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
- 文档编号:30552998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7.31KB
济南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
《济南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济南2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
“猫,猫!
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我们一家不喜欢这只小猫?
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作者说: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
(4)请结合全文,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长得不好看;不活泼,性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
(2)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3)“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4)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
(5)“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解析】【分析】
(1)细读文本从“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概括出:
长得不好看;从“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以概括出:
不活泼性格忧郁;从“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可以概括出:
懒惰,不捉老鼠。
(2)把“我的虐待”比作“针”,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作者在弄清真相时,有一段心理描写,“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难过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二是我想补救,但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4)“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懊悔,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又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5)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由结尾“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可以看出“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故答案为:
⑴长得不好看;不活泼,性格忧郁;懒惰,不捉老鼠;
⑵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⑶“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⑷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
⑸“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及突出表现的内容。
⑶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⑷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思路:
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
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
总结全文,突出心。
结尾的话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⑸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解题思路:
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现代文阅读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小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像……。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
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
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我忽然想起:
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
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选文第一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
并请举例说明其作用。
(2)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
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4)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
“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
【答案】
(1)视觉:
“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
“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
“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2)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3)“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4)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文章第一段内容可知,“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是作者看到的,属于视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是作者听到的,属于听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是作者皮肤感觉到的,属于触觉。
(2)解答此题,注意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半夜,此时周围的环境非常寂静,地点是山谷中,山谷里会有各种声音:
风声、水流的声音、林木呼啸的声音等,这些声音有远的,有近的,有大的,有小的,再加上山谷的回音,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听起来就会引起人的各种联想。
因此并不矛盾,而是作者真实的感受。
(3)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理解,这篇文章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非常的高、陡、险,但红军战士不怕这些困难,而是争先恐后地翻山,看谁最先翻过去。
因此“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4)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理解,红军战士在翻阅老山界的过程中,面临着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了翻越老山界的任务,因此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可知,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故答案为:
⑴视觉:
“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
“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
“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⑵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⑶“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⑷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文章调动的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心脑的思考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能力。
理解文章的语句要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理解,因此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此段内容,理解语境。
语境理解之后就能正确地理解具体语句了。
(3)此题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词语的赏析一般要求赏析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赏析词语时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词语对表现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此基础上分析语句的深层内涵。
筛选信息题比较简单,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并从中筛选合适的信息即可。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跑着跑着就到了
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
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参加短跑比赛。
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
“万米越野赛,你也要参加!
”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
“万米?
我不擅长长跑啊!
”老师笑笑说:
“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
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
跑到哪儿算哪儿吧。
因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
跑了一段以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
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
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
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
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
我对自己说:
“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
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
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开始冲刺。
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
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
这是真的吗?
周围响起欢呼声,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
“好样的!
让我刮目相看!
”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
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
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
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
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
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报刊,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
就这样,我写着写着,真的闻到了像酒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
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
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
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
“写下去!
”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
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
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
“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这辈子就值了!
”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
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
(1)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虽然擅长短跑,但是却参加了长跑比赛,并获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B. “我”无意间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作,却意外的获得了成功。
C. “我”的朋友也没有远大的梦想,但是却也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
D. 莫言小时候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梦想,只是想吃饱成家罢了。
(2)如何理解下面的划线词的意思?
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3)请赏析文中的两处“文字的馨香”。
(4)如何理解标题“跑着跑着就到了”,请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说说。
【答案】
(1)B
(2)望其项背的本意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在否定句中。
在文中“难以望其项背”则是指我认为作为短跑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是很难超越那些长跑健将的。
(3)第一个是指在报刊上闻到的油墨的香味,第二个是指从中感到的满足,沉静在写作的世界中的一种幸福。
(4)一方面文章主要记叙了有关跑步的事情,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做某事,又坚持完成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主题;由此,标题统领了全篇,结构清晰。
【解析】【分析】
(1)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辨析。
根据“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
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判断,B项“无意间、意外的获得了成功”的说法有误,故选B。
(2)解释词语,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
望其项背的本意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在否定句中。
在文中“难以望其项背”则是指我认为作为短跑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是很难超越那些长跑健将的。
(3)先解释词句的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第一个指真实的气味和嗅觉的感受,是指在报刊上闻到的油墨的香味,第二个是心理的感受,指从中感到的满足,沉静在写作的世界中的一种幸福。
(4)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
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我”上学时参加不擅长的长跑比赛时获得了第一名的事,以及“我”的写作之路就是不知不觉坚持下来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去做一件事,往往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
题目含义和作用:
一方面文章主要记叙了有关跑步的事情,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做某事,又坚持完成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主题;由此,标题统领了全篇,结构清晰。
故答案为:
(1)B
(2)望其项背的本意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在否定句中。
在文中“难以望其项背”则是指我认为作为短跑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是很难超越那些长跑健将的。
(3)第一个是指在报刊上闻到的油墨的香味,第二个是指从中感到的满足,沉静在写作的世界中的一种幸福。
(4)一方面文章主要记叙了有关跑步的事情,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常常是在不经意间做某事,又坚持完成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主题;由此,标题统领了全篇,结构清晰。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提取段落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比照判断正误,归纳辨析。
B项不合文意。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和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难以望其项背”则是指我认为作为短跑运动员,在长跑项目中是很难超越那些长跑健将的。
(3)本题考查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答题时应注意,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字面含义:
报刊上闻到的油墨的香味,深层含义:
感到的满足和幸福。
(4)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综合分析在全文中的作用,从新颖、线索、刻画人物、概括中心、总领全文等角度结合内容分析。
4.现代文阅读阅读《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
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②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
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
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
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③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④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
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⑤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6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
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
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
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科学家发现,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南 年级 初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