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ocx
- 文档编号:30650583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75KB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ocx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统计局核算处 2000-05-0409:
05:
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
北京第三产业在繁荣首都经济、扩大国际交往、服务市民工作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增速逐步赶上并超过了第二产业,居三次产业之首。
市委市政府采取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政策,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第三产业,加快了商业网点建设,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快速稳步增长,比重不断上升
近十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增长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
1989年以前,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曲折的不稳定的,1978-1989年间,增速最高时为26.7%,最低时为-0.5%,两者相差27.2个百分点。
1989年以后,第三产业步入快速稳步增长阶段,年均增长13.8%,最高与最低增幅之间相差9.1百分点。
1988-1997年十年间,第三产业累计创造增加值4517.67亿元,相当于前35年合计的2.4倍,年均增长12.1%,逐步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12.2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
当今世界各国对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视。
统计数据表明:
第三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从有关资料获悉:
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美国为72%,英国为66%,阿根廷为63%,韩国为50%,印度为41%,中国为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8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1%、53.9%、37%,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7%,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第二产业高0.9个百分点,打破了“二、三、一”的格局,形成了符合北京发展的“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改变了原来由第二产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1997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54.5%,成为推动北京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产业的快速稳步增长,繁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过去存在的“购物难”、“吃饭难”、“住宿难”等诸多问题得到解决。
表1:
1988-1997年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年份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GDP比重%
1988
151.88
11.7
37.0
1989
165.20
-0.5
36.2
1990
194.55
14.0
38.8
1991
261.84
13.0
43.7
1992
314.52
12.5
44.4
1993
395.17
12.7
45.8
1994
509.42
13.7
47.0
1995
689.28
20.9
49.4
1996
849.13
12.3
52.6
1997
986.68
11.8
54.5
(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大力兴办第三产业”的精神指导下,多种经济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起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第三产业的新格局已经呈现。
1994年以后,“三资”、股份制企业逐渐发展起来。
1991年“三资”和股份制企业发展到233个,创造增加值6.82亿元(三产普查数),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
1997年这两种经济类型的法人单位已达8951个,创造增加值125.8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8%,比1991年上升10.2个百分点。
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中,1991年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员所占比重为10.4%,1997年提高到25.3%,比1991年上升了14.9个百分点。
(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体。
近几年来,金融、邮电通讯、房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发挥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以运输、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业为主,多是投资少、收效快、劳动密集程度高、就业容量大的行业。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行业类别划分更加细致,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租赁服务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广告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发展较快。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以不断调整,传统行业的地位逐渐被新兴产业代替。
1988年以前,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1978年商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9.3%,1988年下降到38.2%,1997年又下降到34.3%,比1988年降了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很快,比重不断上升。
1991年新兴产业中的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6.6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1.6%,1997年实现增加值250.4亿元,比重提高到25.4%;从业人员由1991年的59.9万人,增到1997年的70.94万人,增长18.4%,低于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使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1991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9462元,1997年提高到35297元,增加2.7倍,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1、金融保险业领先发展,规模扩大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动脉,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保险业的活跃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兴旺程度。
1988年以前北京的金融形式单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的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各类证券、信托等业务领域,不断培育金融市场体系,提高融资能力,保持了资金的良性循环,体现了金融形势发展“平稳运行,适时调节,稳健经营”三大特点,1997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2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6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2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70.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5.3亿元。
随着金融保险业务的开展,使金融保险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加大,1988-1997年金融保险业累计创造增加值1039.86亿元,年均增长14.9%。
2、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猛
近年来,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我市新的投资热点,并正在形成一个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租赁、房地产抵押贷款、信托、拍卖等各种经济活动在内的房地产体系,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虽初露端倪,却已显示出重要作用,其发展必将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居民住宅问题,还将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看,房地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是经济的“寒暑表”。
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既是商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房地产业要运用巨额资金作为“载体”,因此,围绕这个巨大“载体”进行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业,必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产业的地位。
1991年我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中住房消费仅占2.4%,而国外高收入的国家则占到15%-20%,低收入的国家也达5%-10%,我市的居民住房支出明显偏低。
1991年全市房地产业的增加值仅占第三产业的2.1%。
上述资料表明,我市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房地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
1992-1997年,房地产投资额累计达到1202.93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达12467.2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创造的增加值由1991年5.48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41.24亿元,增长4.4倍。
不仅缓解了居民住房紧张的局面,提高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同时带动了建材、装饰材料、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3、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创汇增加
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民族传统和人类文化遗产,是其旅游事业发展的丰富资源,依照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多数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一般要经历经济、交往中心-政治、文化中心-信息、旅游中心三个阶段。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世界人口约为60亿,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5%,近10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5000亿美元。
旅游将成为当今和未来社会中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济的现状,决定了北京具有上述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北京既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又是信息、旅游的中心,北京位居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之首,是国外旅客的主要集散地。
我市的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开拓和完善,现已成为全国的国际旅游中心,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快、规模大、设施全的优势行业之一。
1988年我市涉外旅游饭店、宾馆96家,1997年发展到293家;来京旅游人数不断增加,1988年入境旅游者为120.4万人次,1997年已达229.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也不断增长,1988年为6.7亿美元,1997年已达22.5亿美元,比1988年增长2.4倍。
旅游业为繁荣首都经济,促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4、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支柱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广阔的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是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文物古迹、旅游园林、电影电视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涵盖了若干行业,又以古都文化为重点。
近几年我市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7年全市拥有艺术剧团38个,全年演出8426场次,总收入为2.4亿元;共有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上百座;全年出版各类报纸、杂志共2404种,总印张数达145亿张;全市拥有图书馆23个、总藏书2789万册,人均拥有图书2.6册,接近东京、伦敦、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水平。
各类学校3950所,在校学生达207.3万人。
据初步测算,1997年我市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近200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20.3%。
5、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挥优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研究领域广阔,研究力量强大的科研体系。
1997年我市共有科学研究机构42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8765人,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大量的学术研讨、科技交流及科技咨询活动,推进了新技术企业的开发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我市凭借着高度密集的科技智力优势,使大量的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并通过产品的传送、技术的转移、人才的流动,使新技术不断地向全社会扩散,不仅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在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1997年我市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创造增加值71.98亿元,比1988年增加了63.9亿元,增长4.4倍。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少、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程度较低时,社会还不能把较多的资源用于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只可能是缓慢的。
只有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社会上才能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教育、文艺、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广播电视、社会服务、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等行业都有了较快的增长,1988-1997年年均增长在20%以上的行业有:
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运输邮电业和房地产业。
另外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次产业构成看,呈现出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全市经济的发展显示了重要的作用。
(一)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增长
十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加强。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及贡献大小可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中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即贡献率来衡量,资料对比表明:
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比发展中国家大。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0%左右,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0%左右。
1988年我市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8.3%,比第二产业贡献率低8.1个百分点,1997年贡献率为58.9%,比1988年提高20.6个百分点,比同期第二产业的贡献率高18.3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看,我市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八十年代中期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1988-1997年年均增长13.3%,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我市财政收入为68.11亿元,其中27.8%来源于第三产业,61%来源于第二产业;到1997年,财政收入209.91亿元,第三产业占56.5%,比十年前上升了28.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0.8%,比十年前下降了20.2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证明了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利税的增加,并已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加大投资规模,创造就业机会
首都的城市性质和功能要求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同时随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近几年,我市投资稳定增长,第三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服务产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1988-1997年我市第三产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33亿元,占全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量的62.6%。
十年间增长了3.3倍,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庞大产业体系,它包括的行业门类多,渗透面广,可挖掘、存储劳动资源的潜能大。
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第三产业的单位数量和规模也在增加和扩大,1996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
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数由1991年的35251个增加到1996年的70626个,增长了1倍。
第三产业单位数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使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增强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198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47.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41%,1997年发展到328.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50%,上升了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为劳动者带来收益,不仅能使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收入,而且能产生“波及效应”,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
三、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关联程度分析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利用北京市1990年和199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及其有关系数,可具体分析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我市国民经济的影响。
影响力系数亦称为带动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带动影响。
它是一个相对指标,当某一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说明该部门每增加单位最终产出时,能够带动各部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表2第三产业各行业影响力系数
行业
1990年
1995年
影响力系数
次位
影响力系数
次位
货运邮电业
1.34
6
1.85
5
商业
1.68
3
1.90
12
饮食业
0.42
31
0.54
23
旅客运输业
0.48
30
1.35
8
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0.70
21
1.94
4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0.63
22
2.54
2
金融保险业
1.59
4
3.82
1
行政机关
0.41
33
0.36
33
(注:
位次指各行业在国民经济的33个行业中按影响力系数大小排列的顺序)
从表2可以看出,在第三产业的八个行业中,1990年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有三个行业(即货运邮电业、商业和金融保险业),1995年达五个行业(即货运邮电业、商业、旅客运输业、居民服务业、文教卫生科研事业和金融保险业),且除行政机关和商业外,第三产业各行业的位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和科研事业,1995年影响力系数分别居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第一、第二位。
这说明,我市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在1990年至1995年间显著提高,且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科研事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带动行业。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对第三产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感应度系数可以看出,虽然自1978年以来,我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但从经济发展的总体分析,目前,第三产业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感应度系数也称作推动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整个经济的推动影响,它同样是一个相对指标,当某行业的感应系数大于1时,说明该行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国民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也就是说该行业对目前的经济存在制约作用。
表3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感应度系数
行业
1990年
1995年
感应度系数
位次
感应度系数
位次
货运邮电业
0.90
25
1.06
15
商业
0.78
29
0.58
32
饮食业
0.67
31
1.07
14
旅客运输业
1.19
4
1.09
12
公共事业及居民服务业
1.10
13
0.98
24
文教卫生科研事业
0.95
22
0.95
26
金融保险业
0.49
32
1.05
18
行政机关
0.94
23
1.03
20
由表3可以看出,在1990年度,我市第三产业中,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共有两个行业,即旅客运输业和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到1995年,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增加至五个行业(即货运邮电业、饮食业、旅客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和行政机关)。
以上数据显示,虽然这些年来,我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但由于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的要求逐渐提高,第三产业尚未能够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民经济发展仍受到部分行业的制约。
四、2000年和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我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8-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7%。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年均增长速度为12.1%,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2.4个百分点。
1998年全市国民经济在严峻的内外经济环境中仍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
这为今后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有关经济模型预测,1998-201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将达8%,第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将达64%。
表4
2000年
2010年
总量(亿元)
比重
总量(亿元)
比重
GDP
2400
100%
5800
100%
第三产业
1390
58%
3730
64%
二十年来,适应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性质和功能,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化程度更趋提高。
其突出特点是:
第三产业内部传统行业如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等稳步发展;新兴产业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快速发展,并将逐步取代传统行业的地位。
在今后十多年里,这些新兴产业将日益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并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发挥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金融保险业1988-1997年金融保险业年均增长14.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8年的10.3%发展到1997年的13.6%。
作为祖国的首都,北京有着金融保险机构总部集中的优势,而且网点也相对完善。
在今后十多年中,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渐完善,金融保险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初步测算,到2010年金融保险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18%。
房地产业北京市房地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1988-1997年年均增速2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市的房地产业还比较落后,房地产市场有待完善。
以住房制度改革为契机,今后十几年房地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北京是国际国内交往中心,是著名的历史名城,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旅游业涉及行业广泛,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市旅游业已经成长为第三产业中发展快、规模大、设施全的优势行业之一。
随着城市各种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旅游业的发展在今后若干年内发展将更为迅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
文化产业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设施相对完善。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与北京的首都功能相适应,这种发展势头将会长期保持。
文化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这些新兴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它们的快速发展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
未来十多年,我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交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基础产业必然约束国民经济包括第三产业的增长;国民经济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复杂的国际环境对经济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深远程度现在还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同时,更多的是优势和机遇。
我市科技资源丰富,人才荟萃,劳动力素质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所依托的设施相对完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已经作出了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部署。
未来十多年,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达到甚至超过《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越来越大。
五、发展我市第三产业的建议
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的水平,美国、日本的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为60-70%,而我国大城市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却仅占30-40%,即使是在第三产业比重居于全国首位的北京市,也不过50%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北京作为我国的一个大都市、世界大国的首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预计1998年我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上升为56.3%,到2000年将达到58%以上,到2010年有望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建议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不断涌现,因此规范市场管理便成为当务之急。
这就要求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要相应地出台。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对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以及适合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体系健全、法规完备、统一开放、有序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未来的北京要在巩固自我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对外服务的能力和范围。
以北京特有的优势——人才优势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技术、新成果,进行技术转让;利用旅游、地理优势带动经济增长;利用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第三产业 发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