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中考化学复习易错题分析.docx
- 文档编号:30625834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4MB
北京各区中考化学复习易错题分析.docx
《北京各区中考化学复习易错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中考化学复习易错题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中考化学复习易错题分析
一、选择题:
1、为了救治病人,需要配制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1000
g,下列配制过程正确的是()。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
B.用托盘
天平称取9g氯化钠
C.配制生理盐水可以用粗盐
D.用量筒量取1000mL水
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解析】在新教材中溶液部分增添了重要的新知识,就是关于物质溶于水后能量和温度的变化,需要同学们给予高度重视。
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加入水中使温度升高的:
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
加入水中使温度降低
的:
硝酸铵。
故此题选择D。
【易错点点睛】此题需要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时候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烧碱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所以可以做摇摇冰。
3、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溶剂当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再继续溶解的就是不饱和溶液。
通过阅读题目我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汽水C.泥水D.澄清石灰水
5、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
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线我们可以得知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加入氧化钙所放出的热量造成了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小,同样会析出溶质。
在这双重作用下造成了原溶液的溶剂减少、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溶质析出这些现象。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的、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
7、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解析】在进行过滤操作的时候,如果使用玻璃棒搅拌有可能刺破滤纸造成滤液泄漏,因此A项错误。
而在蒸发溶液时,当发现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就应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温蒸干溶液,故B项错误。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取固体、量取液体、溶解配置、装瓶贴标签这几个主要步骤,因此C项正确。
而在配置溶液中一般不需要加热,不选用酒精灯,因此D项错误。
【易错点点睛】A项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容易出现粗心错选,有一些迷惑性,D项也容易出现错选的情况。
8、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配制溶液时所需的实验仪器。
解题时,应结合配制步骤确定所需仪器。
配制溶液的步骤有:
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配制过程中,取用固体氯化钠需用药匙,称量时需用托盘天平,量取水的体积需用量筒,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并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各备选答案进行组合即可得出结论。
答
9、含硫酸质量分数为90%和
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小于50%B.等于50%C.大于50%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为推理判断题.考查点①对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②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换算.③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答案:
C。
【易错点点睛】本题为推理判断题.容易错选B,注意这里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所以其密度也不一样,所以可定不等于50%。
考查点①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②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换算.③学生的分析、推
理能力.本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
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
A.c>a=bB.a=b>cC.a>b>cD.b>a>c
1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________。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
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
【解析】通过观察图像我们发现,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即100g水中溶解20g物质达到饱和,故50g水中溶解10g物质乙,形成饱和溶液。
通过观察得出,在t2℃时甲的溶解度高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易错点点睛】通过教材中
的学习,我们必须掌握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结晶法,而提纯那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物质则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明显,故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1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_____。
三、计算题:
14、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64%的稀盐酸,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15、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2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
20
25
3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1.40
1.86
2.33
2.33
若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请计算:
(1)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01)?
计算,造成错解。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细心观察数据,认真分析数据,最后找出能用于计算的数据。
溶液的综合计算常常以中考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类题型常与数据表格、函数图象、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生产生活相结合,借以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平时要加强这类习题的训练,在解这类题时,要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中信息,特别是对一些隐含条件,要层层剖析,找出各种数量关系,选择最恰当的解题方法,从而正确地解答这类题。
1、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
经查阅资料得知:
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
主要
成分
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试填空
(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
实验②、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
△
黑色沉淀D。
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2Ca(HCO3)2====CaCO3↓+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均写化学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3、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HCI、MgSO4、K2CO3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一:
A
B
C
D
E
A
↓
_
_
↓
B
↓
↑
_
↓
C
_
↑
_
_
D
_
_
_
↓
E
↓
↓
_
↓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___B___C___D___E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
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仕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二:
NaOH
HCl
BaCl2
MgSO4
K2CO3
NaOH
↓
_
_
↓
HCl
↓
↑
_
↓
BaCl2
_
↑
_
_
MgSO4
_
_
_
↓
K2CO3
↓
↓
_
↓
两表对照:
题中表一的现象A有2个“↓”B有2个“↓”一个“↑”,C有1个“↑”D有1个“↓”,E有3个“↓”;表二对应的现象是BaCl2有
2个“↓”,K2CO3有2“↓”一个“↑”,HCI有一个“↑”,NaOH有1个“↓”,MgSO4有3个“↓,故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易错点点睛】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
断出各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
列表对照法解答。
4、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固体B的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
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
废液的质量和。
【解析】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
(1)硫酸锌Fe
(2)Z
n+CuSO4=ZnSO4+Cu或Zn+FeSO4==ZnSO4+FeZn+H2SO4=ZnSO4+H2↑
(3)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
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4)硫酸锌的质量、锌粉的质量(或硫酸锌、固体B、固体C、铜的质量)
【易错点点睛】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
填写名称易错写化学式。
检验的步骤要描述清晰。
5、本题涉及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A
~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化合物.
①A溶液和B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②c、D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③E、F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每小题都有多种可能,只答出一种可能即可.)
(1)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
(2)C、D的化学式:
C、D;
(3)③中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解析】解此题的突破口在于反应
(2)和(3)中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现象,从②即可推知C和D的混合溶液中有一物质与盐酸先反应后,另一物质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同理思考
6、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判断:
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
(每种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
7、“奥运在我心中”。
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
请你从学习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分别选一种代表物(不能重复选用),
用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的奥运标志五圆环中(两环相连表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制碱的相互反应。
(1)从左到右依次为CO2NaOHHClFeCuSO4
(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
【易错点点睛】此类题一般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分析这类题目时,头脑要冷静,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否则将陷在题目设计的迷宫中。
8、一种不纯的铁可能含有镁、铝、钙、铜杂质中的某几种。
取该
样品5.6克与足量
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克氢气,则这种铁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_________。
9、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表1 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
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表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
【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
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易错点点睛】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
这类题型可采用:
列表对照法解答。
10、现有H2SO4、BaCl2、NaOH、Na2CO3、MgSO4、Ca(OH)2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CO2,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
六个方框中。
11、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生产过程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
这种摩擦剂是一种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的CaCO3粉末。
其生产过程如图。
生产流程
试回答:
(1)写出A,B,C,D的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2、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KMnO4、BaCl2、K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2)往此溶液中
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
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
13、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图4所示的变化。
图4物质的转化关系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4、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4→D↓+A
(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15、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各区 中考 化学 复习 易错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