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docx
- 文档编号:30601203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22.18KB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docx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新人教版选修
第2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目标 1.了解《论语》常识,了解孔子思想。
2.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3.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内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背景解读
本文选自《论语·先进》。
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也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之一。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的,所以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的字,都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们时,就直呼其名,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
侍坐:
学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旁陪伴长辈,叫作“侍坐”。
2.古文知识积累
宗庙与祭祀
(二)
(1)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房,减少娱乐活动,表示诚心致敬,称为“斋戒”。
(2)《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3)嗣位是指继承君位。
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一般是嫡长子继承,但到了清代康熙之后,这一传统被打破。
(4)九宾:
外交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二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曾皙(xī)②冉有(rǎn)
③毋吾以也(wú)④千乘之国(shènɡ)
⑤夫子哂之(shěn)⑥铿尔(kēnɡ)
⑦冠者五六人(ɡuàn)⑧风乎舞雩(yú)
2.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晚)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吗)
3.词语解释
(1)子路率尔而对曰率尔:
轻率急忙的样子
(2)千乘之国乘:
车辆
(3)摄乎大国之间摄:
夹、迫近
(4)因之以饥馑因:
接着
(5)比及三年比及:
等到
(6)夫子哂之哂:
笑
(7)以俟君子俟:
等待
(8)舍瑟而作舍:
放下 作:
起
(9)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10)咏而归咏:
唱歌
4.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
少年,不到20岁的人
今义:
儿童
5.一词多义
(1)如
(2)方
6.词类活用
(1)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2)如会同,端章甫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
(3)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7.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①毋吾以也(应为“毋以吾也”)
②不吾知也(应为“不知吾也”)
③则何以哉(应为“则以何哉”)
(2)状语后置句
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应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应为“乎三子者之撰异”)
③浴乎沂,风乎舞雩(应为“乎沂浴,乎舞雩风”)
8.默写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三古今对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段解:
写孔子向学生问志。
段解:
写四个弟子对孔子提出的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应答。
段解:
写子路、冉有、公西华离开后,孔子单独和曾皙谈话,说出了自己对前三个人志向的评价。
课内文本探究
一|文脉梳理
二|文本探究
1.子路等四人各有什么志向?
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从四位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志向虽有区别,但其核心只有一个:
“礼治”。
礼治是他们实施各自理想的出发点。
(1)子路是四人中的年长者,他最先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用礼治教育百姓,整顿军队,使国家强大,是子路的政治志向。
从子路“率尔”回答的态度来推断,他有远大抱负、坚强信念,但说话口气大,个性刚直、鲁莽。
(2)冉求的志向是:
在一个小国里,“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他能在三年的时间里,治理一个小国,使国强民富;但用礼教感化人民,还得等待有德之人协助才能办到。
这就反映了冉求长于政事,重视礼治而又虚怀若谷的性格特点。
(3)公西华年纪最小,叙述志向语气委婉,他想当一个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相”,学习“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在学习中了解礼治,实践礼治。
这反映了公西华态度谦恭,措辞得当的性格特点。
(4)曾皙的志向不是做官治理国家,而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做一个用礼教去教化人民、陶冶性情的人,他的“沐身而浴德”的志向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曾皙在孔子发问时,“鼓瑟希,铿尔”,停下手中的乐器,又“舍瑟而作”,挺直了身体,表现了他既从容又有修养、既有礼貌又谦逊的性格特点。
2.[技法探微]课文刻画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对于子路,用了神态(“率尔”)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其有抱负、坦诚直率,但鲁莽、不谦让的性格;对于冉有,用了语言和细节(在孔子点名后才发言)描写,表现了其说话有分寸、长于政事、谦虚谨慎的特点;对公西华,也用了语言和细节(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发言)描写,表现了其过于谦恭、长于辞令的性格。
对于曾皙,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其从容镇定、谦虚平和的性格。
对于孔子,用了语言和神态(“喟然叹”)描写,表现了其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及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3.[创新表达]这篇文章体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
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观点一:
反映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首先,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为师生的谈话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然后再慢慢地诱导学生谈各自的理想。
不仅如此,这些话语还表明了孔子与弟子间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孔子对子路的“率尔而对”报以哂笑,对冉有长于政事、公西华重视礼治的回答不做任何评论,而对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回答表示赞同、欣赏。
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足以表明了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性格而施以教育的教育思想。
最后,文章最后一段孔子的总结评论充分体现了孔子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观点二:
反映了孔子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态度上:
一方面,孔子对弟子的不谦让虽有不悦,但因怕伤其自尊而一“哂”了之,并不当面指责,只在最后才委婉含蓄地向曾皙说出他“哂之”的原因,体现了孔子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孔子希望弟子做人要谦恭。
而这两者也恰好体现了古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德育理念。
教材迁移讲练 特殊句式的类型(三)
四、倒装句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定)—宾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置:
主语——谓语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
)
②美哉室!
(室美哉!
)
③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其华灼灼)
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
(二)定语后置:
定语——中心语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
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
“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2)“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
“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译文:
“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3)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中心词+数量词。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译文:
“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一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
“千里马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译文:
“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
(三)宾语前置:
谓(动)——宾;介——宾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格式:
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主语有时省略)
①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
“不肯顾惜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
“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
“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
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译文:
张良问沛公道:
“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
②问女何所思?
(《木兰辞》)
译文:
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
“牛何之?
”(《晏子使楚》)
译文:
大王看见了问道:
“把牛牵到哪里?
”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
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主语有时省略)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译文:
“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
②谁为哀者?
(《五人墓碑记》)
译文:
“(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
“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
宾+介+动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
“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4)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对宾语的强调作用就更大。
格式:
主+宾+之(是)+动(主语有时省略)
①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
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
译文:
“只听弈秋的教导”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
“不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格式:
相(我,你,他,她)+动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
译文:
“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的请求。
”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格式:
见(我)+动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
“(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译文:
“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
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格式:
方位名词(东、南、西、北)+动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译文:
“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译文:
“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
以下内容为“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老师们经过认真讨论,感到有必要使同学们对语文学习有如下的认识: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两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
我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我有一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
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
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
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
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
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
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
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
“《圈》:
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
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
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
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
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
”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
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注意培养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课堂上主动参与,针对语文考试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定格 鲜活 25 课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 侍坐学案 中国古代 诗歌 新人 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3060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