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10.docx
- 文档编号:30641867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97KB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10.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10.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黄生借书说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85.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 致:
_________②尝趋百里外趋:
_________
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_________④腰白玉之环腰:
_________
⑤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
_________
8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8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只划两处)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8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简要说一说。
【答案】
85.①得到②快步走③等待④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⑤不要说,不必说
86.
(1)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87.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88.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作者以自身求学之难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乙文将自己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进行对比来论述“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85.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为:
无法得到书来看。
致,得到。
②句意为:
曾经跑到数百里以外。
趋,快步走。
③句意为:
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俟,等待。
④句意为:
腰间挂着白玉环。
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⑤句意为:
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无论,不要说,不必说。
8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
(1)援:
提出;质:
询问;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以:
来。
(2)为:
是;然:
这样;皆:
都。
8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
”据此断句为“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
88.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及作用。
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送东阳马生序》主要将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自己过去学习时的艰苦进行对比;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
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黄生借书说》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的对比;
(2)“我”幼时遇张氏吝书之不幸与黄生遇“我”公书之幸的对比;(3)“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的对比。
通过对比勉励黄生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
《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
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
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
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
“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
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
(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
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
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
(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①。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③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暝坐④,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进士第:
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②翕然:
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③南:
意思是向南。
④瞑坐:
闭着眼睛坐着。
89.请用“/”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四 方 之 士 不 远 千 里 从 之 游
9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
③能属文______④而以书赴告同学者______
9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92.请结合(乙)选段内容说说杨时“德望日重”的原因有哪些?
93.(甲)(乙)选段都写到天气寒冷(画线句),在写作方法与写作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89.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90.①更加②等待,等到③写,撰写(《岳阳楼记》)④书信(《送东阳马生序》)
91.①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
92.“颖异,能属文”“潜心经史”,可以看出杨时聪明好学,擅长写文章:
“以师礼见颢”“设位哭寝门”,可见杨时重礼尊师:
“侍立不去”“则门外雪一尺”,可见杨时笃学(志坚),尊师重道。
93.甲文使用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手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用天气寒冷衬托出宋濂抄书的艰辛、学习的刻苦。
乙文运用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则门外雪一尺矣”写杨时等候时间之长,天气寒冷,突出杨时求学恭敬、诚恳。
【解析】
【分析】
89.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
做此类题时,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断句方法:
读通文段,弄懂大意。
断句总则:
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停顿划分。
句意为:
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
故断句为:
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9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益:
更加。
②等到他高兴了。
俟:
等到。
③能做文章。
属:
撰写。
④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
书:
书信。
9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故:
所以;虽:
虽然;卒:
最终。
②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
士,读书人;翕(xī):
聚集;师:
动词,以之为师。
9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
根据文中的“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可知,杨时聪明好学,坚持学习;“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设位哭寝门”可见他无心功名,尊师重礼;“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杨时尊师重道,意志坚定。
正因为他不仅潜心治学,且尊师重道,所以“德望日重”。
9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时,要先梳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再思考文中写环境“寒冷”的各自的用意,一突出求学的艰苦,一突出对老师的恭敬。
答案可以概括为:
不相同。
甲文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道的思想。
【点睛】
译文:
甲文: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即使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
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
熙宁九年,考中进士。
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
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
“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
”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
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
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
他的品德越来越好,声望越来越高,四方各地的士大夫们不远千里都来跟着他学习,称他“龟山先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八含答案 10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综合 测试 复习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