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docx
- 文档编号:30600778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9.82KB
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docx
《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
YF-ED-J949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
InOrderToEnsureTheEffectiveAndSafeOperationOfTheDepartmentWorkOrProduction,RelevantPersonnelShallFollowTheProceduresInHandlingBusinessOrOperating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文件名
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
日期
20XX年XX月
版次
1/1
编制人
XXXXXX
审核
XXXXXX
批准
XXXXXX
高空作业安全常识实用版
提示:
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是指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
高处作业按级别可分为:
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为2-5米),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为5-15米),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为15-30米)和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
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下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第2.0.8条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第2.0.9条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
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第2.0.10条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强度及挠度计算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应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
第一节临边作业
第3.1.1条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二、头层墙高度超过3.2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外脚手的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
三、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四、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
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五、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第3.1.2条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及连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毛竹横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应小于70mm,栏杆柱小头直径不应小于80mm,并须用不小于16号的镀锌钢丝绑扎,不应少于3圈,并无泻滑。
二、原木横杆上杆梢径不应小于70mm,下杆稍径不应小于60mm,栏杆柱梢径不应小于75mm。
并须用相应长度的圆钉钉紧,或用不小于12号的镀锌钢丝绑扎,要求表面平顺和稳固无动摇。
三、钢筋横杆上杆直径不应小于16mm,下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
钢管横杆及栏杆柱直径不应小于18mm,采用电焊或镀锌钢丝绑孔固定。
四、钢管栏杆及栏杆均采用φ48×(2.75~3.5)mm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
五、以其他钢材如角钢等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电焊固定。
第3.1.3条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坡度大于1∶2.2的层面,防护栏杆应高1.5m,并加挂安全立网。
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二、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
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
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2.当在混凝土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采用竹、木栏杆时,可在预埋件上焊接30cm长的∟50×5角钢,其上下各钻一孔,然后用10mm螺栓与竹、木杆件拴牢。
3.当在砖或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可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80×6弯转扁钢作预埋铁的混凝土块,然后用上项方法固定。
4、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相干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5、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
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6、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
4、1、1、凡在离地面两米以上进行的作业,都属于高空作业。
所有高空作业者,不论什么工种,进行作业的时间、地点,也不论专业或临时,均应执行本制度。
1、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
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症、恐高症及其他不适应高空作业的人,一律不准从事高空作业。
2、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
(1)闪电、打雷、暴雨;
(2)六级以上大风;
(3)钢管上雨水未干;
(4)高空作业可能发生危险的其他情况。
当上述情况过后,必须经公司安全员和有关技术人员检查各种作业设备,确认无问题后,才能恢复作业。
3、高空作业现场,应划出危险禁区,设置明显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凡经常进行高空作业的工作,应配备工具袋,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均应装入工具袋内,不准在钢管上或脚手架上乱放工具。
5、登高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等,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改进或拒绝登高作业。
6、所有高空作业人员,不准穿硬底鞋,一律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一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带绳端的钩子挂在高的地方,而人在较低处进行作业。
7、电焊工在两米以上高空进行焊接时,必须找适当位置挂好安全带。
确实无处挂安全带,又无其他方法解决挂安全带时,则应做好其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操作。
8、电焊工所用焊条,应装在焊条桶内,随用随取。
用剩的焊条头,应装在铁盒内或找适当的地方放好,待工作完毕后一同带下。
9、高空作业人员不准从高空往地面抛掷物件,也不准从地面上往高空抛物件,应使用绳索、吊篮、高架车或吊车等传递物件。
特殊情况下,如果必须从高空往地面抛掷物件时,地面应有人看管,以确保不伤害他人和损坏设备。
10、高空作业所用小型机具(如葫芦、千斤顶等)应找适当位置放好,并用绳索、铁丝捆绑牢。
11、站在跳板上工作时,不应站在跳板的端头。
同一跳板上站立作业人员不能超过2人。
12、应尽量避免上、下层同时进行作业。
如无法避免时,上下层之间必须设专用防护棚或其他隔离措施,上层不准堆放工具和物件。
否则,应保证工人不在同一垂直线的下方进行工作。
13、高空作业区的沿口、洞孔处,应设置护栏和标志,以防失足踏空。
14、高空作业区的下方地面,严禁堆放脚手架、跳板或其他杂物,地面人员应禁止在高空作业区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行。
15、高空进行清洗工作时,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工器具跌落,确保清洗液和污物不对下面建筑物、道路造成污染或损坏。
16、进行高空焊接必须先将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移至安全地带,还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割下的金属或火花不致伤人或引起火灾事故。
17、严禁在高空作业时嬉戏打闹,严禁在高空作业区睡觉。
4、1、2高处作业事故的类型和原因
1.高处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健全。
3.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
4.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蹭空、滑倒、失稳。
5.立体垂直交叉作业时不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6.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物体碰撞、电击、风刮而坠落等。
4、1、3高处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1.高处作业人员要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
2.遇到大雾、大雨和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暂时不用的工具,装入工具袋,随用随拿。
常用的工具应系带在身上,用不着的工具和拆下的材料应采用系绳溜放到地面,不得向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的地点,防止遗留在作业现场而掉落伤人。
4、1、4交叉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在施工现场空间上下不同层次(高度)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叫交叉作业。
其安全操作规范是:
1.作业人员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
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上层作业物体可能坠落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时,上下之间应设隔离防护层。
当高层建筑高处超过24m以上的交叉作业。
应设双层保护设施。
2.禁止下层作业人员在防护栏杆、平台等的下方休息。
4、1、5攀登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在施工现场,借助于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叫攀登作业。
其安全操作规范是:
1.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跳跃。
2.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对梯子,双手扶牢,不得手持物体攀登。
3.禁止在阳台栏杆、钢筋和管架、模板及其支撑杆上作业。
4.禁止沿屋架上弦、檩条及未固定的物件上行走和作业。
5.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禁止攀爬脚手架杆件上下。
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探头板。
4、1、6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
1.高处作业平台的防护
高处作业平台四周要有1-1.2m的防护栏杆,栏杆外挂密目网封闭。
底部四周铺18cm高档脚板,平台板为5cm厚木脚手板。
平台设梯子,供工作人员上下,梯子要与平台骨架固定牢固,踏板间距为30cm。
3.洞口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孔、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应根据孔、洞口大小位置的不同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封闭牢固、严密。
如要拆除,须经工地负责人批准。
5、1、1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高处作业中发生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比例最大。
许多事故案例都说明,由于正确佩戴了安全帽、安全带或按规定架设了安全网,从而避免了伤亡事故。
事实证明,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和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由于这三种安全防护用品使用最广泛,作用又明显,人们常称之为“三宝”。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调好帽箍,系好帽带;正确使用安全带,高挂低用。
1、安全帽
是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
使用时要注意:
(1)戴帽前先检查外壳是否破损、有无合格帽衬、帽带是否齐全,若有一项不合格,立即更换。
(2)调整好帽衬间(约4~5cm)。
(3)调整好帽箍。
(4)戴帽后系好帽带。
2、安全带
是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
使用时要注意:
(1)选用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的安全带,并保证在使用有效期内。
(2)安全带严禁打结、续接。
(3)使用中,要可靠地挂在牢固的地方,高挂低用,且要防止摆动,避免明火和刺割。
(4)2m以上的悬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
(5)在无法直接挂设安仝带的地方,应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安全栏杆等。
3、安全网
是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的网具。
使用时要注意:
(1)要选用有合格证书的安全网。
(2)安全网若有破损、老化应及时更换。
(3)安全网与架体连接不宜绷得过紧,系结点要沿边分布均匀、绑牢。
(4)立网不得作为平网网体使用。
(5)立网应优先选用密目式安全立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空作业 安全 常识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