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 文档编号:3062092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32.88KB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测试
人教版2019版中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北宋有名的八位散文作家,如韩愈、欧阳修、王安石等。
C.《最后一课》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D.从结构上说,短语主要包括: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如:
“我的祖国”就是并列短语。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儿时掏蟹》,完成下列小题。
儿时掏蟹
杨宝军
儿时暑假,是乡野孩子的天堂,大人眼睛一眨,就不见我们人影。
水边、河中成了我们嬉戏逗玩、捞鱼掏蟹的乐园。
一天,我们四个发小,身背鱼篓,带着锹钩,相约游到四里路外的“繁荒垛”掏蟹。
繁荒垛,是螃蟹筑洞栖息的“风水宝地”,四面环水,水草密集。
我们像四个小小侦探员,在河边不时地搜索敌情,两眼上下左右瞅个不停。
小明眼尖,第一个在一片水草旁发现周围有浅薄的淤泥,淤泥上有爪印,方向直指蟹洞。
很快小虎也惊呼,他在河边一棵树下,看到新鲜的淤泥,洞口有杂乱无章的水草。
离我最远的小龙也有了收获,已一声不吭地向蟹洞里泼水,撩拨螃蟹爬出来。
我们一字排开,下半身站在水里,上半身趴在河边,一人负责一个蟹洞。
我在小虎找到的蟹洞旁伸手进去,蟹没掏到,却抓了一手烂泥。
更为恼火的,刚下水身上就惹了鸭虱子,鸡皮疙瘩,瘙痒难受。
稍息片刻,我重整旗鼓,忍着疼痛,弓着腰,瞄着蟹洞,从洞口再次伸手进去,老鹰抓小鸡般直奔蟹壳,死劲往外拽,一只肥硕的大螃蟹终于被拖出洞外。
螃蟹到了洞外,两个大螯仍夹住我的手指不松,我小心把它放到水里,趁它松 开钳子后,瞬间放进鱼篓。
小龙的蟹洞最深,用手掏,用锹挖,“鬼”精的螃蟹就是一动不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龙不灰心,隔个十分八分钟就往蟹洞灌水,并不伸手。
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直照,小龙额头冒汗,汗到嘴边,捧起一把水就洗。
一连半个多小时的埋伏,来来回回的浇水,螃蟹误以为是一浪又一浪的浪花,放松了警惕,才想爬出来透气,一个一个成了囊中之物。
夕阳西下,我们每人背着30多只螃蟹,畅游镜子般的龙溪港,与小鱼同吸气,共冒泡,岸上林木繁盛,浓荫翳然。
黄鹂,鸽子咕咕欢唱,燕子,喜鹊喳喳啾啾。
微风吹来,凉爽无比。
其实掏蟹不是每次都能如愿以偿,有几次,我不是从洞里摸出疙疙瘩瘩的癞宝,就是浑身滑秃秃的水蛇,吓得毛骨悚然,赶忙甩手。
水蛇咬了,不要紧,一旦被毒蛇咬了,性命攸关。
为了寻洞掏蟹,我们身上晒黑了,头上长了疖子,个个像泥人。
每每兴致勃勃带着“战利品”回家,深怕溺水的父母会来一顿打骂,有时身上被柳条抽打的痕迹退了又添,添了又退,我们还是无法抵御掏蟹的诱惑。
有一次例外,我不但没挨打,相反帮母亲挣了工分。
那一年,螃蟹泛滥成灾,河边、码头,就连秧田的田埂上也被螃蟹折腾得千疮百孔,水蓄不住,人不好走。
当队长的父亲要求我组织几个小伙伴,把“犯罪分子”统统揪出来,我们欣喜若狂来到龙溪港南岸的稻田,展开了掏蟹比赛。
那次掏蟹,我在秧田拐弯处密不透风的芦竹中,发现了一个蟹洞,沿洞口往里掏,一连掏出了九只大螃蟹,队里的社员个个夸我, 我心里美滋滋的。
那次掏蟹数我最多。
掏蟹回家,母亲准备烀螃蟹,我一脸不悦:
“天天吃蟹,嘴都吃出了血泡,手被戳的伤还没好,我不吃。
”母亲无奈,只好将一篓子,足有10多斤的螃蟹拎到街上卖了,买回了一斤半肉。
一半红烧老咸菜,一半白烧冬瓜汤,全家人美美吃了一顿,记忆犹新。
不仅如此,当我得知掏蟹还为母亲多挣了五工分,那份自豪,那份惬意,从头到 脚。
往事悠悠,思绪连连。
现在来看,儿时掏蟹不仅是一段美好回忆,而且是丰富人生的一段难忘经历。
人活着,就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既要大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要有寻洞掏蟹的智谋。
(原载《中国作家网》)
2.文章围绕“掏蟹”依次写了哪两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文章结尾说,“掏蟹需要智慧”,结合原文分析一下,我和小伙伴们掏蟹时都运用了哪些智慧?
4.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5.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直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6.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回忆童年的趣事,但是主题上有所不同,本文借事说理,请你说说本文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并谈一谈这个道理对你的启发。
父亲的雨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
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
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
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
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
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
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
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
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7.阅读文中划橫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8.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9.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
说说你的看法。
10.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
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
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
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
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
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
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
“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
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
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
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
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
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1.文章第①段写“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和“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的事例有何作用?
12.从选文内容看,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折叠”自己。
13.文章第②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任选一种说说其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颜回好学》
(注:
回:
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
蚤:
同“早”。
恸:
哀痛之至。
贰:
重复。
亡:
同“无”。
)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见往事耳(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3)门人益亲(_______) (4)不迁怒,不贰过(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不迁怒,不贰过。
16.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
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
请举两例。
17.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四、句子默写
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版 中考 语文试题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