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三.docx
- 文档编号:30575799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6.84KB
推荐精选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三.docx
《推荐精选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精选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三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
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琴艺的标准。
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
比如在政治领域,《淮南子·诠言训》讲:
“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
”这显然是以琴道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
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许多隐士的“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
东汉末年蔡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则是两汉琴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
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
如在《淮南子·山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
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的音声。
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
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晋书·陶潜传》),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日益哲学化的反映。
简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就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
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带给人纯粹的审美体验。
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摘编自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道家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唯一标准,重视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
B.“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是以琴道隐喻道家的无为之治。
C.蔡邕的“焦尾琴”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不佳,也说明高蹈精神常寓于琴声中。
D.陶渊明的“无弦之琴”,反映出从两汉至魏晋时期人们的琴艺观念完全道家化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政治和个人生活两个领域阐述了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
B.作者分析,琴与自然之道相通,故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认为琴与隐有一体性。
C.文章引用不少古文献资料,阐述了琴艺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D.作者通过对比,论证了琴以合天、琴以修德、琴以宣悲、琴以挑欲是错误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就能过上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
B.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达到揭示道之无声本性的琴艺最高境界。
C.就汉代赋予琴的功能而言,唯有“以琴娱情”代表它能带给人纯粹的审美体验。
D.汉代道家对琴艺的影响虽小,但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将军的秘密
林万华
爷爷是名离休将军,是我从小崇拜的偶像,他鼓励我考上军校,如今我也是一名军人。
爷爷患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
他唯一的牵挂,是他那一箱子宝贝。
爷爷有一个棕色小皮箱,两个金属锁扣,咔,钥匙一拧,就牢牢地锁上了。
皮箱已黯淡褪色,布满皱纹。
“咔咔”作响的锁扣,已锈迹斑斑。
而开锁的那把小钥匙,始终拴在爷爷的腰带上。
几十年来,爷爷像呵护子孙一样精心呵护着它。
把它放在床铺下,从不许我们碰。
偶然看到皮箱里的宝贝,是在爷爷患病前。
那天,我带着任务来看爷爷:
八一建军节,部队举办“血染的军旗”军史成就展,政治部主任说,首长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戎马一生,打过许多胜仗,写了不少战役资料,若拿来参展,对官兵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可不知为什么,他的手稿从不让人看。
我刚赶到爷爷家,就被眼前的场景惊住了:
爷爷的桌上,摆满装订成册,却已皱褶、发黄、卷边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勾勾叉叉写满了字,小皮箱掀着盖子,静卧在床上。
爷爷愣了一下,慌忙用身体及手臂,护住桌面上的手稿。
他弓着身,扭过头,诧异地说:
怎么不打个电话?
不等我回答,他便匆忙将桌上的手稿装入小皮箱,锁好,放到床下,表情神秘而又略显尴尬。
爷爷的神情举止,像做错事被人发现的孩子,我心中暗自发笑。
原来爷爷的小皮箱里,珍藏了这么多手稿,它一定记载着爷爷当年的荣誉。
此刻,我心里更加敬重爷爷了。
我满心欢喜地将来意告诉爷爷。
他平时最疼我,从未拒绝过我的请求,我自信又兴奋地期待着爷爷的回答。
出乎意料,爷爷拒绝了我,也没说出任何理由,我十分沮丧,心一下凉了下来。
我垂头丧气地向主任汇报。
主任像早有预料,他平静地说:
首长已离休多年,他是不愿再表现自己。
但他一直关心部队建设,从军展的重要意义上去沟通,或许能行。
我心头豁然一亮。
星期天,我带了一瓶老家的“龙泉”酒,来到爷爷家。
爷爷像个孩子似的冲我羞愧地笑着:
我以为你生气不来看爷爷呢。
我忙说:
这不来了吗,还带了您最爱喝的酒。
午饭,我做了四道菜,陪他喝酒,爷爷脸上挂满笑容。
趁他高兴,我将主任的话动情地讲述了一遍。
爷爷认真听着,连连点头,我心里暗自庆幸,这招果然灵。
趁热打铁,我向爷爷索要手稿。
爷爷突然收起笑容,沉思之后说:
部队的战史,该写的都写了,我写的用不上,看了你会后悔的。
我的心顿时沉下来,疑惑地望着爷爷。
爷爷轻叹一声,欲言又止。
再次无功而返,我心里憋闷,对爷爷也耿耿于怀。
返回的路上,我绞尽脑汁想办法,忽然想到孙爷爷,他是爷爷的老战友,爽快热情,请他出面准能成。
我内心又燃起希望,转道来到孙爷爷家,孙爷爷面露难色,但还是拨通了爷爷的电话,他劝爷爷将手稿借给我,并保证完璧归赵。
爷爷却婉言谢绝,孙爷爷无奈地说:
我和你爷爷搭档了一辈子,没有隔心事,可那些战役资料,一直不让我看,不知藏着什么秘密。
希望又一次破灭,我心灰意冷,甚至对爷爷产生了怨恨。
军史成就展如期举办,爷爷的手稿未能展出。
一年后爷爷病逝,我取下他一直拴在腰带上的小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小皮箱。
爷爷珍藏的手稿,整齐地摆放在里面。
我捧起其中一摞,惊讶地看到,爷爷的手稿,写满当年战役失败的记录:
战场环境、两军实力、战役经过、损失情况、原因教训……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的确是爷爷的笔迹,那些战役,也是爷爷他们部队当年参加过的。
原来从小敬重的将军爷爷,也打过败仗。
我困惑,甚至为爷爷感到羞愧,心中偶像的殿堂瞬间坍塌了!
当我沮丧地放下手稿,一个洁净的信封映入眼帘,打开,仅一页信纸,爷爷写道:
荣誉的光环,遮蔽了曾经的耻辱。
谁还记得将军打过的败仗?
手稿未敢示人,曾想毁之,皆为荣誉。
如今顿悟:
天下哪有常胜将军?
留下手稿,留下真实,此生无憾。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个对军队事业充满热情的年轻军人,对将军爷爷的小箱子充满好奇,盼望爷爷写的战役材料能够参加军史成就展。
B.小说写爷爷不肯拿出皮箱中的手稿参展是怕对自己声誉有损,说明他是个爱惜荣誉的军人,也说明再伟大的人物也是有缺点的。
C.作者善于运用制造悬念的手法,从开始爷爷精心呵护小皮箱,一直到后面“我”想尽一切办法但无济于事,情节波澜有致。
D.小说以爷爷信封里的几句话作结,没有交代“我”对“信”的感想和周围人的反应,却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5.结合小说情节设置,请概括分析“我”对“将军的秘密”态度变化的过程。
(5分)
6.小说在刻画爷爷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孔哲《二十四节气入选非遗名录,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摘自“360百科”)
材料三
人们发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一些指示效应似乎不准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和经验变得不再适宜。
有研究者认为,因为它们未能将气候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
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是四个反映物候的气候节气。
研究显示,它们在全国各地普遍趋于提前,尤其在北方半干旱区均显著提前,分别达12~16天、4~8天、4~8天和8~12天。
专家认为,在目前这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适应气候变化,调整相应的农事活动和生活。
此外,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除了温度以外,还应该考虑降水等其他要素,以便更完整地表述气候节气及其变化特征,具体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
(摘编自木子《气候变暖打乱二十四节气》)
材料四
农谚“白露花可归家”,是指棉花在白露时节开的花,可以成铃、吐絮、有收成。
这条农谚在无霜期长、9月15日以前日平均气温在22℃~23℃以上的长江以南和长江中下游棉区是适用的。
但这条农谚在新疆就不适用,在新疆白露花是不能归家的。
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的一段时期叫铃期。
新疆陆地棉的铃期一般为50~60天,后期开的花铃期可长达70天以上。
海岛棉的铃期要比陆地棉长10~15天。
(摘编自学农《“白露花可归家”的农谚不适于新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半年的节气日期多在公历的6日、21日,下半年的节气多在公历的8日、23日,前后只差一两天。
B.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和经验不再适宜,二十四节气指示效应已经变得不准确了。
C.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这四个气候节气,在北方半干旱区均显著提前,其中惊蛰提前的趋势最明显。
D.铃期指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的一段时间,新疆陆地棉铃期一般为50~60天,后期开的花铃期更长一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6年年末,在埃塞俄比亚,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中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规律,将其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由此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C.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导传统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时间认知体系。
D.《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这里的“白露”在9月7~9日。
E.“白露花可归家”这一条农谚在新疆不适用,而在日平均气温22℃~23℃以上的长江以南和长江中下游棉区是适用的。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目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宗夬,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
祖炳,宋时征太子庶子不就,有高名。
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
夬少勤学,有局干。
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
齐司徒竞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
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王为皇太孙,夬仍管书记。
及太孙即位,多失德,夬颇自疏,得为秣陵令,迁尚书都官郎。
隆昌末,少帝见诛,宠旧多罹其祸,惟夬及傅昭以清正免。
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
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引为别驾。
义师起,迁西中郎谘议参军,别驾如故。
时西土位望,惟夬与同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信,故领军将军萧颖胄深相委仗,每事谘焉。
高祖师发雍州,颖胄遣夬出自杨口,面禀经略,并护送军资,高祖甚礼之。
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
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
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
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
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
三年,卒,时年四十九。
子曜卿嗣。
夬从弟岳,有名行,州里称之,出于夬右。
仕历尚书库部郎、郢州治中、北中郎录事参军事。
(节选自《梁书·宗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B.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C.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砂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D.永明中/与魏和亲/敕夬与尚书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时选也/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夬管书记/夬既以笔札/被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
意思是到任从事工作,宗夬的祖父被南朝宋征召为太子庶子,他没有赴任就职。
B.局干:
有理想、有远见之意,宗夬在幼年时就勤奋学习,有远大理想,有高远见识。
C.弱冠:
称男子20岁。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右:
意为上,古代普遍以右为尊。
宗夬的堂弟宗岳,声誉和品行都很好,比宗夬名气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夬求知求进,光耀门楣。
他幼年时勤于学习,后来考中郢州秀才,当过临川王常侍,使有很高名望的祖父甚为欣慰。
B.宗夬凭借才干和忠正受到重用。
齐武帝的嫡孙南郡王让他掌管书记,他正是因为有才干为人忠贞正直而受到人们的赞许。
C.宗夬有远见卓识。
皇太孙即皇帝位后,有很多失德的地方,他就巧妙地与其保持距离,最终因为自身清正而免遭祸害。
D.宗夬是高祖的得力干将。
高祖的义师从雍州出发,萧颖胄让他当面禀告筹划谋略,并护送军用物资,高祖对他礼遇有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吩)
(1)齐司徒竟陵王集学士于西邸,并见图画,夬亦预焉。
(5分)
(2)明帝即位,以夬为郢州治中,有名称职,以父老去官还乡里。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
苏轼
岐阳①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②问西琛③。
【注】①岐阳:
即指凤翔,西北军事重镇,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
②乘传:
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此泛指车马。
③琛:
珍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选取岐阳一地,描写九月微雪的天气富含深意,与作者一向秉持的抗战主张相契合。
B.在岁暮萧条的时节,短短的白昼吹送阵阵逼人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作者闻声而伤情。
C.“冷”字在文中富含深意,一方面指气候之冷,一方面说作者嫌弃“官”小而厌倦仕途。
D.诗的颈联一个“别”字,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指出与弟弟子由分别的事实。
E.“白发”句炼字巧妙,“上”字形象生动地将作者鬓增白发的情况呈现出来,极富动态感。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若想智慧明达少犯错误,那就应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花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不变,体现了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侧面写出了洞箫乐声的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群众发现不文明现象时,或向媒体提供线索,或向旅游部门反映情况。
反映以后怎么办?
媒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只靠舆论监督会相形见绌。
②这些方针与总体要求,立足于文艺本身又超越文艺范畴,显示出对于文艺事业高瞻远瞩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文艺规律秉要执本的有力把握。
③翻译可细分为口译和笔译,两者的差异很大。
有些能说一口地道的外语的翻译人员,他们笔译的作品却让人不忍卒读,也就不奇怪了。
④参加敬献花篮仪式的各界代表表示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夙夜在公,激情工作,共同谱写好时代新篇章。
⑤我们不能光看眼下日子好过,现在剧团的主力演员年龄平均将近40岁,如果不及时招募新学员,不久就很可能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
⑥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中,既要会算小账,更要会算大账。
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下睚眦必报的小算盘,拥抱移动互联的大格局,才能抓住机遇。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各国政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逐步形成共识,主动作为的政治意愿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在不断增强。
B.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经济社会的需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当前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
C.中国自从实施世界上最为雄心勃勃的高铁发展规划以来,成百上千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智库应当国际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更多地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研究中国的国际化问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在郑板桥家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
唯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
B.虽然第一次见面,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
临别时,我们边走边聊,我几次劝他留步,他都停不下来。
C.石守信大踏步来到校场中间,将戟一摆说道:
“赵壮士,请进招吧!
”赵匡胤道了声“承让”,将蟠龙棍抖了一个棍花,径直击向石守信。
D.抗战时期浙大曾邀请陈寅恪赴该校讲学,由张其昀转达校长竺可桢的邀请之意:
“顷竺藕舫师谈及,极盼先生能来贵校讲学,嘱特为致意。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句不超过15字。
(6分)
翻译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丢失原始信息的过程。
再完美的译作,①。
也正因如此,无数译者翻译时兢兢业业,既凸显自己的全部心血,又不能夺人之美,把不属于原作的元素掺杂进去。
②,这是翻译工作的根本,也是不可突破的底线,只有那种充分尊重原作的译作,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乐观就是微笑着面对生活,不逃避,往困难最好的一面看,就能从这一面击败困难。
乐观的心态之于人生,就像
阳光之于黑暗,人们事业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乐观的心态。
拥有了乐观,就拥有了诚实、宽容、勇敢等品质,就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①往困难最好的一面看并不一定能击败困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石悦,2006年6月参加了高考,以702分的好成绩夺得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状元系”——建筑系录取。
从清华毕业后,她又被保送到北大攻读城市规划研究生。
但研究生毕业后,她却放弃高薪工作,去游戏行业做了一名女主播。
理由是:
前半生,为父母活;后半生,要为自己活。
在彻底放飞自我的路上,石悦越飞越高,也越飞越远!
这是人生的华丽转身。
杭州有一群人,他们文化课成绩并不优秀,却因为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成功地完成了人生“逆袭”。
杨广就是其中之一,他初中毕业时选择了外界都不看好的“技工院校”学习汽修,凭借热爱和自身的努力成功逆袭,在国内和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并获得杭州市政府80万元“人才购房补贴”。
杨广说:
“我深信‘行行出状元’,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不断努力。
”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精选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语文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