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docx
- 文档编号:30645611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27KB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docx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总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的局面,其中,和两家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
儒家思想经过、和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成熟时期。
从开始,经过的改造,儒学在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思想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道家学说和道教文化在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在末年至初年传入中国。
儒学通过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在宋代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上: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
②政治上:
诸候割据混战,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③文化教育上: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办学兴起,学术下移,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日益活跃;
2、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派:
(略)
3、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成为传统文化的源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表述: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1)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他的“仁”和“为政以德”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
(2)主张“礼”: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3)主张“中庸”:
“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4)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整理六经。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2、孟子,战国中期思想家
(1)把“仁”思想发展成为“仁政”;
(2)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重要。
(3)提出“性善论”伦理观。
3、荀子:
战国末期思想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1)天人关系:
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提出“君舟民水”民本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3)提出“性恶论”伦理观;
(4)④注重“礼”礼恭、辞顺、色从。
儒家思想今用
有利方面:
(1)仁、仁政:
减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中庸”:
和。
缓和矛盾,社会稳定
(3)“大一统”维护国家统一
(4)重义、气节 :
社会责任感
(5)尊重规律
不利方面:
“礼”、“天理”、“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
问题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可从政治经济上分析)你从中有何认识?
2、春秋战国相同时期,欧洲地区也掀起了一场思想运动是什么?
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何联系?
突出特点是什么?
有哪些著名代表人物?
3、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应该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他的立国基础是什么?
他用什么方式达到理想中的和谐?
4、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
5、孔子在哲学上主张“重人事,远鬼神”,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6、从哲学上看,荀子的天人关系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
荀子主张“人定胜天”,你如何看待这一思想?
三、老庄之学
1、老子思想主张
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万物的起源;主张“无为”;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2、庄子的思想
主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无为”,有用甚至比没用好;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问题巩固:
1、在处事方面,道家与儒家在态度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材料二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哪些思想?
(2)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材料二观点。
四、法家思想
1、法家思想兴起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战乱频繁,分封制崩溃;②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统治,完成国家统一;
③部分思想家适应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变革思想主张。
2、法家思想家及其变法运动 (教材第6页,变法为阅读内容)
3、韩非子思想主张①②③
问题巩固:
1、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2、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3、在治理国家方面,战国哪两家的观点相反?
4、在治国治世方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子思想主张①②③ 教材第7页
(认识论和逻辑学为阅读内容)
问题巩固:
1.你认为墨家思想在当时应该反映了哪些社会阶层的利益?
在当时哪些思想无法实现?
2.墨家思想对今天有哪些值得发扬的观点?
3.战国时期,儒家与墨家被称为显学,有“非儒即墨”
之称,但一家当时被冷落,另外一家后来竟然成为绝学。
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5.中国古代有两家思想,它们互为表里,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从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则仕,退则隐”成为古代士人的经典处世哲学。
你认为上述现象是哪两家思想的反映。
第二课儒学的兴起
▲阅读内容
“‘焚书坑儒’批判”、“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
一、罢黜百家
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特征:
外儒内法、以思想“大一统”维护政治上“大一统”。
3、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②结束了各家思想平等竞争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二、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措施:
⑴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董仲舒)的思想。
⑵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⑶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⑷“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结果:
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太学建立及其作用 ①②③④ (教材第11页)
问题巩固:
1.儒家思想能获得独尊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董仲舒是在吸收哪几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
从中你有何认识?
3.从战国到西汉,我国思想领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是什么?
4.汉武帝时期有几种选官制度?
有何作用?
5、从战国到西汉,中国社会治国思想演变及其历史原因。
第三课 宋明理学
▲阅读内容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目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
一、基础知识
1、北宋时期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高度,形成了,又称新儒学,代表有“二程”即和。
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2、南宋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在理气关系方面,他认为比更根本,他将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的地位高于,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明代王守仁,世称,是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还提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二、北宋、南宋时期理学
1、张载、邵雍的思想主张(教材第14页)
2、二程的思想:
⑴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理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⑵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封建伦理道德就是天理;
⑶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3、朱熹的思想
⑴成就: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
⑵朱熹理学内容:
①理气关系:
理和气不可分离,理比气更根本。
(客观唯心论),把理气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修养论:
主张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要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社会政治论:
主张“三纲五常”、“正君心”
4、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
陆九渊:
心学开创者。
“本心即天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主张革除物欲
王阳明:
心学集大成者。
①“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提出“致良知”学说、“知行合一”
三、理学评价
①理学形成标志儒家思想成熟
②“在纲五常”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③理学强调气节、品德、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塑造积极人性。
四、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比较与认识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同
⑴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宇宙、世界观
⑵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遏制人的欲求
⑶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挥了儒家学说,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⑷其重心都转向了在儒学信念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异
方法论
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格物致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扫落
本体论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理”是世界的本原
修养论
“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主观唯心)
主张向外追逐客观认识(客观唯心)
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
1、掌握四大思想家思想主张
共同点:
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非推翻)。
经济上重视工商业发展。
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2、比较:
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异同
同:
①反封建君主专制;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异:
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具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3、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评价
①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出现新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
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5、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知识拓展: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
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思想:
(1)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
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等级名分制度。
实现:
“礼”,就要“正名”。
③“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
④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兴办私学。
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方法——经常温习、要有恒心、学思结合评价:
(1)、“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2)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同一时期的荀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
3、秦朝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遭受灭顶之灾。
4、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他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5、两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理学,理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从而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这样,理学实现了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8、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将其与西方基督教义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9、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10、民国初年,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11、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评与欧洲启蒙运动比较
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欧洲的启蒙运动
相似
都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反封建斗争发挥启蒙作用
异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思想主流思想
17、18世纪欧洲主流思想
作用
没有推动社会变革与转型
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原因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脆弱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政治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压制
思想
理学、八股取士束缚和限制
问题巩固:
1、(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中说: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
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
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
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
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
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A.经部B.史部 C.子部D.集部
3、(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
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
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
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4、(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
《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5、(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
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
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
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6、(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
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
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
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7、(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
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
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8、(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9、(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
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
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
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
1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
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14、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