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30572862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34.44KB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
朱晚春
课题
第1单元爱我中华-1
学习《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课时计划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l、通过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体验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认识旋律线。
2、通过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
教学重点
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把握歌曲《歌唱祖国》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钢琴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
1、看图片,听音乐
(A、天安门升国旗;B、学校升国旗:
c、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金牌颁奖时升国旗的场面。
)
2、看图片
导言:
这是什么图片?
看了图片有何感想?
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
(这些图片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觉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
二、欣赏体验
1、出示课题:
音乐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①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②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2、出示问题,分组讨论。
①学生分组讨论所欣赏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风格和情绪。
③画旋律线。
三、演唱感受
1、播放《歌唱祖国》。
(学生感受)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
4、学生随钢琴哼唱主旋律。
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
应从青少年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培育他们健康的精神品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这同样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课后反思:
看
听
欣赏
思考
哼唱
课题
第1单元爱我中华-2
学习《爱我中华》、《东方之珠》
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4、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江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竖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师: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同。
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
(课件)
激情参与(视唱):
师:
欣赏完这首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
(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
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二、学唱歌曲:
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爱我中华》
听后回答问题,并分别讲解:
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歌曲的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音调
教唱《爱我中华》一歌
三、学习《东方之珠》:
1、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2、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3、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VCD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
4、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VCD伴奏进行演唱。
(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课后反思:
思考
欣赏
学唱
课题
第2单元华夏乐章(三)-1
课时计划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冼星海,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出示诗词,提问:
这几句诗词都诗描绘什么的?
是我国第几长河?
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
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
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
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
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
师:
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
黄河上。
师:
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
他们在干什么?
生:
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
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生:
赞美船夫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师:
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船夫的歌。
)
师:
太地道了。
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师:
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师:
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2)跟唱
师:
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师:
最后一句比较难一点,跟我唱。
师:
这一句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
陕北方言。
“我晓得”的“我”,唱成“e”。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听一听,
看一看,
跟唱,
思考,
说一说
课后反思
课题
第2单元华夏乐章(三)-2
课时计划
第4课时
教学
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在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4、通过课堂上学生感受以石头为器材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俗音乐的魅力。
5、通过欣赏《石鼓》,感受、了解音乐作品,感受作者如何描绘“石头的音乐”与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文化。
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动手动脑交流谭盾的相关作品。
教学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梁祝》的音乐情绪,并能体会音乐中的结构和音乐中表现的要素,动手动脑交流谭盾的相关作品。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
二、新课教学:
(一)作品简介。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师:
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
讲述故事。
师归纳引入新课。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背景简介:
(1)协奏曲的概念。
(2)乐曲的创作背景。
(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
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1)引子:
设问:
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主部:
(播放“主部”音乐)
(3)连接部与副部:
(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副部:
设问:
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
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
欣赏完后回答。
(4)结束部:
(播放“结束部”音乐)
2、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2)“楼台会”:
(3)“哭灵、控诉、投坟”:
3、再现部—化蝶
4、播放《石鼓》,讨论音乐表达内容
5、作品简介
《地图》是谭盾应波士顿交响乐团之邀而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协奏曲,首演于2003
年2月,由谭盾亲自担任指挥,著名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担任大提琴独奏。
谭盾将许多民间的、民族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影像加入到传统的指挥、大提琴、乐队三者关系中,将协奏曲变为大提琴、乐队、民间音乐之间的交流和应答。
《石鼓》是《地图》其中具有特色的一个乐章。
三、总结: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了美丽的蝴蝶,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向天空,飞向希望。
纷飞的彩蝶,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了全世界,如今,《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
最后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化蝶》,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欣赏吧。
(播放歌曲《化蝶》)。
问答
欣赏
课后反思
课题
第3单元爱的奉献-1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课时计划
第5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的歌谱,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3、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音乐知识,能根据歌曲的情绪划分乐段,启发学生对“爱的奉献”的理解。
教学准备
音频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1、用《师生问好歌》把学生带入课堂。
2、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一组以爱为主题的视频。
要求学生找出让你最感动的一个画面,并说出理由。
3、是呀!
一幅幅画面体现出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的安全而奋不顾身;我们中国人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无私奉献;连小孩也知道给劳累一天的妈妈洗脚„„这就是爱。
爱有很多:
父爱、母爱、同学朋友的友爱、社会的大爱等等。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那就是《爱的奉献》,请听歌曲。
二、新课教学
1、老师简单的介绍歌曲。
2、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
A:
掌握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
B:
师唱旋律,学生用“啦”模唱出来。
C:
学生跟老师的琴声哼唱第二段的旋律。
(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小节“啊”的时值)
D:
找出这段旋律的特点,(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
)老师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多次对比,防止学生混淆。
3、学生跟老师的琴声用“啦”哼唱结束句的旋律。
(提示学生注意“啊”的时值)
4、跟音乐的伴奏来完整的哼唱旋律。
5、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其他的学生跟着伴奏用“啊”或者“啦”唱旋律。
(老师发现缺点并指出纠正)
6、跟老师琴声的旋律将歌词唱出来。
A:
跟老师琴声的旋律将前两行歌词唱出来。
B:
给接下来旋律的歌词唱出来。
C:
给最后的旋律填上歌词。
7、歌曲学完了。
师:
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深情的、激情的)
8、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情绪给歌曲划分乐段,你认为应该怎么划分?
分组讨论,再小组汇报(第一乐段从开始到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剩下的为第二段)。
师:
为什么这样划分?
生:
因为第一乐段是充满深情的,第二乐段是充满激情的。
9、学生跟伴奏深情地演唱歌曲,同时老师对没有唱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爱的奉献”,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学会去关爱身边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知道“爱的奉献”是一种良好的美德。
孩子们,让我们全体起立,满怀深情地再次唱响这首《爱的奉献》。
师生用手语表示: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结束整堂课。
学唱
讨论
课后反思
课题
第3单元爱的奉献-2
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课时计划
第6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边加手语表演。
教学准备
手语视频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提出问题
师:
《感恩的心》特别感动人,下面同学们认真欣赏老师来表演一遍。
注意:
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就要掌握它的节奏。
你发现了这首歌曲的开头与以前歌曲的开头有什么不同?
生答:
前三拍半空着不唱。
师:
对,它属于弱起拍。
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师:
咱们一起来按节奏朗诵歌词。
3、唱旋律
师:
刚才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准确,下面听老师弹琴,你们用“啊”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琴轻声填歌词
师:
这一次老师弹琴同学们添加歌词,注意用轻声唱。
5、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
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
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我们用这首歌来感恩老师,感恩身边所有的人。
欣赏
演唱
学习手语
课后反思
课题
第3单元爱的奉献-3
演唱歌曲《为了谁》
课时计划
第7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能基本学会歌曲。
2、通过学唱,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欣赏姊妹作品,使同学们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对欣赏的两首作品旋律有较深的印象并能进行哼唱。
教学重点
能让同学有感情的演唱,从中体会到人民子弟兵一心想着人民,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激发我们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验歌曲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音频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奋斗在抗洪第一线,用血肉之躯战天斗地。
词曲作家邹友开、孟庆云亲临抗洪第一线,目睹战斗在那里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用血肉之躯战天斗地的感人场面,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回到北京后含泪写下了《为了谁》这首歌,赞颂了抗洪前线的英雄,讴歌了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为了谁》这首歌曲。
二、歌曲学习
1、欣赏歌曲《为了谁》。
2、刚刚我们欣赏了《为了谁》,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歌的歌谱,同学们能说说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各表现了什么吗?
生:
2段。
师:
歌曲前段是深情的叙述。
后段是对战友激情的呼唤和期盼,最后音区下行,低回婉转,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
3、下面我们就先来学唱歌曲的前一段,这一段时一个复乐段,它里面有很多重复的旋律,下面我们来学习。
4、学生分男女声对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了谁》。
三、拓展小结
1998年,抗洪抢险;2004年,抗击非典;2008年,大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解放军的身影。
他们不畏艰苦,勇于牺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铸就了我们幸福生活的钢铁长城。
让我们怀着对解放军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演唱《为了谁》。
课后反思
课题
第4单元世界民族之声
(二)-1
学唱歌曲《红河谷》
课时计划
第8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结合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学唱、背唱《红河谷》。
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
二、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
生:
加拿大。
师:
为什么?
生:
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
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
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
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三、学习、感受与探索
XX|XXXXXX|XX.X0XX|XXXXXX|X—XX|XXXXXX|XXX0XX|XXXXXX|X—
1、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练习的第一行节奏和第二行节奏有什么特点?
(相同)
2、让学生读节奏,找出难点(切分节奏),并讲授。
3、根据拍号和第一小节,讲授弱起小节。
4、师范读。
集体练习(读一读,拍一拍)。
四、总结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什么音乐要素来改变它的风格特点?
情绪情感。
因此,我们在演唱音乐作品时应该先认真分析作品,格外注意音乐要素的运用,这样才能正确地演唱歌曲。
五、结束
欣赏
学唱
思考
课后反思
课题
第4单元世界民族之声
(二)-2
欣赏《鼓声》
课时计划
第9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非洲
音乐的好奇与喜爱之情。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制作简易的鼓。
教学重点
根据音乐的情绪及风格选择鼓,并为音乐伴奏。
教学难点
与同学合作创编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走进鼓的世界,去了解非洲的鼓文化。
二、新课教学。
1、欣赏《鼓声》。
2、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学生回答:
„„
3、教师领唱,学生跟教师反复至熟练歌曲演唱。
4、分组教学,学生个人演唱。
教师注意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演唱时要注意速度和节拍的把握。
5、感悟歌曲,体会情感。
师:
这是一首歌颂家乡的非洲歌曲,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6、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如桌、铅笔盒等)跟随音乐节奏敲一敲,练习节奏。
三、制作简易的鼓。
师:
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纸杯、塑料盒、可乐筒等),请你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鼓,然后敲一敲,再用自己创编的节奏与他人进行交流。
1、学生分组制作简易的鼓,老师巡视指导。
2、各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进行交流。
3、学生分组展示作品。
4、师生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人类用鼓声传达着情感,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对非洲鼓有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欣赏
演唱
制作
课后反思
课题
第5单元七彩管弦(五)-1
课时计划
第10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了解《阿尼特拉舞曲》的主题内容以及《培尔·金特》组曲的音乐魅力。
3、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了解《培尔·金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体味《阿尼特拉舞曲》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音频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二、《沃尔塔瓦河》
1、游源头(引子部分)
1)初听:
师:
先让我们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去看看,仔细听辨,它是由什么主奏乐器演奏的?
源头是由几条小溪汇合而成的?
2)再听:
旋律线是小波浪起伏还是激流澎湃?
2、游沃尔塔瓦河(主题部分)
1)初听:
师:
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形成了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请听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思考:
这个充满民歌风格的主题贯穿了全曲,你想象到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对比引子部分乐曲的力度和节奏的舒缓是怎样的?
2)再听:
欣赏交响乐队演奏。
思考:
主要用了哪类乐器?
3)唱主题:
师:
作者采用朴素的捷克民歌素材,旋律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让我们一起唱唱贯穿整首曲子的主题曲吧。
3、斯美塔那生平简介:
1)BedrichSmetana(1824-1884),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上册 音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