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一中届高考模拟语文.docx
- 文档编号:30659416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5.21KB
永安一中届高考模拟语文.docx
《永安一中届高考模拟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安一中届高考模拟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安一中届高考模拟语文
2015考前模拟考试卷语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文本类别号(甲或乙),并用2B铅笔将所选文本类别号对应的标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3)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_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
“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
“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
”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
“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曰:
“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惠之谷。
怒曰:
“我岂取不义之财?
必易之。
”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
“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
“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
喜曰:
“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止客宿,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
问曰:
“得非吕徽之乎?
”曰:
“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
“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
先生曰:
“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注】楮币:
古代纸币的别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船而去 刺:
乘坐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
置身
C.惠之谷 惠:
赠送
D.徐至庭前 徐:
缓慢
3.下面全能表现吕徽之先生安贫乐道的一组是()
①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②我岂取不义之财?
必易之
③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④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⑤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⑥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A.①③⑤B.①②⑤C.①④⑥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C.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5.给下列句子断句或翻译。
(6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
(2分)
(2)翻译。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4分)
答: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寄校书七兄
李冶(唐)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①,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②,莫忘几行书。
【注】①芸(yún)阁(gé)吏:
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
②大雷岸:
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
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
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1)首联“蹉跎岁月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答:
(2)有人赞本诗颈联“盖五言之佳境也”,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孔明兵至祁山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率军守护。
孔明用八门遁甲之法,装神于陇上。
司马懿虽识破它,无奈四面被蜀军包围,只能引兵入城,三日不敢出城。
孔明趁机令精兵割尽陇上的小麦。
(《三国演义》)
B.香菱和众人斗草时,不小心被泥水弄污了新裙子。
因新裙子是与宝钗一同做的,坏了怕薛母不高兴,正烦恼不已。
贾宝玉向她献殷勤,用袭人的一条新裙子给她换了一条。
(《红楼梦》)
C.初九晚上,克定请来了龙灯。
克定让轿夫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赤身裸体,满身是伤,九节龙灯烧散了架,一帮观看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只有觉慧忿忿不平。
(《家》)
D.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
但抽回资金的计划落空,致使资金兜转不灵。
关键时刻,赵伯韬又堵住了他的去路。
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伯韬一边,“益中”成了伯韬的囊中之物。
(《子夜》)
E.年轻的德·弗鲁瓦丰侯爵手头缺现金,只好将地产标价出售。
银行家格拉桑一家说服他别把地产分小块出售,而是全部卖给葛朗台。
在中间人的积极促成下,这桩买卖最终低价成交。
手续办妥后,葛朗台非常爽快地结清款项。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
①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
从“新四化”到“新五化”,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也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②现代化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明的转型。
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着眼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还是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都必须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让“绿色化”与“新四化”协同推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③“绿色化”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也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
④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利益的取舍是关键。
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⑤当然,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也必须久久为功。
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的躬身践行;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垂范,也离不开企业、个人的多方参与;既需要价值层面的引导动员,也需要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
只有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干在实处,让“绿色化”实现“常态化”,才能保持经济系统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系统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系统的“绿色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⑥有人说,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崭新的绿色现代化。
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必将因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7日01版)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B.“绿色化”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主要是政府、企业的责任。
C.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在实践中要倡导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的传统思维,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
D.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只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干在实处的行动,就必定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系统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系统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系统的“绿色财富”。
10.根据文章第③段,解释“绿色化”这一概念。
(2分)
答:
1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看待“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
(4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相思
贾平凹
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高度的近视使你不得不贴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热气在玻璃上哈出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空气的流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评弹调就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本不是长出的,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
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放形骸外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
!
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这使人多么不理解!
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长到十九岁,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挎包在肩上,你已经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
妻子,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殖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蛐蛐”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
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
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
冬天里,大家坐在钻机下休息,都点着烟吸,你不会吸烟,就从怀里掏出黄蛉来看。
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衬衣兜里,你担心体温会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风寒冻坏,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
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你画着图纸,鉴定着矿石,你常常把吃饭忘掉了,当炊事员送来晚饭,你总是疑惑地说:
“我还没吃饭吗?
”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每次只削切豆粒大一点放在里边,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现在,七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头底下,并不是枕头底下,你怕枕头的重量压了它。
往被窝里放,又怕被窝热气烫了它。
你用枕巾盖住,放在你的脖子下。
这是你最惬意的时候,万籁俱寂,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
梦见了你的儿子吗?
在这么深的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像一个幽灵,往竹丛里走。
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就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儿子手中拎着的土瓷罐里了。
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妻子说:
“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
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蛐蛐”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
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
“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
”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装黄蛉的盒子和黄蛉,既表现了两者的不一般,又突出了它们在主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B.作者写主人公“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说明主人公因为妻子和孩子不在身边,根本不注重形象。
C.主人公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挎包在他的肩上整整二十年了,这样写突出了主人公的恋旧心理。
D.文章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达男主人公对黄蛉的细心呵护,如写他在别人吸烟的时候掏出黄蛉看,花三个钟头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装黄蛉。
E.本文中间主要写男主人公对黄蛉的精心照顾,同时穿插描写了他对妻儿的思念之情,最后以主人公的话收尾,表达了他加紧工作、早日与家人团圆的愿望。
13.文中“黄蛉”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4.请根据文本,探析“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这句话的涵义。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天人交战的“盗火者”
王龙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
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
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
他清醒地看到:
“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
”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
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
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
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
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
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
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
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
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
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
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
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
“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
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
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孙中山直言不讳: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
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
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
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
他说:
“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
”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
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
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
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
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
1921年严复去世。
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生前自题墓碑:
“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
(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
相关链接
①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②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
1885年起,为博取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
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
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
(摘编自《国学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即使在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严复依然为了改造中国国民性格,不断地选择、译介了西方许多典籍,如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B.严复与孙中山虽同是拯救中国,但由于各自政治主张的不同,即改良与革命的不可调和,最终使得二人在思想交锋中互相揶揄和攻击,直至不欢而散。
C.严复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鲁迅笔下那个痛极无声的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实质上源自于严复和鲁迅精神的孤独。
D.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仕途并不顺利,留学所学不能帮他科举登第,这使得他精神极其苦闷,一度怀疑自己的西学知识。
E.作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论”,并尝试着去实践,如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13.文章以“天人交战的‘盗火者’”为题有何寓意?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最后一段说“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严复的“悖论与谜题”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2分)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概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guī)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作品中瑰丽奇特、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堪称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答: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答: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此可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安 一中 高考 模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