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声音》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655620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0.49KB
第三单元《声音》教案.docx
《第三单元《声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声音》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声音》教案
课题
辨听声音
总第课时数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 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 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 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 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
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
高低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
(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生准备:
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
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
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
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
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4.学生动手探究。
5.汇报、交流。
6.归纳小结: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
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
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2.气体发声实验。
五.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
(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指南车信箱:
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
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
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
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难点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
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
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
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2.)水或液体:
第一个过程:
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
第二个过程:
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
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听诊器的发明”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客观严密、求真唯实的科学科学精神。
2.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漏斗、胶管每组一套。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有人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制作了能听到人体内声音的听诊器。
二.阅读听诊器的知识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
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
3.学生谈体会,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实等科学精神。
三.制作听诊器
1.我们也学学林奈克制作一个听诊器。
材料:
漏斗、胶管
2.用胶管试听心跳声音。
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胶管做成听诊器。
4.用制作的听诊器听自己(或他人)的心跳。
5.交流问题:
心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
我们制作的听诊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控制声音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
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
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
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2 控制噪声
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控制声音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
2.保护听力的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
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
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
二.隔音比赛
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
用什么材料?
2.明确比赛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初步隔音方案:
(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
制定实验方案:
(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三.拓展活动:
保护听觉
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
2.课堂上交流。
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
4.教师小结:
保护听觉的方法:
(1)避免各种噪声。
(2)预防耳道感染。
(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控制声音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数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
2.保护听力的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
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
学习方法
自学引导发现法
教学课件
PPT幻灯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
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
二.隔音比赛
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
用什么材料?
2.明确比赛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初步隔音方案:
(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
制定实验方案:
(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三.拓展活动:
保护听觉
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
2.课堂上交流。
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
4.教师小结:
保护听觉的方法:
(1)避免各种噪声。
(2)预防耳道感染。
(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 第三单元 声音 教案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