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3059253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731.29KB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0.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ùi)
B.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
D.更定(gēng) 铺毡(zhān) 痴(chī)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A.跑步 担心 增加 可能
B.批评 存在 想念 上来
C.佩服 发生 应当 唱歌
D.飞翔 扩大 左右 明亮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春》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写春花的顺序是从上到下,写出了春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5.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7.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
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
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
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
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
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
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
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
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
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
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
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
一阵“嘟嘟嘟”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
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
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一件件识别出来。
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
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
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
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
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
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
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⑪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
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
比如在老家,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
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⑫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善于创作歌谣。
10.文中写道:
“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⑥段中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
(提示:
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
11.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
为什么?
12.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的“才华横溢”指什么?
(2)请品析第⑪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13.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
三、对比阅读
诗文比较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 (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16.作者“特别喜欢莲花”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17.(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18.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情景默写
19.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竹里馆》王维)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
(《晚春》韩愈)
(5)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
(《木兰诗》)
(7)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8)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9)《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洁身自爱不显媚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连续两句有关爱国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古诗文阅读
登古邺城
唐代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注释)邺(yè)城:
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
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飞云殿:
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城隅(yú):
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望陵台:
即铜雀台,曹操筑。
武帝:
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2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等等,与本诗的“东风”一样都在暗示春天已到来,并呼应结句“春色”。
B.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
而今,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彰显其当年的兴盛。
C.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四句,春色依然,人事俱非,这两句既是对春色的感叹,又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
D.这首诗通过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
E.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21.试赏析次句的“空”字。
六、综合性学习
2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中国熊猫网讯 10月26日,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参与协办的以“熊猫家园·森林绵州·风情平武”为主题的“2017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在四川省平武县白马天心广场开幕。
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罗光泽等参加了整个活动。
本次旅游节旨在以森林生态旅游助推林业精准扶贫,以全新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态,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凸显“熊猫家因·森林绵州·风情平武”的风采,进一步打造平武“天下大熊猫第一县”品牌,推动大熊猫保护与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促进平武经济、社会、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旅游节拟在大熊猫展馆大门上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下联的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
美也熊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壮哉华夏,八方振奋,创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第二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