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延阔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中英文.docx
- 文档编号:30653920
- 上传时间:2023-08-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69KB
26延阔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中英文.docx
《26延阔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中英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延阔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中英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延阔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中英文
佛教思想與企業管理的融合與借鑒
延闊
中國佛學院2005級本科生
內容摘要:
佛教教義浩如煙海,其中包含很多鮮活的理念和實用性很強的思想。
這些,對現代企業的管理有著很深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諸如佛教三法印當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都可以很好的應用到企業的管理理念當中,以及僧團的共住的核心思想“六和敬”都可以與企業的組織很好的融合。
關鍵詞:
企業文化六和敬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若談到佛教思想和企業管理的融合,就必須首先瞭解何謂企業文化。
只有對企業文化做出準確把握,才能更好的從博大精深的佛教教義當中汲取清涼法乳。
對於企業文化,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給企業文化下了定義,那麼,什麼是企業文化呢?
TerenceE.Deal(特倫斯)和AllanA.Kennedy(阿倫)在《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書中給企業文化的定義是,“用以規範企業人多數情況下行為的一個強有力的不成文規則體系。
”
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定義,可以看到佛教與企業文化的許多共通點。
首先,“諸行無常”所涵蓋的道理——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最真實的寫照
佛教教義當中的黃金準則之一,諸行無常,又作一切行無常印、一切有為法無常印,略稱無常印。
一切世間有為諸法概皆無常,眾生不能了知,反于無常中執常想,故佛說無常以破眾生之常執。
“諸行無常”說的是一切有為法,皆生滅變異,不可常住。
意思是講世界萬物,每一刹那都處在生滅變異之中,沒有什麼東西是常存不變的。
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正如《雜阿含經》雲:
“當觀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無常。
……如是觀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無常”。
在佛教看來,不論物質現象還是精神現象、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不論內部還是外部、不論宏觀還是微觀、不論近處還是遠處,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世界上沒有常存不變之物,無物不變、無時不變、無處不變,變化普遍存在於一切時間和空間。
對於企業來講,要將這種“諸行無常”的發展變化觀運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
我們所處的市場環境在時刻變化著,市場需求在變化、競爭對手在變化、經濟環境在變化、宏觀政策在變化、世界格局在變化、小環境在變化、大環境也在變化。
面對這紛繁複雜的變數,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管理能夠因時而變,因勢而變,以變應變,以變制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和放鬆,正如海爾總裁張瑞敏所說“每天我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唯有戰戰兢兢地為生存和發展努力,不斷努力適應外界和內部的變化,才能塑造出百年的企業和世界級的企業。
其次,“諸法無我”彰顯了佛教的的無邊智慧和至高境界——對企業管理具有導航作用
佛教講“諸法無我”,謂一切有為、無為法中,並無‘我’之實體,“無我”即是無自性,就是性空。
即一切法皆依因緣而生,相互依存,無實體性。
這一點,深刻體現了佛教“空”的思想。
它告訴人們,只有不執著於“我”,才能與宇宙萬象的一切東西,共榮共生。
由此可知,佛教強調要達到“合于諸法”,就必須首先進入“無我”,因為“無我”而“法現”,因為“有我”則“蔽法”。
古人雲“由無我,方能經世;由利生,方見無我”。
也就是說,心中破了“我相”,方能治理國事、世事,要知道自己是否達到“無我”的境地,就要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眾生的切實利益。
“無我”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和大智慧,企業管理也應該充分運用這種“無我”的大智慧、大境界。
一方面從企業的行銷管理看,現實的市場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應探究市場的發展規律和需求,從而設定我們的戰略方法和戰術手段,而不能主觀地臆斷和盲目決策。
比如一個產品能否在市場上打開銷路,關鍵在於這一產品能否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要,適應他人的消費心理,應以“顧客為中心”,而不是簡單地“以產品為中心”。
只關注企業本身能夠生產什麼,而不關心消費者需要什麼,“閉門造車”的產品是不可能被市場所接納的。
另一方面,無論是企業外與客戶和消費者的溝通,還是企業內上級和下級、平級間的溝通,同樣應以對方為中心。
放下“自我”,去掉“我執”,在溝通中體現眾生平等,要以感恩的平等的心對待每一個消費者、每一個同事,去掉“我”,體現“無我”的境界。
根據市場調查的不完全統計,企業管理者當中2/3的人群。
在處理和判斷問題時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所以我們只有心存“無我”的心態,才有“利他”的結果,才能使客戶在接受我們產品的同時,接受我們和我們的公司,才能在企業內部,形成積極進取、團結敬業、精誠合作的氛圍。
再次,佛教對僧團的管理理念“六和敬精神”——可以提高企業發展的向心力
佛教從產生到現在已經兩千多年了,僧團隊伍作為承載佛教的載體組織,能夠歷經千年而不衰,經數代而不竭,並且佛教能夠不斷發揚光大。
我想,這與佛教圓滿和諧的“六和敬”精神密切相關。
作為一個團體組織,它向它的成員傳達了人人成佛的理想目標,指出必須按照“眾惡莫做,眾善奉行”的思想行事,並在日常的行為規範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樣才能達到修行的最終目的。
這些,對於企業團隊建設亦頗有啟示,將六和敬精神引入團隊建設中來,對建設一支和諧的團隊是有重大幫助的。
什麼是六和敬?
即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這裏面牽涉六個對象,即身,口,意,戒,見,利。
身即員工的行為儀錶,口即員工的語言表達,意即員工的情感態度,戒即公司的規章制度,見即員工的見解判斷,利即員工的自身利益。
這六點都是建設一支和諧團隊所不可缺少的。
身和同住講究的是禮儀,優秀的企業必然有優秀的禮儀,禮儀的作用就是用來規範員工的行為,讓他們以一種良好的儀錶展現在客戶面前,使企業獲得良好的公眾形象。
同住是員工之間的和平共處,鬧內訌的企業肯定不能長久,內部的團結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怎麼做到這些呢?
首先就得靠禮儀,禮儀是外部的規約,無規矩不成方圓,方圓就是內在的精神氣質,需要靠規矩才能形成,沒有禮儀的團隊就會鬆散就沒有戰鬥力,所以身和同住是第一步。
口和無諍不是說員工之間不能有不同的看法,而是要求員工不能因為私利而去諍。
口和無諍需要企業有共同語言,有了共同語言,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管理者之間就容易溝通了,不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產生誤會乃至矛盾。
企業管理者可以批評員工,但絕不能罵員工,和氣生財,有了和氣就會有財運,天理如此。
意和同悅是要培養員工的共同心理。
企業管理者要關心每一位員工,員工也是人,員工也有感情,你關心他,幫助他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困難,讓他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他就願意為企業付出汗水。
戒和同修是說企業的規章制度一定要制定得合理,得人心,要讓大家都願意接受,而且在執行過程中要公正平等,絕不徇私舞弊。
只有這樣,員工才願意共同遵守規章制度。
當然,在規章制度實施過程中要避免死板僵化,不合理制度的要及時修改。
當然不能以企業管理者個人意志為尊,而要徵求員工的意見,進行修正。
只有最合理的規章制度,才能最充分最大程度上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見和同解是企業要有近期和遠期的發展目標,要讓員工朝著共同目標努力,而不是各持己見,各自為政。
思想決定行動,在原則問題上統一思想還是很有必要的,見解相同合作才能順利進行。
企業管理者要經常利用員工大會等形式給員工做思想工作,貫徹企業既定方針,防止員工思想上的紊亂,治企的根本在治心,員工心齊了,沒有辦不好的企業。
利和同均在企業中並非平均主義。
而是利益的分配必須按照統一的原則,依照員工貢獻的大小進行分配,不偏不倚,均是如此,沒有特殊對待。
這樣員工才會滿意,才會有積極性為爭取更多的報酬而努力工作。
六和敬是同時進行的,缺一則其餘也必不久立。
有了六和敬精神,企業團隊的和諧就能夠實現,但此時的和諧還並非最高層次的和諧。
在團隊建設中,企業管理者如果志向高遠,才華卓絕的話,那麼他就可以將六合敬發揮到最高境界,使團隊成員達到高度的融和。
多化為一,團隊成了超人,擁有比眾多員工組織而成的普通團隊,人心所向,將產生出數倍於前的能量,這樣的團隊將無往而不勝。
正如觀音菩薩,雖有千手千眼,本體卻一如。
雖然,千變萬化、千百億化身,卻各個都稟賦著團隊的核心精神。
這樣,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結語
綜上所說,佛教當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僧團共住的核心思想“六和敬”,對企業來說猶如一鼎之三足。
“諸行無常”可以很好的幫助企業在社會大環境當中審時度勢;“諸法無我”可以很好的幫助企業在紛繁複雜的商業環境當中的自我調整;“六和敬”作為調動團隊的協作的指揮棒。
這樣,相信佛教在充分發揮對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的同時,對企業發展也是一種指導和借鑒。
CombinationandFunctionofBuddhistThoughtin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
YanKuo
Abstract:
Buddhistdoctrines,whichincludealotoffreshthinkingandfeasiblephilosophy,havegreatreferentialsignificancetomodernbusinessmanagement,suchasTheThreeUniversalTruthsare:
Allphenomenaareimpermanent;Alldharmaarenon-self;TheeternityisNivanaandstillness,etc.SothethoughtofBuddhismcanbeappliedtothemanagementinthemodernenterprise.Besides,othertheory,suchasthecorephilosophyof"Sixharmonies",alsowouldbeaverygoodinspirationtothemodernenterprise.
Keywords:
CorporateCultureAllphenomenaareimpermanentAlldharmaarenon-self
IftalkingabouttheintegrationofBuddhistthoughtandenterprisemanagement,firstlywemustunderstandwhatcorporatecultureis.OnlywhengraspingtheaccuratedefinitionofcorporateculturecanwebetterknowhowtolearnfromtheprofoundBuddhist,andthenbenefitthemodernenterprise.Forenterpriseculture,theexpertseitherfromdomesticorfromforeigncountriesgiveavarietyofperspectivestocorporateculture.However,whatiscorporateculture?
Inthe"corporateculture"(CorporateCulture)writtenbyTerenceE.Deal(Terence)andAllanA.Kennedy(Allen),thecorporatecultureisdefinedasaway"tostandardizethebusinesspersonactsinmostcaseswithastrongsystem."Accordingtothedefinitionofcorporateculture,wecanseethatBuddhismandthecorporateculturehavemuchincommon.
Firstofall,thatwhatthesentence--allphenomenaareimpermanent--saysreflectsthetruepictureofmodernenterpriseinthedevelopment.
OneoftheclassictheoriesinBuddhistdoctrinesisimpermanence.Inotherwords,allphenomenaintheworldduetocausesandconditionsischangingconstantly;however,allsentientbeingscanbeunknowledgeableofwhatitmeans,ratherthantheyattacheternalitythateverythingispermanent.ThatiswhybytheimpermanenceeliminatingtheattachmentofsentientbeingsisplacedemphasisonbyBuddha.Andwhat“allphenomenaareimpermanent”meansisthateverythingintheworldcausedbycausesandconditionsischangingconstantlyfrommomenttothenext,withnothingattached.
Theworldisalwaysinconstantchanging.As"Samyuktagama"《雜阿含經》goes:
"Itisawaytoeliminatethisattachmentthatobservingalltheformsintheworldareimpermanentwhetheritispast,futureorpresent,internalityorexternality,beautyorugliness,thicknessorthinness,andfarnessornearness.Thesamegoestoobservingthesensation,perception,volitionandconsciousnessthatallarealsoimpermanentwhetheritispastorfutureorpresent,internalityorexternality,beautyorugliness,thicknessorthinness,andfarnessornearness."AccordingtotheviewofBuddhist,itisthechangingconditionthatallthethingscannotescapeinanytimeandanyspace,regardlessofmaterialorspirit,pastorpresentorfuture,internalityorexternality,macroaspectormicroone.Everythingischanging,andtheworldwillnotkeepthesame.Therefore,constantchangeisthetruthofthingsintheworld.Anditexitsinanytimeandspace.
Forenterprises,iftheycanlearntheessenceoftheabovetheory,itwouldimprovetheiroperationandmanagement.Marketenvironmentthatweliveinischangingallthetime,suchastherelationbetweenofferanddemand,competitor,themacro-policy,etc.Thefactrequiresalltheenterprisestochangeregularlyandtimelyinordertocatertothenewdemandsofthemarketorenvironment.JustasthepresidentofHaierZhangsaid,torunacompanyisliketowalknearthedeepcliffandwalkonthethiniceeveryday.Onlyconcerningabout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cautiouslycanwemakecontinuouseffortstoadapttoexternalandinternalchangesinordertoshapeahundredyearsofbusinessandworld-classenterprises.
Secondly,"alldharmaarenon-self"showsgreatwisdomandhighstateofBuddhismthought.
AccordingtotheBuddha’steaching,what"Alldharmaarenon-self"emphasizedonisthateverythinghasNoSelf.NoSelfmeansNoNature,namelyemptiness.Thatistosay,allphenomenaarisecausedbycausesandconditions,dependentwitheachotherbutwithemptyform,whichisthedeepexpressionofthe“emptiness”thoughtinBuddhism.Simultaneously,ittellsusthatthosewithnoselfattachedaretobeunitywitheverythingintheuniverse.ThereiswithoutgoingtosaythatwhatBuddhismstressedoniswearetoldifwewanttobeunitywithallthings,theprimarygoalistoachievethestateofnoself.Itisbecauseofnoselfthatwecanpenetratetheoriginalformofallphenomenaclearly,whileitisduetoattachingselfthatwecannotobservetheessenceofallphenomenaclearly.Thereisanoldsaying:
"wearetoexperienceinsocietyowingtonoself;wearetoattainthestateofnoselfowingtobenefitingothers."Inotherwords,tobreak"self"inourmindwilladministeranationalandhuman’saffairs.Itisknowledgeaboutwhetherweourselvescanachievethestateofnoselfdependsonourselveswhetherourbehaviorbringsthebenefittootherbeings.
"Non-self"isagreatstatusoflifeandintelligence.Soenterprisemanagementshouldalsoemploythisgreatintelligence,greatperspective.Ontheonehand,fromtheoutlookofenterprisemarketingmanagement,therealityofthemarketisanobjectiveexistence,notchangingaccordingtoourwill,soweshouldexplorethedevelopmentofthemarketrulesanddemand,thussettingourownstrategicapproachandtacticalmeans,insteadofassumingsubjectivelyandblinddecision-making.Totakeaproductforexample,thekeyisthatwhetheritcanmeettheneedsofconsumerspsychologically.Ourproductsshouldbebasedon"customer-orientation",ratherthansimplyonthe"products".Onlyconcerningaboutthequalityofthisproductisnotenough,whichislikeworkingbehindcloseddoors.Theproductsmademaynotbewhatthemarketswant.
Ontheotherhand,itmustbemoreobjectiveandconsideratewhenundertakingcommunicationsbetweentheinsideandoutsideofbusiness,thesuperiorandinferioraswellasamongcolleagues.Themindofequalityaswellasnoselfshouldmanifestthemselveswheninteractin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 佛教 思想 企业管理 融合 借鉴 中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