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docx
- 文档编号:30565242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2.82KB
数学.docx
《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射线、直线、角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三者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组成,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读法。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角的组成,认识表示角的符号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线段。
学生交流。
总结: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
(相机板书)
二、探究交流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
例题1:
1、出示情境图: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它的夜景更是迷人,请看。
图中什么景象让你印象最深?
这些光线有什么特点?
讲述:
这些光线都可以看成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教师演示,学生比划。
有几种延长方法?
总结:
射线是直的,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2、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总结:
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3、比较三者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判断理由。
4、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经过一个点能画几条直线?
两点呢?
让学生动手画,得出结论。
举生活中的例子
5、完成“试一试”
什么是距离?
请同学指一指A、B间的距离。
经过一个点能画几条直线?
两点呢?
让学生动手画,得出结论。
举生活中的例子
提问:
连接A、B两点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为什么?
指出: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6、认识角
角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一种图形,请大家一起自学后交流。
可以怎样画角?
你会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吗?
画一画,看看组成了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画,体会角的两边无限延长。
完成练一练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量一量(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明确: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数一数,比一比。
第2题
3、量一量。
第3题。
重点说说一共几条线段,什么图形。
说说在构成长方形的4个点,哪些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篇)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角的度量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难点
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先学提纲:
1、
(1)观察量角器,你看到些什么?
(2)你有什么想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
2、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想办法量出老师提供给你们的两个角的大小。
二、学情预判:
三、后教预设
1、交流先学提纲1,认识量角器
1、观察量角器,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
全班交流:
(1)它是一个半圆
(2)有很多的数。
数一数:
0、10、20、30……180
有几个0~180?
再指着数一数。
指出:
有2个0~180,一个在外面,叫外圈,还有一个在里面,叫内圈
(3)下面有一条平的线
指出:
这条平的线,它分别都指着0,叫0刻度线
最中间的是一条竖的线与0刻度线相交,那个点叫中心点
(4)在这个半圆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刻度
指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因为数据太多了,不能全部标出来,所以只标了整十数,每一小格就表示其中的1小份,即1度。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5)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的刻度线。
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
2、交流自己的疑惑或想法。
2、交流先学提纲2,找到量角器上的角
1、问:
那量角器上有没有角?
角在哪儿?
学生互相指一指自己在量角器上找到的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
(用手比划一个直角)这是一个角吗?
师:
这个角多大呢?
师:
大家注意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
这个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板书:
中心点)这条边上有一个“0”,所以这条线叫做0度刻度线。
(板书:
0度刻度线)她刚才指的另一条边就是90度刻度线。
我发的纸片背面印了4个量角器,在第1个纸量角器上面画一个90度的角好不好?
(学生安静地画直角。
)
师:
这个90度的角的顶点在哪儿呢?
(在中心。
)
师:
对!
量角器的中心。
一条边是这个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另一条边呢,是90度刻度线。
我们画得怎么样?
互相交流一下,欣赏一下(学生互相交流欣赏。
)
师:
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60度的角。
你画的尽可能和同学画的不一样,想想怎么画?
师:
(边巡视,边说)不能随手画,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必须用尺子。
师:
(挑选了3位同学生画的)好,我们来看看这3位同学画的。
(实物投影一个学生画的60度的角)同意吗?
师:
(实物投影另一个学生画的60度的角)这个同意吗?
师:
(两个60度的角同一屏展示)哎,这两个角不同在哪儿?
(方向不一样,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
师:
说得真好!
同学们其实注意到了量角器上有两条……(0度刻度线。
)
师:
一个向左的,一个向右的。
找到了吗?
师: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画的60度的角。
(实物投影第3个学生的画法)同意吗?
师:
这个60度的角画得怎么样呢?
(这是120度。
)
师:
觉得画的是120度的同学请举手。
师:
不过,我觉得这个同学画得有道理。
这里不是标着60吗?
师:
请上台来,我想你会说得更清楚。
(如果从右面开始画,应该看里面的。
他看成外面了。
所以他画的是120度了。
)
师:
噢,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
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20度,30度……到这就是60度了。
如果到这里,那就是120度了。
看外圈的60度,应该从哪边开始?
(左边。
)
师:
对,从左边开始数,0度,10度,20度,……这么转,转到这儿是60度。
如果这条线不改,要画60度的角,怎么办?
师:
不过,我觉得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我们:
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究竟看哪一圈?
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边开始的。
师:
(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0度刻度线开始旋转而成内外圈刻度的角。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主要决定于——(0度刻度线!
)
师: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想,60度的角肯定比90度的角小,如果画成这样(指120度的角),就比90度大了。
如果要画一个120度的角,你会画了吗?
师:
那就不画了,来,挑战一下,请在第3和第4个纸量角器上分别画一个1度的角和157度的角。
师:
请看着我们在纸量角器上画的4个角。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
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
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
生3:
都有一条边在0度刻度线上。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
现在,请大家看着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生1:
中心。
生2:
0度刻度线。
师:
从量角器上能看到角了吗?
师:
有一能数学的眼睛,我们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
那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
想一想,再试着量量∠1是多少度。
(学生再次量∠1的大小。
大部分同学说“50度”,也有人说“130”度。
)
师:
小组内交流一下∠1是多少度,我们应该怎么量角。
(学生们兴致盎然地交流着。
老师请一位学生到台前量∠1。
)
师:
(满意地点点头)你发现刚才她放量角器的时候注意什么了?
师结合《度量方法歌》示范量角
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即“两重一看”。
生1:
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生2:
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生3:
0度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
生4:
还有一条边和量角器上的边重合。
师:
听大家这么一说,我觉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是不是啊?
师:
我们量角的时候,一条边和50度刻度线重合,0度刻度线和另一条边重合。
这两个重合,应该先重合哪个?
(0刻度线。
)
师:
刚才有人说50度,有人说130度。
到底是50度还是130度呢?
师:
为什么是50度呢?
生:
因为是从右边的0刻度线开始的。
师:
这句话说得多好!
这个“50度”还有一个很有数学味道的写法,有没有人会?
(无人应声。
)是这样的。
(在∠1内板书:
50°)这就是50度。
师:
知道怎么写了?
数学就是追求简洁。
每人在自己的∠1内也写一个“50°”。
师:
写50度那个小圈圈应该怎么样?
写大了就像500了。
师: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2。
先不量,估一估,与∠1比,哪个角大?
(有的说∠2大,有的说∠1大,有的说一样大。
)
师:
究竟你的判断对不对呢?
量一下。
都量出来了?
!
是多少度呢?
师:
回头再想想,刚才为什么有人说∠2大?
生:
因为∠2的边长。
师:
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开始以为∠2大,实际上是一样的。
角的大小真的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师:
对,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当然的边画得不够长,不好量时,我们就可以把边延长后再量。
四、反馈完善
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第81页第5题)
注意巡视,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把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以防止内外圈看错的现象。
也可以量好之后,再换一个角度再量,以数量测量的方法
2.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第81页第6题)
可以引导学生先量一量其中直角的度数,记住直角是90º
再依次量剩下的角。
在量第二块三角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
另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再量得以验证。
全部数据出来之后,,让学生算一算:
每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加起来,和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五、全课总结
师:
(出示量角器)以前我们说它是直角,现在我们可以说它是90度的角。
看来,要表达一个数量,先要找到一个度量单位,再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
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shù)起源于数(shǔ),量(liāng)起源于量(liáng)。
”
(出示开始量∠1时学生不会量时的情形。
)开始我们同学这样量角,可以理解,因为以前我们只是量长度,量长度就是这么量的。
而量角的大小是要量两边张开的大小。
(两手合成一个角,慢慢张开。
)现在我们会量角了吗?
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
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准。
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
五、作业
课内作业:
《补充习题》
课外作业:
《导学案》
教后反思
(第篇)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角的度量练习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逐步学会正确度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逐步提高测量角的技能。
2、在联系生活情景和平面图形量角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量角的方法,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认知。
3、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索相关数学问题的兴趣。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度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度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教师出示一彩色纸剪的三角形,并讲三个角在黑板上描出:
2.引导学生想办法量一量三个角的大小。
教师在学生量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回忆度量角的方法。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的《度量方法歌》。
二、基本练习。
度量不同位置的角(完成练习十三第7——10题)。
1、第7题
集体交流,重点说说错在哪里。
2.完成第9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对于第2、第3个角,可有意识地追问:
量角器为什么要这样斜着放呢?
初步引导学生体会“量角器摆放时要适合角的位置特点”。
2.完成第8题。
(1)可先组织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摆不正确,正确的量角器的摆放是怎么样的?
(2)引导小结:
度量不同位置的角时,要正确地摆放量角器,还要注意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
①量角器要盖住角,即和角的方向一致;②要做到“中心对顶点,刻度线对一边”。
三、综合练习。
1.度量生活中的角。
交流先学提纲
(1)教师利用天平(在天平两边托盘上的放轻重不同的砝码),使天平不平衡。
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角。
(2)学生举例,找找生活中见到的角。
(3)量出“想想做做”每一幅图中角的度数。
2、第13题。
独立完成。
比较估计与测量的结果。
2.度量平面图中的角。
(1)教师:
生活中有许多的角,平面图形中也有。
(2)引导学生量一量第12题中,每个平面图形每个角的度数。
(3)启发: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的层次和角度可能都不一样,只要正确,都应肯定。
交流:
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
问:
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
(三角形三个角的总度数是180,180÷3=60)
正方形每个角是90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110,六边形每个角是120。
补充:
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360÷4=90
说明通过计算,同样能得到每个角是90度。
考考大家,用分割成三角形,再算一算的方法,我们会检查出后面的图形中有的角是有误差的。
看谁爱动脑,课后可以试一试。
(4)估一估,量一量。
①估一估(引导学生观察第12题图):
图中的三个角哪个最大?
哪个最小?
三个角大约各是多少度?
(可引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为参照去估一估)
②量一量。
指出:
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但在制作的时候,它是有严格规定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三个角的度数:
90°º、55°、110°
3.探索与发现。
(思考题)
(1)引导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
(2)小组讨论,找一找其中蕴含的规律。
(3)全班交流。
经过纸上的2个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化3条(画一画);
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呢?
(学生动手试)
5个点呢?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
比如:
每个点都会有4次机会,5个点就会有5个4次机会,但都重复了一次,所以可以用5×4÷2=10来算
抽象:
点子数×(点子数-1)÷2=线数让学生记在书上。
用这个规律,算一算6个点的情况。
自己补充一题,算一算能画几条线。
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说一说。
五、作业
课内作业:
《补充习题》
课外作业:
《导学案》
教后反思
(第篇)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角的分类和画角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掌握直角、平角和周角间的大小关系。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先学导入:
(先学提纲)
1、你知道角分为哪几类吗?
你是怎样想的?
2、你会画一个50度的角吗?
你是怎么画的?
二、学情预判
三、探究交流:
1、你知道角分为哪几类吗?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吧。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
(1)强调:
钝角是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角。
判断:
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
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
(2)提问:
你能指出图中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平角的大小指的是哪一部分?
只画一条直线说它是平角行吗?
(3)提问:
你能指出图中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周角的大小指的是哪一部分?
只画一条射线说它是周角行吗?
(4)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1平角=()直角1周角=()平角=()直角。
3、画角。
提问:
你能画一个50度的角吗?
小结:
用量角器画角,先画一条射线,确定顶点和一条边,两重合(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已画的一条边重合),找刻度(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描点,连线。
小结:
跟量角的时候一样,画角时也要看准是哪圈的刻度线。
师巡视指导
强调:
0刻度线在内圈看内圈刻度,0刻度线在外圈看外圈刻度。
四、反馈完善:
1.完成练一练。
学生自练,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画的。
集体汇报,错误的同学找找错误的原因。
学生想到用目测的方法
2.完成“练习十四”1、2、3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第2、5题。
2、根据所给角的度数说说是什么角。
25°89°120°180°90°360°
教后反思
(第篇)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第1课时总第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用量角器及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用量角器及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用量角器及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填空:
(1)线段()端点,射线()端点,直线()端点。
(2)从一点画出两条()就组成一个角。
(3)在15°、150°、89°、60°、125°、270°中,锐角有()个,钝角有()个。
(4)将锐角、钝角、平角、直角、周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5)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二、基本练习
1.动手操作。
(1)第87页练习十四第5题。
用一张圆形纸对折两次,折成的角是直角。
把它打开,现在这个角是平角,它是由两个直角组成的,再把它打开是一个周角。
(2)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2.第87页练习十四第6题。
分一分,填一填
3.师生共同讨论第87页练习十四第8题。
(1)出示钟面,拨动分针,从指向12起各走了多少分钟?
形成的角各是什么角?
分别是多少度?
(2)出示钟面,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针和分针成什么角。
9时整,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角,是()度。
6时整,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角,是()度
2时整,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角,是()度
想:
我们已学习了周角,1周角=360°,那么整个钟面分成了12格,每格就是360÷12=30°,第一格1:
00时,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30°的锐角,2:
00时是60°的锐角……
5时整,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是()角,是()度。
提问:
你可以用刚才学的方法算出吗?
5×30°=150°
追问:
经过1小时,钟面上的时针旋转多少度?
分针旋转多少度?
(30°、360°)
4.完成第88页练习十四动手做
三、反馈完善
1.第87页练习十四第7题。
看图填一填。
独立完成。
并说说各是什么角。
2.第88页练习十四第9题.
用量角器分别画出65度、140度、155度的角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补充习题
2、时针走1小时,在钟面上转过的角是()°
分针走1小时,在钟面上转过的角是()°
教后反思
(第篇)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认识垂线第1课时总第教案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联系生活实例,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初步建立垂线的概念,认识垂足,能根据垂线的特征正确识别两天互相垂直的直线。
⒉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测量等活动中,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知道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3.使学生在认识垂线和点到直线距离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培养观察、操作、比较、想象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认识垂足,能根据垂线的特征正确识别两天互相垂直的直线
教学难点
认识垂足,能根据垂线的特征正确识别两天互相垂直的直线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先学导入:
(先学提纲)
预习例题6,说说什么是垂线?
你还知道了关于垂线的哪些知识?
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学情预判
三、探究交流:
(一)认识垂线。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⑴出示例6的场景图,说说每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
(2)结合场景图画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指出:
这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2、观察、比较、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明确:
每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成4个角,其中有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指出:
两条直线样交成直角时,我们就是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再观察几个图形,看两条相交的直线成不成直角。
提问:
哪几个图形里的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
图3的两条直线为什么不互相垂直?
指出图中谁是谁的垂线。
(3)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情景。
(二)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出示课本第90页中的图
说明:
从P点出向已知直线画了一条垂直的线段和几条不垂直的线段,请大家量一量,看哪一条最短?
学生总结性质
四、反馈完善:
1、完成90页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90页练一练第3题
3、完成94页练习十五第1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在图上标出来
4、完成94页练习十五第2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第篇)
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画垂线第1课时总第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垂直的认识。
在掌握垂直定义的基础上,学会利用三角板画垂线。
2、在掌握垂直定义的基础上,学会利用三角板画出各种不同位置的垂线。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利用三角板画出各种不同位置的垂线
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三角板画出各种不同位置的垂线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三角板画出各种不同位置的垂线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说说互相垂直的含义,并画出垂足。
指明口答并小结互相垂直的含义
二、探究交流:
1、老师:
你能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2、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在方格纸上画、用量角器画、用三角尺画)
明确:
画垂线的关键是要使画出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追问:
现在已经画好了一条,你能画出另外一条直线,使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
2、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出示图
A
(1)老师:
你能过直线上一点A画已知
直线的垂线吗?
先说一说,再试着动手画一画。
(2)交流方法。
先照样子画一画,再说说自己是怎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