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层教学学案.docx
- 文档编号:30628661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33.18KB
历史分层教学学案.docx
《历史分层教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分层教学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分层教学学案
学案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主备人:
于玉梅课前预习设计:
杨红菊课内探究设计:
于玉梅资料收集:
于玉梅
学习目标:
1、[A]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B]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C]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
1、南方古猿2、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课前预习
[A]思考说说:
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中国经考古发现的较早原始人有哪些?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
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
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
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
不同点是:
。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拓展提升:
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有?
(1)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进步(3)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婚姻关系相对稳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A、
(1)
(2)B、(3)(4)C、
(1)
(2)(3)D、
(1)
(2)(3)(4)
达标检测:
1、[A]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
2、[A]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3、[A]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
4、[A]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
5、[B]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
6、材料一:
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
人们不再杀死战俘,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以便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
(1)[A]材料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哪一阶段?
(2)[A]材料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那一阶段?
[B]为什么不再杀死战俘?
(3)[C]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A]、[B]、[C]为题目的难易程度,A、B、C层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所做题目。
)
知识梳理 :
课后探究
神创造了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这类传说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查阅资料,说说看法。
学案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主备人:
于玉梅课前预习设计:
杨红菊课内探究设计:
于玉梅资料收集:
杨红菊
学习目标:
1、[A]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B]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C]理解应用: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与今天。
4、[B]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学习重点:
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课前预习
1、[A、B]看课本第7页金字塔图文以及第8页“修建金字塔”图文,你能想到的描述金字塔的词语有哪些?
这两组图文对比,你对金字塔有何感想?
2、[A]阅读第9页楷体字及第10页俗语,想想,这部法典,是维护哪些人的利益的?
3、[C]完成12页“练一练”。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知识)
一、金字塔的国度:
1、约公元前3000前,在非洲东北部流域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这是人类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统治者俗称法老,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最大的一个陵墓是。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亚洲西部一个狭长肥沃地带,在沃地东部依两条河流形成农业区,叫,在世纪,王国的统治者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
2、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有何影响?
。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亚洲南部,由于河的滋养,约年开始出现国家。
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当地居民变为奴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制度,史称。
其影响是,。
3、通过课本10页楷体字,说出种姓制度的几个等级及其顺序。
再结合11页表格,说说这几个等级的身份和职责。
合作探究:
1、11页“动脑筋”2、12页“活动与探究”(同时结合8/9/10页的地图)。
达标检测:
1、[A]古代非洲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的是: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2、[A]乐山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该选取的素材是: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论语
3、[B]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导印度去旅游,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第一等级婆罗门B、第二等级刹帝利C、第三等级吠舍D、第四等级首陀罗
4、[A]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
他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5、下列国家中,推行过种姓制度的有: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6、[B]印度奴隶社会种姓制度所反映出的实质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B、四个等级间权力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等级关系D、等级间的种族差异
7、[A]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利益受到保护的见证是:
A、推行等级制度B、修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C、汉谟拉比法典D、把佛教定为国教
8、[A]古代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是:
A、狮身人面像B、空中花园C、木乃伊D、金字塔
9、[A]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被征服者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吠舍
10[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等:
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
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11、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回答问题:
图B
1[A]图A、B的名称各是什么?
它们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
2[A]图A的用途是什么?
图B上的浮雕人物是谁?
3[B]图A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问题
4[B]图B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拓展提升:
“法老权力的强大,统治阶级的奢侈,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一般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奴役,都可由金字塔的建造反映出来。
”
——引自《世界通史•上古部分》
请回答:
①[A]“法老”指的是谁?
②[C]金字塔的建造如何反映出“一般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奴役”?
试举例说明。
③[C]除了金字塔外,古代埃及“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还有何表现?
([A]、[B]、[C]为题目的难易程度,A、B、C层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所做题目。
)
知识梳理:
课后延伸
必做:
[A][B]列表比较上古四大文明古国。
(所在地、流域、文明标志及大致时间)
选做:
[C]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有这种建筑能力。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查阅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B、C层次的同学或其他有兴趣的同学选做。
)
学案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主备人:
杨红菊课前预习设计:
杨红菊课内探究设计:
于玉梅资料收集:
于玉梅
学习目标:
1、[A]了解文艺复兴的概况;知道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是探索新航路的开拓者。
2、[A]掌握但丁及其代表作品《神曲》,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蒙娜丽莎》,[B]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3、[C]通过学习,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
1、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及其作品;2、哥伦布航线
课前预习
读课文,说出:
1、[A]文艺复兴的含义,杰出人物及其成就是什么?
2、[A]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路线。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一、文艺复兴
1、兴起
①时间:
_______②发源地:
__________③思潮:
____________
2、性质:
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
,其代表作是,作品内容为,被誉为。
②达·芬奇:
人,最大的成就是。
代表作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精神。
③莎士比亚:
人,代表作有、等,其作品特点是
。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时间:
2、代表人物:
①哥伦布:
人,年受王室的资助开始航行,其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等地,把当地居民称作人,意思是。
②其他航海家还有、、、。
其中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3、影响:
合作探究:
1、课本59页、62页“动脑筋”。
2、有哪些因素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A]文艺复兴兴起于( )
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法国
2.[A]文艺复兴是由( )掀起的。
A.地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B]文艺复兴兴起时中国正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A]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 )
A.但丁 B.达·芬奇C.莎士比亚 D.拉斐尔
5.[A]右图是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画,这幅名画是( )
A.《神曲》 B.《蒙娜丽莎》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6.[A]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 )
A.绘画 B.雕塑C.数学 D.力学
7.[A]下列作品不属于莎士比亚的是()
A.《威尼斯商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
8.[A]最早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 )
A.意大利英国 B.英国西班牙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法国
9.[A]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0.[A]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拓展提升:
1、[B]文艺复兴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2、[C]填写表格:
新航路的开辟表
航海家
国籍
出发国
航行时间
航行路线
航行作用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A]、[B]、[C]为题目的难易程度,A、B、C层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所做题目。
)
课后探究
必做题[B]: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38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在生。
”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1000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
18世纪的学者费尔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保罗·富尔的《文艺复兴》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并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与前3则材料中的哪一则矛盾?
表现在何处?
选做题[C]:
1、查阅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2、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知识梳理
时间:
发源地:
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性质: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影响: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
影响:
学案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备人:
于玉梅课前预习设计:
杨红菊课内探究设计:
于玉梅资料收集:
杨红菊
【学习目标】1、[B]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A]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B]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4、[C]通过学习,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课前预习
读课文,完成:
1、找出:
(1)[A]慕尼黑协定简况
(2)[B]一战从爆发到扩大再是到世界规模的主要史实
2、[C]思考:
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堂导学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将下面的内容在课本上作出标记,以了解大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
二、合作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3)、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德军在欧洲大陆为什么能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而未能使苏联屈服?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总结巩固:
a)知识点:
德国吞并奥地利,魔爪伸向捷克地。
德国城市慕尼黑,得意英法来开会。
牺牲捷克祸东引,绥靖政策埋祸根。
战火纷飞1939年,纳粹德国侵波兰。
1941六月天,德国向东侵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太平洋。
从上面的歌谣中你知道了关于本课的哪些信息?
b)方法归类:
归纳学习战争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c)自由巩固本课知识。
(如可用一次会议、两个影响、三个标志来总领和复习全课。
)
六、巩固训练:
1、[B]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
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敦的枪声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D、科索沃战争
2、[A]1939年,德国对哪国的突然袭击,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波兰B、法国C、美国D、德国
3、[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B、进攻敦刻尔克C、进攻莫斯科D、进攻巴黎
4、[A]连线:
德军进攻波兰1938年9月1日
德军进攻苏联1939年9月
签署慕尼黑协定1941年6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
5.下面是某一协定的内容,阅读后回答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月一日开始从苏台德区等地"撤退",十月十日完成。
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不得破坏,无偿移交给德国。
(1)[A]这是哪一协定的内容?
签订于何时?
(2)[B]为什么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一场阴谋?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
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英国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回答:
(1)[A]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政策用一个词来概括应该是什么?
(2)[C]这是一条“通向稳定的道路”吗?
(3)[B]材料二所体现的观点是什么?
[B]为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会出现如此的不同?
课后延伸
一战、二战的爆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
如爆发原因、爆发的过程和参展各方的态度或战争的性质等,可以列成表格写在下面空白处。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分层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