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知识总结doc.docx
- 文档编号:30565139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20KB
社会学知识总结doc.docx
《社会学知识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知识总结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知识总结doc
社会学知识总结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填空/单选1“社会”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
2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4调查研究法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5社会结构反映的是社会(静态)的状况,同时又预示着(动态变迁)的趋势和内容。
13(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6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
(文化具有可习得性特征)。
7(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1950年,美国社会学家S.萨金特在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在,首次把(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角色扮演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生命历程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中,乔治米德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将“我”划分成“主我”和“客我”。
9(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10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11费孝通运用(比喻)的形式对“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柴火,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不同,我们的社会结构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是“差序格局”的社会。
12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14(变异的关系)。
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
15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共同体。
16科层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17马克斯.韦伯曾经对权威做过类型学上的划分,把权威分成(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合法权威)。
18(分层)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
19对西方分层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源头之一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创立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20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特别是沃思的观点,后来被成为(都市决定论)21传统人际互动中所必需的时间和场所被压缩甚至被取消了,身体的“缺场”取代了“在场”,说明了社区的文化具有超市空性。
22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标明。
23(社会控制)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其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提出来的。
2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是(伊丽莎白济贫法)25(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发展社会事业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
26、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从家庭中获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保障,如夫妻和成年成员承担着共创家庭经济成果、未成年子女的各种费用支付、赡养老人等责任,这些都属于家庭功能里面的(保障功能)2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分化虽然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分化,体现为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及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
28、社区研究方法人类生态学人类学社会体系(系统)的方法29、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主要表现是身体的缺场取代了在场,在虚拟社区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瞬间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互动。
多选1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2社会学研究的范式实证范式;解释范式;批判范式3社会的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4属于非评比性文化的有庆典方式、拜访方式、赠礼方式、玩笑方式、哀悼方式以及礼仪、禁忌、姿态、发式等等。
(所谓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这类文化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
)5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6社会化概念的三个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
7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第一阶段竞争;第二阶段冲突;第三阶段顺应;第四阶段同化8非正式群体的负功能抵制变革、目标冲突、遵从行为的问题、谣言问题9分层的方法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10分层的标准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以潜在地位为标准11中国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发挥城乡各自之优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12社会结构化的三种表现个人角色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地位的分化13文化控制手段的特征是非直接强制性、自觉性、广泛性(填空题)14社会团体工作的基本方法群体讨论、群体游戏、群体竞争15社会建设有关理论的三种类型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与狭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社会建设的操作性观点16、社会群体的类型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划分,外群体泛指群体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是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按照群体并非一些成员所属的群体,但是却被某些成员用其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17、当前家庭结构的类型
(1)核心家庭。
又称夫妻家庭,是指以一对夫妻为核心,与未婚子女或养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
是指父母或父母的某一方与一个已婚子女,或者还包括其他亲属一起居住,共同生活。
(3)联合家庭它是指父母或父母的某一方与多个已婚子女,或者还包括其他亲属一起居住,共同生活18、社会制度的构成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体系权威与地位结构社会机构与设施19、社会结构化的三种表现个人角色分化、社会组合分化、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地位的分化简答1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
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任职本领,十七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体系,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大量的发生在青年时期。
它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3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4逆向社会化。
逆向社会化在传统社会中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他们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接收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集合行为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说)⑴环境条件。
它是集合行为产生的背景,包括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
如没有一定的空间场地,群众就无法聚集,集合行为就不能产生,因此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剧场、街道、体育场往往成为突发性集合行为出现的地方。
⑵结构性压力。
这是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贫困、种族歧视、前途渺茫等社会因素对人们产生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促使人们自发的集体努力去解决问题。
⑶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要出现集合行为,人们还必须对他们的处境形成某种共同感受,对某些问题产生共同的看法,出现相似的普遍情绪。
⑷诱发因素。
集合行为的出现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线”,诱发因素的作用在于肯定人们中间已经存在的怀疑与不安,助长普遍性的社会情绪。
⑸行为动员。
这是在以上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传递信息和压力感,唤起大众情绪的行为。
这一工作可以使许多最初仅仅旁观的人,经过鼓动而成为实际的参与者,可以使原本松散的无组织群体产生一致行动的倾向。
⑹社会控制能力。
集合行为是否产生还要取决于社会控制得成败。
社会控制如果十分强大有力,就可阻止集合行为的发生;如果软弱无力,或者措施不当,集合行为就难以避免。
3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⑴初级社会群体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初级群体研究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一个热点,并且这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⑵成员有限。
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30人的小群体。
因为只有在小的群体中,人们之间才能进行比较深的交往,建立比较密切的感情联系。
人数过多,就必然发生次级关系,而失去初级群体的特征。
⑶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地面的面互动。
在人数较少的初级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
正是在交往中,成员对于彼此的言谈举止、性格特征都非常熟悉,从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⑷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分工,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关系。
一般说来,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个标志。
⑸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交往不止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关系上,而且富有“人情味”。
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成员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
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
⑹成员难以代替。
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是不能随意由另外一个人来代替的。
⑺群体整合程度高。
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其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度很高。
⑻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
成员的行为、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非正式手段来控制、维持。
4事业部结构的优点1可使组织最高领导层成为最强有力的决策机构;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3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发挥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5有利于总公司考核评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成果,促进各事业部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于利益的协调一致。
5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化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分化虽然发生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体现在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及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
在经济领域分化的推动下,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其他一切社会生活领域相继出现的分化过程,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出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
6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城市社区的特点恰恰相反)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留动;2经济活动简单;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7社会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功能2研究互动关系3研究社会场域8社会控制的过程1决策过程2实施环节3监控环节4反馈环节9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1就业保障机制2普遍保障制3以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的补偿值4储蓄基金制5雇主责任之按照韦伯的解释,理性主义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点1明确意识到行动的目的,把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做价值上的排序,并根据价值的大小对他们进行比较2预测并计算后果来权衡行动的必要性,考虑目的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效果负责3根据目的的选择手段,并对各自手段进行比较和选择,以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为标准4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严格的首尾一致性。
更具体说理性化应当考虑下列问题行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的。
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什么,那一种手段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以及行动的后果是什么。
10、角色冲突与协调
(1)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以及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部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3)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4)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得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扮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是一种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11、中国在推进城乡协调时,主要遵循的原则是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发挥城乡各自之优原则。
要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就要善于进行体制的创新。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协调城乡关系需要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地有利资源。
(4)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时牵动全局的工作,政府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同时也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2、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具有的特点(P258)
(1)经济不断而迅速的发展。
(2)经济结构的改变(3)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相互促进(4)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5)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也是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名词解释1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3自获角色又称自致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4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5外群体泛指内部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6参照群体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一般是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
7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将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的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
9水平分化指的是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情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10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11城市化其一是社会的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的过程,其二是指城市生活方式逐步成为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过程。
12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13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14、社会团体是指公民自愿组织,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种协会、学会、基金会,以及直接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的各种组织。
论述1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人类接受社会化的潜在能力)由于人脑在容量和结构上与其他东动物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人脑在功能上大大超过动物的脑,形成了人类具有接受社会化的一系列潜在能力。
这些潜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人类以高度进化的大脑机能为基础的,人类所具有的语言能力是人类个体接收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人们借助于口头、书面、手势等语言形式,才能传达信息,交流思想。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2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直接与语言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
3学习能力。
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表现出具有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学习能力。
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受到生理发育上的限制,有一段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育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2家庭功能中的保障功能所有成员都从家庭中或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保障。
夫妻和成年成员承担着共同创造家庭经济成果、未成年子女的各种费用支付、赡养老人等责任,并共同分享家庭成果。
家庭在发挥其物质生活的保障功能的同时,也在发挥着精神生活的功能夫妻之间之间的联体同心,家庭成员间的患难相扶,父母子女间及老人与后辈间的相互关爱、体贴、尊重和宽容等等,都是家庭成员在生活与休闲的直接交往中,获得最为生动和深刻的体验,家庭因而一向被人们视为获得宽松、慰藉、归宿感的避风港。
家庭的这种功能是任何其他社会单位都不能取代的。
当然,一个具体的家庭在感情或生活方面总会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协调和问题,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可以在习俗、规范、法制保障的范围内,通过家庭成员的平等协商、感情和意义的沟通,有家庭自身来进行调试和解决。
调试失败将导致家庭依法分立、夫妻离异、在混合家庭重组等。
但家庭仍然具有保障功能的意义。
家庭保障功能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道德意识和准则,而且是一种政治、法律制度。
3社会制度的构成p1971社会价值观2社会规范体系3权威与地位结构4社会机构与设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知识 总结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