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30537355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98
- 大小:98.39KB
项目名称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docx
《项目名称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名称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名称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
二十、项目名称:
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
推荐奖种: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推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林业科学技术—森林培育技术—造林技术领域。
课题组提出采用凋落物的养分循环、叶片养分内循环及阔叶树自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了千年桐人工林养分归还特征及自肥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千年桐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首次对千年桐人工林的凋落物数量、凋落物月动态变化、凋落叶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凋落叶中养分含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其结果用于闽北地区杉木千年桐混交林营造的实践中达到理想效果。
2、千年桐凋落叶分解及混合分解速率研究:
首次进行了千年桐叶分解试验,研究了千年桐与毛竹凋落叶以多种比例混合的分解效果。
不同混合比例分解模式的月失重率变化各异,不同混合比例对分解后期凋落物的残留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混合分解过程的变化信息为营造千年桐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
3、千年桐凋落叶分解及混合分解养分归还研究:
首次研究了千年桐叶分解以及不同混合比例分解模式过程中,多种养分元素的月动态变化以及养分元素的释放/富集规律,对制定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对千年桐人工林的立地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千年桐凋落物分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首次研究了千年桐凋落叶分解以及不同混合比例分解对千年桐人工林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分解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表土层形成较强的酶活区。
为研究千年桐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中土壤肥力状况提供基础资料,也为构建合理的千年桐混交林模式提供依据。
5、千年桐凋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首次对千年桐凋落物的持水量动态变化、持水率以及最大持水量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林地的保墒能力提供参考。
6、研究揭示了落叶树种千年桐具有比常绿树种更高的养分利用率,即较强的自肥能力。
发现了千年桐具有较高的内吸收率,可以通过提高其养分的转移,克服不良生境影响,这为千年桐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生态修复林的营造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解决针叶树种连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提供了新的办法。
主要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林晗、洪滔、陈辉、吴承祯、李键、谢安强、陈建忠、颜欢欢、贾兰霞、洪伟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LinHan,HongTao,WuChengzhen,ChenHui,ChenCan,LiJian,LinYongming,FangHailan.MonthlyvariationinlitterfallandtheamountofnutrientsinanAleuritesmontanaplantation[J].ForestryStudiesinChina,2012,14
(1):
30-35.
2、林晗,陈辉,吴承祯,洪滔,谢安强.千年桐与毛竹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18(4):
1-7.
3、颜欢欢,吴承祯,洪伟,林勇明,洪滔,林晗,李键,陈灿.千年桐生态林近自然经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3(3):
321-325.
4、颜欢欢,吴承祯,洪伟,林勇明,洪滔,林晗,李键,陈灿.千年桐生态林近自然经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34(3):
1-6.
5、贾兰霞,洪滔,陈建忠,刘剑斌,林晗,洪伟.千年桐人工林林隙特征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34
(2):
109-112.
推广应用情况:
本研究自2009年以来,在福建省建阳市林业局、南平市林业局、福州市林业局、三明市林业局、福建省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千年桐主要栽植区的地市县有关单位推广应用。
本研究对千年桐人工林凋落物管理、林地管理及施肥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过5年的推广及应用,对千年桐林地维护与林分质量提升、千年桐混交林凋落物管理与施肥效果等都产生显著效果,共新增产值4566万元、新增利税2532万元、增收节支6510万元。
千年桐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及混合分解养分归、叶分解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叶枝内吸收率研究大部分研究均属首次报道,填补了乡土阔叶树种千年桐研究的空白,丰富了千年桐研究内容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为我国南方速生林区的可持续经营以及肥力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同时,由于本研究的推广,全省推广种植千年桐人工林及油料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推广种植50000多亩,有效保护了区域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十一、项目名称:
南方肉用型鸭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
推荐奖种:
福建省科学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项目简介:
我国肉鸭饲养条件简陋,规模化与规范化程度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疫病防控与药物使用不科学,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影响肉鸭健康与生产效益,是制约肉鸭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项目组通过产学研密切结合,在科技部、农业部、福建省科技厅多项课题的支撑下,形成“南方肉用型鸭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技术成果。
六年来在福建省的各地市及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省份推广应用;培养硕士生和养殖场技术人员20余人;完成硕士论文5篇,发表论文论著16篇;组织技术培训50多场,1500多人次;示范带动养殖户4000多户,新增就业6000余人;共创造产值超过50亿元,创造利税4亿多元。
促进水禽养殖向健康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隶属畜牧兽医领域,主要成果如下:
1、研发推广适宜肉鸭健康养殖的全网床及网床结合发酵床饲养模式,实现鸭的旱养;显著降低发病率,节省药费60~70%,提高鸭肉品质;再结合鸭舍内外设置的发酵床,对粪污直接进行发酵处理,形成有机肥出售,可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病菌及污染物排放。
污水经过沼气和人工氧化塘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2。
获得螺旋式垫料翻耙机和养殖发酵床垫料电动翻耙机两项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615958.8,zl201220269960.4)。
2、研发减少种鸭舍夏季热应激的湿帘+风机的温湿度调控系统,种鸭繁殖性能提高,年增收5~6只鸭苗。
根据番鸭不耐寒的特点,研究适宜的保温设备,探索出一套适合南方地区冬季种番鸭保温的饲养模式,提高种番鸭繁殖率,年增收8~12只鸭苗。
3、依据GAP标准要求,制定相关管理文件,科学规范樱桃谷鸭规模化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华融禽业有限公司建立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自2011年起通过GAP一级认证和年审。
4、于国内外首次报道樱桃谷肉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及其临床特征,揭示坦布苏病毒的宿主感染谱在扩大,丰富了我国坦布苏病毒流行病学研究的内涵。
明确了危害我国南方肉鸭的主要疫病,并于国内较系统地制定了南方肉鸭主要疫病的科学免疫程序。
长期为我国南方肉用型鸭的主要疫病进行检测、对细菌病开展药敏试验,并第一时间反馈给养殖企业(户),为我国养鸭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发挥了较大作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5、研发无公害经济饲料配方:
在杂粕杂粮日粮中添加特定复合酶,减少抗营养因子的影响,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中添加糖萜素、益生素、中草药替代抗生素,以保障鸭的健康,鸭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
总之,经科技查新和专家会议评审认定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莆田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和昌(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李 昂、傅光华、黄 瑜、肖文权、林珠平、庄晓东、林建忠、林建忠、苏荣茂、邝春明、陈红梅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肉鸭网上养殖技术/北方牧业/李昂;肉鸭舍的设计与建造/中国家禽/李昂;肉鸭全程网上养殖技术/水禽世界/李昂
网上养肉鸭的技术关键/农村养殖技术/李昂;樱桃谷肉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诊断/中国家禽/傅光华等;我国南方樱桃谷肉鸭流行的主要疫病及其流行特点/养禽与禽病防治/傅光华等;1型和2型鸭疫里默氏菌的交叉保护/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程龙飞等;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的建立/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施少华等;3株鸭肝炎病毒1型全基因序列分析/中国农学通报/傅光华等;一起樱桃谷肉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福建畜牧兽医/杨德铵等;樱桃谷父母代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福建畜牧兽医/王庆军等;《高效益养鸭技术问答》/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李昂等;《肉鸭健康养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李昂;杂粕型日粮添加溢多酶P8306对半番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翁润等;番鸭日粮添加溢多酶P-8306的饲养效果试验/福建畜牧兽医/章德育等;微丸型植酸酶迈特-5000对蛋鸭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中国家禽/黄种彬等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一种螺旋式垫料翻耙机(ZL201220615958.8);一种养殖发酵床垫料电动翻耙机(ZL201220269960.4)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以网床结合发酵床饲养为核心,采用科学的环境控制系统及疫病防控和污物处理技术,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污水经过沼气和人工氧化塘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2。
参照GAP管理规范进行番鸭、樱桃谷鸭、丽加鸭规模化健康养殖,确立适于我国南方推广应用的肉鸭健康养殖新模式,提高肉鸭产品质量和养殖经济效益,解决肉鸭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隐患,减少养殖业对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南方肉用型鸭健康养殖技术逐渐得到企业认可,目前已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莆田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常山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云城畜牧有限公司形成番鸭健康养殖示范推广基地。
在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漳州昌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及和昌(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形成樱桃谷鸭和丽佳鸭生产的健康养殖示范推广基地,技术成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推广模式,在福建省各个养殖区域,如莆田、漳州、三明、泉州、南平等地市,以及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湖南与江西等省份推广应用。
项目开展以来共培养硕士生和养殖技术人员20余人,完成硕士论文5篇,发表论文论著16篇;组织技术培训50多场,1500多人次;示范带动养殖户4000多户,新增就业6000余人;共创造产值超过50亿元,创造利税4亿多元;促进水禽养殖向健康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十二、项目名称:
相思人工林养分归还功能与碳平衡研究
推荐奖种:
2014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推荐单位:
福建省林业厅
项目简介:
1、本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中的森林生态学领域,适用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退化人工林地的改良和恢复重建。
2、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1)确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的地位。
本项目对3种不同相思人工林养分归还功能与碳平衡进行为期2年较为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认为黑木相思和马占相思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增加植被恢复后的碳吸存能力,是南亚热带林地退化地区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功能的较优树种。
2)分析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因素。
首次提出利用生境和凋落物质量等14个指标,确定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控制因素,揭示凋落物养分归还的机制,为退化林地的自肥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3)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分配格局及区分土壤不同组分呼吸。
比较分析3种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区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组成,揭示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分配格局。
4)分析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因素。
在国内首次提出“残差呼吸”的概念,探索剔除土壤温度影响,其它因素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强度,并分析了残差呼吸的季节格局,探索土壤呼吸的驱动力,明晰地下碳循环的过程。
5)提出福建东南沿海退化林地生态恢复的合理模式,筛选出适宜在退化林地营造的相思类树种。
主要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
潘辉、洪伟、黄石德、张志鸿、陈爱玲、陈国荣、朱洪如、聂森、赵凯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潘辉、洪伟等.森林土壤呼吸研究概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增刊);2、潘辉、洪伟等.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
(1):
3、潘辉、黄石德等;3种相思人工林和木荷林凋落叶分解的动态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17(3);4、潘辉、黄石德等.3种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
(1);5、潘辉、黄石德等.3种相思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碳归还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
(2);6、潘辉、黄石德等.相思人工林土壤呼吸及残差呼吸的季节格局[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31(4):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探索林地地力衰退的原因,指导林农科学合理施肥,同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问题,提出选择适宜树种,增加退化林地植被恢复后的碳吸存,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本项目成果具有科学性和示范性强,实用面积广,综合效益高等特点。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福州市林业局、云霄县林业局、厦门市林业工作站、平和天马国有林场、华安利水国有林场、漳州市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中心、漳州龙海林下国有林场等七个福建南部沿海林业单位应用,目前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增收节支达1085万元,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十三、项目名称:
米曲霉优良菌株选育及其在高品质酿造酱油生产中的应用
推荐奖种: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
福建省教育厅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当前传统酱油酿造中,因生产菌株酶活低、酶系单一致使原料蛋白质利用率和氨基酸态氮生成率低、产品风味不足、红色值偏低等技术瓶颈,系统开展了米曲霉菌株分离鉴定、多酶系优良菌株诱变选育、现代发酵工艺优化等相关研究。
创新优选特色红曲霉菌,采用混菌分段控温制曲工艺和酶激活效应,有效增加酱油曲酸性蛋白酶活力,进而提高风味成分的生成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开发出富含洛伐他汀特色红粬酱油新品种,推动了我国大宗传统发酵调味品工业化的技术升级。
项目技术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成果的应用显著促进我国大宗传统发酵调味品产业技术进步,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主要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潘氏食品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田玉庭、郑亚凤、潘雪婷、李喜载、陈玲、潘建聪、陈团伟、郭泽镔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无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技术成熟先进,成果先后在我省两家规模酱油生产企业成功应用,蛋白质利用率和氨基酸转化率分别提高18.20%和14.65%,年产特色红粬酱油4500万吨,近三年累积新增产值14757万,新增利税1558万,企业加工增殖3.8倍以上,解决400多人就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十四、项目名称: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施氮硫肥)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推荐奖种:
科学技术进步奖
推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林业科学技术->森林培育技术->造林及林业科学技术->林业基础学科->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
大气N、S干湿沉降是森林生态系统N、S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有关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而有关S沉降及N、S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鲜见报道。
因此,在酸沉降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模拟氮、硫沉降,研究杉木、邓恩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植株营养、凋落物分解及植物生长对全球酸沉降的响应规律,为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全球变化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1、创新氮、硫沉降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首次分析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并提出采用现代试验设计方法--回归旋转设计方法设计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立杉木、邓恩桉幼龄林生态系统对模拟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模型。
2、研究杉木、邓恩桉幼龄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林木养分对模拟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规律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影响下,研究并建立杉木、邓恩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硫、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对模拟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规律模型,对模型进行统计学解析,并对土壤化学性质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邓恩桉人工林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对模拟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以氮/磷、氮/钾、氮/镁比值作为衡量营养状态的指标值评价其偏离最适值范围程度,研究叶片营养状态对模拟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
3、研究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邓恩桉幼龄林林木生长及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规律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影响下,建立杉木、邓恩桉林木树高、胸径(地径)绝对增长量对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规律模型,定量评价氮、硫沉降对杉木、邓恩桉生长的单因素及复合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邓恩桉叶凋落物干物质残留、分解速率以及C、N、P、K、Ca、Mg等元素释放动态的影响,分析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邓恩桉叶凋落物分解过程C/N、C/P、N/P、N/K等变化的影响规律,构建酸沉降下的叶凋落物生态管理技术。
4、技术经济指标丰富酸沉降研究内容、理论与方法;定量评价了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邓恩桉人幼龄林土壤性质、林木养分及凋落物分解的动态影响规律;分析杉木、邓恩桉生长对氮、硫复合沉降的响应过程,基于临界负荷值调控林地施肥管理技术。
5、推广应用与引文情况项目在南平、三明市等地杉木主产区和桉树主栽区林地施肥管理及长期生产力维护等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达87万亩,近4年新增产值7695万元、新增利税3540万元、节约开支3481万元,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7篇,成果被《世界林业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刊物及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博硕士论文广泛引用。
主要完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
1)吴承祯
1、项目总负责人,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组织、协调研究工作。
2、项目关键技术的提出者和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的主要制定者。
3、设计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并进行长期监测与定量评价。
4、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对科技创新中第1-5点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在《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6篇。
2)林勇明
1、提出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负责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2、氮、硫复合沉降模拟对杉木、邓恩桉人工林影响的野外实验具体操作者及室内分析实施者。
3、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0%,对科技创新中第1-5点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在《武夷学院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合作论文2篇。
3)范海兰
1、研究氮、硫复合沉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提出氮、硫复合沉降对邓恩桉人工林施肥管理的技术措施。
2、协助开展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野外实验与外业调查工作。
3、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5%,对科技创新中第2点创新部分做出创新性贡献,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上合作发表论文2篇。
4)洪滔
1、研究氮、硫复合沉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植株养分特征及生长的影响,协助实验测定协调与统计分析工作。
2、协助开展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推广应用工作。
3、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5%,对科技创新中第3点创新部分做出创新性贡献。
5)洪伟
1、提出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探讨氮、硫复合沉降下不同指标组之间关系,探讨其相互影响机制。
2、建立氮、硫复合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模型,氮、硫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独立作用与互作作用。
4、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5%,对科技创新中第2-4点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上合作发表论文6篇。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黄婷,包和林,吴承祯,林勇明,洪伟,李键.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23(4):
11-19;张艳荷,吕广林,包和林,侯丹,洪伟,范海兰,吴承祯,李键.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植株C和N含量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5):
50-56;张艳荷,吕广林,包和林,侯丹,洪伟,范海兰,吴承祯,李键.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9(4):
80-84;侯丹,吕广林,张艳荷,包和林,洪伟,吴承祯.邓恩桉胸径生长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
(2):
97-102;包和林,张艳荷,侯丹,吕广林,洪伟,范海兰,吴承祯.氮、硫沉降下凋落物分解失重规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
77-81;包和林,吕广林,张莉.杉木人工幼龄林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35):
16-18,37;吴承祯,洪伟,陈灿,林晗,范海兰,林勇明,李键,叶绍全.氮、硫沉降下邓恩桉人工林土壤与植株养分特征关系研究.武夷学院学报,2013,32
(2):
1-7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关键技术在福建省三明、南平、龙岩市等杉木主产区和邓恩桉主栽区推广应用,在杉木、邓恩桉人工林造林地选择、经营过程施肥管理、氮硫沉降应对措施制定以及林地土壤肥力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自2010年以来,推广应用面积达87万亩,近3年新增收节支8381万元、新增利税2655万元、节约开支2610万元,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林地长期生产力的维护,是林业生产的关键与核心技术,通过推广本成果,土壤维持高自然力、林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林农种植积极性显著提升,产生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十五、项目名称:
农林害虫重要寄生蜂——小茧蜂和矛茧蜂的资源与系统分类研究
推荐奖种:
福建省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项目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项目“农林害虫重要寄生蜂——小茧蜂和矛茧蜂的资源与系统分类研究(项目编号20000613)”立项以来,课题组在福建农林大学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项目合同任务。
1.主要内容
小茧蜂和矛茧蜂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该项研究之前,我国的该类群茧蜂资源研究,基本处于零星甚至空白状态,这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中应有的学术水平极不相称。
欧、美等国家近180年来在该领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Haliday(1834)对小茧蜂、矛茧蜂等亚科先后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至今全世界报道的小茧蜂、矛茧蜂约3500多种,而我国此前不及120种。
我国地域广袤,植被复杂,小茧蜂、矛茧蜂资源丰富,按生物物种估计,我国应有350-400种,差距甚大,而且至今尚无上述类群的系统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
由于我国种类资源不清,因而难以应用于农、林、牧害虫的生物防治,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小茧蜂、矛茧蜂资源与系统分类研究,基本查清了我国小茧蜂、矛茧蜂资源,该研究成果介绍了上述茧蜂类群的分类历史与沿革、国内外研究概况;报道记述了我国小茧蜂、矛茧蜂249种,包含了3个新属、97个新种、9个新记录属和27个中国新记录种。
2.技术特点
本研究具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报道了中国小茧蜂、矛茧蜂249种,整理、研究世界性跨度近200年的系统完整文献1000余篇;在继承传统经典形态分类的基础上,较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茧蜂微观形态进行对比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名称 千年 人工林 养分 归还 特征 自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