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docx
- 文档编号:30565598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1.11MB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docx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实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四川暑期支教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工程学院陈健涂浩何爱民
一、背景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由在约百根桩上练功而得名)始创于西周初叶,距今已有两千九百多年历史,她集释、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之理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一个古老的武术拳种,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人员侧重于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之理,讲修身养性,练神练气,文场领导武场;武场弟子通过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层次和形式的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邢台),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平乡县于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古老的梅花拳现在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
是否面临着传承危机?
如何与时俱进地传承、保护和发展梅花拳,使她更好的造福于民?
这就是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二、实践地点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选取了梅花拳的近代发源地之一河北省广宗县进行调查,另外为了了解梅花拳的大学校园的传播和发展情况,我们选取北京、济南、上海等地部分高校进行调查。
本次实践的主要地点:
1.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前魏村、赵伏城村、后平台村、杨庄村等
2.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八辛庄村、油召村
3.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
4.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
5.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驻沪高校
三、调研形式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联合了北京大学梅花桩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梅花拳协会及山东大学梅花桩协会等共同开展调研活动,主要从农村和高校二个方面展开:
1.农村:
在农村的调查我们主要通过拜访当地梅花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查阅梅花拳的历史文献、考察梅花拳的文物古迹、走访当地的梅花拳弟子和群众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期间行走2个县4个乡镇6个行政村,走访拳民和群众100余人。
2.高校:
在高校的调查我们主要通过参与高校梅花拳协会的活动、学习梅花拳的武功、与练习梅花拳的大学生进行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展开的。
期间适逢山东大学的梅花拳暑期集训,得以与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梅花拳弟子进行交流,更进一步的完善了调研。
四、致谢
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四川志愿者联盟主席陈伟和书记纪江的大力支持,陈主席和纪江大哥不仅为我们联系当地的当地留守儿童家庭,还对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给予了指导;中国国家书法院副院长原成都市政协常委孙友军和当地广大当地留守儿童家长对我们的到来给予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感谢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我们怀着同样理想的志愿者们对我们活动小队的支持。
目录
1梅花拳概述4
1.1梅花拳的起源4
1.2梅花拳的历史变革5
2梅花拳的组织形式7
2.1文场8
2.2武场9
2.2.1架子10
2.2.2成拳与拧拳12
2.2.3器械13
3梅花拳与传统文化14
4梅花拳与现代科学15
5梅花拳的传承与保护现状16
6关于梅花拳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18
6.1扶持代表性传承人,走代表性传承与普及相结合的道路18
6.2加强地方文化建设,营造梅花拳继承和发展的社会氛围18
6.3实施梅花拳进校园工程,走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双轨模式19
6.3.1将梅花拳纳地方中小学校课程19
6.3.2发挥高校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21
6.4借助国际间文化交流,将梅花拳推向世界23
参考文献24
附录一梅拳颂25
附录二《梅拳秘谱》26
附录三大学生练习梅花拳的心得体会40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的传承与保护情况调查
[摘要]梅花拳,集释、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之理为一体,体现和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内涵,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
本文在对河北省广宗县、平乡县梅花拳传承与保护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梅花拳传承发展情况,提出了如何更好的继承、保护、发展好这一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传承危机,提供新的思路,为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字]梅花拳梅花桩传统文化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1梅花拳概述
1.1梅花拳的起源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由在约百根桩上练功而得名)始创于西周初叶,距今已有两千九百多年历史,她集释、道、儒三家学说及周易之理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一个古老的武术拳种,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和“根”。
据民间流传在西周以前,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有一个祖师化名“云盘”,住在“西域天盘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即现在的昆仑山一带。
他创造了两种拳,一为“八卦”;一为“梅花”。
所以在梅花拳弟子中着这样一首歌谣:
混沌初开天地分
梅花武当共相存
开天辟地治世界
留下山川和树林
它们的图谱分别是:
其中“八卦”的图谱是“八卦”、“三爻”、“阴阳”、“太极”;而“梅花”的图谱则是“五行”、“八方”、“九宫”、“太极”。
图谱的前三项说的是人类认识宇宙、认识万事万物时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思维顺序。
例如“八卦”图谱中的“八卦”,即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或八个卦相,它们也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天地万物的一种简约形相。
“三爻”(又称“三才”)即天、地、人。
“阴阳”,也是阴、阳二爻。
又如“梅花”的图谱则是:
“五行”,即金、水、木、火、土,它们代表了万事万物的五种基本性质或五种基本组成因素。
“八方”,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方向,因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也都与方向有关。
“九宫”,则指八个方向及中心一点的九个位置,在此它表示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或地形,因为任何事物也都受着它所在的地域、地形的影响。
在以上“八卦”和“梅花”的图谱中都有一个“太极”的图象,这表示上述的两种思维顺序,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思维规律——“太极”。
据《梅拳秘譜》记载:
“五势梅花桩为昆仑派,五势梅花拳是一种,又八卦是一种,此两种拳为昆仑派之基本拳。
昆仑派之祖师化名云槃,在西域天槃云程孝县清静宫玄金殿,在昆仑山,因而有昆仑派之称。
”《梅拳秘谱》又说:
“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世矣。
”
梅花拳起源的具体年代已难以考证,但自明末清初以来,其流传的谱系是较为清晰的,据山东大学燕子杰教授与著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对梅花拳历史的调查证实,自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梅花拳后100代的第二代祖师张三省(又名张山,江南徐州府铜山县苗家楼村人)学了梅花拳以来,历经400余年,梅花拳传遍了冀鲁豫三省的广大农村。
1988年年底他们又合作对河北,山东、河南义和团反帝斗争激烈或农民起义活跃的地区多次进行深入调查,大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就是梅花拳,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就是梅花拳弟子倡起的。
1900年,威县沙柳寨梅拳第十四代弟子赵三多为反抗教会压迫和外国侵略,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义和团运动,据调查,广宗、平乡的100多名梅花拳弟子参加了义和团运动。
这个拳派的弟子和许多著名拳师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造反者或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梅花拳的发展对社会曾几度产生巨大影响。
1.2梅花拳的历史变革
《梅花拳秘谱》上说“夫我国拳术派别之众百有余门矣,但溯其源泉则一也。
盖学者侧重于身体之一部,而展其所长另创一家,而门派生焉。
迄今犹能保持原有状态具存者,仅梅花拳耳。
”也就是说,其余门派的派生,是因创造者只是改变其门派的一部分,而没有继承它的全部。
或者从本质上部分或全部改变。
而梅花拳则不同,在它长达近3000年的梅花拳史上,虽然经过几次较大的变动,但其根本“以武之心”没有改变。
它那“锻炼身心、治病救人、技击制敌、开发智慧”的功能也没有改变,仍然维系着“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理念也没有改变。
它历尽沧桑,几经巨变,至今仍然能保持着的精髓和原貌的确堪称是我国武术界的一大奇迹。
梅花拳在其长达近3000年的历史上有几次较大的变革,每一次的变革也使它变得更加完美。
第一次变革是在梅花拳第一大谱的形成时。
由华山道长董法利先师立。
当时参与者有七人:
董法利、关风龙、于进海,河北省平乡县人;杨天峰、江海青,河北省曲周县人;刘进玉、张玉峰,山东省泰安黄家岭村人。
七位先师写成拳谱、拳书、拳规传于后人,书名叫《七星花拳》。
第二次变革是在唐贞观17年,第二大谱的形成。
当时有十二位先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立。
他们是:
关青玉、杨玉海、王金停、张建才、张建生、吴世江、吴风芩、王纪论,江玉风、杨忠、马金华、孙可升。
这十二位先师修书写成拳谱、拳规传于后人,书名叫《梅花杆枝梅》。
第三次变革是在宋代赵匡胤12年,第三次大谱的形成。
由关青玉的后人关升风、张建才的后人张洪金、王金停的后人王大龙等修书成谱传于后人。
第四次变革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定国公徐达、张长卫,王大山、杨传中、丁继芹、周定来、徐光心、曹新明、金龙(刘爱斗)十人修书,写成拳谱、拳规传于后人。
梅花拳从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有了更新发展,起了更大的变化,迎来了它的第五次大变革。
四大谱被定位祖谱,在祖谱内分为十二小谱,十二小谱成为十二支、十二派。
十二派在全国开始流传。
由梅花精拳改为梅花拳。
四大谱被尊为“梅花令”,以“正忠令”为祖。
自此,全国各地的梅花拳共分十二支、三大派(三大家),即龙门派、青龙派、金龙派。
龙门派是第一家,掌门人张山。
龙门派又分四支:
龙门支、向阳支、桃梅支、杆枝梅龙门支掌门人张山,家住徐州铜山县小尖山村;向阳支掌门人苗进风,家住河北省邢台风门村;桃梅支掌门人张程,家住河北省平乡县王杨村;杆枝梅掌门人李全生,家住曹州。
青龙派是第二家。
掌门人周传玉。
青龙派分四支:
青龙支、迷忠梅、见地生根无龙手、笑梅连声不问门。
青龙支掌门人周传玉,家住黑龙江省放牛村;迷忠梅掌门人王志心,家住黑龙江省黑河柳村;见地生根无龙手掌门人孙大海,家住牡丹江柳林村;笑梅连声不问门掌门人杨忠天,家住牡丹江拉勾村。
第三家是金龙派,掌门人赵忠武。
金龙派分四支:
金龙支、一枝梅、落地梅、无叶杆枝梅。
金龙支掌门人赵忠武,家住山西省辽县;一枝梅掌门人李春虎,家住山西省榆社县;落地梅掌门人徐伟胜,家住山西省平顺县石城;无叶杆枝梅掌门人张龙生,家住山西省襄恒县土苍底村。
梅花拳的第六次大变革是在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将梅花拳大架改为小架。
这在梅花拳《根源经》中明确记载:
“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
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
”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所以,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在辈份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充分表现了张从富大度、宽胸的宗师风范。
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由于改创为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起梅花拳这一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来说,小架梅花拳的产生及发展却超越其任何时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梅花拳的组织形式
梅花拳组织严密,信仰坚定,内部团结,有许多优秀的传统。
如:
不准称王称霸,仗势欺人;不准打拳卖艺,卖弄炫耀自己。
虽然尊敬祖师,但提倡平等互敬,能者为师,经常交流文理拳艺互通有无。
梅花拳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有文场和武场,并且是文场领导武场。
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他们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周易之理为一体,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文场老师领导拳派的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其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一切都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
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还有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
他们练武的目的是练形练气,由外及内、再由内而外,达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最后上升到文功。
我们调查中就亲眼所见,各地许多梅花拳师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卦,能行医治病,他们虽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体健神旺、思路敏捷,能审时度势,且有一定的人体特异功能。
梅花拳无论是外练,还是内修,遵循的法理都是一样的,都符合我国古代辩证法,即阴阳五行学说。
并且,完整地应用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合九宫,变化无穷的《易经》理论。
2.1文场
梅花桩的文场活动主要是练习文功,教育门内弟子,研习文理,指导武场和拳派的活动。
文功就是修心养性,练神练气,追求更高层次的体验。
梅花拳的文场是该拳派的领导核心,梅花拳的入门弟子应先在武场练习拳术,学习拳理,接受文场的传统教育。
“三年架子二年捶”,经过数年的锻炼,当武功已达“身化”、“气化”、并已“懂艺”时经祖师批准再重新拜师入门(称入二层门),学习深奥的文理和经典,炼神炼气,修心养性,称此为练习文功。
在梅花拳内部能练武功和文功的人才是文场弟子,只有文场弟子才被认为是梅花拳的正式传人,死后他的名字才补写入梅花拳的家谱。
各地梅花拳文场的老师,大多是当地武艺高强、德高望重的梅花拳的梅花拳老前辈。
他们熟知梅花拳的历史、经典,通晓文理,会“开天门闭地户养气存神,收水火炼阴阳颠倒乾坤”,在武功上能由“形气合一”、“神气合一”而臻至“浑元一气”、“精气神一体”的境界。
在拳法上能“灵妙莫测,出神入化”,达到“神化”境界。
文场弟子是要文武并练的,这就是“文武大道”,也称为“真文大武”。
梅花拳文场是“性命双修”的静功。
梅花拳不论文练或武练都能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即“练气血养精神心胸开阔,心中和养六腑益寿延年”。
梅花拳的弟子们都很重视文理,把它看做是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所以梅花拳的也是一门兵学。
梅花拳的文理溶进了他们整个身心,它不但是他们练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他们的生活准则和处世的哲学,也是他们管理拳派和办一切事业的依据。
梅花拳弟子们虽然大都是农民,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从他们世代相传的文理中吸吮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发了他们的智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在冀鲁豫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里,梅花拳成了一支生存在下层农民中的潜在的社会力量,这是任何社会制度都不能忽视的。
梅花拳文理的宗旨是“柔顺为上”、“以和为贵”的,对各种矛盾提倡用“和合”与“谐和“的方法去解决,凡事都要审时度势,合乎天时地利人和,在恰当的机缘,做事要”顺天行事“,反对莽动、乱动做无谓之牺牲。
梅花拳自公开流传以来就是反对战乱、维护安定团结的。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统治阶级与广大农民间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矛盾,当梅花拳弟子们被逼上的无路可走时,为了正义和自身的生存,他们情愿违背祖训和文理的精神也要奋起反抗封建统治阶段的压迫。
震惊中外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就是由梅花拳的弟子组织发起的。
由于梅花拳文场弟子武艺高强、机智灵活又有一定的组织和活动能力,自然就成为反帝斗争中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梅花拳的文场也成了农民运动的核心组织。
由于文场的存在,使梅花拳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梅花拳的文理也保存了梅花拳武功的精髓和基本原则,尽管该派拳术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和时代的不同也形态各异,但它们的精神和原则旧一致的,仍然都梅花拳。
梅花拳文理提倡“常无欲以观其妙”,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虽然宇宙之始是“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但练功者追求的却是“返本还原”、“万法归宗”,因此梅花拳文场反对争名夺利、自立山头。
我国的许多拳派在流传过程中常常派系丛生,各自标榜,互争高下和正宗。
梅花拳弟子在其文场的教育下数百年来始终维护了拳派的团结和统一,这也是梅花拳受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证明。
在梅花拳的文场师傅手中,有许多世代流传的手抄本经书,如《根源经》、《皇极宝卷》、《明道正宗》、《五虎纲领》等,它们记载着梅花拳的起源与流传历史、文功与武功的练法与指导思想、修养身心怯病延年的方法与原则、梅花拳的武德与优良传统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香理》,它是文理的根本和精髓,是梅花拳拳派一切活动的依据和指导。
《香理》的内容,主要是预测天地和人间万事万物的“卜辞”,这些“卜辞”是用五行、八方、九宫、太极的思维顺序和规律,去占卜或预测未来天地,预测万事万物即将出现时的情状。
《香理》与《易经》一样,它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占卜,因为《香理》的“卜辞”和《易经》的“爻辞”,都是占筮者们灵感思维的结果,是占筮者对客观世界真实了悟的基础上获得的,当然也就是隐含着“宇宙本体”的信息。
2.2武场
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其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梅花拳武功的锻炼层次和形式主要有:
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
2.2.1架子
架子是梅花拳的基本功,有桩步(静站3-5个呼吸的姿势)和行步(连续运动的动作)之分。
架子由五势组成,分别是:
大势、顺势、拗势、小势、大势。
如图所示:
桩步——有左右两个方向的大、顺、拗、小、败五个姿势,它们分别对应着金、水、木、火、土五行。
五个姿势按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进行左右两个方向的五势变化。
练习桩步时要呼吸自然,凝神忘形,屏息一切杂念。
因桩步五势擅长于变化,它们的变化:
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蓄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
知宽知窄,随高就低;
一气贯穿,刚柔相济;
步随身换,气随意发;
静之如山岳,按之有阴阳;
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苍;
一动似江河,行之似波浪;
浩渺如江海,圆耀如三光。
”
行步——根据练功者在拳场中运动的方向,有摆法(在拳场中作横向运动时)、撤法(在全场作斜向运动时)、扎法(在拳场中作纵向运动时)。
练习行步时要舒展大方,自然流畅;能“任意横走竖撞,拗步斜身;走如风,站如钉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则长,退之则促;随东就西,声左则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使敌者如坠入五里雾中,不能辩其方向矣。
”
梅花拳架子练习时,从“五势头”开始,拳场的每一方向(角)练左右两个五势变化,如盛开的双朵梅花。
而上角的行步如同梅树的干枝,当八个方向(角)练完后,再返回原方向(角)练左右两个五势变化,到此就为一趟。
在整趟架子中,动静相间。
这是任何其他拳派所没有的“动静互根”的特殊练法,而且练的时候要做到“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而且一动一静都要“无思无为”、“凝神忘形”,长久练之使人伸筋拔骨、百脉流通、气盈丹田,能动中求静和忽然而动。
梅花拳架子是一切有形武功的基础,有练形、练气和练神的明显效果。
2.2.2成拳与拧拳
成拳——是比架子高一级的练法,从形式上看是二人抓、拿、摔、打的对练,但是它和其他拳派的对打,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对打双方不是在竞争、对抗、比输赢,而是互相“喂拳”,由于“喂拳”,成拳的对练没有输赢,也不分什么名次。
什么叫“喂拳”呢?
“喂拳”就是对练双方交手时要互相照顾,互相迁就。
交手的目的是为了练习感觉(即“知觉运动”和“运动知觉”),也为了在交手中体验“兵法”。
“孙子兵法”是东方人特有的智慧,这才是战胜敌人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成拳训练人的感觉,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因为灵敏的感觉,是技击时的重要因素,也是大脑灵性的基础。
虽然在成拳中见不到技击时的那种凶狠劲,也没有那些直接打击对方的手段。
但是成拳却真正训练了练功者的技击实战本领。
双方“耳眼鼻舌身意”的感觉灵敏了,对打的动作自然就和谐圆融。
因此,梅花拳是和谐的拳法。
成拳练久了,不会使对练双方变得“好狠斗勇”或养成咄咄逼人之势。
会使人灵敏机智而又心平气和,增进了师兄弟间的感情和团结。
因此,成拳也是修心养性的良好方法。
拧拳——是比成拳更接近实战的一种练法,此时出手上步都无固定的招法和套路,即“手无定形,脚无定步,随势而布,见空按豆”的打法。
拧拳交手时不能拦截架挡、硬顶硬抗,而是见劲使劲借他劲、闪化即打。
2.2.3器械
梅花拳器械锻炼时,步法是大八方乱点,各种器械只有使用的规则,没有固定的招式和套路。
懂得了兵器的使用规则后,就可以“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左翻右转,”任意地东砍西杀、直刺横打地“练时无人似有人。
”能支撑四面,总揽八方就行。
练习梅花拳器械,是练神的重要方法,出手上步都要“不着不住”、“凝神忘形”。
梅花拳武功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武的本来面目,并与文一体。
梅花拳拳派自从公开流传以来,就有“文场”和“武场”的活动。
“文场”用文理指导整个拳派包括武功锻炼在内的一切事物。
梅花拳的武功是基础,而文功是它的高级阶段,只有武功练得扎实、具有传统美德县城能练习文功的人,才能算真正的梅花拳弟子,可以在拳派辈谱上留名。
梅花拳是古代文武双全的大将们练的拳法,它突出的特点是“文武合一”。
梅拳弟子们练拳的同时,必须还要学习深奥的拳理和文理。
所谓文理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奇变化和孙子兵法的谋略。
因此,自古以来老百姓就称梅花拳为“文武大法”,是一门“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
梅花拳的基本功架子,是梅拳弟子入门的必由之路,老百姓又把它叫作“无字真经”。
意思是说梅花拳架子,有着教育人(渡化人)“超凡脱俗”的作用。
我们祖国的文化本来就是文武一体的。
武功锻炼本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古老并有着特殊作用的方式。
只是到了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哲学思想的介入,使得文、武分家,武功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单纯的技击训练或锻炼身体的方法。
梅花拳的武功与文理是不可分离的,文理中的经书、图谱和它的武功一起世代流传着。
由于梅花拳内“文场”对“武场”的领导作用,梅花拳的拳法始终受着文理的指导,才得以保持着它的本来面貌。
梅花拳的武功始终都体现着梅花拳文理的精神和思想,也就是说,梅花拳是文武一体的。
3梅花拳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奇变化,《孙子兵法》的谋略,这一切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先们留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
梅花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根据燕子杰教授在大学传授梅花拳的实践来看,梅花拳的“以武治心”是增强大脑灵性、开发智慧的最好方式,梅花拳的武功锻炼,是开启这一智慧宝库的钥匙。
我们现代的年青人,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
如果他们通过武功锻炼,不但身体健康又能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质和精神时,那么他们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将会更胜一筹。
在梅花拳的练习过程中,练功者时刻都要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而且保守思想也会不断地在每个人的大脑中产生。
所以梅花拳每一种独特的练功方法,时刻都离不开它文理的指导。
梅花拳的文化特色就是文武合一、内外一体,它的每一项武功锻炼都离不开“求一”的精神和“返本还原”的思想。
“求一”、“整体观”、“返本还原”等,本来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梅花拳说它是拳术——可以,说它是文化——也可以。
梅花拳在拳术和文化上是“不二”的,有人早就说过,梅花拳就是个“不二”拳法。
所谓:
梅拳即“没”拳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不二”原本就是“自然”的本来面目,所以梅花拳也就是宇宙的真实。
梅花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以武治心”作用,是教育人的良好方法。
为了使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就要必须对梅花拳中一些过时的教拳方法进行改革,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认识和传承它的文理。
梅花拳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它的训练方法和理论,都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应当把对“空”、“无”、“不二”的认识,与大脑灵性的研究、训练等统一起来,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突破口。
4梅花拳与现代科学
梅花拳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而现代科学却是当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暑期实践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 暑期 实践 国家 物质文化 遗产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