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30636686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99.15KB
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
《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2.1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掌握物质基本分类方法,能够对物质组成进行分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4、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各种分散系的特点。
5、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6、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
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③“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
、NO
、SO
、NH
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
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
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
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2、同素异形体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
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等。
【典例1】(2019全国Ⅰ卷)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A错误;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B正确;C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同称为三大属硅酸盐产品,C正确;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D正确。
【变式1】(天津市蓟州等部分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NO2、N2O5、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B.漂白粉、水玻璃、铝热剂均为混合物
C.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
电解、电泳、电离
D.石墨、盐酸、亚硫酸分别为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答案】B
【解析】A.NO2和碱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氮不符合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故A错误;B.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铝热剂是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电解、电泳需通电,电离是溶液中水分子或熔融作用下进行,故C错误;D.石墨和盐酸都不是电解质,电解质是化合物,故D错误。
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1、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
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
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
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2O。
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e.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4、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典例2】(2019全国Ⅱ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错误;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变式2】(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卤水点豆腐”运用了胶体电泳的性质
B.
有漂白性,可漂白草帽和纸浆
C.NaCl既可以做调味品,也可以做食品防腐剂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答案】A
【解析】A、用盐卤点豆腐是胶体聚沉的应用,不是胶体电泳的性质,故A错误;B、
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有机色素,可漂白草帽和纸浆,故B正确;C.NaCl具有咸味,用食盐腌制食品可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所以既可以做调味品,也可以做食品防腐剂,故C正确;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D正确。
知识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注意: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
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
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4)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溶化、
汽化、
液化、
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
风化、炭化、钝化、
催化、皂化、歧化、
卤化、硝化、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5)
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
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
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
【典例3】(2018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答案】B
【解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变式3】(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答案】D
【解析】A.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D.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D正确。
知识点四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2、胶体
(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制备原理: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具体操作:
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3)胶体的应用
①工业除杂、除尘
②土壤的保肥作用
③豆腐的制作原理
④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⑤明矾的净水作用。
3、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_nm
1~100_nm
>100_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易错警示】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典例3】(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CnH2n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NA
B.依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钢管和铜管堆放在一起,可以减缓钢管的生锈速率
D.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转移和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A.分子式为CnH2n分子中C原子之间含n个共用电子对,2n个C-H键,则1molCnH2n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3nNA,A正确;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B错误;C.钢管和铜管堆放在一起,构成原电池时Fe比Cu活泼,Fe为负极,会加快Fe的腐蚀速率,C错误;D.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因此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但不一定有电子转移,如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无电子转移,D错误。
【变式3】(浙江省学军中学2019届高三4月选考模拟冲刺)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
B.静电除尘、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C.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加成后可以得到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
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具有很大危害
【答案】B
【解析】A、向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是白色胶状物,选项A正确;B.静电除尘是利用胶体的电泳的性质,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渗析的性质,选项B不正确;C.液态植物油的烃基部分含有不饱和的碳碳X键,与氢气加成后变为饱和的经基,就由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选项C正确;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能够使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腐蚀文物等,具有很大危害,选项D正确。
考点一几组概念的辨析
1、组成物质的的微粒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正确)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
等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正确)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正确)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错误,如N2和CO)
2、氧化物概念辨析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正确)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错误,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正确)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3、解决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注意事项
(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O3与O2间的转化。
(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属于核反应,
如23292U→22890Th+
He。
(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金属熔化、HCl溶于水均属于物理变化。
【典例4】(陕西省咸阳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胶体:
分散质颗粒直径1﹣100mm的分散系
B.弱电解质:
HClO、NH3•H2O、AgCl、NH4NO3
C.混合物:
空气、盐酸、王水、氯水、水玻璃
D.有机物:
丙醇、丙酸、1,2﹣二溴戊烷、碳酸钠
【答案】C
【解析】A、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错误;B、弱电解质为HClO、NH3•H2O,AgCl、NH4NO3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C、空气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水溶液为混合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丙醇、丙酸、1,2﹣二溴戊烷属于有机物,碳酸钠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变式4】(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沥青常用于铺路,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静电除尘、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C.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加成后可以得到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
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具有很大危害
【答案】B
【解析】A.沥青常用于铺路,沥青是石油分馏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的混合物,A正确;B.静电除尘是利用胶体的电泳的性质,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渗析的性质,B错误;C.液态植物油的烃基部分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加成后变为饱和的烃基,就由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C正确;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能够使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腐蚀文物等,具有很大危害,D正确。
考点二胶体的性质及
应用
1、胶体知识“4”提醒
(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
3+的数目。
(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
)3胶体。
2、“胶体性质与应用”的解题策略
(1)记住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①工农业生产:
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②医学:
血液透析,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高度分散的胶体越来越多地用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③日常生活:
制豆腐(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和明矾净水等都与胶体有关。
④自然地理: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⑤高科技领域:
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⑥明矾(或FeCl3)的净水。
Al3+或Fe3+水解生成的Al(OH)3或Fe(OH)3胶粒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很强,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聚沉。
(2)掌握胶体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①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透过,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胶体和浊液。
②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
溶液中的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将所得溶液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
【典例5】(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
C.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上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得到漂白性更强的漂白剂
【答案】B
【解析】A、“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粒子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与胶粒带电无关,故A错误;B、CaO能与SO2反应生成CaSO3,所以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故B正确;C、NaHCO3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与酸反应也能生成气体,有气体生成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C错误;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酸没有漂白性,故D错误。
【变式5】(2019届宁夏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C.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
该鼎属于铁合金制品
D.
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达尔效应
说明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免污染空气,故A错误;B.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并不是碳酸钠可与油污直接反应,故B错误;C.后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故C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静置后的淘米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说明淘米水是胶体,故D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物质 组成 性质 分类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讲练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