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章节练习题和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650480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53.67KB
原理章节练习题和答案.docx
《原理章节练习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理章节练习题和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理章节练习题和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基本内核B、合理内核C、精髓D、核心
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与时俱进B、科学性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B、实现人权
C、消灭阶级、消灭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12、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发表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政治经济学批判》D、《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 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20、马克思主义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
3、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
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
4、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辩证法的B、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5、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6、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哲学是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
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9、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
10、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11、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
.1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
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5、在下列说法中,哪个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A、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经济路线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方针、路线对了头,吃喝穿用不发愁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17、“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 )观点
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辩证法D、相对主义
19、下列说法中能反映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的是()
A、左眼跳财、右眼跳灾B、要想发,不离“八”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2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23、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2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2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3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31、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
A、连续性B、连续性的中断C、阶段性D、平衡状态的破坏
32、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
A、事物的度B、事物的质C、事物的量D、事物的运动
33、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度是指()
A、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的关节点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C、质变的准备阶段D、一种质变为另一种质变的交错点
34、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A、看其是否是新产生的东西B、看其是否暂时力量强大
C、看其是否一时发展迅速D、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5、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36、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的是()
A、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B、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
C、事物存在的外部条件D、事物所依赖的外部环境
3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构成事物的要素排列组合的变化
C、物体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辨证内容和辨证形式B、形式和状态C、源泉和动力D、方向和道路
39、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A、彻底抛弃旧事物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D、完全否定旧事物
4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有消极影响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有积极影响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4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A、唯物主义一元论B、二元论C、主观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3、“世外桃源”不存在,因为()
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
C、世界上存在无矛盾的事物D、个别运动形式不存在矛盾
44、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45、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4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
4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
48、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49、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50、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
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进化论观点
51、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3、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4、“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矛盾特殊性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运动、发展的原理
55、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6、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5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时间的( )
A、有限性 B、不可逆性C、客观性D、相对性
5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59、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60、《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运动观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庸俗唯物主义
6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2、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3、空间是( )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64、 时间是(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5、 时间的特点是( )
A、间断性 B、一维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66、 空间的特点是( )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67、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普遍性 B.物质性C.规律性 D.连续性
68、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B、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
C、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D、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
69、 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7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71、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2、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这是一种( )实践观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7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75、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6、“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7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78、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
7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80、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81、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82、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8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
8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85、意识的本质是( )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86、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分析)
1、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2、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3、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凡是唯物主义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5、事物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
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7、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10、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必然的联系
11、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三、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4、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简述意识的本质。
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8、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0、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
11、简述实践的涵义、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2、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13、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4、简述度及掌握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论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4、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5、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重要意义?
7、运用量变和质变规律,结合学习、生活等实际,谈谈如何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8、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五、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
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
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4分)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的观点
A、比较重要B、首要的和基本的C、次要的D、唯一的
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理 章节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