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 2绦虫.docx
- 文档编号:30604903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60KB
寄生虫 2绦虫.docx
《寄生虫 2绦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 2绦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2绦虫
第十二章绦虫
概论
寄生人体的绦虫有30多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Cyclophyllidea)和假叶目(Pseudophyllidea)。
圆叶目:
.发育只需要一个中间宿主,甚至无需中间宿主,头节呈球形,有顶突,周围有小钩;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短膜壳绦虫;
假叶目:
发育近似吸虫,需要水环境和两个中间宿主,头节一般呈梭形,背腹侧面向陷形成两条纵行的沟槽。
如曼氏迭宫绦虫;
绦虫成虫形态特点
1.虫体呈扁长腰带状,白色或乳白,左右对称
2.体分节:
头节(scolex);颈节;链体(strobilus)------幼节(immatureproglottid)成节(matureproglottid)孕节(gravidproglottid)
3.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
4.生殖系统发达,无口无消化道,靠体表微毛吸收营养
绦虫生活史特点
1.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
2.圆叶目绦虫的发育只需要一个中间宿主,甚至无需中间宿主,头节呈球形,有顶突,周围有小钩;假叶目绦虫的发育近似吸虫,需要水环境和两个中间宿主,头节一般呈梭形,背腹侧面向陷形成两条纵行的沟槽
(一)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
一.形态
小型圆叶目绦虫,5—80mm头节呈球形,四吸盘,一顶突。
二.生活史
1.不需中间宿主2.需要中间宿主
成虫----卵----六钩蚴----似囊尾蚴----成虫(食入虫卵至产虫卵:
2-4周)
终宿主:
鼠,人
寄生部位:
小肠
感染方式:
食入,或自身感染
中间宿主:
印鼠客蚤
感染阶段:
虫卵,似囊尾蚴
三.治病与检测
一般为机械损伤和分泌物毒性作用。
粪便中检测到虫卵或孕节,生理盐水涂片法,水洗沉淀法浮聚浓集法可提高检出率。
四.治疗
吡喹酮
(二).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有钩绦虫、猪肉绦虫)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小肠
形态
1.成虫(adult)
成虫结构:
乳白色,带状分节,长2—4m,有节片700—1000个
头节(scolex);顶突与小钩,吸盘,颈部,圆球形,直径1mm,有四个吸盘,有顶突,顶突上有小沟
颈节:
窄而短,长约5—10mm,宽0.5mm,有生发作用
链体(strobilus):
幼节(immatureproglottid):
短而宽,部生殖器官不明显
成节(matureproglottid):
近方形,有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子宫,卵巢,卵黄腺,生殖孔
孕节(gravidproglottid):
长形,仅余子宫,子宫分支数每侧为7—13支
2.虫卵(egg)
球形,外具有放射状条纹的棕黄色胚膜,有六钩蚴,卵壳
3.囊尾蚴(囊虫cysticercus):
又称囊虫,乳白色半透明囊状物,黄豆粒大小,囊充满液体,头节卷曲在囊
二生活史
(1)成虫(人小肠,随大便排到体外)------虫卵(被猪吞吃在小肠孵出)-----六钩蚴(钻进肠壁淋巴管或血管,随血流到达皮下、肌肉、脑、眼等)------囊尾蚴(在胆汁作用下头节翻出,附着肠壁发育成虫)----成虫(寿命25年,肠绦虫病,人为终宿主)
(2)成虫(人小肠,随大便排到体外)------虫卵(感染人在小肠孵出)-----六钩蚴(钻进肠壁,随血流到达皮下、肌肉、脑、眼等)------囊尾蚴(3~5年死亡钙化,囊虫病,人是中间宿主)
2.终宿主:
人(唯一)
3.中间宿主:
猪、人
感染阶段:
囊尾蚴、虫卵
4.人体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a.吃入生或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猪带绦虫病b.吃入虫卵感染囊虫病
(1)自体感染:
(2)自体外感染:
肛门—手—口
(3)异体感染:
三致病
(一)成虫致病
肠绦虫病1.机理:
(1)头节固着、虫体活动造成肠壁损伤
(2)虫体夺取营养物质
2.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失眠
(2)消化道症状
(二)囊尾蚴致病
囊尾蚴病(囊虫病)1.机理:
(1)局部压迫
(2)免疫反应
2.常见寄生部位:
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
3.临床表现:
依其寄生部位出现相应症状
(1)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皮下结节
(2)脑囊虫病:
癫痫,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本病三大主要症状
(3)眼囊虫病:
视力下降,视网膜剥离,玻璃体混浊
四诊断
1.肠绦虫病的诊断
(1)问病史
a.粪便中排出节片(“寸白虫”猪牛)?
b.吃生或半生猪肉史?
(2)孕节鉴别
分支不整齐
每侧子宫分7-13支(防止虫卵污染)
(3)查虫卵
肛门拭子法
2.囊虫病的诊断
(1)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和必要的仪器检查
(2)实验检查:
•皮下包块或结节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学检查
1.猪带绦虫病a.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沉淀法
b.确诊:
孕节
2.囊虫病a.手术摘除
b.X线及CT检查
c.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
猪带绦虫感染的地区分布:
我国多呈散在性分布,流行于居民有生食或半生食猪肉习惯的地区。
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流行因素
1.猪饲养不善:
如放养,或猪圈与厕所不完全分开。
2.居民吃肉习惯不良:
六防治
原则:
综合性防治措施(驱、管、检、改)
1.“驱”---治疗病人
(1)治疗肠绦虫病患者:
早上空腹,南瓜籽100g粉剂,1h后加服槟榔80g煎剂,1/2h后加服硫酸镁20-30g。
(槟榔南瓜子)
驱虫后注意a.服药后留24h大便,寻找头节!
b.要妥善处理排出的虫体和虫卵。
(2)治疗囊虫病患者
——手术摘除
——药物保守治疗:
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哒唑
2.“管”---管理好厕所,猪要圈养,人厕与猪圈分开;
3.“检”---加强城乡肉类检查,不准出售“米猪肉”;
4.“改”---改变不良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不食生或半生猪肉。
注意卫生
普查普治:
a.患绦虫病要及时排虫,以免并发囊虫病b.排虫时注意有无呕吐现c.排虫后检查头颈节是否排出以确定疗效
(三)肥胖带绦虫
(牛带绦虫、无钩绦虫、牛肉绦虫)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牛带绦虫病。
幼虫称为牛囊尾蚴,寄生于牛。
主要流行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
一形态特点
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的比较
(一)成虫
1.体长与节片数比较:
牛带绦虫:
4~8m;1000~2000节(较厚、不透明)
猪带绦虫:
2~4m;700~1000节(较薄、略透明)
2.头节比较
牛带绦虫:
方形,无顶突、无小钩
猪带绦虫:
球形,有顶突和两圈小钩
3.成节比较
牛带绦虫:
卵巢分2叶
猪带绦虫:
卵巢分3叶
4.孕节比较
牛带绦虫:
分支不整齐,7~13支/每侧子宫
猪带绦虫:
分支较整齐,15~30支/每侧子宫
(二)囊尾蚴
牛带绦虫:
囊头节无顶突、无小钩,不寄生人体
猪带绦虫:
囊头节具有顶突及小钩,可寄生人体
囊尾蚴:
又称囊虫,乳白色半透明囊状物,黄豆粒大小,囊充满液体,头节卷曲在囊
(三)虫卵
虫卵:
球形,外具有放射状条纹的棕黄色胚膜,有六钩蚴
二生活史
与猪带绦虫比较有以下不同点:
1.中间宿主是牛
2.虫卵对人体不具感染性
孕节脱落,主动从肛门逸出----牛食入----六钩蚴----囊尾蚴-----人食入----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终宿主:
人
中间宿主:
牛
感染阶段:
囊尾蚴
感染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带有囊尾蚴
三致病
肠绦虫病
表现:
(1)排节片史
多数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和肛门瘙痒
(2)消化道症状:
一般为胃肠不适,人对牛囊尾蚴的六钩蚴具有自然免疫力
四诊断
1.问病史:
(1)排节片史?
(2)吃生或半生牛肉史?
2.孕节鉴别:
15-30支/每侧子宫(确诊
3.查虫卵:
肛门拭子法(少用)
1.猪带绦虫病a.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沉淀法b.确诊:
孕节c透明胶纸法
2.囊虫病a.手术摘除b.X线及CT检查c.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
地方性流行,与饮食习惯有关,多见于有生吃、半生吃牛肉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
六防治
防治原则请参照猪带绦虫
药物:
吡喹酮,阿苯达唑
(四)亚洲绦虫
形态学特征
成虫:
像牛带绦虫
幼虫(囊尾蚴):
类似猪囊尾蚴
中间宿主:
主要是猪、野猪等。
感染方式:
生食猪肝。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肠绦虫病;虫卵对人是否有感染性,幼虫是否能寄生人体,尚不清楚。
但迄今尚未见此虫引起囊尾蚴病的报道。
流行:
近年来调查证实,广泛分布于国、中国、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
广西鹿寨县有流行
(五)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裂头绦虫)
一、裂头蚴吸槽
成虫:
长60—100cm,头节细长,呈指状。
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沟槽。
节片1000左右。
二、生活史要求掌握以下要点:
成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
终宿主:
主要是猫和犬,虎豹等食肉动物,人
第一中间宿主:
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
蛙,人
转续宿主:
蛇,鸟,猪,人
寄生部位:
小肠
感染阶段:
裂头蚴、原尾蚴
人可作为:
转续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
感染方式:
人食入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或食用含有裂头蚴的蛙,鸟,蛇,猪等,原尾蚴发育成裂头蚴,裂头蚴发育成成虫或继续在组织移行。
人体感染裂头蚴方式
(1)局部敷贴生蛙肉;
(2)吞吃生的或半生的蛙、蛇肉等;
(3)饮用生水,误食剑水蚤。
三、致病
--裂头蚴病
常见寄生部位:
眼、四肢躯干皮下、口腔颌面部、脏。
临床表现:
局部游走性结节与包块、条索状,局部炎症、坏死、虫爬感、压痛。
临床类型——五种类型:
1.眼裂头蚴病:
蛙肉,蛇肉敷贴眼部或用蛇胆汁喷眼所致,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疼,有奇痒感和虫爬感。
红肿的眼睑或充血的结膜下有可触及,游走性,硬度不等,直径一厘米的肿块或条索状物,破损裂头蚴可自行游出。
2.皮下裂头蚴病:
四肢躯干浅表处,游走性皮下结节大小不一,局部瘙痒,虫爬感。
3.口腔颌面裂头蚴病:
口腔黏膜或颊部皮下出现硬块,红痒虫爬感,有小白虫逸出史。
多用蛙肉等治疗腮腺炎。
4.脑裂头蚴病:
阵发性头疼,癫痫发作,严重时昏迷,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抽搐,甚至瘫痪。
5.脏裂头蚴病
四、诊断、流行与防治
粪检虫卵,患处查出裂头蚴
询问病史
1.局部敷贴生蛙肉,鲜蛇皮
2.生食或半生食蛙,蝌蚪,蛇肉,鸡肉猪肉
3.误食剑水蚤
治疗:
手术摘除吡喹酮,阿苯达唑,局部杀虫----40%乙醇普鲁卡因2-4ml
(六)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人兽共患寄生虫
•国主要分布在大西北广大牧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
•幼虫寄生于食草动物(羊、牛)的肝、肺等,也可寄生于人体,引起棘球蚴病/包虫病。
一、形态
1、成虫:
体长2—7mm,仅4节。
头颈节:
链体:
仅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
2、虫卵:
与带绦虫相似。
3、幼虫(棘球蚴):
:
棘球蚴,囊状体,囊外组织包绕,囊壁分为两层,外层角皮层,粉皮状,脆,易碎.层生发层.含棘球蚴液,原头蚴,子囊,囊.
二、生活史
(1)成虫(狗、狼小肠,随大便排到体外)------虫卵或孕节(虫卵被羊、牛、骆驼、,猪等吞食,在小肠孵出)-----六钩蚴(钻进肠壁,随血流到肝肺等器官,约3~5个月)------棘球蚴(被狗、狼吞吃,在小肠原头蚴散出吸附肠壁上,约2个月)----成虫(寿命:
约半年)
(2)成虫(狗、狼小肠,随大便排到体外)------虫卵或孕节(虫卵被人吞吃,
在小肠孵出)-----六钩蚴(钻进肠壁,随血流到肝、肺、脑等)------棘球蚴(寿命:
40年)
终宿主:
人和其他肉食动物
寄生部位:
小肠
中间宿主:
牛羊等草食动物
三、致病
棘球蚴病(包虫病)
最多见寄生部位:
肝、肺、腹腔,对人体的危害以机械损害为主。
临床表现:
1、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
2、毒性和过敏反应
棘球蚴液具抗原性,大量渗出或漏出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3、继发性感染
四、诊断
困难。
往往术后确诊较多。
疑为包虫病,禁止穿刺。
1、问病史:
北方牧区(流行区)
2、肝大:
X线,B超、CT、MIR(核磁共振),囊状阴影
3、查痰、胸腔积液、腹水,找原头蚴、棘球蚴碎片(确诊)
4、免疫学:
流行区常规检查。
辅助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1)皮试验(少用);
(2)ELISA、IHA、对流免疫电泳(CIEP)等。
五、流行
1、分布:
大西北草原牧区
2、流行因素
(1)虫卵污染外环境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3)病畜脏喂犬或乱抛
六、防治原则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饭前洗手
2、加强卫生法规建设和卫生检疫
3、定期为家犬、牧犬驱虫
4、病人手术治疗
整个摘除+吡喹酮辅助治疗
病原学诊断较难,一般为手术取出棘球蚴,免疫学诊断:
卡松尼皮试验,ELISA
禁止穿刺!
!
!
!
!
.治疗:
手术.阿苯达唑
(七)多房棘球绦虫
成虫----虫卵----泡球蚴(被终宿主吞食后45天后,排出孕节和虫卵)----成虫
终宿主:
狐(主),犬,狼,猫,灌
寄生部位:
小肠
中间宿主:
野生啮齿类动物(田鼠,仓鼠等)
致病:
抛球蚴寄生于肝,肝衰竭而导致肝性脑病,肝硬化而导致门静脉高压,巨快或弥漫结节,混合型的泡球蚴,黄疸,等(血清学方法效果尤佳)
治疗:
手术治疗,药物-----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吡喹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寄生虫 2绦虫 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