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歌诀1.docx
- 文档编号:30567763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47.03KB
中医内科学歌诀1.docx
《中医内科学歌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歌诀1.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歌诀1
中医内科学笔记
肺系病证
一感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内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
明确指出病位属肺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丹溪心法
感冒之名始于仁斋直指方
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感冒不呈流行性;时行感冒症状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起病急,易化热入里,变生他病,不常见痰热郁肺
感冒若失治可转变-肺痈、肺胀
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风热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证-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和鸡苏散)夏令感冒-身热汗少,头昏,肢体酸重,心烦口粘,苔黄腻,脉濡数
气虚感冒-参苏饮,患者久虚,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玉屏风散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⑴风寒证: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⑵风热证:
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⑶暑湿证: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⑷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⑸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⑴外感咳嗽
①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②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③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⑵内伤咳嗽
①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②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③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④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缚之火自内之则亦鸣-医学心悟
内伤咳嗽与-肺、肾、肝、脾有关
咳嗽的辨证要点-外感与内伤
久咳兼便溏用六君子汤-虚者补其母
咳嗽初起,用收涩药最易关门留寇
肺系病证同肝肺同治立论-泻白散合黛蛤散;五磨饮子;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
外感
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温燥咳嗽桑杏汤清宣凉润
凉燥咳嗽咳嗽少痰,口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杏苏散温润止咳
外感咳嗽,用解表药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
内伤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久咳气逆,阵阵发作,痰少质粘,引胸胁疼痛,口燥咽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和黛蛤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内伤咳嗽久延可演变为-肺胀,喘证
三肺痿
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⑴虚热:
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脉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⑵虚寒:
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首见于金匮要略
用清燥救肺汤作主方-肺痿
肺痿的病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治疗肺痿首先应辨别虚寒虚热;阴阳
治肺燥津伤肺痿-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虚寒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⑴初期:
清肺解表——银翘散
⑵成痈期:
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⑶溃脓期:
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⑷恢复期:
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首载肺痈之名-金匮要略
创苇茎汤清热排脓-备急千金要方
认为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张氏医通
主张清热涤痰-杂病源流犀烛
以清肺热,救肺气-医门法津
提出初起在表宜散风清肺,己有里热宜降火抑阴,成脓宜平肺排脓,脓成正虚宜补肺健脾-外科正宗
主症-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成痈期-病理热壅血瘀
-身热转甚,振寒壮热,汗出烦燥,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喉中有腥味,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
-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如意解毒散
溃脓期-咳吐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
-排脓解毒
-加味桔梗汤
-病情顺逆的转化:
热势的盛衰;痰血的消长;饮食的增减;胸痛的轻重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⑴发作期
①寒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②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⑵缓解期
①肺虚证:
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②脾虚证:
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③肾虚证:
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即发以攻邪气为急
哮与喘主要鉴别点-哮必兼喘;哮有宿根;频发频止;哮有声响
哮病因-宿痰内伏;外邪侵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
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哮证发作期的病理关键-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治冷哮可选用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治寒饮伏肺的咳喘只能用小青龙汤
发作期寒哮-因受寒而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嗽,胸膈满闷,痰少咯吐不爽,形寒怕冷,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浮紧-射干麻黄汤
-哮证日久,反复发作,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寒哮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粘色黄咳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苔黄腻脉滑数-定喘汤
缓解期肺虚证玉屏风散
睥虚证六君子汤
肾虚证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六喘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⑴实喘
①风寒袭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
②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③痰热郁肺:
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④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⑤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⑵虚喘
①肺虚: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②肾虚:
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③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将喘证分为虚实两类的书-景岳全书
喘由外感者治肺,内伤者治肾-类证治裁
由肾虚引起的病证是-喘证;泄泻;便秘;眩晕
喘证严重者,出现面色,唇舌,指甲青紫,表明病己及心
实喘风寒袭肺麻黄汤
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窒,甚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舌苔白腻,脉滑
-化痰行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肝气乘肺肺气郁闭-因情志刺激而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病机肺气虚弱;肺肾阴虚;肾阳衰弱
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上实下虚喘证-咳喘痰多,气急胸闷,动则气喘尤甚,肢冷汗出,小便频数,苔腻脉沉细而滑-苏子降气汤
喘脱-病机肺气欲竭,心肾阳衰
-喘促持续不解,渐而加剧,张口抬肩,鼻煸气促,不能平卧,面青唇紫,心悸烦燥,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喉中痰鸣,咯痰粘腻难出,苔厚浊,脉滑实-涤痰利窍,降气平喘
阳虚饮停上凌心肺-喘促不能平卧,心悸尿少,肢体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真武汤
七肺胀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⑴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
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
⑵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⑶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⑷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⑸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内经首载肺胀病名
证治汇补强调肺胀的辨证应当首先区分-虚实
肺胀后期病变可累及-心,脾,肾
肺胀多属本虚标实,主要病因病机-气虚;痰饮;血瘀
可致昏迷的病证-肺胀;痫证;厥证
肺胀的主要病理因素-主要责之于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能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丹溪心法
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喘咳久病,神志恍惚,谵语烦燥不安,咳逆喘促,咯痰不爽,嗜睡抽搐昏迷,舌质暗红,苔腻脉细滑数
-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咯痰不利,胸闷心悸,舌淡,脉沉细数无力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阳虚水泛-心悸咳喘不能平卧,小便不利,下肢肿甚,舌淡苔白,脉沉细者-真武汤合五苓散
喘脱危象,属阳气外脱者-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回阳固脱
肺胀主症-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
肺胀危重症状-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肢体浮肿,吐血,便血,谵妄,嗜睡昏迷,抽搐,厥脱等
八肺痨
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⑴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
⑵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⑶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
⑷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第一部治肺痨的专书-葛可久-十药神书
肺痨危侯-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骨髓内消,发焦发耸,音哑气喘,大便溏泄,肢体浮肿
治疗原则-治痨杀虫,补虚培元
肺痨主要病理以阴虚为主,可导致气阴两虚,甚阴损及阳
主症-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咳嗽无力,气短声怯,痰中偶夹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热势不剧,颧红,舌质红有齿痕,苔薄脉细数
-保真汤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九、痰饮
痰饮总括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
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悬饮
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溢饮
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
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⑴痰饮
①脾阳虚弱:
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饮留胃肠:
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⑵悬饮
①邪犯胸肺:
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②饮停胸胁:
逐水祛饮——十枣汤或控涎丹
③络气不和:
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④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⑶溢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⑷支饮
①寒饮伏肺:
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②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治疗饮证的总则-温化
病理变化-阳虚阴盛;本虚标实
饮证与水肿,同为津液病变,不同在于-局部与全身
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的病证-饮证,癃闭,水肿
痰饮
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留胃肠-心下痞满,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舌苔黄腻,脉沉弦-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悬饮
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十枣汤控涎丹
络气不和-香附旋覆花汤
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支饮
寒饮伏肺-咳喘胸闷痰多白沫,甚颜面肢体浮肿,着凉后加重,伴恶寒无汗,苔白滑,脉弦紧-小青龙汤
-若体虚表证不著者-苓甘五味姜辛汤
-若饮多寒少,喘咳痰盛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
-若饮盛正虚,饮郁化热-木防己汤
脾肾阳虚-胸胁支满,心悸气短,头昏目眩,背寒肢冷,足跗浮肿,咯痰清稀,动则喘促,舌胖大苔滑,脉沉滑
-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真武汤
饮邪上逆,虚中夹实之支饮-久喘胸闷,头目昏眩,脐下悸动吐涏沫,足咐浮肿,舌苔白润,舌胖大脉沉滑-五苓散
饮退正虚-金匮肾气丸
十自汗盗汗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⑴肺卫不固:
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⑵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桂枝汤
⑶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⑷邪热郁蒸:
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景岳全书-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汗证的主要治法-清化湿热;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
自汗病因病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邪热郁蒸
盗汗病因病机-阴虚火旺
肺卫不固-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桂枝汤
-若半身或局部出汗-甘麦大枣汤
阴虚火旺-夜寐盗汗,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当归六黄汤
-若阴虚为主,火热不甚-麦味地黄丸
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粘染衣-龙胆泻肝汤
-湿热内蕴,热势不盛-四妙丸
肺肾阴虚盗汗-八仙长寿丸
心脑、气血病证
一血证
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鼻衄
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煎,归脾汤补气血亏,局部用药效更添。
齿衄
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终。
吐血
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咳血
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便血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或槐角施,若由脾胃虚寒生,黄土汤方温而止。
尿血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紫斑
紫斑血热妄行伤,犀角地黄汤最良,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⑴鼻衄
①热邪犯肺: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②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③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④气血亏虚:
补气摄血——归脾汤
⑵齿衄
①胃火炽盛: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②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⑶咳血
①燥热伤肺: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②肝火犯肺: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③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⑷吐血
①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②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③气虚血溢:
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⑸便血
①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⑿脾胃虚寒: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⑹尿血
①下焦热盛: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②肾虚火旺: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③脾不统血:
补脾摄血——归脾汤
④肾气不固: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⑺紫斑
①血热妄行: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②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③气不摄血:
补气摄血——归脾汤
论血证病理“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
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
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景岳全书
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论治吐血三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吐血过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止血同时应选-独参汤
血证属气不摄血者可见-便血、吐血、尿血
龙胆泻胆汤可治疗-衄血、不寐、耳鸣、遗精
出血证,发病的病因-感受外邪,嗜食辛辣厚味,情志过极,劳倦过度
鼻衄邪热犯肺-桑菊饮-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胃热炽盛-玉女煎-清胃泄火,凉血止血
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归脾汤
齿衄胃火炽盛-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咳血燥热伤肺-桑杏汤
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百合固金丸
吐血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归脾汤
便血肠道湿热-地榆散或槐角丸
脾胃虚寒-黄土汤
尿血下焦热盛-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无比山药丸
-兼气虚下陷合补中益气汤
紫斑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
阴虚火旺-茜根散
气不摄血-归脾汤
二、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桂枝”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⑴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加琥珀,磁石,朱砂
⑵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⑶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⑷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⑸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⑹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怔忡每因内因引起,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病性属虚,惊悸则相反
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拯阳理劳汤
心悸可见于心脾两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肾阳虚证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若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神不安者-心悸而烦,善惊梦多,食少泛恶,苔黄腻,脉滑数-黄连温胆汤
心血不足-心悸头晕乏力,面色无华,神疲倦怠,舌淡红,脉细弱-归脾汤
-若气虚血少,血不养心,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生脉散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如阴虚火旺,相火妄动,兼五心烦热,梦遗腰酸-知柏地黄丸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如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喘不得卧-上方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
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胸脘痞满,恶心吐涏,形寒肢冷,小便短少,舌苔白滑,脉弦滑者-苓桂术甘汤
-如肾阳虚不能利水,水气凌心者-真武汤
心血瘀阻-桃仁红花煎
三、胸痹
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⑴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⑵痰浊壅塞: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栝萎薤白半夏汤
⑶阴寒凝滞: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栝蒌薤白白酒汤
⑷心肾阴虚: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⑸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⑹阳气虚衰:
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胸痹祛邪治标常以芳香温通,通阳散寒,活血化瘀,宣痹涤痰
麻杏石甘汤-感冒表寒里热;肺痹初起喘较甚;饮证风热犯肺;饮证属于饮犯胸肺,症见热盛有汗喘咳
金匮要略治疗胸痹治法宣痹通阳
最早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及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王肯堂-证治准绳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
-若血瘀轻-丹参饮
-伴心悸者-桃仁红花煎
痰浊壅塞-瓜萎薤白半夏汤
阴寒凝滞-瓜蒌薤白白酒汤
-若阴寒极盛-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持续剧痛,身寒肢冷,脉沉紧
心肾阴虚-左归饮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若脉结代,为气虚血少,血不养心-炙甘草汤
-胸恶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加重,舌淡胖有齿印,脉结代
阳气虚衰-参附汤合右归饮-胸闷气短,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小便短少,肢体浮肿-真武汤
四、不寐
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附1.多寐
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
附2:
健忘
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⑴实证
①肝郁化火:
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②痰热内扰:
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⑵虚证
①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②心脾两虚: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③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
不寐总是与心、脾、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归脾汤可治疗不寐,眩晕,内伤发热
不寐形成的原因-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思虑太过,劳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实证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
痰热内扰-温胆汤
-若痰热重而大便不通-礞石滚痰丸
虚证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心脾两虚-归脾汤亦可用养心汤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
-若血虚阳浮,虚烦不寐-酸枣仁汤-虚烦不寐,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病后气血不足,虚烦不寐-归脾汤
血虚肝热而不寐-琥珀多寐丸
心肾不交,虚阳上扰不寐-交泰丸
五、厥证
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⑴气厥
①实证:
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②虚证:
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⑵血厥
①实证:
活血顺气——通瘀煎
②虚证:
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③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④食厥:
和中消导——先用盐汤探吐,再以神术散和保和丸
厥证的病机气机逆乱,升降乖异,气血运行失常
素问厥论有关厥证记载一种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种是肢体手足逆冷
伤寒论厥证主要以手足逆冷为主
气厥实证-顺气开郁安神定志-五磨饮子
-平时常服逍遥散防止复发
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平时可常服香砂六君子汤;并可加入甘麦大枣汤
血厥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虚证-急用独参汤,再用人参养荣汤
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食厥-先盐汤探吐,再神术散合保和丸
六、郁证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⑴实证
①肝气郁结:
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②气郁化火:
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③气滞痰郁:
化痰利气解郁——半厦厚朴汤
⑵虚证
①忧郁伤神:
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②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③阴虚火旺:
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滋水清肝饮
实证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可常服越鞠丸
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气滞痰郁-半夏厚朴汤-化痰利气解郁
-气滞痰郁挟热-黄连温胆汤-咽中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呕恶,胁痛,口苦,苔黄腻等热象
虚证忧郁伤神-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
七、癫狂
癫狂总括
癫狂多发青壮年,精神失常证易辨,肝胆心脾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