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在等你1.docx
- 文档编号:30596778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690.68KB
清华在等你1.docx
《清华在等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在等你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在等你1
清华在等你1
清华在等你
同学,你一生的财富
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看他最亲近的朋友就知道了。
一项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成就,基本上等于其身边最亲近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
大部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来自大学阶段的同学。
当你与一群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朝夕相处时,不免会有压力与动力促你成长,更重要的是,一张优良的人脉网已经悄悄铺设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给你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
自信
在这个人人追求成功的年代,似乎没有哪个词出现的频率会超过—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义,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曾作此断言。
当你进入中国最顶尖的学校,当你佩戴上那紫色的校徽,潜意识里,一股一览众山小的王者霸气油然而生,并且从此在你的心底扎下根来,成为你气质的一部分。
在一年一度、举国英才齐集一堂的比赛中,你站在了最高的领奖台上,佩戴上了那高贵的紫色奖牌,那么,在你以后的人生的道路上,你还会容忍自己目标比别人低、成就比别人少?
绝对不会!
你不允许,也不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差:
因为,你是清华的!
当勤奋成为一种习惯
或许你天资聪颖,或许你所在的学校有最棒的教师资源和学习条件,所以不知“寒窗苦读”为何物的你也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但当你进入清华,你会发现身边比你聪明比你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压力之下,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
四年的磨砺会让勤奋从此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伴随你终身。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是鞭策,也是清华学生的写照。
如果说,清华的学生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么一定是,超乎常人的勤奋。
第一篇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
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每人每天24小时,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然而经过几年高中学习后,有的同学上清华、北大等名校,而有些人却名落孙山。
对每个人而言,时间总数是确定的,但产生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管理上的差异,那么,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充分地利用时间?
众多的高考状元在时间管理上的
计划。
8、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合理的
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
当然,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就是浪费时间。
但如果你的黄金学习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扫房间等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
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9、计划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计划是必须的,但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定,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那样就很难执行,还会因此挫伤执行者的自信心。
10、执行学习计划有“三忌”
一忌拖,不要把计划排满,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可避免拖延引起的恶性连锁反应。
二忌僵,学习计划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三忌荒,执行计划必须坚持不懈。
要做到以上几点很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养成了这样一个好习惯,你将会受益终生。
11、复习计划需要全面、周到
千万不要有的地方看得很细致,而有的地方只是走马观花、漏洞百出。
一般只要不和老师的复习计划脱节,是不会出现大的漏洞的。
12、执行计划有学问
要注意进度的安排。
应该“前紧后松”,而不能“前松后紧”。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疲劳度越来越深,效率会逐渐下降。
给后面多留出更多时间可以有利于科学调整、从容不迫、减少紧张、增强自信心,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篇各科学习方法
语文篇
如果说把语文分一下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试语文,一种是生活化的语文。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指的就是第二种语文。
作为第二种语文,生活就是语文,每天每时都在学习语文,可以说这时我们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去学习语文的,它的覆盖范围很广,包括平时的阅读,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提高,甚至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些都是在学习语文。
(2005年浙江文科状元徐语婧)
语文学习和其他科目不同,更强调积累,并不严格地受大纲限制。
所以语文的学习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阅读内容可以参考个人兴趣而定,不必严格规定)。
应试技巧方面,也应该注意掌握。
尤其是应试作文,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很大区别。
应严格训练根据不同题目选取不同立意和结构的能力。
另外,在高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并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写作方法。
我在高三时结合个人情况和高分作文固定结构,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命题作文模式,并应用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7年北京文科状元张玥)
我国古哲有言: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见其负大翼也无力”,“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深厚的语文基础,对于现代社会的远行人,是载送航船的海水,是举托鹏翼的扶摇。
语言是文化老坛酿造的陈年酒,离开文化的浸淫,语言失去生命,如冬日枯枝,开不出文采的花朵。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字词句篇,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意。
阅读构筑人的精神家园,没有涉猎群书、感悟经典的阅读体验,很难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
多读文学作品,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
生活在中文语境里,要注意正确使用中文,品味语言之美。
应对语文考试要研究题型,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基础题考查平日积累,为此可以准备一个知识本,记录常考的字词。
汉字的音形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放在一起考查,注意释义以语文教材、权威词典为准,不要盲目迷信教辅。
对于容易混淆的多音字、形近字,要及时归纳,集中记忆,方可事半功倍。
文言字词要注意其特有的用法,多归纳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字词活用、特殊句式,形成知识储备。
成语要结合相关典籍中的原句或涉及的典故进行记忆,牢记其中关键字的意义,把成语还原到文言语境中去理解,才不会望文生义。
在知识本里归纳常见病句、常见标点,掌握相关题型的设题方法,可以知己知彼。
为了规范使用中文,课余可阅读《咬文嚼字》等优秀刊物,认真阅读,勤做笔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阅读鉴赏题往往有答题的套路,上课时要抓住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找出规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考试中不断完善答题思路,寻找各类题型最优的答题模式,纵使题目千变万化,依旧顺藤摸瓜。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平时勤于炼笔,坚持写日记,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思想历程,能提高语文能力;日记是人的精神相片,多年以后,翻阅泛黄的扉页,仍能看到心灵是怎样一步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
(2007年云南理科状元邓侃)
多音字向来是字音复习乃至整个语文复习中的难点,我就曾长期搞不清“解”与“着”的读音。
记忆多音字的规律之一是掌握一个不同读音时的不同意义。
比如“靡”在表示“浪费”时读二声,如“靡费”,在表示“倒下”时读三声,如“萎靡”。
又比如“和平”的“和”字,有时候读“货”,有时候读“活”,有时候又读“河”,有时候又读“贺”,每一个字音对应不同的意思,这样就能比较明白地区分出来了。
这种规律能适用于大多数多音字的记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特例在此规则之外。
比如说最令人头疼的是“着急”的“着”字,有时候它的意思和它的读音关联不是很大。
(2005年北京文科状元易萌)
我以前写作文只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词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势,后来发现这种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去掉一些浮夸的内容后,真正有思想的东西很少,而深度的思想才是作文的精髓。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其实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
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思想不会太深刻,但也绝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
此外,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
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山西理科状元陈敏)
数学篇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思路常常无从下笔。
数学题无外乎两类:
求解题和证明题。
求解题让你求的是一个结果,证明题让你证明的是一个结论。
我个人比较推崇这样一种方法:
将已知条件列出来,看看能推出哪些结论,而这些结论又可以看作条件,再看看这些新的条件又能导出哪些新的结论,一层一层,就像树干的分枝一样,越来越多。
既然可以顺向推导,同样也可以逆向推导。
从你要求的结果或需要证明的问题出发,看看需要那些条件才能得出所要的结果,而要得到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更多的条件,一层一层,反向思维。
当树枝越伸越多时,最终会有两条交织在一起,此时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的确比较费时,但相当有效,待逐渐熟练之后,往往能够一眼就看中问题的关键,迅速找突破口。
(2005年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
很多同学觉得,数学课本上面的题目很简单,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下课以后,往往就把课本放在一起,去做其他一些他们认为难度更高的习题,刚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往往是难题做出来了,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失分—尤其是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这样一些小题。
所以要特别注重学习课本,把课本上每一题都做到位,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课本上面不光是习题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数学课本有很多黑体字的大概念,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注意的,但是在一些小字里面,往往有一些非常细微的概念和原理是容易被忽视的,而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把那些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拎出来考。
而一考大家就“倒一大片”。
所以我们在看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即使很细小的一些原理都要看到。
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习题中,有很多重要结论,都是应该记住的。
吃透课本,不管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2005年湖北文科状元康静)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新旧结合、注重通法、记忆结论、抠透细节。
学了新知识,回头看看旧的东西,你会发现可以用新知识解决许多旧问题,同样只要你善于联系,旧知识照样可以解决新问题。
例如:
用导数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数列证明不等式,当然函数也可以解决不等式。
因此,知识的结合是很重要的。
就说数形结合吧,数没有形直观,形没有数逻辑性强,二者刚好互补。
同样,结合意味着化归、转化,如:
非等比,等差数列转化为等比,等差数列,甚至各项大于0的等比数列取对数也可化为等差数列。
所有公式中,万能公式沟通了三角与实数(只需令tanA=x),这不也是一种结合吗?
再比如:
求y=X+4/X的值域,我们可以分为X>0,X<0,应用均值不等式,但若你令X=2tanA,则y=2(tanA+cotA)=4/sin2A,其值域呼之欲出啊!
对结论的记忆不用刻意去记,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做题时注意积累就好,利用结论可以迅速解决选择和填空,还可以开阔你的思路呢!
(2007年新疆理科状元林佳瑞)
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并非一点不可取。
数学考试范围广,题型多。
只有多练才能达到多见识的目的,靠典型题目做少量题型得到高分是非常难的。
当然,不能盲目做题,要精选题目,而且作完后要总结规律。
最好能把做错题目抄录下来,以便事后巩固。
为了达到既接触更多题目、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大量的题目可以不要正规地列出解题步骤,而是在草稿纸上演练,并直接写出答案,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即可,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套题训练
数学的成绩是练出来的,而且要用符合高考的标准来练,而套题是最符合要求的。
我练套题是捏准时间,然后严格打分,通过每星期两三套那样的练下来,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识点,然后重点击破。
就这样节节提高,到最后胸有成竹。
小建议:
套题训练最好留到二轮或者三轮复习时。
细心细心再细心
数学考试中经常听到同学抱怨:
“怎么又马虎粗心了!
”或是“这道题以前错过的题目怎么又做错了!
”为了防止犯低级错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细心。
经常在考试前在草稿纸或者本子上写上自己平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一定要记得函数的定义域之类。
然后考试时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犯此类错误,这样效果很好。
还有就是,考试时不要总想着做完所有题目后有时间检查,一定要把题做成一遍就过,一遍就对。
(2007年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
英语篇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会听说读写,因此相应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
很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往往知识用了眼睛,或者只用了手、只用了嘴、只用了耳,只用了某一个器官,而没有想到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面,其实可以数官并用,这样的话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
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拿到有一个有声文本,我一般会进行五遍听音。
第一遍进行听音不看文本。
第二遍,把自己听到的东西写下来,进行听写。
第三遍一边放录音,一边对照文本,看自己所听写的内容和原文有什么差距,尤其是要注意自己写错的和没有听出来的地方。
第四遍一边听文本,一边进行跟读,即看文本、听录音,跟读。
第五遍不看文本,听录音,进行跟读。
(2005年湖北文科状元康静)
对于英语学习,我觉得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听力,又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英语的语感。
语感是在面对英语试题时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时它是说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这种能力使我们在考试中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再者,英语学习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是见缝插针的。
仅仅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巩固和完善。
另外就是我们的朗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可以读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些英文杂志、英文报纸。
而且这些杂志报纸上文章的内容和课本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是平常的课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所以我们在面对生词的时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积累。
(2005年湖南文科状元陈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汉语一样,拥有自身的文化背景。
许多同学感到学习英语很吃力,就是因为不了解它是一门来自西方文化的外语所存在和使用的背景。
毕竟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西方有很大差距。
因为学习语言必须有语感,而语感不能单单靠读几个单词、几个句子就能获得。
我的建议是,在高一或者高二,英语学习难度开始加深而学习压力还不算大的时候,在课外时间找一些英文发音中文字幕的好莱坞大片来看。
并不是要求同学门能一下子听懂每一词每一句,而是在观看中感受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发音方式,从而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语感。
当然,语感好并不意味着英语考试一定能考好,但可以成为我们学习这门语言打下很好的基础。
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要将语法学扎实。
英语的语法很零碎,所以大家必须有意识有章法地将学过的语法做归纳,将相似点和易错点对比记忆。
同时做英语练习不能盲目,要定时定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做过的题不能过后就忘,最好是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将做错的记在上面,并且将自己错误的地方修正,标上记号。
英语考试试题很规范,每一部分的题数量都是定死了的,所以每一部分在考试中应用多少时间也是有规律的。
不要盲目做题,要看着时间,有时放弃一两道题能为你争取更多做对其他题目的时间。
我的经验是,单项选择题15道用7分钟,完形填空20道用18分钟,阅读理解5篇20道用35分钟,短文改错和作文合起来用25分钟,最后用5分钟检查答案填涂正误。
(2007年海南文科状元林婵娟)
英语的阅读,其实只有两大类题目:
细节题和主旨题。
前者必须读懂文章然后仔细地寻找文章中的信息,没有捷径可以走。
后者包括像语文概括文章大意、选TITLE以及猜词题,这些和语文一样,要从整体把握文章,需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读一些原版的英语材料。
广泛地阅读不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读书还会给人以思想上、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是一件让人受益终生的事情。
(2007年内蒙古理科状元高鹏)
文综篇
在文综的复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一切以课本为纲,紧扣课本。
因为无论题干、背景如何变化,它们都仅仅是一个依托,而所考的内容实质并不会变,都蕴涵在课本当中。
尤其是政治,看课本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政治思维的过程。
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做一些简单题时,自己论述的语言单薄,苍白无力,思维欠慎密,看者参考答案总觉得这些精当的语言不知从何而来,仔细查书才发现,原来这些话全部都来源于课本,只不过由于自己平时看书太过疏忽,而没有注意到。
其实看课本并不是单纯地看,而是要配合大脑积极地思考。
比如先看到价值规律,记住它们的含义,看到其作用时,就应该前后联系—正因为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才会导致优胜劣汰;而看到市场经济的特征时,又应想到正是由于等价交换,市场经济才会有平等性特征。
看课本就应带着积极的大脑去看,将知识有机地串成网络,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而非单纯地背几个概念而已。
(2005年陕西文科状元谢尼)
把所有的知识点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在模块中再去细化,把它分成几部分,光记那些小部分,然后小部分合起来就是大部分。
将知识要点化分为几大版块,分类记忆。
比如说历史,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比如中国近代史就可以分成抗争史、探索史、侵略史,还有近代史,一共四个部分。
有了大致轮廓就可进行逐步深入的整理。
再比如说政治。
大家都知道,政治应该分成政治、哲学和经济学这三个部分。
比如政治上热点专题部分,讲到“和谐社会”这个问题,你必然要从政治、哲学、经济学角度去考察。
在三个角度中,每个角度都要去整理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小分类。
什么是和谐社会?
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
怎么去建设和谐社会?
以此类推,逐步细化。
就是通过模块,一块一块逐步细化,再复杂的知识点都可以这样细化。
我觉得这样记起来思路就非常清晰,就能化难为易。
(2005年山东文科状元林小杰)
文科综合是令很多考生头痛的部分,它的分值大而且主观题比重大。
不过,我相信,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主观题高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客观题则是要练出来的。
1、啃书本
高考文科综合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
所以,要想高考路上无敌手,课本是法宝。
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
历史5本书我看了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做题时能准确回忆课本几乎所有知识点。
关于看书,我有几点建议:
(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
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整体的知识,背熟目录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
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
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
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
因为高考试题“超纲”现象经常有发生,比如某年广西高考历史选择题就因超纲出题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束手无策。
(3)注意整理笔记,并抄录在书里。
我没有单独的历史和地理、政治笔记本,因为我觉得把笔记本记到书里是最好的,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
我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神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
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回更加完善和专业,且涉猎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4)分专题总结。
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
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
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地图
地理的关键就是地图。
学透地图我的办法就是填充图画,即拿一张空的图自己标上山川、城市、河流还有等值线之类的,这样考试时就会有快速反应了。
而经纬线的图我是花了很大工夫,我把世界地理的每个方块的图都剪下来,放袋子里,有时间就看,看多了,就非常熟悉了。
3、注重热点
高考文科综合中,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分析和解决热点问题。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热点分析。
我的方法是,先弄清近年,尤其本年度有什么重大热点问题,然后弄清每个热点问题可能的命题角度,再以这些角度为线索归纳整理相关书本知识,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热点,最后是拿一些“重点预测“来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4.研究真题
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我们所见到的所有高中试题中信度最高的试题。
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
研究标准答案、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间的关系,总结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
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史实的表述要准确。
而且要善于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直接找到,而这点却容易被许多考生忽视。
(2007年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
文综是一门弹性很大的科目,在高三阶段的可提高幅度也相当大。
所以,绝对要给予它更多的复习时间。
历史要做笔记,这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知识点繁杂。
如果单靠阅读教材,不但费时,而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记笔记,在整理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政治主要是对课本上的黑体字部分进行熟记,因为这样一来可以掌握知识框架。
而且在答题时。
这些黑体字部分是主观题的关键和中心,是采分点。
相信熟练背诵黑体字部分并不是难事。
地理,众所周知,要对地图进行熟练掌握。
这是每位考生都要做到的,如果你连地图都不去记忆,那地理几乎可以说就没办法考了。
地图的记忆,要包括地形、气候、交通、文化、行政等方面,要对单独区域进行综合记忆。
世界地图的每个区域都是一样。
在掌握了地图上的知识的前提下,进而是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
文综的学习必须紧紧围绕着课本,因为文综的出题面很大,书中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考到,这就要求文科学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仔细做好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
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背景,每一个知识点与全书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做好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各个知识点纳入构建的体系中,这才算吃透课本。
(2007吉林文科状元柏雯瑛)
理综篇
有人这样描述理综的三门科目:
物理难,化学繁,生物怪。
认为它们都不容易学好。
我总结了一句话:
物理要练,化学要记。
生物要既练又记。
1、物理
高中物理不用学得太深,但一定要熟练,要做到手到题解,没有题量的保证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当然,多做题并不意味着要采取题海战术,题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要领悟到思维方式。
此外,解题时还应该注意养成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这在高考这种高强度阅卷的考试中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的定义多,很多东西都需要去记、去背,但更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靠一定的做题量来保证所记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
生物与物理、化学不太一样,老师讲的你可能都明白了,但看着题你还是不一定能下笔。
生物同样需要做大量的题来保证,尤其是那些高考的真题,必须去看去做,同时琢磨一下出题人的想法,思考一下会考哪些知识点。
生物的知识点之多不逊于化学,一定要在学新课的过程中就下足功夫,落实到位。
(2005你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
物理学习首先掌握好书本上的定理、知识点,不犯概念上的错误,例如分清“惯性”和“惯性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其次是“类比模型法”—掌握各种物理模型,像“动量定理”中的人船模型,“动容定理”中的子弹打击木板模型,类平抛运动模型,等等,很多复杂的高考题都是由其演变或综合而成的,所以平时要多做题训练自己的这些基本知识模型掌握能力。
平时我很注意训练这些模型问题,通过做一些题目来加强对这些模型问题的训练。
这样在高考中只要明确这是什么模型,你就可以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
(2005安徽理科状元耿泉)
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都是一个整体,知识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联系。
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
物理需要逻辑思维,而所谓的逻辑思维就体现在知识间的联系上。
举物理中的力学为例:
力学知识是一个哑铃,它由两方面大的概念组成—力和运动。
力本身有不同的种类,也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它们共同回答了一个大问题:
什么是力。
同样,运动也有不同的形式及特点,有各自所需描述量,如周圆运动中的周期和频率,路程和位移,线速度和角速度等等,它们又共同回答了另一个问题:
什么是运动。
而连接这两个大问题的杠杆正是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力对运动的影响”。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三个字,叫“加速度”。
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