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30609431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70.01KB
天津市南开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天津市南开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南开中学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根据如图所示的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2.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3.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3:
1:
2
4.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5.“
”“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D.②容易得到电子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11.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6:
1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2.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
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3.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少量固体B.
塞紧橡皮塞C.
称量固体D.
点燃酒精灯
15.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16.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7.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1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9.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20.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内容
空气中O2量测定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检查气密性
收集氧气
水的作用
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O2体积。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降温,便于气
密性检查。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A.AB.BC.CD.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有气泡冒出
B水不断流入①中
C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只有气泡出现
B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D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收集气体
B得到更多的CO2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隔绝氧气
B降温
C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只有碳、硫元素
C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
16
22.如图所示,为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分别把它们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甲、乙两装置,甲瓶中为浓硫酸,乙瓶中为澄清石灰水。
(浓H2SO4有吸水性)
(1)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乙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甲瓶中物质的质量不变,乙瓶中生成白色沉淀,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若甲,乙两瓶中物质的质量都增加,则燃烧的气体为_________;若乙的质量增加2.2g,则甲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23.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
改进措施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______.
24.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氧气,并进行有关碳及氧化物的实验。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将表格空白处该填写的内容,在答题卷上,按标号顺序对应填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I:
点燃A处酒精灯,缓缓通入混合气体。
A中铜粉变_______,B、C、D无明显现象,E中石灰水变浑浊。
A玻璃管中铜粉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氧气。
II:
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___________,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有液体流入。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I:
点燃C处酒精灯。
C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有液
流入。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IV:
停止通入混合气体,用弹簧夹夹紧进气口,熄灭A、B、C三处火焰。
D中的现象_______
D的作用是防止玻璃管
_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5.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芸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洁改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做的改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草酸晶体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用鸡蛋壳代替牙齿来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已知:
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鸡蛋壳发生反应,在蛋壳表而能生成氟化钙保护层。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CaCO3===CaF2+Na2CO3
实验药品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组
1.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3.5%稀盐酸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盛放在锥形瓶,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稀盐酸,连接好装置;
3.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中;
4.关闭开关,测量100s内装置内压强的变化。
记录曲线图如乙所示。
对照组
1.未用牙膏处理过的鸡蛋壳0.50g
2.20mL3.5%稀盐酸
将“未用牙膏处理过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说明
1.鸡蛋壳预先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
2.稀盐酸的目的是模拟形成龋齿的酸性环境。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
②图乙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6.某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
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和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H2O和O2.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元素.你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2)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法收集.
(3)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的组成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H2.
请你推测该气体还可能是(写化学式).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在(3)中的推测(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反应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反应现象
结论
27.用下图提供的装置和试剂,组装一套用一氧化碳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气体按图示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处字母):
___接___,__接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CO?
___,理由是_______。
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①__;②___。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实验后怎样处理气球里的尾气?
____。
(5)贮存在装置C中的CO是先在贮气瓶中注满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的。
贮气时CO应从__通入贮气瓶中(填接口处字母)。
28.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
(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甲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_______(填仪器编号);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按图乙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
(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mL)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
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
______。
(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结果如表:
序号
氢气与空气体积比
点燃现象
1
9:
1
安静燃烧
2
8:
2
安静燃烧
3
7:
3
弱的爆鸣声
4
5:
5
强的爆鸣声
5
3:
7
强的爆鸣声
6
1:
9
弱的爆鸣声
7
0.5:
9.5
不燃烧不爆鸣
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带上电荷,为离子,而第二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
B、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它们表示四种不同元素,错误;
C、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前三个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第四个不同,错误;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5%;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
H:
N:
O为:
(12×6):
(1×13):
14:
(16×2)=72:
13:
14:
32;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C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5.C
解析:
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
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
故选C。
8.B
解析:
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C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详解】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错误;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12:
3:
8,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错误;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不符合题意;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不符合题意;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易失电子,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故符合题意
13.D
解析:
D
【解析】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
故选A。
15.A
解析:
A
【解析】
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以上所列的各种用品中均含有元素,并且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故选A。
16.B
解析:
B
【解析】
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
故选B。
17.B
解析:
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南开 中学 上册 期中 初三化学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