变化情况
中心层网格变为近似矩形,而外层变为平行四边形,且内切椭圆长轴与轴线所夹角度从中心到外层越来越大,说明外层金属除有延伸变形、压缩变形外还有剪切变形,且此变形是从中心到外层越来越大,这说明变形的不均匀性,即边层变形大而中心变形小。
⑵横向上的网格变化情况
原为平行的横线变形后变为中心突出的曲线,且越靠近模孔变形越大,说明中心质点的金属运动速度大于外层,且越靠近模孔速差越大,这说明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即中心流动快而边部流动慢。
3、影响拉伸变形不均匀因素:
⑴模角α:
随着α↑的增大,由于外层金属受模壁阻力↑,导致附加剪切变形增大,则变形不均↑。
⑵摩擦与润滑
f↑,不均↑,润滑↑,不均↓。
⑶道次加工率λn和拉伸道次n
总变形量一定的情况下:
n↑,λn↓,变形不均↑,
因为:
λn↓,σl↓,而σr↑,使f↑,变形不均↑,当λn↓↓,只产生表面变形(剪切变形未深入到制品内部)。
⑷金属强度和拉伸前的变形程度
σb↑,或拉伸前ε↑,则不均↓,这是因为摩擦应力对金属内外层变形影响相对减小之故。
4、不均匀变形的后果
⑴制品产生残余应力,使黄铜和某些铝合金产生应力腐蚀而破裂。
⑵产生裂纹:
表面裂纹、中心裂纹
⑶组织、性能不均
5、应力在塑性变形区内的分布
印痕实验表明:
在中心部分几乎看不到网格的印痕,而边缘的印痕则很清晰。
同时印痕由变形入口到出口,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说明:
印痕深处则σr、σθ大
印痕浅处则σr、σθ小
据光弹性实验,应力分布如图,情况一致。
所以:
⑴沿横向上:
σr表>σr中,σθ表>σθ中
据塑性条件:
σl+σθ=σs,
∴σl表<σl中
⑵沿轴向上的分布
σrλ>σr出σθλ>σθ出
同样据塑性条件:
∴σlλ<σl出
实际情况:
①模子磨损情况:
入口处磨损快(σrλ↑,f↑),出口处磨损轻微;
②ε%大比ε%小时磨损轻微:
因为ε%↑,σl↑,则σr↓,f↓。
⑶各变形区各断面σr与σl之间的关系见右图所示:
可见:
要增大σl,提高λn。
应用:
带反拉力拉伸
① 倍模拉伸
② 多次带滑动拉伸(线材)
有反拉力时对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由于σq使σl增加,则必然使σr减小,从而使f↓,则模子磨损↓,变形不均↓。
但由于σl↑,材料内部易使组织的各类缺陷和裂纹扩散,从而产生裂纹甚至拉断。
二、管材拉伸时的变形与应力
㈠空拉
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以及一次减径量大,拉伸力小等特点。
用于:
减径拉伸、整径拉伸、定型拉伸
1、空拉管时变形区应力分布情况
应力状态二压一拉
应力分布:
由于属非轴对称,所以:
σr≠σθ,且内表面为自由表面,σr中=0
轴向应力:
σlλ<σl出σrλ>σr出σθλ>σθ出
径向应力:
σl表<σl中σr表>σr中σθ表<σθ中
2、空拉时的变形及壁厚在变形区内的变化规律
⑴变形状态:
εl-延伸εθ-压缩εr-不定
⑵应力与壁厚变形间的关系:
①壁厚取决于三个应力间关系
σl-使壁厚变薄、σr-使壁厚变薄、σθ-使壁厚增加。
据增量定理:
εl=2λ[σl-(σθ+σr)/2]/3>0,延伸变形
εθ=2λ[σθ-(σl+σr)/2]/3<0,压缩变形
εr=2λ[σr-(σθ+σl)/2]/3,则:
当式中:
σr>(σθ+σl)/2,εr>0,增壁
σr<(σθ+σl)/2,εr<0,减壁
σr=(σθ+σl)/2,εr=0,不变
②壁厚在变化层内的变化规律
因为σr很小,壁厚的变化主要取σl与σθ即:
当σl大而σθ相对小时,εr<0,则减薄;当σl小而σθ相对较大时,εr>0,则增壁。
从应力分布情况可知:
σlλ<σl出、σθλ>σθ出,而其比值σθ/σl是由入口向出口逐渐减小,因此管壁厚度在变形区内的变化是:
在入口处增壁,达最大值时开始减薄,到出口处减薄最大;最后管壁厚度增减取决于累加结果。
⑶影响空拉管时壁厚变化的因素
a.几何因子:
管坯径厚比(DH/SH)
b.物理参数:
金属的材质与状态、道次加工率、拉伸道次、摩擦与润滑、模角、拉伸速度;
物理参数是通过相对拉伸应力K=σl/(β×σs)来决定,可见,K与σl成正比。
其中:
σs—拉伸前后平均屈服强度β—1.115(参数)
所以:
这些物理因素如果使σl↑,增壁情况下,增壁趋势减弱,增壁量减少;减壁情况下,减壁趋势增强,减壁量增加。
反之也然。
①几何因子:
管坯径厚比(DH/SH)
临界系数:
前苏联:
DH/SH=5~6,只考虑了几何因子,未考虑物理参数。
认为:
DH/SH>6,增壁
DH/SH<5,减壁
DH/SH=5~6,不变
天津常光德:
DH/SH=4~8,不定(实践得出)。
日本东海大学田中浩:
研究壁厚变化、纠偏现象。
江西理工大学1988年提出:
DH/SH=3.6~7.6,不定。
②物理参数:
a.金属材质与状态
材料越硬(材料本身、加工硬化),σb↑,则σl↑。
b.道次加工率与加工道次
在总变形量一定情况下,加工道次越多,εn↓,σl↓。
多道次空拉的增壁量大于单道次空拉。
但道次加工率很大时,即εn>40%时,壁厚始终减薄,即使DH/SH>7.6。
c.摩擦与润滑
f↑,润滑↓,σl↑。
d.模角
固定芯头拉伸:
α=9o~12o
游动芯头拉伸:
α=9o~13o
α↑,σl↑。
但α≥30o,壁厚始终减少;α<6o,壁厚始终增加。
e.拉伸速度
V↑,σl↑。
3、空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几个问题
⑴空拉时,可以减小壁厚不均性(即纠偏),且空拉道次越多纠偏效果越好。
⑵空拉时管材内表面质量粗糙、不光亮,且空拉道次越多,粗糙度越严重。
⑶空拉时易产生表面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
σl’是产生横纹的原因;
σθ’是产生纵纹的原因
如图所示:
㈡固定芯头拉伸
1、固芯拉伸的变形与应力
Ⅰ区-空拉区(减径压)与空拉相同
Ⅱ区-减壁区与拉棒相同
Ⅲ区-定径区-弹性变形
所以:
应力与变形是空拉与拉棒的结合。
2、特点
优点:
①变形较均匀。
②既减径又减壁,尺寸好控制而且精度高,内外表面质量好。
缺点:
①由于内外均有摩擦作用,使P增大,故道次变形量不能太大(一般为1.2~1.5),道次增加,辅助工序增加,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
②由于芯头靠芯杆固定,尤其拉伸小管时,芯杆在拉伸时的弹性伸长量较大,易引起“跳车”现象,而出现“竹节”缺陷;拉伸长度也受到限制。
“竹节”在天线套管生产,后期电镀会产生色差。
㈢游动芯头拉伸
l1-大圆柱段、l2-圆锥段、l3-小圆柱段
1、芯头在变形区中的稳定条件
⑴管材作用在芯头上的力在水平投影之和必须等于零,即:
Σx=0
ΣN1sinβ-ΣT1cosβ-ΣT2=0
由T1/N1=fn=tgρ(fn—摩擦系数、ρ—摩擦角)
∴ΣN1sinβ-ΣN1fncosβ-ΣT2=0
即:
ΣN1(sinβ-fncosβ)=ΣT2
由ΣN1>0,ΣT2>0
则:
sinβ-fncosβ>0
∴sinβ/cosβ>fn
∴tgβ>tgρ
∴β>ρ芯头锥角β必须大于摩擦角ρ
如不满足此条件,则由于摩擦力过大,使芯头超过了极前位置而使管子拉断;或者由于芯头过小而被拉出模孔成为空拉。
所以:
摩擦力对游动芯头拉伸起着很大的作用。
⑵芯头锥角必须小于模子角度
即:
β<α
若β>α则在拉伸开始,平衡力还没建立以前芯头大圆柱段抢先与管坯接触,即切断管子而导致无法拉伸。
所以,芯头在变形区中的稳定条件:
ρ<β<α
一般α=120;游动α=130
若当fn=0.09~1,ρ=50~60;fn=1.15,ρ=90;
β比α一般小20~30。
2、游动芯头拉伸时的变形过程
Ⅰ-空拉段
Ⅱ-减径段
Ⅲ-第二空拉段
Ⅳ-减壁段
Ⅴ-定径段
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变化,芯头的位置及变形区各部分长度与位置也将改变,有些区甚至消失。
3、游动芯头拉伸的优缺点:
⑴可拉伸小而长的管材,并获得优良的内表面质量。
⑵可在圆盘拉伸机上实现高速拉伸,从而提高生产率。
圆盘:
Vmax=500~600米/分,直拉:
Vmax=50~60米/分。
⑶改善了润滑条件,使P↓,从而可增大道次变形量。
λn=1.7~1.9,λn=1.5,可促进润滑流体动压力↑。
⑷在拉伸过程中,由于fn↑↓,使拉伸过程不稳定,易将管子拉断。
4、游动芯头拉伸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保证管坯质量,管内表面摩擦系数的控制
生产出高质量的管坯:
采用水封挤压、采用光亮退火、尽量避免酸洗,空拉道次不宜过多等。
⑵制造出高精度高表面光洁度的芯头,精度、尺寸要严格符合要求。
光洁度:
大管▽7以上,小管▽9以上,日本拉毛细管要求Ra=0.06,
尤其是α与β的配合:
α-β=1~2.5,并且β角影响很大。
⑶良好的润滑剂
润滑剂要求:
要求能在管材表面形成油膜;
油摩擦系数f<0.09,油膜强度≥100公斤·力/厘米2,退火后不能有残碳。
润滑剂配方(国内):
大管:
配25Kg溶液:
21Kg机油,0.827Kg三乙醇胺,0.673Kg酒精,2.5Kg油酸。
小管:
蓖麻油25%,汽缸油20%,油酸5%,机油45%,添加剂5%。
⑷严格配模工艺:
①选好平均道次延伸系数λn;
②掌握好ΔD/ΔS的比例;
③设计好芯头尺寸,确定好管内径与芯头大圆柱直径的间隙。
三、拉伸制品的残余应力
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均匀变形产生的附加应力,在拉伸后仍残留在制品中,称残余应力。
1、残余应力对制品的危害性
⑴制品抗腐蚀性能下降,尤其是黄铜易产生应力腐蚀而破裂。
⑵在存放和使用时易引起尺寸和形状的变化。
⑶性能改变,降低制品的使用寿命。
2、拉伸制品中残余应力的分布:
如下页图所示:
⑴棒材
可用弹性后效解释
⑵管材
①空拉管
②衬拉
衬拉由于内表面有芯头,在轴向上由于变形均匀,残余应力较小,而配模不当,残余应力较大。
拉伸管材时,管子内外表面的变形量是不同的,此变形差值可用内、外径减缩率之差表示:
Δ=[(d0-d1)/d0-(DO-D1)/D0]×100%
变形差值Δ越大,即内外表面变形差值越大,则σθ´越大。
由于配模不同,所产生的周向残余应力不同,有两种情况,如图。
左图:
衬拉减径量大,减壁量小。
右图:
衬拉减径量小,减壁量大。
减径和减壁量如下举例:
坯料为Ф25.4×1.42,相同的变形程度ε=30%,λ=1.43,不同的配模,则σθ´不同
h-Ф18×1.42
d-Ф18.8×1.37
a-Ф24.4×1.02
b-Ф21.5×1.17
如图所示: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随ΔS↑,ΔD↓,σθ´↓,当ΔS达一定值时,σθ´转内为拉,但很小。
b曲线σθ´最小,是ΔS、ΔD最佳的配模,即:
壁厚压缩率为:
ε=(S0-S1)/S0×100%=17.9%,
壁厚延伸系数:
λs=s0/s1=1.2,
外径压缩率:
εp=(D0-D1)/D0×100%=15.5%,
内径压缩率为:
εd=(d0-d1)/d0×100%=15.3%,
Δ=-0.2
从上可以分析可知:
①空拉时σθ´大于衬拉;
②为实现无周向残余应力拉伸,配模时应按“多薄少缩”的原则,即壁厚减少量大些,直径缩小量小些。
3、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
⑴减少变形不均匀
①棒材拉伸时应合理制定工艺流程,注意道次变形量不能过小;
②选择合理的模角:
棒线为6°~9°管为10°~12°
③改善润滑剂,使f↓
④拉管时尽量按“多薄少缩”的原则配模
⑵矫直加工:
矫直时使表面产生1%变形,可大大减少残余应力。
⑶低温退火:
是彻底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
.
第四节拉伸工具
一、拉伸模
Ⅰ—入口锥:
入口角
Ⅱ—工作锥
(压缩锥):
Ⅲ—定径带
(工作带):
Ⅳ—出口区:
第六节拉伸工艺
一.拉伸配摸的基本概念
拉伸配模即制定拉伸工艺流程,确定各道次模孔和芯头尺寸。
配模时首先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
①形状尺寸、②表面质量、③机械性能。
在保证少断头、不拉断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加道次加工率,减少拉伸道次,以提高生产率。
1、实现拉伸过程的条件:
⑴出模口处的拉伸应力:
σz=P/F1<σS,或σz<σb
⑵安全系数:
K=σS(σb)/σZ,显然:
K>1.0
K=σS/σZ=1.1-1.2,或K=σb/σZ=1.4-2.0
若K>2.0则εn过小,未充分发挥金属塑性,拉伸道次多;K<1.4则εn过大,易拉断或断头。
2、 拉伸时常用变形参数:
⑴总加工率(变形程度)和总延伸率:
εΣ=(F0-Fk)/F0×100%
λΣ=F0/Fk
管材:
外径总减缩率:
εΣD=(D0-DK)/D0×100%,
壁厚总加工率:
εΣs=(S0-SK)/S0×100%
总延伸系数:
λΣ=(D0-S0)S0/(DK-SK)SK
壁厚总延伸系数:
λΣs=S0/SK
⑵道次加工率和道次延伸系数:
εn=(Fn-1-Fn)/Fn-1×100%,λn=Fn-1/Fn
管材:
道次外径减缩率:
εDn=(Dn-1-Dn)/Dn-1×100%,λDn=Dn-1/Dn
壁厚道次加工率:
εSn=(Sn-1-Sn)/Sn-1×100%
一般:
εSn=10~20%,最大25~30%
道次延伸系数:
λn=(Dn-1-Sn-1)Sn-1/(Dn-Sn)Sn
壁厚道次延伸系数λSn=Sn-1/Sn
一般λSn=1.1~1.25,最大1.33~1.43
⑶加工率与延伸系数之间关系:
①ε=1-(1/λ),λ=1/(1-ε)
②λΣ与λn之间关系
λΣ=λ1λ2λ3·······λn
LnλΣ=Lnλ1+Lnλ2+Lnλ3+······+Lnλn
⑷两次退火间的总延伸系数或总加工率:
εΣ退、λΣ退,表13-3
道次1、2→退火→道次3、4→退火→道次5、6
⑸成品加工率或成品延伸系数
ε成、λ成
可用ε成或λ成控制成品性能:
一般:
铜及合金:
棒型线:
Y2、Y需控制ε成,M用退火控制
铜合金管材:
都用退火控制性能
铝合金:
棒型材:
用淬火时效强化
管:
Y2、Y用ε成(如:
L2~6,LF21,LF2,其λ成>2.2,M进行热处理)
⑹拉伸道次n和中间退火次数N
n=LnλΣ/Lnλn,表13-4
N=(LnλΣ-Lnλ成)/LnλΣ退(硬、半硬状态)
N=LnλΣ/LnλΣ退-1(软态)
3、一般配模步骤
⑴据成品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和性能选坯料
⑵计算成品加工率λ成,计算λΣ(λΣ≥λ成)
⑶计算n和N
⑷分配λn,确定模孔尺寸和芯头尺寸
λn两种分配方案:
①两头小,中间大,塑性好;
②逐渐减小,塑性差。
⑸计算拉伸力P,校核K
二、拉伸配模
1、圆棒拉伸配模
有三种情况
①已知坯料尺寸和成品尺寸
②已知成品尺寸并要求成品性能
③只要求成品尺寸
例:
拉伸T2ф30棒,挤压供坯,要求бb≥270MPa,δ≥6%,进行拉伸配模。
[配模]①查手册ε%与σb、δ曲线得λ成=1.4~2.2,
查表13-4,得λn=1.15~1.40,取λn=1.3。
②选坯料:
取λΣ=λ成=1.7
则D0=Dk×,取40
∴λΣ=D02/DK2=402/302=1.7
③求n,n=LnλΣ/Lnλn
=Ln1.7/Ln1.3≈2.02,取2。
④分配λn,求出模孔尺寸:
λ1=1.32,λ2=1.28
则:
,
⑤所以:
Φ40→Φ35→Φ30
2、型材拉伸配模
⑴用与型材形状相似的坯料进行拉伸
如:
大方→小方:
挤压或轧制方坯→拉伸→方型材,配模与圆棒拉伸相同
⑵用圆坯拉伸简单断面型材
热塑性不好的合金,要生产型坯较困难,如QSn625-0.1、
QSn4-3、QSi3-1等小型材
①型棒
注意如下问题:
a.圆坯直径必须大于型材外接圆直径。
如:
六角型材:
D0=H/sin600+△
方型材:
D0=A/sin450+△
△=0.5~1.5(余量)
b. 拉伸总延伸系数不能小于成品延伸系数。
c.形状逐渐过渡,要有一定的过渡道次,角度要求由大变小,不许由小变大。
d.尽可能使型材各部分变形均匀,即各部分的延伸系数尽量相等,而且尽量使型材各部分同时接触模壁,否则会使制品的形状,尺寸不精确。
② 型管
a.型管的拉拨都用圆管作坯料,当管材拉拨到一定程度之后,进行1~2道过渡拉伸,使其形状逐渐向成品形状过渡,最后进行一道成型拉伸而出成品。
即:
圆管→衬拉→过渡圆管→空拉1~2道→型管→衬拉→型管成品。
b.配模主要是确定过渡圆管的直径
椭圆形:
D过=(a+b)/2
六角形:
D过=6a/π=1.19a
方形:
D过=1.27a
矩形:
D过=2(a+b)/π
其实过渡圆直径D过比上式计算值大3~5%
以上各形如下图所示:
⑶用圆坯生产复杂杂断面型材时的配模
如电车线(紫铜)往往用圆坯生产,对于类似这种型材的配模,除要遵循上述原则
外,大多采用兹维列夫提出的“图解设计法”:
①据型材表面质量和性能尺寸确定圆坯尺寸
②求出λΣ和拉伸道次n
③分配λn,并计算出各道次模孔断面积Fn:
F0已知,则F1=F0/λ1,······Fn=Fn-1/λn
④把型材按相同比例放在圆坯内,使两者重心重合,然后将圆坯周长分为30~60个等距离点
⑤通过各点作坯料和型材外轮廓线上垂直最短的假设金属流线,作时应注意:
凸起部分流线应相互靠拢(金属向中间流),而凹进部分流线应逐渐散开(向两边流)
⑥按,,···,的比值分别按比例把各流线分段。
计:
=;其中已知,可量出,则可算出。
⑦将相同道次的点用曲线圆滑地连接起来,这就画出了各道次模孔的断面形状。
⑧计算拉伸力P,校核安全系数。
.
3、空拉管材配模
⑴空拉时管材的稳定性
①如果λn过大,易造成纵向凹折而失稳,所以一般空拉λn=1.2~1.8,最好取1.4~1.5。
②λn与金属的径厚比S0/D0有关
当S0/D0=0.05~0.1时,λn最大可达=1.5~1.7;
而当S0/D0<0.04时,当εDn=(Dn-1-Dn)/Dn-1×100%
达到一定值时,则出现失稳。
临界减缩率ε临=2.8×104(S0/D0)2
∴配模时必须使εDn<ε临
当S0/D0>0.1时λn=1.2~1.4;
当S0/D0>0.25时,λn最小并易拉断;
③据经验:
当⊿D≤6S0时稳定
∴配模时:
⊿D=2~7mm;小管取下限,大管取上限。
⑵空拉管材壁厚确定
①配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a.已知管坯的壁厚,求空拉后管子的壁厚
b.已知管材的壁厚,求空拉前管坯的壁厚
②计算壁厚变化公式:
f.实际生产中,壁厚的变化采用试验中得出的经验数据,见书表13-8.
4、固定芯头拉伸配模
⑴道次延伸系数的确定
如紫铜管:
书表13-9,手册表4-17:
λn=1.2~1.5,λnmax=1.7
应用时:
若选取好λn,则未知数λDn、λSn,必须先确定一个
a.先确定λSn,据“多薄少缩”的原则:
壁厚变形量:
εSn=10~20%,εSnmax=25~30%,即:
λSn=1.1~1.25,λSnmax=1.33;然后选择λn,计算λDn,据⊿D=2~8,得到Dn。
b.确定λSn后,据⊿D=2~8,选择Dn,最后再校核λn(多用)。
⑵考虑两次退火间的加工率和成品加工率
λΣ退:
查手册表4-17,书表13-9,得λΣ退
λ成控制:
紫铜T:
Y—加工控制.Y2、M—退火控制
黄铜H:
一般都用退火控制
铝及铝合金:
M、Y2如可时效强化的合金一般用热处理来控制;但对:
L2-6、LF21、LF2的硬制品要求控制λ成,一般L2-6:
λ成≥2.2,而LF21、LF2:
λ成≥1.45
⑶进行管坯的选择
①管坯壁厚的确定:
为改善制品表面质量
一般:
当SK<4时,S0≥SK+(1~2)
当SK>4时,S0≥1.5SK
坯料质量好,偏心小,取下限,反之取上限
②管坯直径的确定
为保证芯头能放入管坯,内径应dn-1≥dn
大管:
d0≥dK+(2~3)n,dn-1≥dn+(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性 加工 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