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docx
- 文档编号:30526265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64KB
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docx
《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
奶牛乳房炎是由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其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因。
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其发生率至今仍非常高。
它不仅引起奶牛产乳量下降,乳品质发生改变,严重时使其泌乳机能完全丧失而淘汰。
同时,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些还可传染给人。
所以,它不仅仅给世界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乳品工业的发展、公共卫生以及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以及研究出有效的防治制剂和方法对控制奶牛乳房炎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危害、病原、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防治;疫苗
Abstract
Cowmastitisbyphysics,chemistryormicrobialwaitfactorsstimulatecowstriggeredbyamammaryglandinflammation,amongthemmanypathogenicmicroorganismscausedbyinfectionisthemaincauseofdairycowmastitis.Thediseasewidelyexistsanywhere,itsincidenceisstillveryhigh.Itnotonlycausecowsaremilkingcontentdecreased,dairyqualitativechange,seriouswhenmakeitslactationfunctioncompletelossandeliminated.Meanwhile,causemastitisofpathogensomestillcaninfectpeople.So,notonlydoesitgivetheworldbreedingindustryofmilkcowsbroughthugeeconomicloss,andalsotothedevelopmentofdairyindustry,publichealthandfoodsafetyandbringcertainhiddentrouble.Sotimelyandaccuratediagnosisanddevelopeffectivepreventionpreparationsandmethodsofcontrolcowmastitisisofgreatsignificance.Thispapercowsmastitisofclassification,harm,pathogen,etiology,diagn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ofnarrativeresearchprogress.
KeyWords:
bovinemastitis;pathogenicbacterium;prophylaxisandtreatment;vaccine
前言
在当今的兽医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治疗日益困难,一方面治疗时间不断延长,有报道可达半年之久;另一方面就是因病而遭淘汰居高不下。
奶牛乳房炎是由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奶牛乳腺所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其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性质和细菌学变化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学变化。
一般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
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它不仅仅影响了奶牛养殖业、乳品工业的发展,也给公共卫生以及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尽管多年来,许多学者在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方法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奶牛乳房炎仍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而严峻的问题。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预防和治疗对控制奶牛乳房炎具有重大意义。
1奶牛乳房炎危害
1.1奶牛乳房炎对产奶量的影响
当牛感染乳房炎后,机体产生大量的白细胞用于消灭病原菌和修复损伤的组织,大量的白细胞聚集在一起,堵塞了部分乳腺管道,使其分泌的乳汁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泌乳细胞总量的减少,影响整个胎次甚至终身产奶量。
临床型乳房炎致使乳房红肿、发热、疼痛,奶量骤减,挤出絮状奶,有时出现体温升高与拒食等症状,严重者,发病后无奶,形成“瞎乳房”,病重的导致牛死亡。
隐性乳房炎虽无明显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临床型。
美国国家乳房炎协会指出:
一个乳区的轻微感染将使一头奶牛的产奶量至少降低10%。
由此可见奶牛乳房炎的最大、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奶牛产奶量的降低。
1.2 经济损失
奶牛因患乳房炎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费用,瞎乳头后的终身丧失泌乳,治愈后产奶量不能恢复所致的饲料浪费,患病时期牛奶的废弃,患过乳房炎的母牛过早的淘汰,隐性乳房炎引起的产奶量下降。
全球每年由于乳房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0亿美元。
在丹麦由于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头奶牛每年225美元,其中大约60%的损失是由奶产量下降引起的。
美国全国乳房炎研究会估计美国每头母牛每年因乳房炎的花费是225美元,加拿大每头母牛每年因乳房炎的花费是140~300美元。
我国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为1.35亿元人民币。
1.3 影响奶制品的质量及人体健康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乳腺分泌系统受到损伤和破坏,造成分泌功能损害,使乳汁的乳糖、乳脂、总固体及总蛋白减少,导致乳汁营养成分降低。
同时,由于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和治疗过程中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从而影响乳品的质量和风味,乳中的抗生素残留,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影响乳制品如酸奶和奶酪的生产。
奶牛乳房炎不仅危害奶牛还危及人类的健康。
乳房炎的乳汁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乳中有害病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菌和布氏杆菌等,其不仅引起奶牛乳房炎,人体饮用后导致人患病。
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时,一般使用大量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这使乳中含有大量药物残留。
当人们食用含抗生素的乳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不适、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而长期食用这种乳,可使人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医治疾病带来很大的困难。
2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机理
2.1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很多。
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入侵、环境状况差。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和气候因素等。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乳房炎的主要发病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报道有137种之多,比较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病原14种,霉形体2种,真菌和病毒性病原7种[1]。
其中主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类、环境来源的肠道球菌等[2]。
次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
其中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引起乳房炎发生的细菌。
无乳链球菌几乎是乳腺的专门寄生菌,对其它组织很少感染[3]。
挤奶时如果挤奶员的手、挤奶器具等消毒不彻底都可造成该细菌的感染。
感染后,造成乳腺破坏,引起慢性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外界环境、牛体和粪便中,侵入乳内后可引起顽固的慢性乳房炎,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
饲料成分突然改变和日粮不同成分的失衡或过量都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
不合适的钙磷比,将导致奶牛缺钙,而使肠杆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升高。
适量的补硒可使奶牛更好地抵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
硒可以通过增加白细胞的释放和其吞噬力来增强奶牛的免疫系统。
硒与V
合用时,可以使生产时感染减少42%,使临床型乳房炎减少32%。
就亚临床型乳房炎来说,硒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但是大剂量补硒易引起中毒,所以补硒要适量。
当乳房受到摩擦、挤压、碰撞、刺划等机械因素,尤以幼畜吮乳时用力碰撞和徒手挤乳方法不当,使乳腺损伤,并通过厩舍、运动场、挤乳手指和用具而引起感染。
某些传染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也常并发乳房炎。
另外,体内某些脏器疾病产生的毒素,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以及饲料、饮水或药物中的毒素也可影响到乳房而引起炎症。
奶牛乳房炎在7、8、9月份为发病高峰,泌乳早期、干奶晚期易发;后乳区发病率高于前乳区,经产牛、老龄牛发病率高于初产牛、青壮年牛;干奶期高于泌乳期。
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6~85.7%,临床型乳房炎占17.3%,隐性乳房炎占77.7%。
卫生条件差时,感染率极高。
还有一些材料证明乳房炎与遗传有关。
与自身体型、年龄、胎次、季节等也有一定关系。
2.2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
环境中的病原菌主要通过乳头管口进入乳腺内,也可以经过血液或皮肤创伤进入乳腺而造成感染。
因而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有很大影响。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乳腺上皮细胞或乳房乳头受到损伤时,可引起乳房组织的抵御性炎性反应。
反应初期,受损害乳区血管扩张,血流变慢,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介质如组胺、白细胞三烯、细菌毒素及血凝因子等增多,加剧炎性反应。
同时,由于渗出物中含有凝固性因子,渗出物很快在乳房组织内凝固,造成泌乳障碍。
如果对乳房的刺激在短时间内消失,血管的炎性反应也相应减退,乳房机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
若感染严重,则可导致泌乳腺泡损坏,使该乳区失去泌乳功能。
3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
3.1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临床型乳房炎炎症明显,根据乳汁和乳房的变化,就可作出诊断。
隐性乳房炎乳房无临床症状,乳汁也无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乳汁的pH、电导率和乳汁中的体细胞(主要是白细胞)数,氧化物的含量等,都比正常的高,需要通过乳汁化验,才能作出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乳汁细菌学检查,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计算每毫升乳汁中的体细胞数,这是诊断隐性乳房炎的基准,也是与其他诊断方法作对照的基准。
每毫升乳中的细胞数超过50万,定为乳房炎乳。
间接测定乳汁细胞数和乳汁pH的方法,种类较多,现在常用CMT法。
乳房发炎时,乳中氯化物含量增加,电导率值上升,因此用物理学方法检验乳汁电导率值的变化,可以诊断隐性乳房炎,此法迅速准确。
其他方法还有酶学检验方法、乳汁氯化钠检查法等。
3.2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3.2.1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环境卫生的清洁是预防乳房炎的关键。
根据调查,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较低的养殖场和散养农户,一般都能做到注意保持厩舍清洁干燥,做到定期清扫和消毒;牛床垫草定期更换、消毒,保持干燥;运动场保持平整、干燥、排水通畅;牛体经常刷拭,特别注意保持后肢、尾部和乳房的卫生。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注意规范化饲养。
根据调查,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较低的养殖场十分注重为奶牛配给营养充足的平衡日粮,注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硒、锌等微量抗氧化成分。
以奶定料,维持机体最佳生理功能,保持内外环境稳定。
同时注重奶牛的栏间管理,防止奶牛之间互相顶撞碰伤乳房,定期做检查,一经发现病牛及时治疗,久治不愈的病牛及时淘汰。
良好的挤奶操作规程是预防隐性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须严格遵守。
挤奶之前应将牛床及走道打扫干净,并将牛体后部刷擦干净。
挤奶员要固定,注意手的卫生,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先挤头胎牛或健康牛的奶,后挤有乳房炎牛的奶。
对患临床型的乳房炎的乳区停止用机器挤奶。
挤奶前、后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或喷雾消毒),用单独的消毒毛巾或纸巾擦干。
消毒药液可选用3%次氯酸钠、0.5%洗必泰、0.1%雷夫奴尔、0.1%新洁尔灭等。
现用现配,应注意经常更换消毒液,以免菌株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
乳头药浴是预防环境性乳房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奶牛业发达的国家已成为常规手段,我国目前也比较重视此方法。
在挤奶结束后,乳头管括约肌未收缩,病原体易侵入乳房。
乳头药浴是在挤奶后用药液浸泡乳头,可预防病原体的侵入。
但采用挤奶后药浴乳头来降低乳房感染的作用是有限的。
根据调查,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较低的养殖场能定期检测乳房炎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一年至少2次,多发季节1次/月。
干奶期预防,是目前乳房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干乳前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个乳区注入适量抗生素,这不仅能有效地治疗泌乳期间遗留下的感染,而且还可预防干乳期间新的感染。
使用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手段。
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控制乳房炎,乳汁中没有药物残留,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常用的乳房炎疫苗有链球菌疫苗、金黄色葡萄球菌苗、苗大肠杆菌苗、多联苗。
链球菌疫苗:
由于环境性的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病例的增加,所以研究人员用乳房链球菌的灭活苗反复免疫奶牛,可降低牛奶中的细菌数。
但不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苗:
研究人员认为商品化的金葡菌疫苗防止继发感染的能力有限,但能提高乳房炎的自愈率。
虽然它能够提高奶牛乳房炎的自愈率,但不能抵抗新的感染。
主要是该菌的荚膜多糖结构复杂、多样,血清型间无明显互免力所致。
金黄色葡萄球菌94%以上都含荚膜多糖,攻毒试验显示这种疫苗能刺激抗荚膜多糖抗体的产生,并且能减轻临床症状,但疫苗不能显著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目或也不能使感染的奶牛的产奶量增加[4]。
大肠杆菌苗:
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乳房炎持续时间短,多为临床型。
临床症状是由死亡的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释放出的内毒素引起毒血症的结果。
在美国,防治大肠杆菌型乳房炎疫苗已经商品化生产,市场上有三种商品化大肠杆菌乳房炎疫苗。
它们的商标为:
J-5Bacterin(J5苗),Mastiguard.TM和Endovac-Bovi。
所有大肠杆菌乳房炎疫苗生产中都采用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共同核心抗原制造,可以防止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接种J5苗还能增强白细胞杀灭细菌的能力。
接种疫苗后奶牛乳房炎的感染率相同,但是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率却明显降低。
多联苗:
奶牛乳房炎灭活多联苗:
主要由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菌体抗原和荚膜等抗原与氢氧化铝胶佐剂配合制成。
乳房炎多联苗免疫持续期只有6个月,且抗体高峰期在二免后45d,选择每年在4~5月和9~10月乳房炎高发季节分别注射乳房炎多联苗,对预防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效果[5]。
3.2.2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中药疗法中药具有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低毒、无残留或低残留等特点,并兼有药物与营养剂的双重功能,在乳房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常用中草药有黄芪、白芍、川芎、当归、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连翘、黄柏等。
成品复方中药是以蒲公英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药,包括复方蒲公英煎剂、乳痈散、双丁注射液和瓜蒌散等。
王秋芳等研究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精料中阶段性添加中草药(黄芪、白芍、川芎、当归、蒲公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中药组方),在用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隐性乳房炎显著好转,有效率达83%[6]。
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6种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7]。
在乳康散、青链霉素对奶牛急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中乳康散的效果较好[8]。
使用地榆提取物可以降低发病奶牛乳汁中的体细胞数量和ALT的活性,并显示出对病原菌造成的奶牛乳腺损伤有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9]。
绿草素对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为93.6%,总有效率95.83%,减轻率2.78%,无效率为3.47%,绿草素与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常用药物比较,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其明显的优势[10]。
抗菌治疗抗生素的问世以及随后青霉素在治疗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方面获得成功后,乳房炎防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对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上,形成了一套以抗菌药物为基础的既经济又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但由于长期大剂量应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细菌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改变剂型或联合用药。
临床应用氯苯唑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的油剂-TA-125对乳房炎治疗和治愈具有较好疗效。
侯引绪等用“乳霉净”配合抗生素治疗真菌性乳房炎,治愈率达84.62%[11]。
张传津用阿莫西林钠(5mg/kg)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达91.3%,对隐性乳房炎的乳区试验有效率为90.9%[12]。
左旋咪唑除了能防治线虫外还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常用于防治隐性乳房炎。
用盐酸左旋咪唑和复方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治疗试验,发现两者对乳房炎治疗的有效率相同。
但是用复方左旋咪唑可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13]。
左旋咪唑以7.5mg/kg的剂量口服,间隔10d重复给药一次的疗效最佳[14]。
“乳康宁”及盐酸左旋咪唑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药效好于单用盐酸左旋咪唑[15]。
透皮剂俄罗斯研制的乳房皮肤敷贴剂:
乌别尔桑,由抗菌剂(不含抗生素)、药用植物浸膏、免疫调节剂、麻醉剂等组成,对乳房炎的治疗有较好疗效[16]。
用别尔库坦组合剂(呋喃西林、雷夫诺尔、有机溶媒等组成)气雾喷射治疗奶牛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疗效显著[17]。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者非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所分泌的非免疫球蛋白性质的多肽,在细胞分化、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构成了机体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在乳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控制研究的最多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三种: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集落刺激因子(CSF)。
细胞因子在乳腺内部局部应用有效刺激各种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增加乳腺对病原感染的抵抗力[18]。
人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乳腺内注射rboIL-2后,54%乳区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被短暂的清除,其中约38%的乳区经IL-2治疗后完全恢复。
IL-8对自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隐性乳房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主要在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的控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能够使围产期实验性感染大肠杆菌奶牛乳房炎的乳区比例下降,临床症状轻微,感染期短[19]。
微生态制剂是指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此种制剂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修复被损伤的乳腺细胞等。
具有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产生有益代谢产物等多种功能,以及无毒副作用、不残留、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微生态制剂能降低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对预防和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具有一定的效果[20]。
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防腐保鲜等多种作用。
采用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经乳池或乳腺基部注射入奶牛乳腺组织后,部分重组载体将被乳腺细胞吸收,在泌乳激素的调节和乳蛋白基因启动因子的驱动下,乳腺细胞表达和分泌重组人溶菌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直接溶解作用,治疗乳房炎获得良好治疗效果[21]。
复合溶菌酶是一种以糖甙水解酶为主体,以生物活性物为中心的溶菌、杀菌剂。
该溶菌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引起的奶牛隐性、急性乳房炎,临床上均表现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而且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细菌素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出来的天然细菌蛋白质,能杀死一些细菌,国外已用于治疗葡萄球菌病和乳头药浴,其中溶葡萄球菌素、链球菌素也已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不久可能用于临床。
由乳酸菌产生的广谱细菌素为代替抗生素治疗乳房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这种天然物质有非常独特的抑菌作用,并且能够加在饲料中做预防用药。
其中乳酸链球菌肽(nisin)由乳酸链球菌产生,具有广泛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包括乳房炎病原体。
用乳酸链球菌肽代替抗生素治疗乳房炎,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并且在体内可以被消化酶所降解[22]。
其他治疗方法用抗奶牛乳房炎高免卵黄抗体,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代替抗生素。
高免卵黄抗体使用肌肉注射法安全可靠[23]。
电针及小功率的氦-氖激光有扩张血管、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使用氦-氖激光仪照射滴明穴、通乳穴、阳明穴各15~20min,1个疗程为7d,治愈率91%[24]。
用一种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膜上的一类分子结合的单抗体,并运用化学方法将两个单抗体缀连起来。
当双抗体别注入乳腺后,抗体一端与病原体结合,另一端与中性白细胞结合,同时释放出抗菌消炎剂过氧化氢,随着细菌活性的减弱,乳房炎症消失[25]。
利用水蛭素具有抗凝、抗水肿、止痛和预防血栓生成、降低血管痉挛和小动脉压、提高组织供氧、使免疫系统活化、抑制致病原性微生物等作用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26]。
结语
由于奶牛乳腺的特殊生理结构、免疫机制、病原多样性、耐药性和特殊性,使得奶牛乳房炎成为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单独靠某一种措施无法有效控制乳腺炎的发生。
目前,乳房炎防治无论是用药方式还是治疗方法都存在着缺陷,如化学药物、抗生素的残留和抗药性,中草药成分的复杂性对其药用功效的影响,疫苗效力不稳定等。
因此,对奶牛乳腺炎的防治要从不同角度,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今后,乳房炎的防治手段应朝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特异性强、无毒无残留的方向发展。
基于中草药、细菌素、溶菌酶制剂等药物副作用小、残留少、危害小的优点,这些药物在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实现绿色养殖和生产无残留乳制品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代敏,王雄清,罗英,等.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3):
33~34
[2]张中文,吴国娟,刘凤华,等.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17(4):
42~47
[3]马保臣,李建基,王春王.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11):
22~24.
[4]钟辉.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5]冯万新,李宏胜,罗金印,等.间接ELISA检测奶牛乳房炎多联苗抗体方法的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4):
12~14
[6]王秋芳,张淼涛,效梅,等.中药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2,23(4):
408~411
[7]刘翠艳,唐亮,韩春杨,等.复方蛇床子灌注液对奶牛乳房炎6种主要致病菌的抑杀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04):
310-312
[8]覃杰,孙延鸣.“乳康散”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试验[J].西北农业学报, 2010,19
(1):
30~33
[9]耿梅英,陈福星,刘荣欣.地榆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7):
89~90
[10]张文玫,胡平,郭泽领.绿草素对奶牛乳房炎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兽药杂志,2003,34(3):
58~59
[11]侯引绪,张玉仙,魏朝利,等.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症状及防治[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1(3):
28~30
[12]张传津.阿莫西林钠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试验[J].畜牧兽医杂志,2007,26
(2):
20~21
[13]郭名荣,李玉然,欧秀华.两种左旋咪唑制剂对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J].中国兽医科技,1994,24(5):
28~29
[14]韦俞军,廖党金.左旋咪唑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使用方法[J].中国兽医学报,2006,26(6):
690~693
[15]李峰,朱仙玉,高士宝.乳康宁及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作用[J].中国乳业,2009,(7):
74~75
[16]李有业.治疗乳房炎新型敷贴剂-乌别尔桑[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1,6
(1):
14
[17]李有业.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制剂-别尔库坦[J].畜牧与兽医,2005,37(7):
39~40
[18]刘耀伟.防制奶牛乳房炎的生物制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房 防治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