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地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二.docx
- 文档编号:30673113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30.84KB
各省地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二.docx
《各省地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省地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省地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二
2018年各省地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二)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
“好玩不?
知道为啥不?
”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
“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
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
“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
”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
”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
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
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
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
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
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
“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
”另一个评委问。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
”秋明苦笑。
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
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秋明真是好样的!
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
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选文有改动)
12.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_____________→前些年,___________→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13.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
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14.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
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秋明嘻嘻笑:
“好玩不?
知道为啥不?
”
(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
”秋明苦笑。
15.第④-⑭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16.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
【答案】12.
(1).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2).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13.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14.
(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2)“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15.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
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站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16.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弧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
【解析】
12.试题分析: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如15段,写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23段写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13.试题分析:
考查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
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可从线索角度、见证者的角度、增加亲切感的角度以及塑造形象的角度作答。
14.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分析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的人物心理。
答此题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1)“笑”的语境是秋明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所以表现的是高兴和得意。
(2)“笑”是语境是遭逢家庭变故,表现的是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注意这是“苦笑”,读懂语境就读懂了笑的含意。
15.试题分析:
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
首先审好题干,再弄清细节描写的内容和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
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
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从为下文做铺垫,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角度作答。
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可从突出对化学的热爱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角度作答。
读懂语境是作答的关键。
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
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
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
“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
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白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言难尽。
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
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
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
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
”医生对我们说。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
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
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
“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
”大哥吃惊地问。
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
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
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
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
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一一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
”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
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一为了良心。
⑩回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四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国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
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8.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文章语言形象细腻。
“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我”大学毕业后漂泊辛酸的生活和大哥按部就班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开始了对父亲的憎恨。
9.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不满一(____)一(____)一羞愧一-(______)
10.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1.好的标题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
请你仔细阅读文章,谈谈文章以“良心”为标题的作用。
【答案】8.C9.
(1).憎恨
(2).震惊(3).感激/感恩/感动
10.我终于发现自己误会了父亲,内心感到羞愧,良心受到谴责,懂得了父爱的崇高,将终身铭记父爱。
11.“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
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条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有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白责留给了白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
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8.试题分析:
C项“表现了大哥……毫无主见”理解错误。
此句既刻画了父亲病危时“大哥”的心情急迫,也刻画了大哥遇事都能想到与别人商量的性格。
9.试题分析:
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
提取表达情感的相关词语即可。
如可提取8段的“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中的“不满”;10段的“回我的身世让我震惊”中的“震惊”;11段的“我的狭隘让我羞愧”中的“羞愧”,14段“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说明已经被感动。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担担面的尊严》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担担面的尊严
①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我一位在华西医院当医生的朋友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救援队,奔赴灾区,我当时正好在当无业游民,就跟着去帮忙抬担架。
回程途中,车队堵在了成雅高速上,6个小时都没能移动分毫。
②沿连有很多乡民贩卖方便面火腿肠,我问了一下,一碗方便面竟然卖到了40元,开水2元。
“这些小资产阶级!
”我的医生朋友骂道。
③为了表达对发国难财的鄙视,她买了一碗方便面不加水啃着吃,我当时指出这不是干脆面,不适合干吃。
她表示不是心疼那2元钱,这代表着她的honor问题。
④就在这时,我看见以三蹦子为主的大军中多了一位佝偻的老者,他挑着一条扁担,扁担两端是一口铜锅和一个煤球炉子,颤颤巍巍地行走着。
我好奇地下车上前一探究竟,只见他支起锅炉,打开火,取出一把细薄的手工面,扔进铜锅开煮。
同时极其麻利地打起了调料碗,我用鼻子都能闻出里面的红油、芽菜、蒜末、花椒面,以及透着一股焦香的猪肉臊子。
⑤这是正宗的担担面。
你能想象在大半天粒米未进的时候突然出现一碗担担面的情形吗?
我掏出钱包,摸出一张百元大钞,跟老者说:
“来一碗。
”“有没有零钱,我找不起。
”老者半眯着眼睛回答。
⑥我愣住了,我想以该地段的物价水平,方便面都要卖40元,一碗担担面不破百就是对成都小吃的侮辱。
我坚持把100元塞给老者,我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honor问题。
⑦片刻功夫,面煮好了,老者用大盘子端着10碗面上了我们的车,他说10元一碗,绝不发国难财。
⑧“这是我的原则。
”他说。
⑨车上7个人,我吃了2碗,那个刚啃完方便面的医生朋友吃了3碗,她看着瞠目结舌的我,赶紧尴尬地解释:
“我其实没有这么能吃,这是一种大爱。
”
⑩在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真正的担担面。
在那天前,我也没见过。
(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
【注】honor:
道德标准。
19.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简要概括。
20.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21.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请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回答。
22.读了本文,请你谈谈生活中我们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
【答案】19.示例: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卖担担面的老者,在雅安地震的非常时期,依然按原价卖面的故事。
20.示例;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其他乡民哄抬物价的行为与老人坚持原价卖面的行为作对比,突出老人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守原则的优秀品质。
21.示例:
结构上收束全文(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题,高度赞扬了老者的优秀品质
22.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9.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卖担担面的老者”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这位卖担担面的老者在雅安地震的非常时期依然按原价卖面的故事。
20.试题分析:
考查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2段“一碗方便面竟然卖到了40元,开水2元”,而卖担担面的老者卖出的价是“10元一碗”。
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老人不为利益所诱惑,坚守大爱的高尚情操。
21.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升华主旨的作用。
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2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
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首先要做到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是被他人尊重的前提,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时获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方法,对人彬彬有礼,不亢不卑,待人平和等。
这些都是赢得尊严的有效手段。
重庆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
“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
”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
“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
“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3.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
14.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15.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掲开一个用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16.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7.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答案】13.
(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2).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14.内容要点:
无权占为已有,批评儿子儿媳,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
示例:
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绐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
15.示例一:
动作描写。
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
细节描写。
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
(也可答“动作细节”,
16.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婴捡拾齐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17.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
“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
【解析】
13.试题分析: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
如4、5段写的是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13段写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14.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答出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要根据“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的动作描写作答。
答此题必须要把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读懂。
可从捐款无权占为已有的角度,从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等角度作答。
也就是要和最后一段内容照应上。
15.试题分析:
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或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或人物形象。
16.试题分析:
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详略得当。
材料安排的详略是由文章中心所决定的。
②③段写弃婴的状况和王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所以详写。
而⑬段写学校的修建过程与文章的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17.试题分析:
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各省 地市 中考 记叙文 阅读 试题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