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问答与危机课后复习.docx
- 文档编号:30532001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44KB
常见心理问答与危机课后复习.docx
《常见心理问答与危机课后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理问答与危机课后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心理问答与危机课后复习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
(1)
说明:
本次作业共包括3道简答题, 参阅“推荐学习安排”栏目的资料,分别给出回答。
(要求用A4规格复印纸手写问题和答案。
打印、复印的作业一律不能给分。
)
问题1.请简要说明感觉障碍的3种形式。
(30分)
感觉障碍是指在反映刺激物个别属性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和异常。
感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其特点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
问题2.请简要说明知觉障碍的2种形式。
(20分)
知觉障碍: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知觉异常的现象。
知觉的障碍是心理过程障碍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许多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知觉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错觉(illusion):
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但病人却感知到它的存在。
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disturbance):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4、其他。
问题3.妄想的特点及其类别。
(要求内容全面、翔实)(50分)
妄想属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的荒诞,包括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是指在精神病态中产生的,缺乏事实根据地,坚信自己的某种错误判断和推理,是思维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
妄想的特征
(1)患者专心注意,坚信不移;
(2)判断与推理有明显错误,经验与教育均无法纠正;
(3)内容与现实相违,但与个人利害有密切关系;
(4)与文化背景无关,这一特征足以与迷信、偏见相区别。
妄想的最大特征是妄想内容的核心完全涉及自我,如“我伟大”、“他人要加害于我”、“我是有罪的”、“那件事情会毁掉我的”等。
如内容的核心不涉及自我,就算是一些没有依据的且荒谬离奇的想法,在精神病学的评价标准上,也可以不被视为妄想。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
(1)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具有突然性,找不到心理上的原因,而且没有心理学上的解释。
原发性妄想以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另外还包括妄想知觉和妄想心境。
(2)继发性妄想是继发于其他心理过程的障碍,因而能找到心理学上的解释
按照妄想主要内容归类,可以分为:
(1)夸大妄想
(2)自责妄想
(3)被害妄想
(4)特殊妄想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
(2)
说明:
本次作业共包括4道简答题,参阅“推荐学习安排”栏目的资料,分别给出回答。
(要求用A4规格复印纸手写问题和答案。
打印、复印的作业一律不能给分。
)
问题1.简要解释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说明二者的区别。
(20分)
强迫观念:
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
知道没有做的必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但是难以摆脱这种冲动。
也称为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
强迫行为:
常是强迫思想导致的不自主的顺应行为,企图由此减轻强迫思想引起的焦虑。
强迫观念更侧重于思维方面的不必要的活动,有时可导致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强迫行为,但是具体行为因人而异。
强迫行为常常具有较明显的体现,容易被观察到,而且某一个时间段内比较容易判断,引起该强迫行为的思维模式也可以通过咨访得到对应的不当思维模式。
问题2.抑郁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0分)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具体可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与现实环境不相称。
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里难受”等。
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而儿童和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如不耐烦、为一点小事发怒)。
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
患者本人可能会反馈大脑反应迟钝,或者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什么也不想干,以往可以胜任的工作生活现在感到无法应付;患者不仅开始自我评价降低,有时还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甚至开始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反复纠结与自己一些小的过失,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即将受到惩罚)、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
很多患者没有节食时会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进、体重减轻或者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多,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性欲减退,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的紊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突出的会表现为各种身体的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患者常常会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
(1)持续的,轻到中度的抑郁为主征。
(2)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对往常感兴趣的事情也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3)对前途悲观。
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4)注意力难以集中
(5)精神疲惫。
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6)自我评价下降。
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7)被动的人际关系。
(8)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行为。
(9)有神经症的共同症状,如焦虑,恐惧。
(10)失眠
(11)食欲下降
(12)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下降
》
问题3.对行为激活疗法加以说明。
(30分)
行为激活疗法又称为行为治疗。
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
行为治疗的概念最早由斯金纳和利得斯莱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以实验心理学及心理学中行为学派的理论和观点为基础,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
由于学派理论甚多,它的种类名称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适应范围:
1.恐怖症、强迫症和焦虑症等神经症。
2.抽动症、肌痉挛、口吃、咬指甲和遗尿症等习得性的不良习惯。
3.贪食、厌食、烟酒和药物成瘾等自控不良行为。
4.阳痿、早泄、阴道痉挛、性感或性乐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5.恋物癖、异性服装癖、露阴癖等性变态。
6.慢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缓的某些不良行为。
7.轻性抑郁状态及持久的情绪反应等。
基本原则:
1、以普通心理学中的学习原理为基础,无需引入特别的理论假说。
2、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一切,也决定症状的形成和消退。
3、在研究题材上和治疗上只重视可观察当事人的外显行为,即使是内隐的语言习惯也被认为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逐渐演变而来的。
4、认为变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之间并无质的区别,而只是数量上的差异,即过剩和不足,行为治疗的实质就是消退过剩的反应,建立缺乏和不足的反应,即“去其有余,或补其不足”。
5、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重建人格就是建立新的行为习惯。
6、行为治疗只需就事论事,不必考虑深层的原因。
问题4.对再归因训练疗法加以说明。
(30分)
归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展了运用归因理论于治疗实践的两种一般模式:
“真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准确的归因代替错误的归因,“误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不准确而有益的归因代替准确而有害的归因。
归因疗法受到了其他心理治疗理论的怀疑和批评。
“归因疗法”(attributiontherapy)就是在心理治疗或咨询实践中,通过引导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知觉,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它是由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发展来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
由于归因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所以在心理学中归因疗法属于认知疗法的一种。
坚持采用归因疗法的临床医生相信,任何心理疾病都和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不良知觉有关,所以心理治疗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采取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将患者的不良归因置换为某种中性的、无害的归因.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3)
说明:
本次作业共包括1道案例问答题,参阅“推荐学习安排”栏目的资料,给出回答。
(要求用A4规格复印纸手写问题和答案。
打印、复印的作业一律不能给分。
)
案例问答(100分)
案例正文:
患者,姓名XXX,男,32岁,大学文化,某部门技术干部。
患者因情绪不稳,白天工作时间坐不住,晚上睡不着,对生活没有兴趣,对原有的爱好几乎全部放弃,因学习读书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困扰而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患者自述,去年冬天向领导提过一个改革建议,当时领导很高兴,可后来就没见实行,也再没有下文。
从那以后,就觉得自己的才能根本发挥不出来,想找领导谈一谈,又觉得领导根本不通业务,说也没用。
与周围的同事交换意见时,大家都说那种想法不错,但实行起来有困难,不太现实。
为此,他觉得别人都是胆小鬼。
在这种情况下,再也不愿意谈论有关建议的事,只觉得愿望无法实现,从而陷入苦恼之中。
问题1.该患者由于什么问题而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20分)
来访者存在精神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由于自己的建议未被公司领导采取,而且未有任何回应,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至于见到人就说自己的看法,周围人的认同更让他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被埋没了,以至于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从而孤立了人群,活到自己的世界里面,深感烦恼。
问题2.该患者对领导和同事的看法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
(20分)
来访者认为领导业务不精,同事们都是胆小鬼,对他们存在片面的否定看法。
来访者的这种看法来源于他在与相关人员沟通过程中出现了沟通失败并且没有及时解决该问题。
因而促进其对相关人员的否定感的提升。
问题3.你认为该患者出现相关问题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40分)
来访者自身的原因按照不同心理咨询流派的观点可分为以下几种: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自身存在逃避型防御机制,否定他人的能力来给自己寻找不作为的借口。
然而这种防御机制虽然在短时内使来访者能够避免痛苦,但是最终却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我们认为来访者出现了认知上的偏差,对上级和同事的部分态度采取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可能从深层意义上分析,自身的认知程度和问题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分析,该来访者的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出现。
但是这种不满足感的来源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更多来源内心对尊重需求的不准确定位。
总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来访者自身存在的一些认知偏差和反馈不当,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问题4.当你特别重视的某个提议被别人忽视或者被别人否定之后,你一般怎样做?
说说你如此做时的想法。
(20分)
(建议:
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简要描述,如心理安慰,寻找自身根源)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作业(4)
说明:
本次作业要求学生提交一篇以《我的一次焦虑体验及应对措施和效果》为题目的学习心得。
要求:
1.语言通顺、叙事清楚,结构合理。
文章应包括如下3个部分:
焦虑体验、应对措施、效果。
字数不少于500字。
评阅教师酌情判分。
2.用A4规格复印纸手写问题和答案。
打印、复印的作业一律不能给分。
(建议:
从焦虑的现象出发,深层分析焦虑的原因,结合焦虑的理论,结合治疗方法,把自身的实际行动和疗效体现出来。
)
焦虑症有很多种类型,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焦虑常分为:
1)广泛性焦虑: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
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
2)急性焦虑发作(又称为惊恐发作):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
注意!
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无法预知的。
由于急性焦虑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
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 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
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
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的,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是不会引起焦虑的。
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环境:
如飞机、广场、拥挤的场所。
恐怖症的焦虑发生往往可以预知,患者多采取回避行为来避免焦虑发作。
有一位患者就是害怕坐地铁或者公交车,只要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她就会焦虑发作,极其痛苦,为了避免焦虑发作,她就打出租车上下班,因为坐出租车她就没事。
还有一种分类,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焦虑障碍包括:
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恐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强迫障碍。
因为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焦虑症状突出。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药物治疗是雪中送炭,必不可少;心理治疗是锦上添花,会让患者进一步康复,也非常重要。
那么,找什么人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呢?
(1)精神科医生有一部分精神科医生的特长就是心理治疗,找这部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最合适,因为这才是最称职的心理医生。
其他精神科医生可能特长不是心理治疗,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疗,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等等;
(2)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比如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等掌握临床心理学知识的人。
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
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下面介绍一个放松治疗给大家: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
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
也可以采用冥想法:
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
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
“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心理 问答 危机 课后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