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docx
- 文档编号:30659247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0.52KB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docx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
描写的角度1)正侧 2)动静3)虚实4)色彩的渲染 5)观察角度的变化;
1)正侧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而对能使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的周围事物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
如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又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动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衬托手法,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的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后一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宁静。
同样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如此,竹喧、莲动,既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幽静,又表现出山居生活的活泼与生机。
3)虚实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点面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江雪》: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5)色彩渲染 色彩的渲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
又如骆宾王《鹅》。
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浓淡主要指语言的色彩。
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家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更让她何以堪?
6)观察角度的变化 如杜牧《山行》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苏轼《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白描、联想、想象、衬托、渲染、对比、抑扬
1、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
在叙事的为主的作品细节描写往往比较多。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妃子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刘禹锡《乌衣巷》,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2、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3、联想和想象
联想: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
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
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
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萧杀气氛。
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5、衬托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这是正衬。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环境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寂。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声衬寂的典范。
6、对比(对照)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对照),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的《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7、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又如赵希璐的《次萧冰崖梅花韵》: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
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
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
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情与景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这是一首写早春晨景的词,“漠漠轻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楼上孤寂的气氛。
接着句句写景,最后一句,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写情,此时诗境之中,情景浑然玉成,臻至一个情景高度统一的意境整体。
缘情布景:
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
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
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景略情在:
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情景交融: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
②以哀景写哀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
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又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③以乐景衬哀情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④以哀景写乐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1: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例2:
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的关系
托物言志与象征、比兴、比喻有密切联系。
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
比兴呢?
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很多诗,既是托物,又兼比兴,又是象征。
例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例2: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小练习:
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答案:
柳词和杜诗是借景抒情,而于诗和郑诗是托物言志。
柳词……;杜诗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于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郑诗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启发:
通过比较上述四首诗,我们体会到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叙事性作品:
如《兵车行》《石壕吏》
抒情性作品:
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例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张籍《秋思》)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例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