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docx
- 文档编号:30617497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6.02KB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docx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 究 报 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
昌平区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课题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究报告
南邵中心小学张淑凤
2010年11月18日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面临着对教育的未来、教育的方式方法的重新认识和重大变革。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新理念,并对教育教学的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这为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方向以及良好的契机。
本次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体现这一改革趋势,应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对丰富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开始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突破,它引发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更新、更广泛、更前沿的信息,从而自主的进行学习,这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学习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也洒向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然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落实到学生身上,关键在课堂教学。
近几年来,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很多学校对教学策略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例如:
“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因材施教策略”、“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研究性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验学习策略”等等,这些研究对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校教师虽然认识到位,但是在如何选择教与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实效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操作层面的问题;例如: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计算正确率手足无措;课堂提问缺少技巧,不成系列;阅读教学实效不强等等。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一系列教学策略的支持才能实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关概念的界定
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为了最优化的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过程,所采取的系统谋划及其相关的重要举措。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在多种教学策略中合理的选择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进行有效学习,形成学力的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通过教与学策略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迅速,同时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达到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方法和方式,积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阵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4、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卓有实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价值
1、实践价值: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我校特色的、民主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为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2、理论价值:
针对新课改过程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研究、重视不够,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探索与新出现的学习形式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学习环境。
教师创造性探索教的策略与学的策略相整合状态下的教学结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具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对象和范围
南邵中心小学36个教学班,一至六年级,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等各学科教学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如何组织自主高效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把多种教学策略合理优化应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调研培训确立方向(2008年3月-5月)
召集干部教师座谈,汇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的方向;实验教师确立研究子课题。
每位实验教师确定研究方向。
2、健全组织开题论证(2008年6月—2008年10月)
聘请教科室孙主任、周老师、教研室王主任等为专家组成员,进行理论引领和专业指导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组长:
李晓亮(校长)
成员:
中心全体行政领导
研究组组长:
张淑凤(教导主任课题负责人)
副组长:
崔国旺(完小校长)
课题组成员:
吴建华(教研员)、王洪云、罗亚娜、孙卫连、崔燕岭、李晓鹏、李小俊、何卫征、崔禹莲、殷翠云、冯玉芬、李文红、李秀军、李晨光
课题组成员分工(略)
聘请专家开题论证
2008年10月29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专家在肯定了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条件充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对这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8月)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学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积累研究成果。
2、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集体(教研组、学校等)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定期召开课题组研究会议,不断地调整改进,推动课题的研究逐渐深入。
3、开展案例(个案)研究,录像跟进,看课、评课、议课
从寻找问题出发——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从总结经验出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经加工、提炼、筛选,从而形成教师特有的课堂教学策略或模式。
从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三)课题总结提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打包整理,归纳出了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实施的方法,形成相关文集和视频资料,并在全校加以推广。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六、研究成果
(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及提高教学实效的应用方法:
1、在创设情景解决问题策略中提高教学实效(适用于所有学科)
现代教育倡导教学民主,强调让课堂活起来,要求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引进课堂,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创设情景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情境、生动有趣的具体事例情景;熟悉又从未注意过的生活情境;新鲜而又有趣的模拟情境、灵活开放的游戏情境、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等等。
语文教学科更多的创设自然情境、对话情境、辩论情境,活动情境,细节情境、背景情境等等。
呈现的形式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动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游戏、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思维兴奋状态,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时,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同时还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上,切忌脱离现实生活,为情境而情境。
2、在运用计算策略中提高教学实效(适用于数学学科)
计算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养成严谨认真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1)掌握法则、弄清算理是关键。
法则算理是计算正确的基本保证,必需要牢固掌握,学习简便运算时,要正、逆两个方向灵活的运用五律二性,掌握特殊数字的特点,发现变中不变的本质规律。
当规律自己发现,结论自己总结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2)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有关需要计算解决的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只有掌握多种方法,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多中选优,提高速度,并可以用不同的算法检查,提高正确率。
(3)注重练习、讲求实效
练习是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的运算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重点、难点要突出,形式要多样,要重视反馈、讲究实效。
(4)加强直观,重视估算。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不仅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还要把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加强直观教学,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5)故意出错,错误归因。
让学生在寻找错误中获得成功体验。
积累分析错例,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使学生不再重蹈覆辙,犯同样的错误。
(6)归类汇总,对比练习
(7)养成检查习惯,培养严谨态度。
3、将多种教学策略合理优化应用中提高教学实效(适用于数学学科)
(1)化虚为实策略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潜能。
如:
n是大于1自然数,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是()
①n×0.2②0.2÷n③n÷0.2
孩子们交流后,有的孩子用积的规律和商的规律解决的,n乘比1小的数积比n小;0.2除以n,n比1大,结果比0.2小,0.2比n小;n除以0.2,结果比n大,所以是第三个算式结果最大。
可以肯定这个学生讲的很清楚,可是那些学困生就是听不明白。
此时,有些孩子们便提示把“n”这个字母换成具体的数字就非常容易解决了。
有个学生说:
“题目告诉我们n大于1,所以可以把“n”看作是2,第一道题结果就是0.4,第二道结果是0.1,第三道结果是10,明显第三个算式结果最大。
”学困生们听了他的解释,眉头舒展了。
运用此种教学策略,实验教师作了统计,解决类似问题,全班的正确率由原来的60.9%达到了95.7%。
(2)画图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如在学习《搭配问题》时,为了能更直观、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就可采用画图策略,如下图。
上衣
裤子
3×2=6(种)
又如在学习分百应用题时,画图也尤为重要,通过画图,确定单位“1”以及与单位“1”相关联的量后,在解答题目时就相对容易多了。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
①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②画图前要理清数量关系
③画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3)实践操作策略
很多同学对于“给出六个面的展开平面图,判断是否能组合成一个正方体与长方体”的问题感到困惑(如下图)。
其实只要让孩子们多进行几次这样的实践操作与观察思考就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了。
①
②
③
④
当然在实践的基础上,仍需理性思维的提升。
但是没有实践做奠基,也谈不上数学空间观念的发展。
(4)假设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运用于解决“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它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策略。
如学习《鸡兔同笼》时,为了能使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简单化就可采用假设策略。
例:
鸡兔同笼,数头共有15个,数脚共有42只,鸡有()只,兔有()只。
可以先假定全部都是鸡,15只鸡共有30只脚。
还应增加42-30=12(只)脚。
若每取出一只鸡,换进一只兔子,可以增加2只脚。
现在需要增加12只脚,就需要换12脚÷2脚=6(只)兔,所以答案是兔子6只,鸡有15-6=9(只)。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
①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合理的假设;
②要弄清楚由于假设而引起的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并作适当调整;
③根据一个单位相差多少与总数共差多少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5)化繁为简策略
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题策略来突破难点,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并顺利解决问题。
如:
一杯牛奶先喝一半,对满水,再喝半杯,再对满水,全部喝完,请问喝水多?
还是喝牛奶多?
孩子们知道喝的牛奶和水同样多,就是表述起来非常困难,这时有个孩子利用了具体的数据,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示,把一些云里雾里的孩子们,拉了出来。
第一次加了半杯水,第二次又加了半杯水,共计一杯水。
总之最后把原来的一杯牛奶,和后加的一杯水全喝没了,所以喝的水和牛奶同样多。
这个孩子抛开条件中的喝了加,加了喝,而是只关注共加了多少水,使问题变得简单明朗化。
(6)逆推的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运用于解决“已知‘最后的结果、到达最终结果时每一步的具体过程或做法、未知的是最初的数量’这三个条件”的问题,它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
如解决下图中的类似问题时,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条件、更好地解决问题就可以运用逆推策略。
李刚在计算“48+□×9”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981。
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许多孩子面对这样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其实这道题运用逆推法做起来并不难。
981÷9-48=6161就是□里的数,然后再按正确运算顺序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了。
61×9+48=597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
①在铺垫式叙述时不要有任何暗示,不到最后不要得出结论;
②在每一处的叙述中都要能为最后的结论服务;
③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④这类问题还可以用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来解决。
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如何分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理解常用策略的本质、把握每种策略的运用范围和要点,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7)化新为旧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能够解决或比较熟悉解决方法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转换成较熟悉问题”的一种策略。
如学习《比的性质》时,为了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新问题就可采用转化策略,让孩子把比的性质和分数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理解应用,使新问题就转化成了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
①突出转化策略的实用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
②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把新问题、非常规问题分别转化成熟悉的、常规的且能够解决的问题
③在丰富的题材里灵活应用转化策略,提高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8)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策略
例如在数学笔算除法中。
就归纳为商、乘、减、比、落。
学习画角时,教师概括成:
先画点,后画边、最后画上弧度线。
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要善于让孩子学会积累、发现、运用、创造。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适用于语、数、英学科)
(1)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分组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
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
每个小组4—6人为宜。
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教师要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善于组织、分配任务的,书法好、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
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
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2)有效地开展任务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为除夕的晚餐作准备的任务;设计制定“五一”假期的计划,以及设想20后的“我”等任务活动。
这些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上台表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胆量,更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使小组合作更为积极有效。
(3)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
而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使小组合作活动顺利有效。
(4)合理的评价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在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样。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此外,还可结合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
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5)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小的成果可以是课堂上的分享,大的成果可以开成果交流会。
交流的过程是认知与技能的交流,也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一次演讲,一次总结,一篇读后感、观后感,甚至以绘画、相片和图片的表达方式,或以唱歌或表演的方式等。
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合作的兴趣,并且能得到相当的成就感,这些都为合作学习的成功提供了原动力。
5、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中提高教学实效(适用于语、数、英学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同时也道出了掌握方法后能自主的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
在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
小学阶段“七形四体”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主要内容,每一个形体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完全有可能在前继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导学思考题,自主的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后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借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体圆锥体
通过多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求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适时、适当的给学生以点拨,归纳。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掌握了学习方法,经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就更乐于自主学习了。
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会使学生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让学生一生受益。
6、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提高教学实效(适用于语、数、英学科)
(1)美丽的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播放了《西沙群岛美丽风光》的光盘片段,再配以优美的、动感强的画面,使学生仿佛来到了那可爱的西沙群岛,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学习,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
(2)直接突破难点
《黄河象》,属于科普作品,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
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培养思维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把阅读的思维突破点、结合点安排在假设——推测——成因——结论上。
如讲《黄河象》一文,即采用变序式教法,先讲难点第四段(推测依据),再讲第二段(故事过程)。
设计制作课件(刚发掘时象骨架图),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投影,动脑思考:
(1)发掘时为什么先发现象牙
(2)骨架为什么斜斜地插入沙土里?
为什么脚踩砾石?
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地假设推想,再让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修正,不断完善。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成因及小结:
先发现象牙是由于黄河象落水时曾抬头呼救过;从“沙土”和“砾石”可以推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是一条河;从“脚踩砾石”可以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在推测中,学生的头脑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比较、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直接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长文短讲
讲《开国大典》时,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发挥电教的优势。
在讲“大典”过程中(第二段)用课件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资料片精讲这一部分内容。
这样的讲解,烘托出大典的热烈气氛,使学生置身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
(4)利用多媒体总结,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课堂结尾正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朗读欣赏:
如《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适时适度地播放桂林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优化 课堂教学 策略 提高 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