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docx
- 文档编号:30675294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797.93KB
综合素质.docx
《综合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小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
(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补充(另外的答案)
一、学科教学:
(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3)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二、社会实践: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三、家校合作共育
(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
(2)举办家长学校(3)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补充: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提速)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
(3)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此外,还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充分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彼此不能相互取代的。
其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动力的作用,它是“五育”得灵魂;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知识和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年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①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一、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
②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体育、德育的片面做法。
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二、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三、尊重热爱学生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补充(另外的答案)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差异、性别差异、和个体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多引导、多表扬,实行多元评价。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多元的视角,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
补充(另外的答案):
分阶段教育:
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补充(另外的答案):
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方面遵循如下要求:
(1)形成专业道德,具备高尚的师德素养。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如下品质:
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国守法;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具备广博而精深的知识。
(3)提升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4)构建专业人格,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5)完善专业自我,形成专业思想。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能力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
(3)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人教育④媒体学习
(4)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形成专业道德,构建专业人格,习得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自主,成为合格专业人员的过程。
主要内容: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愿。
途径和方法:
(1)职业学习a.职前培养b.职后培训
(2)教育反思a.内省反思b.交流反思(3)校本科研a.同伴互助b.专业引领c.教育研究
其他答案补充:
要求:
(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
(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具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要终身学习,可通过正规,非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
方法有:
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职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责任;二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的具体任务:
①做好教学工作②做好教育工作③关心学生的生活及身心健康④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2)教师的职业价值:
一是个人价值。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
二是社会价值。
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具体而言,教师的职业价值表现在: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②教师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者③教师是人类智慧的开启者④教师是人类崇高道德品质的塑造者⑤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其他答案补充:
(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
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
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1.含义:
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
①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③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③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3.教师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监督权.
4.教师的职业权利:
①教育教学权: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学术研究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评价权:
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报酬待遇权: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⑤参与管理权: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进修培训权: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养。
明发展的促进者③教师是人类智慧的开启者④教师是人类崇高道德品质的塑造者⑤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5.新《义务教育法》
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履行教育教学职务: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主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4)尊重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智德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提高水平: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6.教师义务定义:
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
(1)积极义务
(2)禁止性义务(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义务的履行。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6、提高水平义务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一、学生权利
①参加教育教学权: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使用教学设施权。
②生存权利③人生权④获得经济资助权⑤获得学业证书权:
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学业证书。
⑥申诉起诉权⑦法定其他权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
学生权利的保护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实现中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权利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1.教师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①危险时教师挺身而出;②教师须尽到保护义务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
①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②不得随意缺课。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①不能强迫学生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②不能侮辱、谩骂学生。
4.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①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②不得以其他方式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
5.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6.教师不得侵犯学生财产权
7.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①不要随意泄露学生隐私;②不得随意翻看学生物品8.教师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受教育者的权利:
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受教育者的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文件精神。
①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另加教师工作量标准的一半;②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③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力;④强调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思想行为规范,教学行为规范,人际行为规范,仪表行为规范,语言行为规范。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需处理的几大关系
一、师生平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老师的要求)
1.师生关系①更新教育观念;(a.更新教学观b.更新知识观c.正确确立“平等者中的首席”)②热爱尊重学生,确立民主观念,强化师生平等意识;严格要求学生;③重视学生独立性、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④提高自身素质,改进交往策略。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①一视同仁,正视差异②体谅和宽容③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3.宽容学生的缺点;(①认识上的宽容②态度上的宽容③时间上的宽容④条件上的宽容⑤要求上的宽容⑥处理上的宽容)
4.慎用惩戒;拒绝体罚
5.严格要求学生
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怎样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
①建立平等关系②良好的沟通习惯③换位思考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交往技巧:
①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②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③积极主动地交往
四、教师与领导的关系①了解领导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②争取领导的支持:
尊重领导,相信领导;努力工作,作出成绩;主动沟通,争取支持。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4.写作能力
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有效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
模块
比例
题型
职业理念
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育法律法规
1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3%
文化素养
13%
基本能力
48%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写作题
合计
100%
单项选择题:
约47%
非选择题:
约5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B.华山C.黄山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
迷惑、糊涂。
②殆:
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
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
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
“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