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文化创新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30636743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60.99KB
25文化创新必修3.docx
《25文化创新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文化创新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文化创新必修3
第五课
文化创新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纲下载
考情回顾
考向预测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课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考点有: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
除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以外,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也很大。
例如2012年江苏卷21题、山东卷22题、浙江卷33题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2012年广东卷37题、江苏卷37题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文化创新
(1)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具体素材,考查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结合国家和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以及具体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如何实现文化发展
(3)结合当代优秀影视作品的热播,考查创新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4)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事例,考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分析中华文化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意义
[识记层级]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温馨提示]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能将文化创新的主体只理解为文艺工作者。
[理解层级]
1.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的理解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反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大小。
(4)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
中华文化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特别提醒]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二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误区: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警示: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就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因此,文化创作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灵感”,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应用层级]
[例1] (2012·山东高考)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1.(2012·江苏高考)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及正确方向
[识记层级]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理解层级]
1.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
(1)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2)继承并非全盘照搬。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与主张“海纳百川”二者并不矛盾
(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2)文化交流中主张“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的创新成果,才能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特别提醒]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角度讲。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应用层级]
[例2] (2012·浙江高考)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
2.(2012·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综合迁移拓展][主干数字记忆]
热点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1.2012年9月10日,福建省“科学发展成就辉煌——‘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采编人员组成采访团,分成4个采访组,分赴福建全省各地,围绕“科学发展成就辉煌”这一重大主题,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
新闻工作者走基层的必要性在于( )①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和活水 ②走基层是获得新闻信息的唯一途径 ③走基层可以确保新闻作品的真实可靠 ④走基层才能使新闻工作更符合群众需求
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
2.文艺工作者必须走进基层、改文风,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
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亲身参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作文艺作品的唯一途径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热点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中国作家莫言,颁奖词为:
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由此,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据此回答3~6题。
3.“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这表明了莫言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 )
①积极创造娱乐性强的大众文化 ②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多个领域的“莫言热”。
人们追捧莫言,同时思考莫言获诺奖的原因和意义。
专家认为,摒弃浮躁,扎根丰蕴文化土壤,才能创作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好作品。
扎根丰蕴文化土壤是基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 ③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
④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先进文化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日本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吉田富夫说:
莫言作品的乡村环境只是一种外在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读者可以接触到每个国家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本性。
这一点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其他国家,都是共通的。
这表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实现繁荣进步 ②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在当今世界得到尊重 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绩,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的成功表明,文化创新( )
①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既要彰显民族特色,又要传递人类文明的共性 ③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④既源于时代的智慧,又推动时代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
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2.2012年7月15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出版。
在第五版基础上新增收词语3000多条,“环比”、“给力”、“雷人”、“PM2.5”、“酒驾”、“爆堵”、“粉丝”、“云计算”、“地沟油”等热词被收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
这一事实说明( )
A.文化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文化创新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创新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3.2012年中国·秦淮国际灯会点灯仪式分为三个篇章,以传统儒学文化精粹的“礼”贯穿始终,用现代科技和歌舞演绎“天下文枢,智慧之光”的主题,展现南京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总能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③④ B.①③C.②③D.②④
4.购买席卷海外的音乐飓风《TheVoice》版权,一改过去部分电视选秀节目以毒舌、炒作、绯闻为卖点,以振兴乐坛、培养巨星为己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宗旨,顶级导师座镇“相马”,“历史性”的节目制播分离……2012年7月,浙江卫视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经开播,便在“限娱令”之后音乐选秀热度骤降下刮起旋风。
《中国好声音》获得成功的奥秘在于( )
①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②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挥优秀文化节目的育人功能 ③汲取外来成果并对传统节目先继承后创新发展 ④对传统的文化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2年7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说:
“‘神舟九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大作用”。
这从文化生活角度启示我们( )
A.积极参与实践,推动文化创新B.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于2013年在天津举行。
本届运动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盛会,东亚国家的文化将在天津碰撞出和谐的火花。
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更是创新无以伦比,其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古典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
吉祥物由天津市市花月季花与象征“和谐、发展”的祥云组成,寓意和平、友谊与和谐、发展的运动会主题。
头戴鲜花的“津津”张开双臂笑迎八方客人,体现出天津人民喜迎各国来宾的美好愿望;头饰祥云的“东东”呈跳跃姿态,做出英文“胜利”的手形,预祝运动会圆满成功。
据此回答6~7题。
6.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将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盛会,东亚国家的文化将在天津碰撞出和谐的火花,进一步加强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从文化的角度看( )
①文化上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 ②文化上可以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③举办运动会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可以扩大各自文化的影响 ④举办运动会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各国文化的趋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更是创新无以伦比,其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古典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
这充分说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一位文艺评论者说:
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机的作品。
这段话说明( )
①艺术创作必须源于社会实践 ②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③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亦步亦趋 ④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实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9.2012年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80分钟的表演,让人们领略了英伦三岛的田园牧歌,回顾了英国从工业革命走向强盛的历程,并将莎士比亚、憨豆先生、卓别林、摇滚乐等经典的英国文化和影视艺术符号精彩重现。
这告诉我们(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世界的文化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 ④文化创新需要借鉴和融合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1.当前,大部分国人在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在“圣诞节”狂欢,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抵制外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
《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进行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中部是文化资源大区:
“古”得灿烂,“红”得辉煌。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多学科,尤其在哲学、商业、医学、建筑、绘画、版画、篆刻、戏曲、饮食等领域都有几百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
这里又是红色摇篮,南昌城的枪声、井冈山八角楼上的灯光、瑞金“开国大典”的宣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早已镌刻进党史最绚烂的篇章。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使中部的区域文化“‘古’得更加灿烂、‘红’得更加辉煌”。
14.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拥有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推动济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你就济宁市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识点
知识点阐释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传承的过程是文化发展本质是文化的创新
文化多样性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即有文化个性;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对待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原则: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意义:
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
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媒介
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和发展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及要求: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思想运动、教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特点:
能动性活动,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怎么样)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作用
总体作用:
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具体表现: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赋予了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文化创新的途径 (怎么办)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辩证否定观
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既植根于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和而不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创新中要反对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典例] (2011·浙江高考)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 2012年11月11日,山东省戏曲艺术发展促进会在济南成立。
促进会成立旨在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山东戏曲事业,打造更多戏曲舞台精品。
促进会成立后,将重点开展整理挖掘复排传统剧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5 文化 创新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