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30543062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8.11KB
观察物体教学实录.docx
《观察物体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物体教学实录
《观察物体》
——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向学生渗透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和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
喜欢。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
想。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生:
不对。
师:
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生:
因为这些人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错了。
生:
因为这些人没摸大象的整体,就说自己摸到了什么,所以就错了。
师:
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
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
想。
师:
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
你们喜欢吗?
生:
喜欢。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
(学生活动)
师:
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生:
第一幅和我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
师:
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
这是小狗的正面。
(生说师板书:
正面)
师:
是什么样子的?
生:
有两个大耳朵,还能看见两条前腿。
生:
还有两个大眼睛,两个眼眉。
生:
还有一张嘴和几根胡须。
师:
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
请举起手来。
师:
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正面,那其他同学呢?
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
生:
我看见了小狗的后面。
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后面)
师:
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
(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
我看见了小狗向上翘的尾巴。
生:
我看见了小狗的两条后腿,和上面的斑纹。
生:
从后面也能看见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师:
谁也观察到了小狗的后面?
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
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生:
侧面。
师:
(板书:
侧面)
师:
是哪一幅图?
说说是什么样的?
生:
我只能看见小狗的一只耳朵。
生:
我能看见小狗的一条前腿和一条后腿。
生:
我看见小狗的身上有许多的斑纹。
生:
它的脑袋后面还有一个吹气孔。
师: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生:
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
师: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
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生:
想。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
(生活动)
师:
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
谁来说一说?
生:
汇报自己看见的样子。
师:
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
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
生:
观察后汇报。
师:
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生:
不一样。
师:
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生:
要对物体的每一个面都进行观察。
生:
要全面地看一看物体。
师: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
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
(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
正面。
师:
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他的脸和红领巾。
师:
(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生:
我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脸和红领巾。
生:
我也看见了她的正面,看见了她的两个胳膊。
生:
我看见了她的侧面,看见了她的一个胳膊
生:
从她的侧面,还能看见她的小辫和头花。
生:
我看见了她的后面,能看见她的小辫和两个耳朵。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
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生:
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
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生:
观察过。
师:
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
是什么样子的?
生:
我观察的是数学书的正面。
师:
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
看到数学书正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
把正面的图片对应黑板上的板书贴上。
师:
谁还能说一说?
生:
汇报后选图片。
师:
贴图片。
师:
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
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
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
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
(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生:
(猜测是谁。
)
师:
为什么这么难猜?
生:
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后面。
师:
(课件)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
生:
侧面。
师:
能猜出来吗?
生:
(猜)
师:
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
生:
正面。
师:
他是谁?
生:
李奉泽。
师:
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
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
为什么?
生:
音乐老师能看见钢琴的正面,因为老师坐在钢琴的前面。
(课件演示)
生:
唱歌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侧面,因为他站在钢琴的侧面。
(课件演示)
生:
跳舞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后面,因为她正在钢琴的后面跳舞呢。
(课件演示)
生:
欣赏的同学能看见钢琴的上面,因为他扒在了钢琴的上面。
(课件演示)
师:
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
(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前面。
生:
因为照片上是班级的后面,只有站在前面才能看见后面。
师:
这一张呢?
(课件)
生:
这张老师是站在教室的侧面拍的,因为拍的是我们的侧面。
生:
还能看见教室侧面的大窗户。
师:
这一张呢?
(课件)
生:
这张老师是站在后面拍的。
因为能看见教室的前面。
生:
因为拍的是我们的后面。
师:
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
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
生:
想。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生:
愿意。
师:
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
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
你们学会了吗?
生:
学会了。
师:
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
站在老师的前面。
师:
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生: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拍照。
师:
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
生:
站在老师的侧面。
师:
谁来给老师照?
生:
拍照。
师:
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
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
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
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
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
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
(课件)
师:
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生:
喜欢。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生:
因为他站在了山里,看不见山的整体了。
师:
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六、总结评价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生:
开心。
师:
有哪些收获呢?
生:
我学会了怎么观察物体。
生:
我知道了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要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
生:
我还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师: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师:
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察 物体 教学 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