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573304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41.33KB
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加法和减法。
因此,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了充满童趣儿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体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5、注重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重视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单元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在单元教学结束时,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想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试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关键:
让学生先建立加减法的表象,然后再由显见的表象抽象出算式。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由于本单元是全册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也是第一次系统学习10以内的口算加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设计时,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各自的计算方法。
倡导算法多样化,并进而从中优化。
而且还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单元教学方法:
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地学会学习,总体的教学思路是: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进行应用。
采取的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让学生编成数学故事从而激发兴趣。
2.重视学具的应用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建立加减的表象。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动起来。
单元教学准备:
学生:
学具,数学卡片等
教师:
学具,数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6套)
单元实践活动:
1.我会摆学具(利用学具帮助学生进行口算)
2.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爸爸妈妈摆出算式,学生摆出得数)
3.找找周围的数
课时划分:
新授课:
8课时
练习课:
8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考试:
1课时
讲评: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正方体图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你喜欢谁?
为什么?
大家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去玩一玩?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花果山去游玩。
(课件出示:
花果山情景图)
大家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看着这些事物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2.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4.一共有几朵花?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解决:
有多少只猴子?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整合在一起说一说?
(自己先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看看是几。
)
2,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吗?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教师让不同方法的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方法有:
用小方块来摆,先摆2个,又摆了3个,数一数一共是5个;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合起来是5个;也可以用2+3=5算出来。
4.教学加法算式。
师:
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
加法)
板书:
2+3=5(只)
读算式:
2加3等于5
(这个算式中“2”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5”呢?
)
2..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谁能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说一遍?
学生回答:
左边有5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怎样列式?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列式:
5+1=6(只)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这个算式中“5”,“1”,“6”各表示什么?
3.一共有几朵花?
自己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2+2=4(朵)
4.剩下的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
1+2=3(朵)
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一题:
摆一摆
投影仪显示,提问:
你能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图的意思吗?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2.教材第三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2=1+3=4+2=
2+3=4+1=3+2=1+5=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填写计算结果。
四。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快速的进行口算。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正方体图块。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教师出10道口算卡片(和是6以内数的加法)。
一名学生口算,其余学生用手势反馈。
2+1=3+3=3+1=2+3=5+1=
4+2=2+2=1+4=1+1=3+2=
此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重点看学生能否正确计算。
二:
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
要求:
四人一组,每人说出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
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算式。
目的是通过算式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
三:
自主练习第五题,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1+2○52+3○65+1○44+2○6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目的看学生是否会比较。
四:
说一说。
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是2、和是3、和是4、和是5、和是6的算式,并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
自主练习第四题。
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要求“数学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包含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的故事。
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既要关注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
六、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野餐——10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第31——35页的内容,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以及关于0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规律,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2、学习关于0的加法。
3、培养学生能从简单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问题,列算式解决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的基础上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和有关0的加法的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花图片、樱桃图片、星星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和“小小”他们一起去了花果山和小猴子们游玩了一翻,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2、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谁能说说“小小”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以此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野餐》
二:
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野餐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说出有小朋友、小猴子、桃子、大树、小花……等等之后,引导学生说出主题图的文字:
“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
”(师板书此问题。
)
2、需要多少根火腿肠吗?
(1)大家想一想要求有几根火腿肠?
实际上是求什么呢?
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可引导学生把求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
(2)生开动脑筋想问题,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你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答案。
可能是3+5=8(个)或5+3=8(个),在这里不论学生说的是哪个答案,都要让他说出这样列的原因,教师要板书算式。
也有学生可能出现:
7+1=8(个)或1+7=8(个)这个方法也是正确的,也应予以鼓励。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3”“5”“7”“1”“8”各表示什么?
4、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后的答案可能有:
(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5和3,等号后面都是8。
(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
5、师小结:
看来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三: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1、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老师可真高兴,那你还能看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生提出问题,教师重点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这个问题好吗?
请你把他列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
学生交流。
4、课后练习第1题。
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
(1)左边摆5朵花,右边摆3朵花。
(2)左边摆4个樱桃,右边摆6个樱桃。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
集体订正。
四: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真棒!
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
可是“小小”的题还没完呢!
他要问问大家: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的答案会有:
0+5=5(个)和5+0=5(个)
2、为什么用0呢?
学生自由发言。
(右边那棵树上1个桃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
)
五:
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课后第9题。
)
(1)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小”的重重关卡,他可高兴了!
所以他想邀请小朋友们和他一起做手指游戏。
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2和几?
学生回答:
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再把小手动一动、8可以分成2和几?
学生回答:
8可以分成2和6,2+6=8、6+2=8。
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我出3,你出几?
学生回答:
你出3,我出4,3+4=7、4+3=7……
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学生回答:
你伸0,我伸5,0+5=5、5+0=5……
(2)同桌互相做一做。
2、踢球游戏。
(课后第8题。
)
师:
看了小朋友们玩得这么高兴,“小小”想请大家再帮他一个忙,帮他把这些球踢进球门,你们愿意么?
学生做练习。
师:
看来小朋友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4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加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33—35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意义,会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口算加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自主练习第三题。
课前指导学生制作5以内的数字卡片,每个小组为一套,每套中数字1-5各两张,以小组为单位,洗好卡片反扣过来,两人两人的轮流抽卡片说加法算式。
为了增加积极性,可以规定:
谁抽到的数大并且说对了算式,谁就赢了。
二、看图计算
第四题是关于交换两个加数位置记忆关于0的加法的练习,可以借助学具,让学生边摆边说。
3+□=□(条)0+□=□(只)
□+□=□(条)□+□=□(只)
三、第7题画一画,填一填。
看图填未知数,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画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出几个图形,再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填未知数。
▲▲▲▲__________4+()=7
●●____________2+()=8
___________■■■()+3=9
_________★★★★★()+5=10
三、第10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五、算一算
完成第二题和第五题,看谁做全对。
2+7=3+5=5+5=5+4=3+6=2+5=4+4=2+8=1+9=2+6=7+3=8+0=9+1=6+2=3+7=0+8=
六、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加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意义,会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口算加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列算式。
+=+=
先说说图意然后再说出算式,并且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抢答:
2+12+26+24+5
1+38+15+45+1
1+12+71+71+4
4+33+55+52+5
三、我最棒。
1、我说6加几的算式。
2、我说得数是10的算式。
3、我说几加2的算式。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且学会相互出题。
四、我会填“>、<、或=。
1+2Ο510Ο7+1
4+3Ο89Ο1+4
7+3Ο71+9Ο10
8Ο3+56+4Ο9
先说一说这些符号的意义,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五、自主练习第11题,讲故事比赛。
1、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苹果?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刺猬?
六、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6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加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加法交换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
+=
+=
+=
二、算一算:
3+24+60+54+3
2+36+45+03+4
学生抢答。
三、比大小。
3+2Ο43+4Ο2+8
5+3Ο72+6Ο4+4
0+9Ο3+66+4Ο5+3
这类题你是怎么比大小?
说说你的想法。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
4
9
5
2
6
+0=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想法。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游水帘洞——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3--游水帘洞“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两数相减的算法”,教科书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从情景图中找出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花果山玩,并且吃了一顿野餐,猜猜他们今天去哪里玩儿呢?
2、演示水帘洞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介绍课外知识:
连环画。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师: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说出:
我看到了小朋友、猴子和挑子。
师进一步问:
你说的很好,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信息。
对学生找出的数学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引导学生一起说一说。
3、小朋友们去参观水帘洞,看到小猴子,山上的小猴子会不会一动不动的让小朋友们看呢?
树上的小猴子是不是也一动不动呢?
小猴子想去哪里?
看,现在小朋友在参观水帘洞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第二幅图。
让学生找出变化的地方用流畅的语言说出来。
可以先让学生同桌2人之间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两幅图的数学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4、提问:
同学们真厉害!
谁能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师板书问题。
二、动手操作,研究新知:
1、解决红点问题:
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1)要想知道山上还剩几只猴子应该知道哪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说给同桌听。
集体说一说,表扬学生。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学生开始动手摆学具,并把自己的摆法说给同桌听。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
从4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3个。
学生说的可能不大一样,但大体意思只要对师就应予鼓励。
(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4个里面去掉1个”也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我们就用“减法计算”。
板书:
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
4-1=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
4-1=3;介绍“减号”的名字,请学生书空,理解减号的意义;读出算式:
4减1等于3。
(6)让学生说一说“4”“1”“3”各表示什么意思?
2、揭示课题,板书:
10以内数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解决两个绿点的问题。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1)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5-2=3(只)
6-3=3(个)
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3、游戏:
找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得数,找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56-2
46-1
25-4
14-2
35-2
五、全课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8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游水帘洞——10以内数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信息窗3--游水帘洞“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两数相减的算法”的练习,教材36-38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巩固减法的意义,能应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
实物投影仪
学生: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减法,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减号)
2、口算:
看谁能张口就答,要求能答的正确。
2-1=4-3=5-1=6-3=5-4=5-2=
3-2=5-3=6-1=6-2=6-4=3-1=
在学生说结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对计算的想法好、结果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练习
1、教材P38第1题。
(1)师:
同学们学的真不错,那请看这幅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
看一看,这是几个?
老师在这个上加了一个虚线的方框。
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解释:
加个虚线的方框,表示把方框里的物品去掉,拿走。
请同学们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有3个圆圈,去掉了1个,还剩2个?
)
师:
那现在你知道应该怎样列算式吗?
3-1=2
表扬、鼓励认真动脑的学生。
(2)下面的这个图请你说一说它的意思。
一定要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讲明白,然后才能好好的列出算式。
(3)师:
同学们学的可真快,看看这个题能不能做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答案,鼓励、表扬做对的学生。
2、教材P38页第3题。
(1)刚才同学们做的很好,举手很积极,列的算式也很棒,算式的结果也计算的又对又快。
你们知道吗,还有一种表示去掉的方式,想知道吗?
仔细看哟!
谁知道这个图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斜线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谁现在会列算式?
鼓励表现好、说的好的学生。
(2)师:
看来同学们都是蛮聪明的。
再看看这样的图你能看明白吗?
6-2=□
让学生说说现在这个题的意思。
这个题目需要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思即从6里面去掉2,给我们列出了算式,要求我们根据算式画线然后填得数。
(3)自己独立完成练习1。
3、自主练习第2题。
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棒极了!
所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幅图,看看,这幅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出示小狗的图片。
(有6只小狗,跑了5只,还剩1只。
)
根据图的意思如何列算式呢?
按照这种方法完成第5题。
4、自主练习第6题。
你们学的可真快!
给老师了一个惊喜!
那我们来个问答比赛吧!
完成口算题。
1+25-35-4
3-22+26-3
3+24+25-2
三、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又学会了什么?
2、表扬鼓励表现积极、思维敏捷的学生。
鼓励课下继续练习。
第9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小猴下山——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1页,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学会有关0的减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数学 小学 一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