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册语文书复习》学案.docx
- 文档编号:30559249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8.65KB
《第3册语文书复习》学案.docx
《《第3册语文书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册语文书复习》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册语文书复习》学案
第三册语文书复习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文学常识:
当代作家,原名。
代表作长篇小说、。
泰戈尔,(国籍)诗人、文学家,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也是首个亚洲人),著有。
川端康成,(国籍)现当代小说家,著有。
海明威,(国籍)作家,著有。
体裁:
书信体散文
题解:
示:
(解释)
主旨:
本文采用体的写法,通过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经验,充溢着深厚的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
人生境界:
、、
读书方法:
一要,二要,三要
写作特色:
1.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与传神之处进行细节描写,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
2.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中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3.为文率真,语言洗练简洁,富含哲理,感情深沉真挚,。
2、《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文学常识:
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国,后入瑞士籍,代表作,另有作品《彼得·卡门青特》等。
1946年获奖。
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但丁,(国籍)诗人,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留名后世。
体裁:
议论性散文
主旨:
文章通过探讨有关的话题,论述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的作用,劝说了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写作特色:
1.构思精细巧妙,层层推进,条理清晰。
文章由教养的目的谈起,呼应题目,进而谈提高教养的途径,怎样提高教养(教养的选择,教养的前提),再谈教养的发展,层层递进,脉络清晰。
层层递进: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2.运用对比、比喻说理。
*3、《幼学纪事》——于是之
文学常识:
作者:
于是之,话剧表演艺术家。
苏门四学士:
莫里哀,国喜剧作家,剧本有、;雨果,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关注P9注4P13注2
解题:
“纪”同“记”,有“记载”的意思。
体裁:
叙事散文
主旨:
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经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写作特色:
1.语言特色:
轻松的幽默,含泪的微笑。
如何体现幽默:
①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②故意将笑话说得十分严肃
2.表现手法:
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①恶劣的政治制度――好老师、朋友;②“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③花钱旷课的学子――;④法兰西文学――、“雅人”——“俗人”等
4、《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文学常识: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是他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白莽,原名,笔名,现代诗人,中共党员。
主要作品有(选入课本),《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他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诗人。
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文体:
序,又名“”“前言”“引言”,一般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
作者自己写的叫“”,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以上所说的属“书序”,还有单独成文的序文,如“”。
本文是“”。
主旨:
通过为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介绍白莽诗歌的独特价值,高度肯定了诗集的战斗精神、白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表达鲁迅对白莽的怀念之情。
线索:
(回忆、思念;愤懑)跳出惆怅(赞美、信心)
写作特色:
精练的语言、浓郁的抒情(炽热、深沉)以及强烈的节奏感(“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述形式)。
关于整散结合:
所谓整句是指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补的句子,具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感情。
句、句、句等属于整句。
散句是相对于整句而言的,它不讲究整齐和对称,长短自由,结构多样,更富灵活性,也更适合表达复杂的内容。
整散句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形式上,使感情的抒写,读来别有韵味,形成。
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散中有整,则可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鉴赏第四段:
注意:
点明哪是整句、哪是散句,分别结合内容分析作用,最后合在一处。
5、《无韵之<离骚>》——资中筠
文学常识:
选自《学海岸边》。
资中筠(1930-),著名历史学家,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P21注3(背一背)
体裁:
书评(属议论文)
主旨:
以“太史公文章之‘奇气’所在”为视角,以《》为材料,结合司马迁的人生境遇,并借鉴鲁迅的经典评述“无韵之离骚”深入解读,层层分析,揭示出“
的太史公笔法的艺术价值,以及太史公自称的“,,”的修史思想。
关注:
太史公笔法的最精髓在于——实录精神与批判精神辨证统一的精义。
写作特色:
选材精当,叙引(增强可信度)交互,感议结合,感染力强。
选择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和《孝武本纪》来证明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僧的奇特笔法。
*6、《密室的生活》——迈耶·莱文
文学常识:
迈耶·莱文,美国作家,创作关于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小说。
代表作《非法移民》。
体裁:
书评(属议论文)
主旨:
本文通过对一个青春期女孩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成长的评述,揭示了战中的社会关系,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表达了纳粹屠犹的血腥,展示了犹太人经受的非人折磨,体现出了犹太民族的一些民族特征
写作特色:
内容“真”。
感情“善”。
架构“实”。
可用作作文的角度:
人类面对残酷强权的恐惧和不幸,所要保有的希望和乐观。
如何在苦难的折磨中坚守对人类价值的执着。
今天对生命存疑的人们是最有力的答案。
在厄运中用生命记录情感和思考。
在厄运中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
在厄运中的坚忍和勇气。
在厄运中对人性善的深信不疑。
7、《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文学常识:
赵鑫珊,当代学者、散文家。
本文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籍德国犹太人。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莫扎特是杰出的(国籍)作曲家;巴赫是国作曲家;贝多芬是国作曲家。
歌德是国伟大的主义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小说,长篇叙事诗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纪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
凡·高是伟大的(国籍)画家,代表作有、《星夜》等。
陈子昂是朝文学家,代表作是。
主旨:
文章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指出,从而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
写作特色:
1.旁征博引,内容丰富,但梳理得有条不紊。
2.语言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精炼深邃。
8、《说数》——沈致远
文学常识:
沈致远,著名物理学家。
同时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
代表作《科学是美丽的》
*关注P36注1、2(背一背)
主旨:
本文以为文章结构的线索,主要讲了自然数、负数、零、整数、分数、无理数、虚数和复数等数的知识和概念,单纯地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本文洋溢着浓厚的文学色彩,新颖的修辞、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诗歌、亲切的口吻、说明方法的灵活多样,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数的奇妙世界。
写作特色:
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的运用。
引用:
引用诗词能使文章生色、读者生趣。
冶真善美于一炉,乃科学散文之真谛。
拟人:
如:
。
将较抽象的对象比拟为熟悉的具体事物,有便于理解的作用;而且运用得当,也可以增添文采。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
说明方法:
、、;
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操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9、《自然笔记》——杨文丰
文学常识:
杨文丰,散文家。
文体:
科学随笔
主旨:
作者以细致的科学观察和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地描述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流动,以及光照、降雨的作用和异象。
他凭卓越的想象力,以美妙而丰富的联想、华丽而灵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种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瑰丽雄奇的景观,描绘得有声有色,在传授自然科学常识的同时,又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享受。
写作特色:
1.语言生动精彩:
修辞手法、巧用类比、整散结合、蕴含哲理。
2.文学性与科学性巧妙融合。
10、《想北平》——老舍
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字,北京人,被授予“”称号。
代表性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
文体:
散文(怀乡之作)
主旨:
作者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通过的对比,以舒缓平淡的文字,深深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
写作特色:
1.对比衬托的手法
本文以巴黎“”与北平“”、以巴黎的布局“”、以与“北京的玉李带着一层白霜儿”等形成对比,表现北平的特点,折射地是老舍对北平平民生活的眷恋。
2.细节描写
以“”和“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这些细节描写用以展现北平这一特点。
强调北平虽然是个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
3.语言特点:
幽默诙谐,京腔十足;平淡自然,通俗简洁
以“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非常俏皮,但通过这两件典型的事物的,透射的是,也流露了。
又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平淡似水如菊,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昂扬的赞美,仅仅借此表现对北平的。
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以“要落泪,真想念北平呀!
”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04春卷)(3点)
11、《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文学常识:
冯友兰,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
,字鹤卿,号孑民,近代著名教育家,校长,提倡“”,主张对新旧思想“”,使该校成为运动的发祥地。
文体:
回忆散文
主旨:
本文是回忆大教育家的一篇散文,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先生的几件往事以及蔡先生在主持北大工作时的重要举措,勾勒了校长的,表现其“”的人格魅力与“”的教育思想,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蔡先生的
之情。
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
如:
用三件与蔡先生交往的平凡琐事,表现其“”的人格魅力。
且多年之后,先生之态度、言辞、教诲仍历历在目,足见蔡先生对作者的感化,作者更从蔡先生身上领悟了“”的中国哲学思想,从平凡之事、平实之文中,益见蔡先生人格的伟大。
2.叙议结合
如:
在谈及蔡先生“”的教育思想时,先记叙其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和不分资历、派别聘请知名学者,进而分析这种教育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积极作用即引发了新文化运动,把北大变为真正的学府,以此证明蔡元培先生是真正的“大教育家”。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蔡孑民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
,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格调。
中年教育工作者的一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又通过侧面描写,表现蔡先生的人格魅力。
*12、《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文学常识:
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主旨: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地展开联想,抒发感慨,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
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
的感慨,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
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
写作特色:
1.文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富表现力。
作者善于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绪。
2.运用象征手法,以旺盛生长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韶光流逝的感怀。
3.文章情感发展变化曲折有致(→→期待、憧憬中带着怀念)
4.结句作用:
*13、《漫谈散文》——季羡林
文学常识:
季羡林,学者、教授,著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
*关注P54注③④、P57注①
主旨:
本文围绕季羡林个人对散文的偏爱和偏见,撷取古今中外优秀散文例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介绍自己心目中的散文。
作者严谨有率真,让读者明白散文之“散”不是松松散散,随笔之“随”不是随随便便。
作者理想的散文是(原文):
提出优秀散文的标准应该是:
1.内容上:
。
2.形式上:
散文或随笔,多半是结构严谨之作,最主要体现于。
3.散文风格可多样,忌平板。
写作特色:
语言朴拙平实,犹如面对老友娓娓而谈,温和亲切;行文穿插文言词藻,妙趣横生;结构谨严。
14、《诸子喻山水》
文学常识:
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政治家,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政治核心是“”、“”。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散文集,“论”即选择摘录之意,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孟子名,字,(时代)人,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重要代表,有“亚圣”之称。
主要思想“民贵君轻”即“,,”,主张“”,与荀子“”截然相反。
3.老子,即,姓,名,字伯阳,时期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又名。
4.韩非,末期人,著名思想家,荀子学生,家的代表人物,著作有。
5.《孙子》又称,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
作者,字,时期军事家,家的代表人物。
6.管仲名,字仲,时期著名政治家,曾辅佐齐桓公成立霸业,使齐国成为“”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是管仲学派学术成果的总结,西汉刘向校勘。
流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张
儒家
孔子
《》
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孟子
《》
荀子(荀况)
《》
道家
老子
《》
主张:
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政治理想: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庄子
《》
法家
韩非子
《》
以法治国
墨家
墨子(墨翟)
《墨子》
、
兵家
《孙子兵法》
(战国)
《》
纵横家
(合纵)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六国(齐楚燕赵韩魏)联合抗秦
(连横)
秦与六国交好
杂家
《吕氏春秋》
兼儒墨、合名法
农家
名家
阴阳家
主旨:
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
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
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士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第八章:
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并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甘处众人之下、思想清明深邃、待人和善仁慈、言谈恪守信用、从政善于治理、办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
他们具有不争的美德,而能做到没有过失。
《老子》第六十六章:
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把“水”德视为最高的德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写作特色:
善于
文章以山水的种种物象来比喻人生体验和感悟,从而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15、《秋水(节选)》——庄子
文学常识:
庄子,名,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一书,唐代以后又称,书中有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等。
该书散文是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
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关注P66注⑨、P67注
文体:
议论性散文、
本文的成语:
:
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抬头仰视的样子。
: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
被学者或行家讥笑。
亦作“见笑大方”
主旨:
文章通过黄河、北海、天地以及人与万物的对比,旨在宣扬相对主义思想。
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上进,才能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道家思想:
本文论述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人的认识受环境制约,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道家看来,世间任何事物,无论大小、多少、长短、有无、贵贱、是非、善恶、得失、生死等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确定的,完全在于从什么角度去看。
现实意义(寓意):
①
②
③
写作特色:
1.形象化的议论,善于
巧用比喻说理:
用“井蛙”、“夏虫”、“曲士”设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
的制约。
景色描写中说理:
写黄河,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浩淼无际,茫茫无涯,意境开阔。
河流景色与大海景色的对照描写中寄寓有认识有限,知识无限的哲理。
2.层递式的论证方法
层递式的严整结构——文章前一段的描述为后一段说理作铺垫,且说理层层递进:
由
到,再到天地,由天地到,再到,到个人,是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说理过程。
3.气势充沛的语言
本文语言气势充沛,一方面来自文章本身说理的逻辑力量,另一方面也在于语言技巧的配合——、、等的使用。
16、《前赤壁赋》——苏轼
文学常识:
选自《》,作者苏轼,字,号,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之一。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和其父、弟并称“三苏”。
书法与蔡襄、、米芾合称“宋四家”;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一改词的婉约,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作品被编入教材的还有山水游记,词。
朔:
、望:
、既望:
、晦:
文体:
赋――是一种,的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有时虚设主客,通过、的方式阐述观点。
编入教材的还有、。
主旨:
苏轼被贬黄州,夜游赤壁,以风、水、月为主景,以泛舟赤壁过程中的感情起伏为主线,抒发超然之乐,借箫声之悲感叹,表达了情怀。
感情线索:
————
写作特色:
1.整散结合(语言特点)
全文以散句为主,兼用骈句,如“”等语句,整齐中显自由。
行文放纵自如,增加了赋文的美和美,读起来抑扬顿挫,诗味浓郁。
2.情、景、理有机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叙事、、议论)综合运用,具理趣之美
全文以风、水、月为描写主景,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一体。
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情、景、理水乳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赋的传统表现手法
实质:
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
作用:
文势形成波澜,将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强艺术表达效果。
名句积累: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7、《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文学常识:
选自《》(命名原因:
),王安石,字,号,封荆国公,世称。
谥“”,又称。
政治家、文学家。
之一。
政治上提出变法主张,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个人名句:
,祖宗不足法,
本文是一篇游记,其余如高中《》,初中《》也是游记。
“阴阳”:
谓之“阴”,谓之“阳”
主旨:
作者借记叙王安石和两位朋友及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的经过,因事说理,借游记写感想,说明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要有“”的态度,而不要浅尝辄止,人云亦云。
写作特色: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前半部分写游褒禅山的过程,后半部分由叙事带出议论,重在谈道理。
作者借游褒禅山的途中发生的事,以致没有尽兴游山,阐述了两条哲理。
作者因事说理,叙议结合,记游的内容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议论是记游的理性概括和深化,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叙事增加了思想深度。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运用对比,使后文议论不显生硬
前洞“”——后洞“”;前洞“”——后洞“”;“予所至”之浅——“好游者”;进洞时“”的欣喜之情——出洞后因“
”的懊悔心情。
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作者的议论。
显得文章流畅自如。
注意:
一般游记的特色:
A、记叙多,议论少 B、绘声绘色描摹景物、记叙游程。
本文特色:
A、记叙少,议论多 B、因事说理,侧重于抒发感慨
18、《宋词四首》
文学常识:
柳永,词人,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原名,字。
后改名永,字。
排行第七,又称。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有《集》
秦观,字,号,“”之一。
北宋著派词人,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代表作《》。
有集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册语文书复习 语文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