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docx
- 文档编号:30606178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83KB
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docx
《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专题五专题六
阶段综合测评(三)(专题五、专题六)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们对当时的文艺景象用戏言表示: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该时期最有可能是在( )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文化大革命”中
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文艺领域百花凋零,样板戏“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现象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而产生的,故选B项。
]
2.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记载:
“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
这反映出( )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的错误影响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A [1958年,我国“左”的错误逐渐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背离了“双百”方针,由“当作毒草来研究”可见把学术、文艺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对待,故选A项;结合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可以判断B、C、D三项错误。
]
3.仅1956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年6年的总数还多。
文学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多个。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C.“大跃进”运动的浮夸
D.“双百”方针的贯彻
D [从材料“仅1956年一年”“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文化繁荣的现象是因为1956年“双百”方针的贯彻,故D项正确;A项是在1956年底经济方面的成就;B项在改革开放以后;C项是在1958年,所以答案为D项。
]
4.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
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
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A [材料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动戏曲《李慧娘》的曲折经历,深刻说明了政治运动影响着文艺的发展。
]
5.宋德金在《〈历史研究〉: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
“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这是因为我党( )
A.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科学进军”
A [注意题干中的“1979年”的时间,说明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由“《历史研究》”可以判断是属于学术研究领域。
改革开放后由于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所以才出现了历史研究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
6.江西上饶《夫妻识字歌》唱道: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
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出自(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根据这一方针,确立了教育为工农和工农子女服务等教育方针和政策,包括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一壮举”是指( )
A.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培育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B [根据题干信息“教科文组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题意。
]
8.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 )
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特征
C.始终获得优先发展地位D.一直模仿苏联
B [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中央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针,这说明我国教育工作具有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
]
9.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
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 [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故选A项。
]
10.“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最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 )
A.钱学森B.杨利伟
C.郭沫若D.袁隆平
D [材料反映的人物与农业发展有关,D项正确。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C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美、苏对中国的核威胁和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两弹一星”是提高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
12.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D [邓小平的话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D项与题意相符。
]
13.表明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这一观点应该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认识你自己
C.人是万物的尺度D.美德即知识
C [材料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强调“人类自我意识”,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反映了普罗塔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项;A项是泰勒斯的命题,B、D两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
14.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
15.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C [安提丰的观点实质是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的反映。
]
1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
“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C [由诗句中“求知,智慧,向善”的信息可知诗人强调知识和道德,与苏格拉底主张的“美德即知识”最为契合,故C项正确。
]
17.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15世纪初期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大穹顶,这个穹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 )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A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不再完全封闭”,寓意打破天主教会蒙昧主义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阳光照射进来”寓意让人文主义光辉照射人们的精神世界,故A项正确。
]
18.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B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
]
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体现了“信仰得救”的思想,使人获得了心灵得救的自主权,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项。
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A、D两项体现了教会的主张。
]
2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反对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C [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项正确。
]
21.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们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们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 [宗教改革没有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错误;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错误。
]
22.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
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B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
]
23.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A [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的共同主张,排除B项;“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的共同主张,排除C项;“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排除D项。
]
24.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B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排除A项;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不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故排除;D项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发展的新高度,故排除。
]
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
因为它们都( )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B [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不适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A、C两项排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对三者皆不适合,D项排除;三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即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B项符合题意。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070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
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数量急剧下降。
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
(6分)
(2)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6分)
(3)从以上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归纳分析能力。
第
(1)问,抓住关键词“文艺大跃进”“出版数量急剧下降”“层出不穷”分析。
第
(2)问,把握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根本点分析。
第(3)问,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谈“认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创作忽视客观规律,盲目搞“大跃进”。
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文艺的极大摧残。
材料三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步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出现材料一现象是因为受到五十年代末期“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的影响;出现材料二现象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等全盘否定文艺队伍,把大量的文艺作品贴上“封、资、修”的标签而查禁;出现材料三现象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春回大地,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3)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时间
特点
情况
1950—1958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
指数增长期
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
非常时期
几乎零增长
1975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
年份
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的总数
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
全国每百万职工中科技人员数
1952年
42.5万人
少于7.5人
269人
1987年
889.4万人
83.1人
889.43人
1989年
996.1万人
88.1人
967.6人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材料四 1978年3月18日至3月2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
在开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长篇讲话。
这个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如何?
(4分)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条件为主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阐释能力。
第
(1)问,要结合材料一中五个时期的科技状况,分别思考影响科技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
第
(2)问,要结合材料二、三、四,从人才、经费、政策等方面分析条件;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科技、经济发展与国家地位的关系。
[答案]
(1)1950—1958年,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努力;1959—1962年,“左”倾错误和三年的经济困难;1963—1965年党的纠“左”措施使得形势好转;1966—1975年,“文化大革命”时“左”倾错误的泛滥使科技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1975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结束,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条件:
国家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壮大;经费投入增加;教育水平提高等。
关系:
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
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
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
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
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6分)
[解析] 第
(1)问要注意围绕宗教问题,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差别。
第
(2)问主要考查三次思想解放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以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为落脚点,组织答案。
[答案]
(1)文艺复兴时期:
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
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
(2)文艺复兴:
确立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
宗教改革:
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
启蒙运动:
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
29.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4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
(2)问,根据“只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可从中概括。
第(3)问,通过阅读可知材料共涉及三个角度:
经济领域、宗教方面、政治方面,然后分别将其与人文主义的主张相联系即可。
[答案]
(1)意义:
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认神或命运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意义:
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
(3)主张:
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历史 阶段 综合 测评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