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622768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6.34KB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组第1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5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
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
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2.师:
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
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
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
3.交流、评议、完善。
4.练习说话。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
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3.师:
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
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
比较:
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
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
夏雨:
“如倾如注”
秋雨:
“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
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
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
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
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
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
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教师:
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
四、小结
教师提问:
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
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
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
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
(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
(山东:
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
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
生交流。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指名读。
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指名读)
六、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组第2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5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
(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
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
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
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组第3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5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
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桥的呢?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
板书:
(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2.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
(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
(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
(4)写作有什么特点?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
(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
(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案?
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
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
(4)写话:
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三种龙的不同姿态: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4.引导赏析课文
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
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
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
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
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
“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
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
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组第4课总计1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5月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
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
三、赏读结合
师:
《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
师:
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
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
1:
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
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
(指名读第二节)
2:
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
(还有许多没写出来,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
3:
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4:
所以文中说:
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
真是“人物众多”哇。
过渡:
《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
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2.预设二:
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
(1)生: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生:
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
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
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
(生读句子)
(3)师:
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小结过渡:
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
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
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
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预设三:
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
师:
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一生读)
师:
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交流。
指导朗读)
师:
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
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
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
(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
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生齐读)
师:
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
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板书:
“艺术价值”)
师:
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
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
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
《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
(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
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
(生齐说)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组语文园地二主备人:
投放日期2019年3月1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
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快乐春节来回味
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
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活动三:
节日习俗大放送
1.师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相机板书:
春节 端午 中秋)
活动四:
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
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
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
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组语文园地二主备人:
投放日期2019年3月19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
教学难点:
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这个模块,一起来交流学习。
二、交流平台
1.本单元课文有很多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写
如课文第11课《赵州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三、识字加油站
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标牌吗?
税务局、防疫站、咖啡馆、学生公寓、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电脑屏幕上出现:
新湖南路小学、人民医院、锦绣川风景区、电影院、超市等标牌,提醒和巩固学生要从日产生活中学习识字。
四、词句段运用
对照流程图阅读下面这一段话,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剪碎或切断→浸→铺→晒→揭
电脑屏幕上出现剪纸一段话,学生照样子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的材料:
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
老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剪→折→剪→展开
五、日积月累
通过讲解和背诵,让学生们感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