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 文档编号:30566902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22KB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备课人:
彭军波备课时间:
8月28日上课时间:
9月日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课型:
概念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步四环节
教学重点:
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记口诀。
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童话王国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
瞧,小矮人们带来了美丽的七巧板。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小矮人们可喜欢摆七巧板了,你们看这是他们摆出的图案,请你们帮他们数一数,每个图案用了几块图形?
出示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再填下表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版个数
7
指导学生填写1、2格,一个图案用了7块版,1个7是7.你能编出口诀吗?
2个图案用了2个7块。
列式:
2×7=14,7×2=14。
口诀:
二七十四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完善7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
你还能编出7的其他口诀吗?
结合表格,填算式并编口诀。
2、交流编口诀的方法。
这么简练的口诀,你是怎么编的?
3、熟记口诀
同学们编得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比一比看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依据与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出课题。
通过表格突出7的个数和连加的结果,为得出积、编制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明确一句乘法口诀可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自然的渗透了乘法交换律。
非预设生成
本来以为孩子们知道七巧板的来历,可是没一个知道的,课前准备不足。
当
堂
检
测
检测题设计:
1、课本p72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七的第1—5题。
3、练习十七的第6—10题。
设计依据与意图
练习具有层次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典型错题诊断:
个别学生做题时把乘法看作了加,把加法看作了乘,一定要让孩子们做题时认真观察,不要马虎。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版个数
7
14
21
28
35
42
49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从整个流程来看,还算顺畅,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
但我知道,这只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
通过评课时的交流、沟通,从细节处分析,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一、练习时应强化乘法的意义,在熟练7的乘法口诀的同时,也要强化乘法的意义。
如在解决问题到练习中,7个5相加,可以先列出7+7+7+7+7=35,再强调列乘法算式7×5=35。
二、板书是要注意小细节,不要用红色粉笔。
三、制作幻灯片时要确定学生能否看得清楚。
备课人:
彭军波备课时间:
8月28日上课时间:
9月日
课题:
8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课型:
概念课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2、通过学生观察,掌握8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步四环节
教学重点:
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吃过螃蟹吗?
那你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
3只呢?
4只,5只呢?
你是怎么想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出示情境图。
让我们走进校鼓号队,去探寻里面的数学知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排,第一排有几个人?
一排有8人,列式是1×8=8或8×1=8,口诀是什么呢?
我们在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怎么学的?
今天我们也这样的方法来学习8的口诀。
出示线段图:
0、8、16、接着是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那3排有几个人?
4排几个人?
5排、6排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8的乘法口诀,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呢?
这里有什么规律?
(1)先自己读一读。
(2)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觉得哪句比较难记?
重点记一记。
(3)你觉得哪句比较难记?
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依据与意图
由学生吃螃蟹引出8的乘法口诀。
课件上军乐队的动态出现,引出8连续相加的结果。
借助“数轴”这个直观模型,以小狗在数轴上8个8个的跳跃的形式呈现,使数与形结合突出连加结果,为记忆口诀做好铺垫。
非预设生成
可能是“六八——八八”的口诀数目大,学生计算时错误的较多,应让学生加强练习。
当
堂
检
测
检测题设计:
1、课本p75的“做一做”。
2、练习十八的第1—6题。
3、练习十八的第7—12题。
设计依据与意图
练习具有层次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典型错题诊断:
个别学生做题时把乘法看作了加,把加法看作了乘,一定要让孩子们做题时认真观察,不要马虎。
另外,口诀较多,让学生加强记忆。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二八得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具体来谈一谈:
首先,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学生自主编完口诀之后,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处理问题不当,说起来比较浪费时间,如果前几道让学生说,说的比较满意之后后边的习题就可以不说了,那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第二,没有重视口诀来源的讲解。
因为前面已经学会了2——7的乘法口诀,所以8的乘法口诀没有按照“几个几,乘法算式、编口诀”的顺序来进行,另外,如果按照以前的顺序来讲,学生在做口算题的时候可能速度会更快一些。
第三,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时间。
本节课保障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但是合作交流的时间没有保障,如果编完口诀先组内说一说,改一改,那么在汇报的时候就会顺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在记忆口诀。
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首先,应该多看一些教育教学类的书籍,积累一些好的方法,应该多听课,多像其他老师请教。
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训练自己跟学生的交流,规范自己的课堂用语。
第三,上课之前一定要先请教,先让老师帮自己看看教学设计,如果有问题及时改正。
我想,如果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并坚持下来,那自己应该是会有所提高的。
备课人:
彭军波备课时间:
8月28日上课时间:
9月日
课题: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课时:
1
课型:
概念课
教学目标:
1、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乘法算式解答。
2、让学生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步四环节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4+4+42+2+2+2+3
2、直接列式
5个3相加是多少?
2个4相加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超市,去解决超市里的数学问题。
这是超市的一角,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明明给我们题出了什么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找到1个文具盒的价钱吗?
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可以怎样计算?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买7块橡皮,一共要多少元?
要求7块橡皮的价钱,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你还能提出其它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只要是求几个几的和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设计依据与意图
加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呈现多种文具的价格,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强调运用乘法的意义选择乘法运算解决问题。
非预设生成
竟然由学生说出单价、数量、总价的词,学生的潜力好大呀。
当
堂
检
测
检测题设计:
1、课本p78的“想一想”。
2、练习十九的第1—5题。
设计依据与意图
练习具有层次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典型错题诊断:
个别审题不认真,在写第4题时,有孩子提出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也有的虽然提出了乘法问题,但计算时用的是加法,这都要避免。
板书设计: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8×3=24(元)
答:
一共24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设计大胆。
以学生熟悉儿童节目为切入点,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习新知。
2、注重方法渗透。
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总之,全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和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理解“用数学的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备课人:
彭军波备课时间:
8月28日上课时间:
9月日
课题:
9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课型:
概念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历以及含义,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 寻找9的口诀的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步四环节
教学重点:
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自主编制并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流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9的乘法口诀。
请你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你知道哪些有关9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知道端午节吗?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呢?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同学已经基本掌握编口诀的方法了,现在我们要用我们编口诀的方法来编9的乘法口诀。
出示教材第84页例4的线段图。
在线段图空白的方框中填上相应的数字。
根据小袋鼠每次跳的结果写出算式,编出口诀。
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请个别学生介绍,全班交流。
让学生随便选择其中的一句口诀说出它的意思,并说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句口诀比较难记?
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利用规律记忆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
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依据与意图
以中国传统活动龙舟赛为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也为学生连加提供了直观支撑。
使学生清楚口诀中每一个积的来源,理解相邻两个乘法口诀中的积之间是一种相差9的关系。
体会每一句口诀来源,经历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非预设生成
由于本地端午节气氛不太浓,学生对端午节了解的太少。
从63到81有学生会算错了。
当
堂
检
测
检测题设计:
1、课本p80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的第1—5题。
3、练习十八的第6—13题。
设计依据与意图
练习具有层次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典型错题诊断:
第11题,在计算64、73、82时,有学生算错,算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比9的口诀多1,这样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
四八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课堂的主要部分:
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得来的。
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
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
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
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数五星来帮助记忆乘法口诀的得数。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
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另外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
带孩子们去逛9元超市,让学生体会到口诀在生活中的运用。
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人:
彭军波备课时间:
8月28日上课时间:
9月日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1
课型: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综合应用乘法解决“两种数量相比,够不够”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或方法
三步四环节
教学重点:
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列式计算。
(1)一件衬衣用9个口子,6件用多少个扣子?
(2)二年级
(1)班有50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3)56个小朋友去看电影,1号厅有60个座位能坐得下吗?
因此,我们要比较两种数量,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
先读题,读懂题目意思,找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
”缺什么条件?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比较两种数量了吗?
学会了怎样分析问题了吗?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设计依据与意图
复习旧知,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读懂图中呈现的信息,并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
”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而使学生明白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策略。
非预设生成
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提出影厅太小。
孩子们的方法挺多,出乎意料。
当
堂
检
测
检测题设计:
1、课本p84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3、练习十八的第5—7题。
设计依据与意图
练习具有层次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典型错题诊断:
学生在写第7题时,没按要求写出最大的,主要是学生没写过这样作业,学生写之前应先举个例子讲一讲,就会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方法一:
4×7=28(个)28+5=33(个)
方法二:
2×7=14(个)2×7=14(个)14+14+5=33(个)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觉学生应该是容易理解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过于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就忽略了一些必要的东西,如,在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例题时,没有一个正规的解题示范,使孩子们不能清晰地计算表达;在学生展示成果时,我只总结到要多角度分析问题,却没有画龙点睛地告诉孩子们要尝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答;而且有些问题的提出也不太切合学生实际。
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我也没有很好的把握节奏,如,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有些过长等。
这节课对我受益匪浅。
暴露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这节课使我在这些教学细节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是我能够更全面的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设计等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二 年级 上册 单元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