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宗教.docx
- 文档编号:30665480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0.73KB
广州 宗教.docx
《广州 宗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 宗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宗教
广州宗教
【2005•发现•广州】发现点
主题:
宗教
广州的宗教形态可谓非常丰富,除了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广州稍晚之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广州均有上千年历史:
255年,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翻译佛经,是目前所知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306年,葛洪从中原南来广州从事道学研究和写作;隋末唐初,西亚各国商人来到当时已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的广州,伊斯兰教从此传入广州……可以说,宗教文化是广州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而众多保存至今的寺、观、教堂既是宗教活动场所,也融合了优秀的建筑、绘画、雕塑、园林、音乐等艺术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荔湾区
1.华林寺(荔湾区佛教)3分
南朝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印度名僧达摩从海路到广州,在华林寺附近登岸并建“西来庵”,是达摩在我国最先传播佛教之地。
后人为纪念这位高僧,称其登岸处为“西来初地”,一直沿用至今。
西来庵历代均有扩建,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701年)改称华林寺,是当时的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
地址:
广州下九路西来初地华林寺前街31号
要求:
请在寺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华林禅寺”四个金字
2.仁威庙(荔湾区道教)3分
该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仁威庙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
自宋以来,历代乡民皆"率其私钱"修葺或重建。
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
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
现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
仁威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
而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
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
其木雕、石雕、砖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细劲秀,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仁威庙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龙津西路泮塘仁威庙前街20号
要求:
请在庙门口合照,相片出现有“仁威祖庙”四个金字的黑底金边竖匾
3.露德圣母堂(荔湾区天主教)5分
建于1890年,哥特风格的建筑,该堂原为法国驻领事馆的教徒过宗教生活而设,花园南边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圣母像。
露德圣母堂有一个尖塔,正面也是上中下三段式,现在建堂经过了重新的粉刷,和整个沙面建筑群色彩统一。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沙面大街14号
要求:
请在教堂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有“天主教露德圣母堂”几个字的石牌。
海珠区
4.海幢寺(海珠区佛教)5分
寺处相传为南汉千秋寺所在地。
南汉开国君主曾在这一带大兴土木,除建寺院外,附近还建有梳妆楼、刘王殿及郊坛等,但宋元以来多废为民居。
明代富商郭岳龙于原千秋寺处筑建宅苑,占地极广。
明朝末年,僧人光牟从郭家花园中募得一块地皮拟建寺院,仅以旧宅稍事修葺之后挂上“海幢”门匾。
清初巡抚刘某捐资为之正式建成山门。
山门在今南华中路处,那时,还是“海边”(珠江古称“珠海”),佛教寺庙中有经幢(刊刻经文的石柱),寺名即取滨海佛寺之意。
是清代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地址:
南华中路和同福中路之间今海幢公园内
要求:
请在海幢公园同福中路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海幢公园”四个黑字的横匾
5.纯阳观(海珠区道教)10分(此点注意车多人杂)
纯阳观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
此观规模颇大,原有山门、灵官殿、大殿、华陀先师亭、朝斗台以及亭、廊、厅、阁等建筑二十多间,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
现仅存山门、灵官殿、拜亭、大殿、朝斗台。
1987年大殿、灵官殿、拜亭等建筑先后重修。
地址:
海珠区五凤村漱珠岗上
要求:
请在售票处所在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广州市道教纯阳观”的牌子
6.玉虚宫(海珠区道教)10分
玉虚宫(又称北帝庙),建于北宋年间。
现庙内还保存了8块重修北帝庙的碑记,上刻有1755年《重修北帝庙碑记》中“黄埔税口肆员"等重要文字资料。
庙前还有部分拆建后遗留的石刻、石柱等文物。
北帝庙为村中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在多次修建过程,海外华侨都给予了捐款。
地址:
海珠区琶州塔东南黄埔村内
要求:
请在玉虚宫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有“玉虚宫”三个金字的黑底金边竖匾
7.基督教河南堂(海珠区基督教)5分
基督教河南堂创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原是位于岐兴中约的中华基督教同寅会礼拜堂,民国23年(1934)因开辟马路,同寅会礼拜堂迁移到洪德五巷建堂,民国24年4月13日新堂建成,称中华基督教教会洪德堂,文革期间,教堂被学校占用。
1981年将主堂收回,同年2月22日复堂,正式称为基督教河南堂。
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主堂两层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主米,庭园面积350平方米,主堂二楼是拜堂,有座位400多个。
地址:
洪德路洪德五巷23号
要求:
请在教堂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基督教河南堂”6个字。
越秀区
8.三元宫(越秀区道教)5分
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
据史书记载为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所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
三元宫坐北朝南,在越秀山南麓,依山而建,渐次升高,现存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殿前拜廊,东西连钟鼓楼。
大殿后为老群殿,大殿两侧自南向北,东侧为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西侧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
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广州应元路11号
要求:
请在石阶前合照,相片中出现“三元宫”三个金字
9.怀圣光塔寺(越秀区伊斯兰教)3分(此点合照时注意路上车辆)
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故名怀圣寺。
地处古阿拉伯商聚居的“蕃坊”。
寺名“怀圣”是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之意。
又因寺内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称光塔寺。
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曾毁于火,至正十年重建;其后明清时期先后重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广州光塔路56号
要求:
请在光塔围墙外面合照,照片中出现“怀圣遗基”四个字及光塔。
10.六榕寺(越秀区佛教)3分(此点合照时注意路上车辆)
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宝庄严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
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寺内宋代始建、清代重修的千佛塔,因塔身檐壁色彩斑斓而有花塔之称。
六榕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殿堂房舍多为清代以来重建、新建。
花塔位于寺院中央,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层,内连暗层共17层,高57.6米。
外观朱栏碧瓦,丹桂粉墙,宛若冲天花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广州市六榕路87号
要求:
请在寺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有“六榕”2个金字的金边黑底的横匾
11.光孝寺(越秀区佛教)3分
以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占在面积3万平方米,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年,曾是南越国的王苑。
三国时东吴都尉虞翻居此讲学,多种诃树,故称“虞苑”、“诃林”。
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禅宗六祖惠能在此与寺僧论风幡后公开身份、削发受戒,开创佛教禅宗南派。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定名为光孝寺,并沿用至今。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广州光孝路109号
要求:
请在寺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有“光孝寺”三个金字的黑底金边横匾
12.圣心大教堂(越秀区天主教)3分
是我国最大的哥特式石结构建筑物,又是天主教广州教区的主教堂。
因教堂由花岗岩砌筑,故俗称“石室”。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政府依据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借口清朝廷在教禁期间没收过天主教在广州的教堂,威胁清廷赔偿损失,强迫官府出租原两广总督行署地,兴建此教堂。
由法国工程师稽明章(Guillemin)仿照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风格设计。
在1863年12月8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
全部石头采凿于香港九龙,建筑工程浩大,历时25年,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竣工。
负责施工的总管为广东揭阳人蔡孝。
工程耗资40万法郎。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广州市一德路旧部前56号
要求:
请在教堂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有“广州圣心大教堂”的白色石牌
13清真先贤古墓(越秀区伊斯兰教)5分
亦称"回回坟"、"响坟",是唐朝初年第一位来华传播伊斯兰教的赛阿德?
艾比?
宛葛素的墓,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墓室坐北向南,形制上圆下方,宽深约6米,东西墓壁各有一小窗,墓壁及厚。
室内筑成拱顶,犹如悬钟。
墓园为庭院建筑,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有拜殿、方亭等,建筑面积750.84平方米。
国内外穆斯林视先贤古墓为“小圣地”,前来拜谒者络绎不绝。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兰圃西侧)
要求:
请在牌坊前合照,要出现牌坊上的“先贤石墓道”几个字
14.大佛寺(越秀区佛教)3分
(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龙上应天上二十八星宿而建。
明代扩建为龙藏寺。
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清代中叶为大佛寺的鼎盛时期,寺院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住僧百余人。
但目前寺院面积只有5000余平方米。
地址:
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
要求:
请在寺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有“大佛古寺”四个金字的黑底横匾
15.五仙观(越秀区道教)3分
首建於北宋,重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
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
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
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
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观内还有著名的岭南第一楼和大禁钟值得一看。
地址:
惠福西路(米市路西面)
要求:
请在五仙观外合照,相片中出现“五仙古观”4个字。
16.东营寺(越秀区伊斯兰教)8分
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占地面积536平方米。
该地是明代中期广州四卫之一的小东营故址。
1966年起该寺由本市回满族工厂借用多年,回民亦多在此办丧事。
1982年,寺管会对该寺进行全面大修,充实治丧设备,作为回民治丧处。
原有大殿、水房等维修后仍可供礼拜用。
地址:
越华路小东营1号
要求:
请在寺门口合照,相片出现“小东营清真寺“几个字
17.锡安堂(越秀区基督教)5分
1901年创立于油栏门(今海珠南盐亭东街),创建人是旅美归侨余锡生牧师。
1913年迁建于西濠二马路。
后因该处成为商业闹市,于1935年迁往西瓜园(今人民中路392号)购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锡安堂”,意为“上帝圣殿”。
1947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
文革期间被关闭,后经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收回教堂,于1980年9月21日恢复宗教活动。
1983年收回副堂,逐渐恢复各项事工活动。
复堂后至1989年,受洗者有776人,参加主日崇拜者约500人。
地址:
人民中路392号
要求:
请在教堂前合照,相片中出现有“基督教锡安堂”6个字的横匾
东山区
18.东山堂(东山区基督教)5分
始创于1909年5月,1926年经改扩建为现今的两层楼。
教堂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实用面积38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教堂面积677平方米。
1999年7月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
广州市东山寺贝通津9号
要求:
请在教堂门口合照,相片中出现“基督教东山堂”6个字
19.无着庵(东山区佛教)8分
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比丘尼道场,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名。
无着庵由“来机”(比丘尼)禅师于清康熙6年(公元老派1667年)购地兴建,原名“无着地”,取“清静无染着”之意。
在清代是羊城著名的尼众道场。
地址:
广州市东山区德政中路丽水坊50号
要求:
请在无着庵围墙外合照,相片中出现“南无阿弥陀佛”6个字及“丽水坊”的牌子。
20.基督教救主堂(东山区基督教)5分
广州早期具有圣公会教堂特色的建筑。
1912年由中外基督教教徒集资兴建。
外墙用红砖砌筑,铺砌绿色琉璃瓦,主体建筑前上建一四角攒尖顶方形塔楼,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
地址:
东山区万福路184号
要求:
请在红色大门前合照,相片中出现“广州基督教救主堂”8个字。
【2004?
发现?
广州】
荔湾区荔湾区必做题(共10分):
(1)八和会馆在荔湾区恩宁路上,矗立着一个全世界华人侨胞都耳熟能详、神往眷恋的传奇式建筑――八和会馆。
当年八和会馆像一座“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娱乐城,灯饰璀璨,夜夜笙歌,粤剧红伶名优竞相登台亮艺,接戏卖戏;戏迷票友“追星族”们更是欣喜若狂地听戏点戏,捧戏欢戏。
八和会馆的昔日神话,令存留至今的恩宁路成了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粤剧之街”。
西关也因此被称为“粤剧粤曲故乡”。
要求:
请在八和会馆正门照相,相片内要看到“八和会馆”牌匾。
地址:
广州荔湾区恩宁路。
(2)华林寺禅宗始祖达摩来华后,人们便在绣衣坊附近营造传教建筑,名为“西来庵”。
今下九路的西来正街、西来西街、西来东街等街巷名称都是为纪念达摩禅师传教命名的,也都与“西来庵”名字有关。
风神萧疏的佛祖达摩从印度东来,在西来庵传教佛经,广播衣钵,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起了重大开山启蒙作用,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庵称“西来庵”。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宗符禅师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庑寮室,并改西来庵为"华林寺"。
要求:
请在华林寺门前合照,照片内要看到“华林禅寺”。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初地华林寺前街。
(3)粤海关大楼粤海关设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1916年5月竣工。
大楼坐北向南,建筑面积442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东南立面用花岗石砌筑,高四层。
顶筑穹隆顶钟楼,钟楼四面各砌塔司杆双柱,高13米,置大型四面时钟,内有5个大小不一的吊钟,为1915年英国制造。
室内基本布局、结构保存完好。
原正中拱券门上“粤海关”3字,改为“广州海关”4字。
要求:
请在海关对面合照,照片内构图要有大钟。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
(4)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古代中国唯一、世界第四大的对外通商口岸。
它覆盖范围约为今天的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南至珠江岸边、北至十三行路的一片地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允许发展对外贸易,指定广州等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
但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又限定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从清初开始,凡是外商来华贸易或办理其他事务,都须经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进行,并先由12个商人取得操纵贸易特权,号称“洋行”,随后复加一人,定员为13人,即为世所知的“十三行”。
十三行实际上是兼有商务和外交双重性质的半官方组织。
要求:
请在十三行路,文化公园后门合照,照片内要出现文化公园的名称,以及请另拍一张十三行路的路牌的相片。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
(5)西门口瓮城遗址西城门瓮城遗址位于广州西门口,是广州明代城门仅存的一个,同时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个。
瓮城又名“月城”,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其作用是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目前发现的瓮城遗址已挖掘了瓮城的南半部分,北半部跨越中山七路,至今仍压在民宅底下。
要求:
请在西城门瓮城遗址门口合照。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与人民北路交界处。
荔湾区附加题(选做):
海角红楼游泳场荔枝湾是著名的风景区,历来是人们游乐,玩耍的重要地方。
千百年来形成西关独特的风情。
它原是南汉皇与妃嫔大摆“红云宴”;后来成为文人墨客饮酒赋诗和平民百姓游乐、啖荔、饱览风光的好去处。
人们乘坐游艇、舢板沿荔枝涌出珠江,到海角红楼,沿途红荔夹岸,荷香数里,海鲜虾艇、鱼生粥艇、烟酒果艇来往穿梭。
管弦声、咸水歌声、嬉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南国城郊水乡风情画,令人陶醉万分。
要求:
请在泳场门口照相,相片内要看到泳场的名称。
地址:
广州市珠江大桥中大坦沙岛河沙路侧(5分)清代旧当铺是一座保留较完整的清代古当铺。
前座为原当铺营业厅,后座为原当铺碉楼式的当物仓库。
因目前仍为民宅,暂未有对外开放。
游客可领略其外部结构风貌。
要求:
请在当铺门口照相,相片内要有“旧当铺”的文物保护标牌。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华贵路(4分)岭南艺苑当代花鸟画大师赵少昂于30年代在西关湛露直街创办“岭南艺苑”。
岭南艺苑位于第十甫湛露直街是赵少昂先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创办的。
为当时赵少昂先生在广州讲学传艺场所,培养出大批国画人才,学生遍布海内外――有“西关才子”之称的米庸斋和李曲斋,就为西关的书画艺术发展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要求:
请在艺苑外合照,照片内要有“岭南艺苑”文物保护牌匾。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和平西路湛露直街(3分)时敏学堂1898年,在康梁维新变法的直接促使下,邓家仁(字君寿)、邓家让(字恭叔)两兄弟共同创办了广东首家民办新式学校,取名时敏学堂,寓意敏于时务。
时敏学堂于1905年更名时敏中学堂,邓家仁任校长;1912年再改名为私立时敏中学,1922年停办,校舍用作国民大学办学基地.20世纪50年代初,国民大学并入华南联合大学,校址改作某厅办公大院。
现旧址旁另建有时敏苑,立有石碑。
要求:
请在时敏苑内照相,相片内要出现“时敏宛”三字。
地址:
广州荔湾区多宝路。
(2分)广雅书院院名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
首任学长为梁鼎芬,后任有朱一新、廖廷相、邓蓉境、谭莹、丁仁长等广东著名学者。
学员由两广各州府县严格挑选,各选拔100名,一律住院,外出需请假、学不进益者开除,考试成绩70名内均有奖励,学制3年等,由于教育管理严格,培养了不少人材。
课程分为经学、史学、理学、文学4门,学生可自由选择,兼习文章之学,原定学制3年,后改为9年。
教学既吸收传统方式,又具有新学的特色,对广东教育产生过一定影响,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书院之一。
要求:
请在书院门口照相,相片内要有“广雅”两字。
地址:
广州市西村西湾路(2分)仁威庙始建于宋皇钓四年(1052年),而明代天启年间、清代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又相继进行过大规模修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
最值得强调的乃仁威庙的始建和修建都是由泮塘十八乡乡民自发捐资!
这是民间百姓自己建构的一座祈福圣殿和心灵庙堂!
要求:
请在仁威庙的左右华表其中一条旁合照,照片内要出现华表。
地址:
荔湾区龙津西路(2分)泰华楼泰华楼是清咸丰年间探花李文田读书的书斋。
因珍藏“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早期的拓本故名。
后陈澧书有“泰华楼”匾。
泰华楼,园门向东,硬山两坡顶,内进为书斋房舍和庭院,庭院置假山、种植花木。
书斋坐北向南,面宽三间,硬山顶,青砖砌筑,是1988年重盖的,形式风格如旧。
李文田清咸丰九年(1859)探花,官至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参预内阁办事。
支持刘永福抗法斗争,热心广东家乡水利建设事业,募款修清远石角围、三水大路围、华田围等堤围。
该楼于199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要求:
请在泰华楼前合照。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多宝坊。
(2分)沙面露德教堂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但它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而成的。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叫拾翠州。
初期的沙面建有警察局、英领事馆、礼拜堂等,现已不复存在。
现存沙面的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建设的,沙面西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
其中露德教堂是梁柱结构。
外形仍仿哥特式,具有哥特式风格。
要求:
请在教堂外合照,相片内要能看到教堂主体外形。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大街。
(1分)文塔根据民间传说,文塔是供奉魁星(亦称文曲星),掌握文人骚客功名命运的神塔。
文曲星手执一笔,谁被此笔点中,便可高中进士、举人等科举功名。
所以,文塔的建筑外观酷似一支笔尖向上的形状!
龙津西路隐居着一个小庭院,名"云津苑",里面有一座被视为"风水宝物"的古塔--文塔。
要求:
请在云津苑前或文塔前合照。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1分)锦纶会馆现存建筑为道光年间建成,是为奉祀锦纶行内先师张骞而建的。
雍正九年《锦纶祖师碑记》记述:
当时在广州从事丝织业的有数百家,他们共同出资兴建了关帝庙作为丝织行家聚集地。
后来丝织业日益发达,行内人越来越多,于是又在雍正元年(1723)集资在关帝庙左边兴建了锦纶会馆,用于供奉祖师张骞。
要求:
请在会馆外正门合照,照片内要能看到“锦纶会馆”的字样。
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康王路(1分)
越秀区越秀区必做题(共10分):
(1)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南的东风中路,即孙中山总统府遗址上。
它是为纪念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兴建的。
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
中山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建筑。
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方以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着中央以八角攒尖式收束的巨顶。
外形色彩十分鲜明,有香港白色花岗石的底座和石阶,淡青色辽宁大理石的墙裙,镶乳黄色贴面砖的墙身,彩色水磨石的梁坊,紫红色水磨石的柱子,其上宝蓝色石湾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容格外雍容华贵,有如仙宫琼阁。
196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要求:
请在中山纪念堂门前合照,相片要以纪念堂为背景。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
(2)五仙观五仙观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相传在周夷王时,有5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