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ocx
- 文档编号:3061279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87KB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ocx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4监测项目
4.1一般规定
4.1.1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周边建筑。
5周边管线及设备。
6周边重要的道路。
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仪器监测
4.2.1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基坑类别监测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
续表4.2.1
基坑类别监测项目基坑施工进程类别5≤一级
累计值变化序号120.8%1.0%0.7%
~0.5%~80型钢水0.9%~0.7%90~~7555
50~80
水层3
深10~3
~26
4~81.0%0.6%泥土墙0.8%
平位移~~~0.4%7075~70~800.8%0.6%50~45灌注桩0.9%0.5%
0.7%
~80地下连~0.7%0.9%~7075
0.4%50
~40~90
~1.0%
0.5%
0.8%
续墙4立柱竖向位移25~35-2~335~45-4~655~65-8~10
835
5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25~-3
2~60
50~-6
4~80
60~-~10
移一级累计值变化
一级≤5/1d1次基坑类别二级累计值基坑类别二级累计值
二级基坑设计深度(5~1010~1次1次/2d累计值变化累计值变化
三级m)15>15
1次/2d/2d三级变化三级变化
深层水平位移开挖深度5~10(m)10>支护结监测项相对基坑绝对值构类型目速率深度(h)支护结序监测相对基坑绝对值构类型项目号速率深度(h)
应测--相对基坑绝对值深度(h)相对基坑绝对值深度(h)
应测11次/1d次2次-绝对值速率绝对值速率
宜测1次/1d/1d2次/1d/1d相对基坑速率)深度(h相对基坑速率)深度(h
立柱竖向位移一级≤7mm())(mm/d控制值(mm)mm/d()控制值
应测1次/1d)(mm控制值(mm)控制值
宜测次次/1d21(mm)(mm/d)mm)()(mm/d
宜测2/1d次/1d)(mm/d控制值(mm/d)控制值
围护墙内力底板浇筑7~14后时间2814~土放坡、喷钉墙、-~2535~23
坑底隆起(回弹)67土压力
宜测1次/3d次1/5d-6050~
可测1次/2d1次次11次/3d~60804~6
可测1次/1d/1d1/2d次/1d10-8~
支撑内力(d)28>锚支护0.3%~10
5~~3035?
~(60%70%)?
-
8孔隙水压力
应测/7d1次~5060
0.6%~?
~(70%80%)?
宜测/5d1次次115
10~~7080(70%~-
可测1次/3d/3d20~0.8%~15?
)80%?
-
立柱内力5≤开挖深度
m)(~5100.4%
围护墙水泥土(边坡)墙支撑内力9
围护墙内力10
可测次1/2d-0.8%
可测1次/2d--次1/1d
可测--1.0%
锚杆内力7≤顶部水钢板桩、?
)~(60%70%?
-立柱内力11
应测/2d1次?
)~(70%80%?
宜测次/2d-1~(70%-
可测-)80%?
?
-
土钉内力二级底板浇筑147~后时间~1428平位移灌注桩、~30
25~0.2%2~3
型钢水12
锚杆内力
宜测次1/3d/7d
次1~~4050
0.5%
可测次1/3d-/5d
1次-~7060~46
可测--100.6%~8~
坑底隆起(回弹)d()>280.3%
泥土墙、
宜测1次/10d0.7%
可测1次/10d-
可测-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地下连续墙
宜测
可测
可测
孔隙水压力土放坡、
宜测
可测
可测
地下水位喷钉墙、锚支护~3~35
~200.3%5
应测~60
50~0.6%
应测70~808
~5
应测1080.8%~~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围护墙水泥土0.4%
宜测0.8%
可测
可测1.0%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边坡)墙顶部竖钢板桩、
应测
应测
宜测
周边建筑向位移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
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倾斜3
~2~2010~0.1%0.2%
应测~25300.3%~0.5%
宜测40
~4
~335
可测54~0.5%~0.6%
水平位移
应测
宜测
可测
周边建筑、地表裂缝~50.3%~3035
~10水泥土
应测~0.6%60
50~
应测15
10~~7080
应测2015~0.8%~
周边管线变形0.4%墙6050钢板桩~~0.6%
应测0.8%800.7%85
~~
应测100
~90
应测1.0%0.9%~
注:
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执行。
4.2.2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巡视检查
4.3.1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
4.3.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
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4.3.3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3.4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
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3.5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5监测点布置
5.1一般规定
5.1.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1.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5.1.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免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
5.2基坑及支护结构
5.2.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5.2.2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
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的深度;当侧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
5.2.3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化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5.2.4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2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泥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5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杆上。
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10%,且均不应少于3根。
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部位。
5.2.6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5.2.7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数量和间距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每根土钉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有代表性的受力位置。
5.2.8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个。
2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m~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
5.2.9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体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监测点。
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m~5m,下部宜加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基坑 工程 监测 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