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氧化还原反应答案+详解课后复习总结.docx
- 文档编号:30616477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79.78KB
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氧化还原反应答案+详解课后复习总结.docx
《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氧化还原反应答案+详解课后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氧化还原反应答案+详解课后复习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提分训练氧化还原反应答案+详解课后复习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提分训练】
1.有下列三个反应:
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B.氧化性Co2O3>Cl2>Fe3+
C.根据反应①一定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D.在反应③中当1molCo2O3参加反应时,有1molHCl被氧化
解析:
三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所对应的产物是I2、Fe3+、Cl2,它们是氧化产物,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在反应①中,Cl2>I2,在反应②中,Br2>Fe3+,在反应③中,Co2O3>Cl2,所以氧化性顺序是Co2O3>Cl2>Br2>Fe3+,B正确;根据氧化性顺序:
Cl2>Br2>Fe3+,Cl2和FeBr2反应时,氯气先氧化Fe2+,C错误;在反应③中生成1molCl2时,有6mol盐酸参加反应,其中2molHCl被氧化,D错误。
2.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H)2+2SO2+O2
2MgSO4+2H2O。
解析:
该反应类型类似“钙基固硫”,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
Mg(OH)2
MgO+H2O、MgO+SO2
MgSO3、2MgSO3+O2===2MgSO4,故总反应方程式为2Mg(OH)2+2SO2+O2
2MgSO4+2H2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根据反应Cu+H2SO4
CuSO4+H2↑可推知Cu的还原性比H2的强
B.向含有0.2molFeI2的溶液中加入0.25molBr2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I-+3Br2===2Fe3++2I2+6Br-
C.5NH4NO3
4N2↑+2HNO3+9H2O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3
D.因Cl2的氧化性强于I2的氧化性,所以置换反应I2+2NaClO3===2NaIO3+Cl2↑不能发生
解析:
电解过程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根据电解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A错误。
由于还原性I->Fe2+,I-与Br2先发生反应,余下的Br2才与Fe2+反应,此时FeI2与Br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5,发生的反应为2Fe2++8I-+5Br2===2Fe3++4I2+10Br-,B项错误。
5NH4NO3
4N2↑+2HNO3+9H2O,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5价变为0价,所以硝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3,C正确。
碘单质将+5价的氯元素还原为氯气,说明碘单质的还原性强于氯气的还原性,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D错误。
4.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 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SO2)高效地还原成固体硫单质,防止环境污染。 其流程为MFe2Ox MFe2Oy。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MFe2Ox作催化剂 B.SO2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x 解析: 由题目信息可知,SO2转化为固体S,说明SO2在反应中为氧化剂,则MFe2Ox为还原剂,A、B错误;MFe2Ox为还原剂,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根据化合价变化,有2y-2>2x-2,即y>x,C正确;反应物为MFe2Ox和SO2,反应前没有单质参加,SO2没有发生置换反应,D错误。 5.(2019·合肥质检一)已知O2F2可以发生反应: 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是还原剂 C.若生成3.2gO2,则转移0.4mole-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解析: O2F2中F为-1价,O为+1价,则该反应中O的化合价降低,故O2是还原产物,A项错误;在该反应中O的化合价降低,F的化合价不变,故O2F2作氧化剂,B项错误;该反应中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故生成3.2gO2,转移0.2mol电子,C项错误;H2S作还原剂,O2F2作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项正确。 6.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D ) A.煤液化制得清洁能源 B.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酒驾 C.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制漂白粉 D.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解析: 煤的液化是指将煤与H2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酒精测试仪的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制漂白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7.(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 +2I2+3H2O===2SO +4I-+6H+,该样品中 Na2S2O5的残留量为0.128g·L-1(以SO2计)。 解析: 由于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所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因此在与碘标准液反应时,会被氧化成硫酸根,碘单质被还原为碘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 +2I2+ 3H2O===2SO +4I-+6H+;根据硫原子守恒及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2SO2~S2O ~2I2,故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0.01L×0.01000mol·L-1×64g·mol-1÷0.05L=0.128g·L-1。 8.已知: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MnO2+4HCl MnCl2+Cl2↑+2H2O,其中,KMnO4和一般浓度的盐酸即可反应,K2Cr2O7需和较浓的盐酸(>6mol·L-1)反应,MnO2需和浓盐酸(>8mol·L-1)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 A.上述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 B.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数均为2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C.氧化性: KMnO4>K2Cr2O7>Cl2>MnO2 D.盐酸的浓度越大,Cl-的还原性越强 解析: 审题时观察方程式,发现三个反应中均有盐酸参与,且都有Cl2生成,再结合题给信息,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KMnO4>K2Cr2O7>MnO2>Cl2。 以上三个反应均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A正确;Cl-被氧化生成Cl2,B正确。 9.(2019·浙江选考)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A.2∶3B.8∶3 C.6∶3D.3∶2 解析: 反应中NH3并没有全部被氧化,根据生成N2的量可知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选A。 10.(2019·北京卷)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B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B NaCl溶液(MgCl2) NaOH溶液、稀HCl C Cl2(HCl) H2O、浓H2SO4 D NO(NO2) H2O、无水CaCl2 解析: A项,Fe粉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Mg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多余的NaOH用稀盐酸中和,两个反应均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Cl2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水除去Cl2中的HCl;D项,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1.(2018·北京卷)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C ) A B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C D 实验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解析: A项,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立即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变为红褐色,与题意不符;B项,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因溶液显酸性会变为红色,又因氯水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溶液漂白褪色,与题意不符;C项,硫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银悬浊液中,氯化银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硫化银,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D项,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铜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与题意不符。 12.向含有SO 、Fe2+、Br-、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C ) 解析: 还原性强弱关系为SO >I->Fe2+>Br-,通入Cl2,反应的先后顺序为SO 、I-、Fe2+、Br-。 13.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Al+NaNO3+H2O―→Al(OH)3+N2↑+NaAlO2 (1)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N,氧化产物是Al(OH)3、NaAlO2。 (2)若反应过程中转移10mol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22.4L。 (3)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Al+________NaNO3+________H2O―→________Al(OH)3+________N2↑+________NaAlO2 解析: (1)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l被氧化生成Al(OH)3、NaAlO2。 (2)转移10mol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22.4L。 (3)铝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3价,失去3e-,而2NaNO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0价,得到10e-,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转移电子数是30,由失电子的物质指向得电子的物质。 【课后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是课标卷每年的必考内容,但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分散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或非选择题的某些设问中,选择题往往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或化学计算相结合,非选择题则可能与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及工艺流程题相结合,分值一般占4~6分;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及相关计算的考查,尤其是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近几年来更是常考不衰,随着新课标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这种趋势将会有增无减。 1.理清知识线索 2.掌握规律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题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依据题意分析概念 “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剂性一致”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第二步: 依据规律判断反应的合理性 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化合价互不交叉规律、强弱规律等。 同学们应掌握化合价与氧化性的关系,“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态两面转”。 第三步: 利用电子守恒进行定量判断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问题,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对于生疏的或多步氧化还原反应,可直接找出起始的氧化剂、还原剂和最终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利用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快速列等式求解。 如: 一定量的Cu与HNO3完全反应产生NOx,该NOx又被O2氧化为HNO3,则Cu与O2的关系为n(Cu)×2=n(O2)×4。 熟记反应先后两大规律 (1)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KMnO4(H+)>Cl2>Br2>Fe3+>Cu2+>H+。 (2)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S2->SO (或HSO )>I->Fe2+>Br->C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考前 冲刺 训练 氧化 还原 反应 答案 详解 课后 复习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