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x
- 文档编号:30606839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37.77KB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第34专项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浙教版
第34专项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点击重难点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
2科学探究性试题的类型有:
过程设计型、方案设计型、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型等。
试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根据探究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意试题提供信息的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合理猜想等。
评析中考点
考点1小明家经常出现蟑螂。
他想:
蟑螂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
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将两只蟑螂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
小明发现没剪触角的蟑螂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蟑螂则在里面乱撞。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作用。
(3)小明的实
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改进措施。
※思路点拨※
根据小明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实验不难看出蟑螂的触角是本次实验所控制的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所存在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是蟑螂只有两只,这样会使实验存在偶然性。
※解答辨析※
(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假设是蟑螂是靠触角寻找食物的。
(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蟑螂是起对照作用。
(3)小明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提出的改进措施是多用几只蟑螂重新做实验。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考点2小强看到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工人要将油桶搬运上汽车,常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小强想:
为什么不直接将油桶抬上车呢?
难道这样做可以省力吗?
小强带着疑问去查阅有关资料后了解到:
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的推力大小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小强根据以上查阅的资料提出了一个探究的问题:
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1)你认为小强在探究搬运同一物体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长度的关系时,应控制
的变量有。
(2)小强选用了一个弹簧秤、一个8N的重物、五
块长度不同的由同种材料做成的光滑木板,按如图所
示进行了实验,实验时控制斜面高度为0.2m不变。
分析实验数据,小强得到的结论是:
。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F与L的关系的是()
※思路点拨※
小强查阅有关资料后了解到:
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的推力大小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当小强想探究:
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时.应控制的变量为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
从表中数据可知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斜面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成反比关系。
这样结论也不难得出了。
最后根据拉力与斜面的长度成反比的关系判断F与L的曲线图。
※解答辨析※
(1)小强探究搬运同一物体时沿斜面推力的大小与斜面长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的变量有斜面高度和斜面粗糙程度。
(2)分析实验数据,小强得到的结论是:
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拉力F与斜面长成反比)。
(3)B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以及运用数学图表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
考点3某中学学习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时,发现有一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的标签破损(如图)。
为此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物质的溶液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1)该无色溶液可能是Na2SO4溶液。
(2)该无色溶液可能是溶液(列举一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验证猜
想
(1)
步骤:
取少
量试剂瓶
内的溶液,
先滴入几
滴BaCl2溶
液,然后滴
入HNO3溶
液。
该试剂是
Na2SO4溶液
验证猜
想
(2)
步骤:
※思路点拨※
利用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的破损标签上的信息进行猜想,并且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解答辨析※
根据钠离子的个数和钠的化合价可判断此试剂中的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一2价,而且此试剂是无色的。
所以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等。
当该试剂是Na2SO4溶液时,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试剂瓶内的溶液,先滴入几滴BaCl2溶液,然后滴入HNO3溶液,则预期现象是溶液中将出现白色沉淀。
若验证猜想
(2)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溶液,则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试剂瓶内的溶液滴加稀盐酸溶液,预期现象是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结论是该试剂为碳酸钠溶液。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通过残缺的信息进行猜想并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同时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的,解题时要引起注意。
聚焦失分点
易错1“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
在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等四个实验中,利用此方法的有()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对症下药※
控制变量法在应用时要注意研究的问题可能跟多个变量有关系。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熔化温度只跟固体的特性有关,故不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本题选C。
※提分练习※
1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刘谦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产生了面下的猜想:
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央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两副同花色的魔术纸牌通过手法替换;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金属原子的大小比玻璃分子间的空隙小能穿过;④人体穿越玻璃是因为玻璃台面本身有空洞而且可以转动到面前。
对于以上猜想你认为有可能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D①③④
考点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
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柱的变化
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实验中用到这种放大思想
的是()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判断电阻的大小
B将发声的音又靠近乒乓球,通过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而显示音又在振动
C让不同的纸锥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
※对症下药※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不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
解题时要注意与将实验现象形象化的区别。
如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是将看不见的磁场形象化,但不属于将实验现象进行放大。
本题选B。
※提分练习※
2用易于观察的科学现象来显示不易观察的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A将枝条插入红墨水中来显示水在茎中的运输
B用轻质小球接触音又来显示音又的振动
C在经过褪色处理的叶片上滴加碘液来显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用磁感线箭头表示的方向来显示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
3取一根火柴,在火柴头处缠绕细铜丝,放入盛水大可乐瓶中,使火柴恰好能直立,并处于浸没状态,如图所示。
然后盖上瓶盖,用手挤压瓶体,火柴下沉;松开手后,火柴叉上浮。
以下是同学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
解释l:
手挤压瓶体,水的密度变大,火柴下沉;
松手后,水的密度减小,火柴上浮。
解释2:
手挤压瓶体,水中压强增大,对火柴向下
的压力也增大,火柴便下沉;反之,火柴便上浮。
解释3:
用木材做成的火柴梗会吸水,在水中一段
时间后,吸水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接近饱和的状态。
手
挤压瓶体,水中压强增大,火柴梗又开始吸水,重力增
大,火柴便下沉;反之火柴便上浮。
(1)经过讨论,同学们马上否定了“解释l”,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2)如果要检验解释3是否正确,你建议他们做一个怎样的实验:
。
(3)继续探究:
如果将火柴棒换成铜棒,并在上端扎一小气球,放入盛水大可乐瓶中,恰好直立并在水中呈悬浮状态(如图),然后盖上瓶盖,用手挤压瓶体,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其原因是。
探究与思考
探究检测发现许多蔬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生活中,蔬菜有室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两种方式。
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贮存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一:
蔬菜存放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一直升高。
假设二:
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哑硝酸盐要少。
他们选用薪鲜的黄瓜、番茄、青椒三种蔬菜分别采用室温贮存、冰箱贮存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将获得的数据整理如表:
亚硝酸试验时间
盐含量(毫
克/千克)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第
6
天
黄
瓜
室温(20℃)
贮存
0.4
0.7
0.5
0.5
0.7
0.9
冰箱(4℃)
贮存
0.4
0.5
0.2
0.l
0.3
0.6
番
茄
室温(20℃)
贮存
1
2
1.5
1.2
1.4
1.8
冰箱(4℃)
贮存
1
1.2
1.4
0.9
1.3
1.5
青
椒
室温(20℃)
贮存
2.5
5
4.5
3
5
6
冰箱(4℃)
贮存
2.5
3
1.5
1.5
2.5
2.5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实验结果不支持假没一,他的依据是:
。
(2)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二。
查阅资料得知,蔬菜中的硝酸盐通过代谢作用可转化为亚硝酸盐。
请你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
。
(3)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于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就亚硝酸盐含量而南,你认为何时食用比较合适?
。
※解答辨析※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一,他的依据是:
实验数据跟他的假设不一致。
(2)利用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对“蔬菜存放相同时间,冰箱贮存比室温贮存产生的亚硝酸盐要少”这一现象作出一种解释:
低温时,新陈代谢比较慢。
(3)结合本实验结果,对于新鲜的黄瓜、番茄、青椒,就亚硝酸盐含量而言,我认为在低温保存的同时在第4天食用比较合适。
※考点点评※
蔬菜中的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也是在中考题的编写中常常作为被关注的内容,值得思考。
※跟踪练习※
在科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
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果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
科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
的氧化物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A只有CO2B只有COC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提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
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汁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人干燥的空气。
观察到装置B中的试纸变蓝色,装置C中的溶液变浑浊。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是。
【讨论】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是
。
专项集训
※能力提升※
1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关于表述: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
在液体扩散实验中,将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2小凌同学在学习了磁知识后,对磁现象很感兴趣。
一天晚上,她在台灯下研究磁铁,偶然发现当磁铁靠近发光的台灯时,灯泡内的钨丝晃动了。
让我们和小凌同学一起来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假设:
①可能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②可能是……
(3)获得证据:
小凌找来同样的钨丝,用磁铁靠近,发现钨丝不能被吸引。
(4)得出结论:
钨丝晃动并不是磁铁对钨有吸引作用,而是
。
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一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个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
的假设是。
4一般烫发常用两种药水先后加在头发上使头发变成波浪状,第一种药水是碱性物质,第二种药水是酸性物质。
为了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对发质的影响程度,小明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水、盐酸、氢氧化钠配制pH分别为1,2,...,14的溶液各50毫升。
②从理发店收集同一个人的若干根基本相同的头发,每组3根分别浸泡在配制的14种溶液中。
③3小时后取出头发,用纸巾吸干头发上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头发的拉力值(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
④记录实验数据求得平均值,绘制图像如下:
(1)为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小明控制的变量是(列举两个)。
(2)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5小明家的厨房中有电饭煲、电磁炉和微波炉。
他为了比较这三种电器在加热水时的耗电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量取500毫升水,测出水的初温,关闭其他用电器,将电饭煲单独接入电路给水加热。
当电能表的转盘转动l00圈时,立即切断电路,测出电饭煲内水的末温。
,把电饭煲换成电磁炉、微波炉重复实验,结果如表一。
表一
电器
类型
水量/
毫升
初温/
℃
末温/
℃
电能表
转数/圈
电饭煲
500
20
54
100
微波炉
500
20
45
100
电磁炉
500
20
39
100
②增加水量和电能表的转数,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如表二。
表二
电器类型
水量/毫升
初温/℃
末温/℃
电能表转数/圈
电饭煲
1000
20
58
200
微波炉
1000
20
48
200
电磁炉
1000
20
65
200
(1)除电能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本实验通过观察来比较三种电器的耗电情况。
(3)本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有。
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自动浇花机模
型。
其原理是:
太阳光照射,温度
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使水流出
。
温度下降时,容器内压强减小,
外界空气从细管进入容器内,使得
下一次温度升高时又可以浇水。
(1)若该自动浇花机因容器盖未旋紧
而漏气,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针对这一自动浇花机,某兴趣小组想了解其浇水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
取一个矿泉水瓶,加入足量水后,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井旋紧瓶盖,用台灯照射,观察水流特点.记录随时间延长从橡皮管流出的水滴总数,整理如表: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水滴/滴
0
33
55
72
82
87
88
实验二:
取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水,在底部插入细橡皮管并旋紧瓶盖,然后用不同功率的台灯等距离照射,每隔相等时间记录水滴数。
(2)分析实验一中数据可得:
在0~l分钟,1~2分钟,…,5~6分钟的时间段中,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3)实验一二研究的问题是。
7在课外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自制一个总质量为400
克左右,不使用电力的四轮小车,并比较小车在摩擦
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一次运行的距离的长短。
张明制
作了如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往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
塞紧塞子,过一会小车向前运动了。
(1)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
①锌粉,②铁粉,③铜粉,④10%的稀硫酸,⑤l0%的盐酸溶液。
你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若要使小车的运动速度比
(1)中所选试剂时快,应往试管中加入的两种试剂是(填序号,从上一小题中提供的试剂中选)。
(提示:
10%的稀硫酸比l0%的盐酸溶液pH要大)
(3)若仍选用以上试剂,在不改变试剂质量及道路和动力的条件下,如何使张明的小车跑得更远?
请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4)有同学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但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
他选用的方法可能是。
8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
装置,在弹簧秤下挂一实心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体积为0.5×10一4米3,柱体的重为
0.6牛。
当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
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两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的对液体的压强p(液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h/米
0.l
0.2
0.3
0.4
0.5
F/牛
0.48
0.36
0.24
0.12
0
p/帕
1.2×103
2.4×103
3.6×103
4.8×103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讨论与交流】
(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帕,实心圆柱体的密度为。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12牛时,蚓柱体受到的浮力为牛。
92009年以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
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敏猜想:
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
你的猜想是:
可能是饮酒后人的
。
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①小敏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
②小敏突然松开南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甑尺处的刻度值。
③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0杯以上
饮洒后反应
/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
成测试
饮酒前反应
/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
3
12
12
13
13
(1)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2)表中数据说明,饮
洒后人的反应能力会。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O2)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到底还有哪些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呢?
【小组讨论】甲同学的观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
乙同学的观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他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4次实验。
实验
次数
H2O2溶
液质量
分数/%
H2O2溶
液用量
/毫升
催化剂
(MnO2)
用量/克
反应
温度
/℃
收集气
体体积
/毫升
所需
时间
/秒
①
30
5
0
85
2
3.8
②
15
2
0.1
20
2
2.8
③
5
2
0.1
20
2
7.4
④
30
5
0
55
2
10.5
(1)淆你写出第②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②和③实验证明甲的观点是正确的,实验证明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填字母)。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④
(3)由以上实验还能得出: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反应速率。
(4)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还发现许多金属盐(如FeCl3、CuSO4等)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那么,铁盐和铜盐的催化作用哪个强呢?
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以两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结果。
小聪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
仿照小聪的思路,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
11前一段时问,一项名为“沸腾可乐”的游戏在各大网站卜颇为盛行:
将几颗“曼妥思”薄荷糖扔进可口可乐中,几秒钟之后,一根硕大的可乐柱从可乐瓶中喷涌而出,喷完后的可乐瓶中也只剩下了小半瓶可乐。
发帖人还转载了一段英文,大意是一个巴西小男孩上周因为将“曼妥思”薄荷糖与可口可乐一起食用而死亡,同时一则“曼妥思薄荷糖与可口可乐(健怡)一起食用=死亡”的帖子流传于国内外各大网站上。
记者做了一组探究性实验:
实验一:
迅速打开2升装可门可乐后,将约
20粒“曼妥思”薄荷糖从瓶口迅速倒入,大约3秒钟后瓶内涌出太股可乐柱,可乐柱最高超过50厘米,再过5秒后基本消退。
结论:
“曼妥思”薄荷糖能促使可口可乐短时间内产
生大量气泡。
实验二:
将薄荷糖放到百事可乐、雪碧、芬达、非
常咖啡可乐等碳酸饮料中,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饮
料喷涌的现象,喷涌的程度和可口可乐大体相当。
将薄荷糖放到一罐刚刚打开的啤酒中,也有大量的
啤酒泡沫涌出。
实验三:
将含有薄荷成分的“绿箭”口香糖、“好丽友”木糖醇、“波尔”口香糖、“皓洁冰爽”薄荷糖、“荷氏”薄荷糖分别放人上述饮料中,结果“绿箭”、“波尔”和“皓沽”都只在饮料瓶中激起小股泡沫,饮料都没有涌出瓶口。
只有“好丽友”和“荷氏”两款口香糖让饮料喷了出来,只是饮料柱的高度不如“曼妥思”高。
根据以上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从实验二和实验三中记者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你认为记者的第二、三两个实验和第一个实验作比较时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12小明在购买氧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氧气就从导管日出来。
小明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
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
第:
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中考科学 第34专项 科学探究重难点专项分类训练 浙教版 浙江省 温州市 平阳县 鳌江镇 第三中学 中考 科学 34 专项 探究 难点 分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