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1.docx
- 文档编号:30561523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4.06KB
高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1.docx
《高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之文言文阅读专题1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创新题特训(时间:
90分钟 分值:
95分) 一点一滴,完善自我。
一、(2015·吉林省长春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
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
“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
“郎中令何为哭?
”遂曰:
“臣痛社稷危也!
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
“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王曰:
“不知也。
”曰: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
“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曰:
“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钅且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
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争:
争论
B.至于涕泣,蹇蹇亡已蹇蹇:
同“謇謇”,忠贞
C.渐渍邪恶所习渍:
沾染
D.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翕:
安定
解析:
通“诤”,规劝。
答案:
A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解析:
正确的断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
他敢于直言,以至昌邑王和国人都畏惧他。
B.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汉宣帝一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
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皇帝很高兴,赏赐黄金、加官晋爵。
C.龚遂一直忠诚于昌邑王刘贺。
刘贺即位仅27天,就因淫乱而被废黜,而原昌邑群臣都被处死,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被剃去头发服徭役。
D.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解析:
“汉宣帝初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一句表述有误,依据原文“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一句可知,汉宣帝初见龚遂时并不喜欢他,更谈不上赏识。
另外“加官晋爵”也错。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
“郎中令善愧人。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辟左右,遂曰:
“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面指责昌邑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离开,说:
“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
”
(2)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后),龚遂说:
“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
”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
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
侍奉昌邑王刘贺。
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龚遂为人忠诚厚道,刚毅有节操,在朝堂内对昌邑王进行规谏,在朝堂外批评昌邑王的太傅、丞相等左右大臣,引经据义,痛陈祸福,(有时甚至)到了落泪的地步,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
当面指责昌邑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离开,说:
“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
”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昌邑王曾经长期与养马驾车、宰杀牲畜的奴仆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龚遂入宫拜谒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
昌邑王说:
“郎中令为什么哭泣?
”龚遂说:
“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
希望(大王)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
”昌邑王让左右侍从回避(后),龚遂说:
“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
”昌邑王说:
“不知道。
”龚遂说:
“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
胶西王的所作所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
胶西王很喜欢他的谄谀之辞,曾经与他起居一处,只听侯得的话,以致落到亡国的下场。
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您不可以不谨慎啊。
请允许我选择一些通经术有品行的侍从郎官与您共处,平时起居多诵读《诗》《书》,熟悉礼仪,应该大有益处。
”昌邑王答应了。
(后来)赶上汉昭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承嗣即位,他原先的官属都征召入京。
昌邑王即位二十七天,最终因淫乱而被废黜。
原昌邑群臣因犯“陷大王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因为这)被杀掉的有二百多人,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被剃去头发服徭役。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止。
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
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皇帝召见时,见他身材矮小,宣帝自远处看见,认为龚遂与所听说的不符,心中对他有轻视之感,问龚遂:
“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使我不再忧虑呢?
”龚遂回答:
“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困,而(当地的)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渤海岸边耍弄耍弄罢了。
现在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
”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
“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行安抚。
”龚遂说:
“我听说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顺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才会达到目的。
我希望(到任后)丞相御史对我的工作暂时不要按常规加以限制,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
”宣帝答应了(这一要求),外加赏赐黄金给龚遂,还为他增派了驿车。
(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到了,(便)派兵来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并)传达文书命令所属的县把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都罢去。
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是盗贼。
龚遂单独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都散去了。
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行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渤海郡一带的风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枝,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亲自做表率。
追求俭朴的生活,鼓励老百姓务农。
(自此)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官民都富足充实。
诉讼停止了。
过了几年,宣帝因为龚遂年老不能担任公卿,让他担任水衡都尉一职。
宣帝很看重他,龚遂在官任上寿终。
二、(2015·山西省山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
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
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
允恭曰:
“苟活我,当助尔。
”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
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贼将害允恭,其予以告,因遁去。
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
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
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
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
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
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
允恭集水军,造轻舡,掩袭其首,斩之。
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
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
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
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
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
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
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大半,擒数百人。
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
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揖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
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
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
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
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
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允恭以策干之干:
干预
B.海贼子孙相袭袭:
继承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蹑:
追踪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据:
占据
解析:
干:
求见。
答案:
A
6.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是指男子20岁。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枭首”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即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C.“三鼓”有多种含义,既指三度击鼓,又指三更。
在文中的含义应为后者。
D.“胁从”是指胁迫相从,句子的意思是“当地人多被胁迫跟从”。
解析:
在文中的含义应为前者。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
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
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经过杨允恭的改革以后,江、浙所运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来,由淮、泗运送到京城,这个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供米达到六百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
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解析:
“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没有根据,捉住李自荣的是允升、允元兄弟。
答案:
D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杨允恭暗中结识贼寇首领的儿子、天天跟他喝酒赌博,假装不赢,用钱财来满足他,让他窥探贼人。
(2)到临江军,选健壮的士兵带着小船探访下江贼寇停息的地方,夜里从军城出发。
参考译文:
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
杨允恭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
乾德年间,朝廷的军队平定蜀地,盗贼暗地里滋生出来,杨允恭才二十岁,率领乡里的年轻子弟在清泉乡筑起营垒(防备盗贼),被贼捉住,将要杀他。
杨允恭说:
“如果你让我活下来,我会帮助你。
”贼寇一向知道他是豪富家子弟,于是放了他。
杨允恭暗中结识贼寇首领的儿子、天天跟他喝酒赌博,假装不赢,用钱财来满足他,让他窥探贼人。
贼寇将要害允恭,贼寇首领的儿子把这件事告诉杨允恭,杨允恭于是逃走。
内客省使丁德裕讨伐贼寇到了汉州,杨允恭带简策去求见,被任命为绵、汉招收巡检,贼寇平定后,补授殿前承旨的职务。
太平兴国年间,以殿直(皇帝侍从官)的身份管理广州对外贸易事务。
从南汉之后,海盗父子相承,规模大的有几百人,各州县深以为苦。
杨允恭趁往朝廷运送物品的机会入朝上奏这件事,太宗就命令他做广、连都巡检使。
又因为贩卖海盐的贼寇进入岭北,老百姓违反禁令(私自买卖)的人很多,于是请求把大庾县设为军,用官车装盐去卖。
皇帝下诏(把大庾县)设为南安军,从此以后违反禁令的人少了。
有个姓叶的贼寇,手下有五百多人,在海上为非作歹。
杨允恭集聚水军,造轻船,偷袭贼寇的首领,斩杀了他。
贼寇余党放弃船只逃跑,躲藏到山谷中,杨允恭伐木开道,把他们都歼灭了。
贼寇每遇到风浪巨大的时候,就逃到海上的洲岛之间停息。
杨允恭率领士兵渡海追击,把贼寇几乎全部捉拿,贼寇都望风溃逃。
又追到漳州、泉州贼寇停息的地方,把他们先前抢来的男女六十多人全都解救出来让他们回家。
当时沿江多有贼寇,朝廷命令他管理江南水运,于是捉拿贼寇。
到临江军,选健壮的士兵带着小船探访下江贼寇停息的地方,夜里从军城出发,三鼓时,遇到一百多贼寇,和贼寇长时间交战,把他们都消灭了。
又快速赶到通州境内追击海贼,贼寇把许多船系在一起,张开帷幕,发射劲弩、短炮。
杨允恭兵刃指向的地方,多被帷幕缠绕,炮打中了杨允恭的左肩,血流到衣袖,神色更显勇敢。
慢慢地派擅长游泳的人用绳子连着铁钩散乱地投掷,弄坏了帷幕,士兵们争着向前,贼寇跳到水里死掉的有一大半,捉拿了几百人。
从此江路没有被抢掠的担忧。
在此之前,三路转运使各自管理着自己的区域,有时仓库积压太多,但是士兵和船只不能供给,虽然用官钱雇百姓来拉船,可是当地人害怕这种差事,因此每年进献供米,不超过三百万。
杨允恭把三路的船只、士兵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登记起来,让各个州选择小吏,都召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
江、浙所运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来,由淮、泗运送到京城,这个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供米达到六百万。
杨允恭有胆识才干,能用策略捕拿贼寇。
王小波作乱的时候,李顺的哥哥李自荣占据绵竹,当地人多被胁迫跟从。
杨允恭的哥哥允升和弟弟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又做朝廷军队的向导,捉住李自荣到剑门献给朝廷。
王继恩向朝廷上奏这件事,皇帝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任命允升为绵竹县令,允元为什邡县令。
三、(2015·河南省中原名校第一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
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
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
昌期愤,语朝士曰:
“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
”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
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昌期。
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
天启元年还朝,一燝以次辅当国。
其冬,首辅叶向高至。
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
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燝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
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
向高怫然曰:
“上所传,何敢不奉?
”昌期曰:
“公,三朝老臣。
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
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
”向高默然。
昌期因备言一燝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
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
“谁为此言以误公?
可斩也。
”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
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
及向高去,韩爌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爌皆具揭恳留。
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
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
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
忠贤恨不置。
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
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
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 讦:
攻击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元:
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疾:
痛恨
D.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沮:
阻止
解析:
元:
首要。
答案:
B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答案:
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
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
魏忠贤指使人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燝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
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
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解析:
“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为“传旨准许流放”。
答案:
B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参考译文: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
作诸生时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这时年龄已五十二岁了。
张差梃击东宫事件,刘廷元首先说是疯癫,刘光复附和他,上疏攻击揭发的人,说不应当惊诧地把它当作奇货,以此取得首功。
缪昌期愤怒,对朝士说:
“奸徒攻击东宫太子,这是何等大事,却用‘疯癫’二字庇护天下的乱臣贼子,用‘奇货元功’四字辱没天下的忠臣义士!
”刘廷元之流听到他的话,深深地忌恨他。
给事中刘文炳弹劾大学士吴道南,于是暗中诋毁缪昌期。
当时他刚任检讨,刘文炳第二次上疏公开攻击,缪昌期就称病离职了。
天启元年缪昌期回到朝廷。
刘一燝以次辅当权。
这年冬天,首辅叶向高到任。
小人向叶向高离间刘一燝,说刘一燝想阻止他来京,叶向高不高兴。
恰逢给事中孙杰秉承魏忠贤旨意,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
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叶向高生气地说:
“皇上所传,怎敢不遵奉?
”缪昌期说:
“你是三朝老臣。
刚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争,一定能成功。
如果一传旨就流放两位大臣,以后天子行事不加节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
”叶向高沉默不语。
缪昌期于是详细陈说刘一燝质朴正直没有其他企图,叶向高怒意稍微缓解。
恰逢顾大章也为此事向叶向高进言,刘一燝才得以平安离去。
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呈上,缪昌期正好拜见叶向高。
叶向高说:
“杨先生这奏疏太轻率。
魏忠贤在皇上面前时有扶正,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在皇上的身边?
”缪昌期惊愕地说:
“谁说这样的话来误导你?
可以处斩。
”于是叶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请求皇帝允许魏忠贤辞去,魏忠贤大怒。
恰逢有人说杨涟的奏疏是缪昌期代为起草的,魏忠贤于是对他深恨不可解。
到叶向高离去,韩爌执政,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韩爌都写揭帖恳留。
魏忠贤和他的同党认为实际上是缪昌期在左右他们。
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天启五年春天,缪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讼词牵连,被削去官职传讯审问。
魏忠贤怨恨不能解除。
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谴责缪昌期已经削去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车延请宾客,命令缇骑逮捕审问。
过了一个月,又把他列入李实疏中,投入钦犯牢狱。
四月底,死在狱中。
四、(2015·云南省师大附中适应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9分)
云南,滇国也。
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
蜀汉置云南郡。
隋置昆州,唐仍之。
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
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遂世其地。
元初,置鄯阐万户府。
既改置中庆路,封子忽哥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孙守其土。
忽哥死,其子嗣封为梁王。
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
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
“此令旨也。
”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
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
数传而西平①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②也。
孝宗以为然,许之。
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
诸土司之进止予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文 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