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docx
- 文档编号:30639100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34KB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
你来读课题。
生:
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
为什么这么读?
生:
我想明白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
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
谁还读?
生:
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
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阿?
生:
我想明白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
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
生: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
透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
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
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
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理解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
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能够分成几部分?
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资料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
哪一组说一说?
(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理解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
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
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
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
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齐回顾一下。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
感人。
师:
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
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
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
读8段。
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留下的鱼骨头。
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
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述?
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
读11段。
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明白。
能够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语言描述)
生:
13段。
老班长理解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必须完成任务。
(语言描述)
生:
18段。
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语言描述)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
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主角朗读)
②、20至23段
生:
21段。
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
(神态、语言描述)
③、24至33段
生:
28段。
将生的期望留给了病号。
(神态、语言描述)
生:
30-31段。
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
(语言描述、动作描述)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
透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期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
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
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
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师:
再次走进课文,把描述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述读一读。
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述,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述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不太好)
师:
下面这两个问题能够解决了吗?
生:
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
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
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齐来看一看。
课件:
《倔强的小红军》
师: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
《七律.长征》
课件:
《七律.长征》
师:
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期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
完美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这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教育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也较耗费时间,理解起来也有必须的难度,为此教材安排了两课时。
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调整。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自悟,理清课文的线索,了解故事发生的顺序,把握课文主要资料,进行了复述,但时间还是不够用,超时了有10多分钟。
如何进行长文短教,我很疑惑。
第二课时,我把训练重点放在了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上这一教学目标上,但要了解“老班长”这一形象,就要透过品味课文重点句段来品读,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
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
好好读一读,说一说理由?
也能够自己写一些体会?
”这个问题。
学生们在自读自悟后,找到了自己感人的地方,并做了相应的批注。
交流时学生们也能将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但此刻想来,自己做的不到的是,对学生的引领不到位,对重点句的指导有些粗糙,如何掌握“精讲”的度,我还很困惑。
另外这
单元作文的训练点是写一个人,典型的刻画人物的文章,而《金色的鱼钩》又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怎样既突出单元主题又区别于精读课文教学呢?
这将成为我今后教学需探索的问题。
二、选择题
2.
情在高处
李小萧
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
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
我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③那是个骄做的家伙。
尖曲的喙,强硬的躯,鸟黑而莹绿的羽。
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
它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蒙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
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
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岩鹰!
④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了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⑤它突然昂起头来高叫了一声。
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了出来!
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山峦与苍穹之间。
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
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
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
⑥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
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
天是如此的蓝,风又变得如此的清。
它募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⑦我一下子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
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
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
⑧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声音传来的地方。
是它!
只不过还携了一只鹰来。
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
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
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
脚无力地蜷成了一个“7”字形,它的脖子转动也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
年轻的鹰把它轻轻地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⑨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
①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爱。
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
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闭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①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②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
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
但它都轻轻啄开老鹰的嘴。
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
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
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
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
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
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
④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
①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
反思自己过激的行为,我当即决定下山。
下山后,我马上还了朋友的猎枪,搭当天的末班车回家了。
1.作者的思想情感由发现岩鹰后狂喜激动,经历了三次变化,请逐一概括填出。
(每格5个字左右)
狂喜激动
2.文章第⑥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中都写到天“蓝”风“清”,反复描写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③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分别描写了小岩鹰和老岩鹰的外形,它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从全文看,这两处的外形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你如何理解第14段画线句?
5.你听说过“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句话吗?
如果没有,请你试着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一下,然后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1.难过失望感动欣赏省悟反思
2.这里的环境纯净美好,衬托小岩鹰给老鹰喂食举动的美好、感人。
3.小岩鹰健壮、美丽。
勇猛和旺盛的生命力,老鹰苍老无力,受了重伤,生命垂危,为后文写小岩鹰喂食和老岩鹰接受喂食埋下伏笔。
4.虽然“我”没有照相机拍下这感人的场景,但“我”会永远记住两只岩鹰之间的深情,并警醒自己,以此为榜样,学会去理解和关爱父母。
5.略
3.
1.没有任何征兆厖三头野牛来不及防备,已和狮子相遇,没有地方可让。
2.这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野牛的勇猛和力量,将野牛的威猛和狮子的狼狈刻画得十分传神。
3.①与标题相照应;②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③突出牛狮之战给“我”的震撼之大。
4.作者认为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团结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击败强悍的对手。
示例:
我支持他的看法。
团结是一种力量,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学会团结,就能克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
4.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尤天晨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朝夕相处:
(2)畅通无阻:
(3)行云流水:
(4)文思泉涌: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这篇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作者把母爱比作______,你把母爱比作______。
4.请从表达效果上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画线句。
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6.“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
1.
(1)从早到晚都生活在一起。
(2)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3)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4)思路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形容思路开阔敏捷。
2.自豪
3.事情发展穿针线春风
4.“不敢”“唯恐”“轻轻”这些词语从心理和动作上刻画了母亲怕打搅儿子工作而处处小心谨慎的心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一切为了儿子,对儿子充满无微不至的爱的母亲形象。
5.“美丽的梦”指母亲希望自己对儿子的爱能畅通无阻。
母亲“笑纹如花”写出了母亲在得到儿子对她的简单的爱的表示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心情,而“缝合”一词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想要让她对儿子的爱畅通无阻的愿望在得到儿子的回应时终于得到满足。
6.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5.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
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
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
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
若坐三轮,只需三元。
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
“五元。
”车夫说。
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
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
“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
”这个账我当然会算。
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
车夫说:
“上来吧,就收你三元。
”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
“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
”我说:
“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
”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
随后,他立即补充道:
“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
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
”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
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
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和频率前后晃荡着。
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
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
我想对他说:
“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已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
“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
”他急忙制止:
“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
”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
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
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
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
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着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
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
“你真不容易呀!
”他自豪地说:
“这算啥呀!
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还带的是两个人。
”
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
他说:
“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
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坐我的车。
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
车夫又说:
“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
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
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左腿兄弟感到骄傲,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你下来吧。
”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
“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
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
“我本来应该把你送拢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
”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
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
你太老实了。
”
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
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本文中“我”在坐独腿车夫的车的过程中,有许多打动“我”的,令“我”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这些情节及“我”的情感变化。
2.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3.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_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你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
4.议事完后,“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朋友的挽留?
5.文章结尾写道:
“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①坐上车之后发现车夫只有一条腿,“我”内心很不是滋味。
②爬上坡之后“我”暗暗受着车夫行动的鼓舞。
③听了韩国人坐车的故事,我为他骄傲。
④提前让“我”下车,为了给“我”留面子,“我”深受感动,落下眼泪。
2.“直直地瞪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
(符合语境,言之成理即可)
3.
(1)语言车夫的诚恳、诚信
(2)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
(答对三点即可)
4.朋友对人力车夫的鄙视引起了“我”对朋友强烈的不满,“我”和朋友之间在思想上已有了很大的距离,所以“我”坚决拒绝了。
5.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
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待人,自强不息,就会坚强,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
(紧扣句意,谈出感悟,言之成理,表述通畅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色的鱼钩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11 金色 鱼钩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