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0331239.docx
- 文档编号:30618124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56KB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0331239.docx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03312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033123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学考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2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0331239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采 春
①冬季日短夜长。
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顿饭。
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
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喘喘。
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太阳。
早晨起床屋里黑,晚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②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
没有,丝毫也没有。
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
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
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
伸出手,手冻得疼。
走几步路,脚冻得疼。
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尖却辣辣地疼。
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碴子挂在脸上。
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
不,是在熬,在煎熬。
一煎熬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
③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天的鬼样子。
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
就盼惊蛰,一天一天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
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
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
④忽一日,地皮软了。
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邦邦,倒似是踩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
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萧疏的柳树条奓开了黄翅翅。
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的绿气正在蔓延。
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
⑤好啊,春来了!
⑥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
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
街市上不行,挤窄;村巷里不行,弯折。
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地方。
二月二,龙抬头。
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是人。
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山巅上是人的峰峦。
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
回答简练干脆:
采春。
⑦采春!
⑧采春?
怎么个采法?
采法不复杂。
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春温。
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的笑靥。
有人手痒了,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香,春天的气息驱走了冬日的萎靡。
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时令。
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
⑨还有人比他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
手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
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
迷离中展开纸,痴幻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
“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春天。
⑩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蓓蕾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
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着。
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人们为什么又觉得它“漫长”?
写冬日“漫长”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漫长:
寒冷,没有生机;难熬。
作用:
日子过得快与漫长对照,使行文富于变化;写漫长也是写煎熬,为后文写“采春”的欢乐作铺垫。
2.“采春”一词极具形象性,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春天里展放肢体,释放浊气(采春气);来到野外,让身心获得春天的气息(采春意);将春的气息融入心里,熔铸成诗(采诗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绝境隔壁是天堂
老麦克是一个狂热的蝴蝶爱好者,虽然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公司,可是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都投注在自己的爱好上。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都爱蝶成痴。
这一年的夏天,老麦克带着妻儿去非洲度假,想去寻找传说中的金凤光蝶。
这种蝶是金凤蝶中的一种,极其罕见,而且异常美丽,只在非洲的原始丛林中才有可能看见。
老麦克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做一个金凤光蝶的标本。
走进原始丛林中,老麦克20多岁的儿子,一边在前面开路,一边大声地叫父母跟上。
渐渐地,他们已进入丛林的深处,身边的树木高大起来。
但越是这种少有人迹的地方,找到金凤光蝶的希望越大。
忽然,开路的儿子停了下来,侧耳倾听着什么。
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沙沙声,那响声越来越近,正惊疑间,前面忽然蹿出许多野兽。
那些野兽看也不看他们一眼,飞快地从他们身边跑过,好像后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它们。
此时沙沙声已经逼近,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
他们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一幕,只见数不清的绿色虫子从四面涌来,那虫子有两三寸长,如一层绿色地毯般蔓延过来。
老麦克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虫子,那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都顷刻间被它们湮没。
它们会爬进鼻子里嘴里,使人或动物因窒息而死。
而虫子所过之处,所有的树叶和草叶都被一扫而光!
很快他们就陷入了虫子的海洋。
他们惊叫着扑打着顺腿爬上来的虫子。
就在这时,老麦克发现了一条从树上垂下来的藤蔓,大喊:
“快,快爬上树去!
”三个人抓着藤蔓蹬着树干,艰难地爬上了树顶。
四下一望,无边无际的虫子还在奔涌!
刚喘了一口气,他们忽然发现虫子也正向树上爬来!
老麦克忙说:
“快把树叶摘掉!
”他们把栖身处的那个粗大树枝上的叶子都摘下来,果然虫子没有爬过来,吃光了其他的叶子便都爬下树去。
惊魂甫定,已近黄昏,而那些虫子还在无穷无尽地爬着。
老麦克安慰着脸色苍白的妻子:
“别怕,虽然咱们下不去,可暂时是安全的。
它们总会爬过去的!
”可这时那些虫子已经停下来,沙沙声也已停止,这一来使他们的希望顿时落空。
蜷缩在树上,他们吃了些食物,天已黑下来,他们不敢睡,小心翼翼地熬过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那些虫子仍然一动不动,林中死一般地寂静。
老麦克忽然发现,这些虫子的颜色已经起了变化,不再是绿色,而是变成了浅浅的黄色。
到了下午的时候,虫子们慢慢地动了。
老麦克一家惊奇地看着,虫子们微微地抖动着,却不是爬行。
又过了许久,忽然从虫子中飞出一只巨大的蝴蝶来,在斑驳的阳光中闪耀着金光!
金凤光蝶!
老麦克一家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接着,金凤光蝶越飞越多,漫天都是舞动着的美丽身影,而满地的虫子,都已成了一层遗蜕!
老麦克一家不禁泪流满面。
多年以后,老麦克在把公司交给儿子时,说:
“孩子,还记得非洲之行吧!
我们的事业和生命都是如此,那些虫子就是挫折和磨难,那条藤蔓就是机遇,我们躲在树上,就是等待,绝境中的等待。
而最后,却看见了我们的梦想美丽地飞翔!
万事都是这样,希望你能记住!
”
(原载《特别关注》2013年第8期)
3.“老麦克忙说:
‘快把树叶摘掉!
’”此话中,“忙”写出了什么?
“快把树叶摘掉”又是什么原因?
文章有前后呼应的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忙”写出了老麦克内心的焦急,也写出了他的急中生智。
“快把树叶摘掉”是因为他发现这些虫子只吃树叶。
前文“而虫子所过之处,所有的树叶和草叶都被一扫而光”和后文“他们把栖身处的那个粗大树枝上的叶子都摘下来,果然虫子没有爬过来,吃光了其他的叶子便都爬下树去”是与这句话前后呼应的句子。
4.请分别用一个成语、一句诗句和歌词来表达文末老麦克把公司交给儿子时所说话的意思。
【导学号:
821600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绝处逢生。
②不经历风雨怎见到彩虹?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瓦斯科夫凯旋①
[苏联]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
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
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
不是现在,时机未到。
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
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
“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
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
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
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
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
丽达交代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
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
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
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
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
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
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
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
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
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
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
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注:
①节选自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
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
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5.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瓦斯科夫勇敢、坚强、守纪的形象;③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及胜利来之不易。
6.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调瓦斯科夫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②增强了作品的悲壮意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鹰的飞翔
①这是关于一只年轻的鹰的故事。
在它还是黄嘴雏鹰的时候,被带到教区牧师的家里。
在那儿,好心的人悉心照料它,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小鹰在嘎嘎叫的鸭子、咯咯叫的母鸡和咩咩叫的绵羊中间长大。
人们给它起了个平民的名字——克劳斯。
②它通常在靠近猪圈的一处旧篱笆上歇息,坐在那儿等着女佣。
只要老多萝茜一出现,它就会一下子蹿到路面上,摇摇晃晃地、以背麻袋赛跑似的滑稽步伐走向装满的食槽。
这种步伐是苍穹之王在地面行走时所特有的。
③然而有一天,当新鲜的南风吹来了春天,鹰像从前一样,栖息在篱笆上,沮丧地做着梦,突然一阵懵懂的对自由的渴望令它张开翅膀飞翔,这回它不像通常那样掉在地上,而是一下子被升到了空中。
一开始它还小心试探着。
终于,伴随着一声快乐、野性的尖叫,它扶摇直上,在高高的天上盘旋了一圈。
一下子,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
④村庄、森林和被阳光照耀的湖泊从它下面经过。
鹰向着苍穹越飞越高,飘然陶醉于广阔的地平线和自己翅膀的力量中。
⑤突然它停了下来,周围浩大的虚空令它害怕,它落到一处可以歇息的地方。
在它的头上矗立着层层岩石,陡峭光秃的石墙上没有一处可用来避风。
西方,太阳正置身于猩红的晚霞之中,这预示着风暴与暗夜。
⑥当傍晚的薄雾笼罩了河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袭上了这只高贵的鸟儿心头。
沮丧之余,它看到一群牛伴着尖叫声走在回圈的路上,前面就是人类舒适的住所。
它收紧翅膀,把喙深深插进胸前的羽毛中,仍然孤零零地立在沉默、荒凉的岩石上。
⑦突然头顶上传来振翅飞翔的声音,一只白喙的雌鹰正在它和傍晚红色的天宇之间盘旋。
⑧年轻的鹰在原地待了一会儿,伸着脖子考虑着这番奇怪的景象,但它的犹豫立刻便烟消云散了。
在健壮的两翼有力的拍击下,它冲向高空,一会儿便接近了它的同伴。
于是开始了一场群山之上野性的追逐。
雌鹰总是在前面高飞,克劳斯尽力赶上,尽管它更沉重,而且气喘吁吁。
⑨雌鹰是不是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它想着,它快筋疲力尽了,翅膀感到又累又重。
⑩雌鹰飞得越来越高,离深红色的山峰越来越远,呼唤着,诱惑着它跟随。
它们来到一片广漠的石头荒野,凌乱的巨石相互颓倾在一起。
猛然间它们面前的视野敞开了,流动的云端上,如幻景般,绵延着常年积雪的诡秘地域,那里从未被众生污染,是鹰与寂静的家园。
白昼的最后一抹光线似乎在皑皑的白雪上歇息安睡了。
它的后面,暗蓝的天幕升起,满是宁静的星星。
⑪克劳斯吓坏了。
它停下来歇息在一块石头上,因寒冷和不适而颤抖。
看着这白色的幽灵般的大地,它回忆起温暖的篱笆和舒适的家禽院。
它还想起了老多萝茜,每当教堂的钟声宣告太阳升起,她就会从厨房里出来,带来热腾腾的食物。
⑫雌鹰的呼唤透过寒冷的空气传来。
但是克劳斯无声地鼓起翅膀,偷偷地回去了,开始还有些踌躇,但很快变得迅速而急切,被它的恐惧、它的热望、它甜蜜的渴盼所追逐——家——家——家!
⑬经过一夜执拗的飞翔,直到第二天早上,那可怜的鸟儿才到达牧师的住宅。
它在它所爱的家上空盘旋了一段时间,似乎是要确信下面一切如常。
⑭然后它缓缓降落。
⑮但灾难发生了。
一个雇工正巧发现了它,而且他也未曾听说克劳斯不见的消息。
他赶快跑进屋子里取了枪,藏在一棵树后面,准备在这个被当作家禽窃贼的东西靠近时开火。
⑯枪响了。
⑰天空中飘荡着一些羽毛,死鹰像石头一样笔直地落在粪堆上。
如果它是在家禽院长大的话,那么即使是鹰的后代也是徒劳无益的。
7.克劳斯离开家禽院后,内心有过“犹豫”“踌躇”,请列举出它这种心理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展翅高飞,又害怕陌生。
②想自由快乐,又畏惧孤独。
③想施展抱负,又缺乏信心。
④想摆脱平庸,又贪恋舒适。
8.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作者安排了一只雌鹰,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衬托手法,以雌鹰的矫健来突出克劳斯的孱弱,以雌鹰的执着来突出克劳斯的犹豫,以雌鹰的强悍来突出克劳斯的胆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水汪汪的眼
朱以撒
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蒙,譬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
家园中曾经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如同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钤盖在我敏感的皮肤上。
井的出现使我对于深度有了抚摸的可能。
间接地通过井绳,与深井接触。
平静的水面,随着邻里结伴汲水,三四个小木桶此落彼起,烂银子似的荡漾波光。
甚至在早睡的梦里,还能听到大人们借着洁白的夜色浇灌、木桶击水或者桶帮与井壁磕碰的声响。
一眼古井,经过漫长时日的打磨,已经泰然与人亲和,不需要后人特意花费心机护理。
轻松地享用,减少了人们对古井的牵挂——人的本性通常如此,譬如那些会讨会要咋呼不休的人,往往得到满足;而斯文缄默者总是被人淡忘。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贬低的口吻里,分明涉及了井的固有状态,它狭窄如眼,缺乏宏大的格局和开阔的气派。
只有与古井为邻的人才知道,古井的周围远比其他地方翠绿和润泽,有一缕草浆汁水的生生气息在井栏边无声漾开。
没有人去追问井的来源,对于清亮照人的水和井内黑暗下去的视线,即便不联想纷起,却没有一个人表示贪欲——共同拥有,人们的心态都平静得如同井内的水。
时日在井底下流逝。
当年的锋棱锐利已经成为钝拙,曾经崭新的色泽变得泛黄,一些黧黑的苔藓,星星点点地附在井壁上,让人一眼望去发出井已老矣的感叹。
冬温夏凉,井水在浑然无声的节候里默契转换。
这样的井是苍天幽深的眼神,水汪汪地参透一切天机世相。
不能如愿的井让人难堪。
当初那位手执罗盘看风水的人已经走远,掘到底才知道——问题来了。
有的井水量涓滴;有的则过于充沛,溢出不止;还有的不可食用。
一眼井让人失望了,必然果断填埋。
掘出来的土才见到阳光,又匆匆返回潮湿的地下,堆挤压实。
这时主人庆幸的是,好似一个出了瓶子的魔鬼,又被计谋引回——一个生命在瞬间夭折。
这样一来,直到现在仍然使用的井,它的生命质量令我们感佩莫名。
如果不是有意填埋,一眼井的年龄要远远超过一个人、一个时代。
深邃的井让人想起同样长久的大树,一个向下延伸,一个朝上生长。
巨大的树干让人联想起浑圆的井口和向下延伸的黑幽幽的井道。
如果不是雨水落入井内,或者风掀动树枝,安静是它们的共同语言。
干枯的井令人想起干枯的树,意味着生命已经走远,只是残骸遗留。
古井的命运比古树更为悲怆,它甚至就成了垃圾倾倒的场地,远远不如枯树在烈焰中焚化快慰。
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古井必然越来越少。
许多高楼底下就是被填埋结实的井,发不出丝毫呜咽。
即使是幸存的井,井沿上已很少汲水的印记,人们只需两个手指头轻轻捻动精致的水龙头,水便喷涌而出,一种姿势从此消失。
曾经水井密集的村庄,大片大片地迁移走了。
时代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不安地移动。
整个村庄搬得彻底干净,车运马驮,手提肩扛,甚至一些破烂用具也因为车厢尚有空隙登上了旅程。
在搬不动的物品里,井是最典型的,没有谁能把它移走。
是人遗弃了井,还是井背离了人?
当人们在新的居所,品着茶,觉出口味不对,才会想起丢在荒村中的井如何甘美,想起曾经过往的日子,想起井沿边的许多故事。
不必设置悬念,一口与自己童年、少年每日相伴的古井,那种清新,连同水汪汪的神秘,已经沁入体内,纵使远走高飞,怀乡的主题如新月一般静静升起,也就是从不变的古井开始的吧。
爱迁徙的人与移不动的井,如长风之于古树,不能互相厮守是一种必然。
只能这么去面对了,当一眼古井孤零零地停留在荒村里,倒映着孤月,它的凄美将使我们更加怜爱。
那些对于古井,不,就是对于一般的井也一无所知的少年,和那些曾经享受着绠汲之乐的少年相比,体验中肯定缺失了一个空间。
一定会有些人在拨弄着便利的水龙头时,会在自己回眸的角度里,看到地下的潜流正在深处发出渴望的冲动,期待着涌出,重新成为生活的甘霖——我们所说的美感,一口井也足够赐予我们的了。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
9.第二自然段写到井,其中写到人们对井的淡忘和“坐井观天”等对井“贬低的口吻”,这样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塑造井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种似贬实褒、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这样写,突出了古井平静低调、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它坚守自我、润泽周边、心气开阔的品德。
10.综观全文,作者以“水汪汪的眼”为题,有哪些隐喻意义?
请分条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汪汪的眼”是古井水清照人、润泽万物的生动写照;②是伴随时间流逝、见证世事沧桑的形象描述;③是备受人类冷落不忍退出生活舞台的心灵外化;④也是作者感叹时代变迁、同情古井悲惨命运的一双泪眼。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一杯酒
①我认识老邹时,他刚刚调到省里某厅财务处当处长。
②我觉得老邹这人有点古怪——我指的是在喝酒方面。
③当处长的,总少不了餐桌旁的应酬。
既有应酬,就免不了要面对白酒。
通常的情形是,人们或你敬我、我敬你地豪饮,或矜持地推说自己不会喝。
但老邹不同,他既不豪饮,也绝不推卸喝酒的责任,总是斟满一小杯慢慢地饮,一点都不关心身旁频繁响起的清脆的碰杯声,以及亲热的劝酒声。
④于是,老邹成了餐桌旁的“另类”:
他自己总是坚持使用那种普通的小瓷杯。
那种杯,大约只能装七钱酒,而他竟能陪别人喝上两三个小时。
最可恨的是,他还有一个习惯:
谁也劝不了他喝第二杯。
⑤所以,我从来就没有见老邹喝醉过。
⑥所以,从来就没喝醉过的老邹,免不了让喝醉了和喝多了的人不快。
⑦有一次,基建处的王处长因为有事情要求老邹帮办,在酒楼宴请老邹。
王处长有个优点:
活跃。
再陌生的人,王处长也能在几次碰杯之后与他混熟。
但这次,王处长却活跃不起来:
任凭自己怎样劝酒,一杯酒接一杯酒喝,老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规定 阅读 作文 解读 文学 文本 检测 0331239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3061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