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复习《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docx
- 文档编号:30522892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0.28KB
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复习《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docx
《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复习《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复习《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复习《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
2008年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复习《大气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成
热力环流的形式可用以下关系式说明:
二、风的形成
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北半球)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三、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局部小型环流的成因:
如:
山谷风环流、海陆风环流、季风环流和城市环流等。
这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一致:
即地面冷热不均,只是由于引起冷热不均的原因不同或环流周期长短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
分析环流形成原因的关键是找出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原因。
如:
山谷风环流,是由于山坡增温快降温快,导致山坡温度与山谷温度出现差异,且白天和黑夜的差别正好相反,形成了夜晚大气由山坡吹向谷地的山风,白天大气由山谷吹向山坡的谷风。
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间温差的变化,形成昼夜变化的海风和陆风;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而形成的高空城市大气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环流。
四、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
受这些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风气候,其风向分别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季、1月)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夏季,7月)。
(见右图)
五、东亚和南亚季风
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
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六、锋面系统的比较(见表)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示意图
暖气团被动上升
暖气团主动上升
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锋面符号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空气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大
很/J、
降水区的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
暖锋前部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天
气
特
征
过境时
云层增厚,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
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
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的天气
慢行冷锋:
连续性降水
快行冷锋:
狂风暴雨或沙暴天气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气温升高,气玥抵,雨过天晴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快行冷锋: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③冬季爆发的寒潮
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②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七、气旋和反气旋
一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1.气旋和反气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
西部吹偏南风。
2.气旋和反气旋列表比较
半球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天气系统名称
气旋
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
示意图
中心气压分布
低
高
低
高
水平气流方向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外辐散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外辐散
中心气流方向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阴雨(如我国的台风)
晴朗(如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早)
阴雨
晴朗
3.气旋与反气旋气流方向的判定:
借鉴物理学中的“左右手定则”来判断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如下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八、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
世界气候类型图有多种表现形式。
但无论哪种图表都可根据横坐标,纵坐标(图)判别出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判别方法①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平均气温,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最冷月均温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也>0℃;最冷月均温0°――-1O℃为温带;最冷月均温<-1O℃,为亚寒带;最热月均温<5℃为寒带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 月均温度最低值 温度带 降水特点 气候类型 15℃以上 热带 全年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降水少 热带沙漠气候 一年分干湿两季(最多月超过300毫米) 热带草原气候 一年分旱雨两季(最多月超过6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 0℃以上 亚热带 夏季降水多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 地中海气候 全年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O℃以下 温带 夏季降水多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降水都不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10℃以下 亚寒带 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5℃以下 寒带 降水少、多云雾 苔原气候 最热月O℃以下 寒带 降水少 冰原气候 ②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见上表) ③也可根据该地气温判断出该地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见下表)。 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谷形(凹形) 2.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见下面图表)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习北半球为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控制 终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少 亚寒 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附近 纬度高且居内陆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寒 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纬度高 终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海拔而变化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梯度为0.6℃/100m 九、利用“高低规律”判读等值线(包括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圈 根据不同等值线弯曲部位的变化特点,利用“高低规律”,可帮助掌握等值线图的准确判断方法。 ①“高低规律”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所谓“高”,是指等值线的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即每条等值线弯曲的凸出部分指向等值线数值递增的方向,这时弯曲所示部位为低值(相对)区域。 “低”与“高”相反,即等值线弯曲部位向低值凸出,弯曲所示部位为高值(相对)区域。 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②“高低规律”的应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则该部位所示地形为山谷(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则为山脊(高)。 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位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是高压脊。 在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中,等值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区域的为暖流流经海区,反之,为寒流流经海区。 同理,在海陆位置或季节条件之一确定的情况下,也可利用高低规律判断季节或海陆位置。 《海洋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海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表层温度 水平分布 同一海区: 夏季>冬季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同一季节: 低纬>高纬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同一纬度: 暖流区>寒流区 洋流性质 垂直 分布 表层—)深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海水性质(导热率低),太阳辐射 热量集中储存于海洋表层 深层(1000m以下): 低温状态,变化小 二、海水的盐度图表 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及大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如上图所示。 赤道海区P>E,盐度较低;副热带海区P 三、大洋环流的形成及特点 环流类型 反气旋型洋流 气旋型洋流 西风漂流 季风洋流 分布位置 热带、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南纬40°-60°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主要动力 信风、西风 西风、极地东风 西风 南亚季风 环流方向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逆时针 自西向东 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洋流性质 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 全为寒流 多为暖流 环流个数 北半球2个;南半球3个 2个 1个 1个 四、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及其成因归类 洋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盛行风有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密度流可分因温度差异和盐度差异所致,补偿流则主要因信风和季风等离岸风的影响而形成。 盛行风 风海流名称 低纬信风 1.北赤道暖流;2.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 1.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2.北大西洋暖流 ——挪威暖流;3.西风漂流(寒流) 极地东风 1,千岛寒流;2.东格陵兰寒流;3.拉布拉多寒流 季风 1.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1)风海流(见表) (2)密度流(下表)。 ①由海水温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主要为暖流,分布在热带、副热带海区的大洋西岸,是因为较低纬海区太阳辐射强、海水受热膨胀、海面稍高,致海水由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海区。 ②由海水盐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范围较小,多分布于一些主要海峡附近。 海区 密度流名称 类型 海峡 表层海水流向 太平洋西岸 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温 度 差 异 盐 度差 异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大西洋西岸 墨西哥湾暖流、巴西暖流 曼德海峡 印度洋流向红海 南印度洋西岸 莫桑比克暖流、厄加勒斯暖流 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流向波斯湾 南大洋 赤道逆流 黑海海峡 黑海流向地中海 卡特加特海峡 波罗的海流向北海 (3)补偿流(下表)。 补偿流有水平补偿和垂直(上升和下降)补偿。 其中: ①上升流是因离岸风致表层海水离岸而去,由相邻海区的深层海水以上升流的形式补偿;上升海域是世界海洋生产力极高的区域,世界沿岸上升流海区总面积仅占海洋总面积的1%o,而渔获量却占世界渔获总量的一半。 ②表层有密度流的海区,其底层多有补偿流,如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人大西洋。 离岸风 海区 主要洋流 东北信风 1.北太平洋东岸2.北大西洋东岸 1.加里福尼亚寒流2.加那利寒流 东南信风 1.南太平洋东岸2.南大西洋东岸 3.南印度洋东岸 1.秘鲁寒流2.本格拉寒流 3.西澳大利亚寒流 五、“厄尔尼诺。 (“圣婴”或“圣子”)全球作乱 1.现象: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或“圣子”)一词的音译,是指在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大面积海域,出现呈2—7年周期性的海水异常增高(水温上升0.5℃以上,时间持续半年)现象。 它既是一种海洋现象,又是一种大气现象,即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信风原来向西吹,现改变为向东吹,使得原卒应在太平洋西部的高温洋流向东移动,致使赤道太平洋海域出现两大范围的浪峰)。 “厄尔尼诺”现象在5000年前就已发生,1950年以来共发生过13次,最近在1998年后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来势猛、发展快、危害大。 2.危害: ①海洋生态灾变。 秘鲁沿岸因水温升高致鱼群、海兽和海鸟大批死亡或迁徙它乡。 ②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打乱了全世界的气温和降雨规律,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大雨滂沱,洪水泛滥;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中南部沿海则出现严重的旱灾;就连北半球的中高纬地区,如加拿大、中国、等地都受到经过大气传递的“遥相关”影响。 ③农业减产。 严重的水旱灾害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如1998年前后的“厄尔尼诺”现象仅澳大利亚损失便达13.5亿美元;朝鲜则连遭水灾,颗粒不收;当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也与其相关。 ④海洋渔获量下降,以1972年的“厄尔尼诺”为例,秘鲁鲲鱼年产量一下锐减50%,不仅影响了秘鲁本国经济,使世界上饲料也发生严重危机,美国因此改用大豆作家畜饲料(原以鳗鱼为饲料),这又迫使国际大豆售价猛涨。 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正在深入研究,相信在未来,人类定会降服这个恶魔。 六、“拉尼娜”(“圣女”)来者不善 作为修正“厄尔尼诺”造成气候失衡的另一种自然现象,“拉尼娜”(“圣女”,又译“仙姑”)现象接踵而至。 它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的异常偏低现象(水温连续6个月比一般年份低0.5℃),它会使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水温偏低、云量减少、气压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相反。 “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会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次数增加。 不过“拉尼娜”造成的灾害损失低于“厄尔尼诺”。 七、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结合相关学科(生物、化学)知识理解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机制有助于突破难点。 (1)大陆架是指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图中①表示海水上泛将海底____带到表层,②表示营养盐丰富,____众多。 (2)大陆架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①沿海大陆架海水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②沿岸陆地径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硅酸盐、磷酸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饵料充足;③海水上泛强烈——寒暖流交汇致海水搅动上泛、沿岸上升流或冬季底部冷海水上泛。 八、四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比较 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状况 海洋化学资源 ①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海洋中有大量的盐类、铀、重水等散布在广阔的海洋中; ②目前海洋中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③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洋生物资源 ①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不破坏资源前提下,海洋每年可提供3×10 吨水产品; ②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海域,而且随着技术的改进,人们的捕捞能力不断提高; ③海洋生物资源能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实现可持续利用。 海洋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矿产;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海能源 ①海洋能源属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 ②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九、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的区别 海洋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后果 海洋污染 海洋遭到严重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健康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生产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海洋环境问题 表现 原因 后果 海洋污染 海洋遭到严重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危害到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健康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生产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十、世界渔场的形成可用下列联系图说明: 《地球的宇宙环境》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处均为15°/时 平均1°/日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均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相关性 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的轨道平面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二、利用月相变化规律判断时间、方向及大小潮 整夜不见月为新月(朔,农历初一);上弦月: 半圆,月面朝西,出现在初七初八的上半夜;下弦月: 半圆,月面朝东,出现在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半夜;反“C真真状的蛾眉月: 月面朝西,出现在月初傍晚的西方天空;“C”状残月蛾眉月: 月面朝东,出现在月末黎明前的东方天空。 月相为朔、望时,月球对地球引力最大,海水形成大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形成小潮。 三、晨昏线(圈) 1.晨昏线(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的平均位置通过南北两极。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同时,晨昏线摆动于南北两极的两侧各23°26′,其特征可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①晨昏圈所在乎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必须通过地心。 2.晨昏线上的时间信息 晨昏线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 在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 3.晨线和昏线的判别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 4.根据晨昏线和极圈的关系判断日期(见下图) 北极圈内极昼时为6月22日; 相切 极夜时为12月22日 南极圈正好相反 平分极圈,过极点: 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5.晨昏线与经线圈 重合: 一年中只有春秋二分 相交: 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 交角最大时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 6.根据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除了春秋两分日和赤道上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均不等长。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因为沿地表任一点所在纬线圈随地球自转一周,所经过的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即每跨经度15°,历时1小时,故某地昼(夜)长计算公式如下: 某地昼(夜)长=该地昼(夜)弧所跨经度x半 四、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东西方向和东西经度 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为东,南极地区顺时针方向为东。 在0°经线处,顺自转方向为东经,逆自转方向为西经。 五、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图示: (如下图) 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如右上图) 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图示(如下图) (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八、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见下页表中图) 北半球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 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北半球) 春分日3月20 日或21日 23°26′ 0° 23°26′ 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 全球昼夜平分 无极昼和极夜 夏至日6月21 日或22日 直射点逐渐北移 昼大子夜昼渐长 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北回归线上为90°往南北递减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全极昼 直射点逐渐南移 昼大于夜昼渐短 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秋分日9月23 日或24日 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 全球昼夜平分 无极昼和极夜 直射点逐渐南移 夜大于昼夜渐长 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冬至日12月21 日或22日 南回归线上为 90。 ,往南北递减 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圈内全极夜 直射点逐渐北移 夜大于昼夜渐短 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 赤道为90°,往南北递减 全球昼夜平分 无极昼和极夜 九、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1.地方时: 地方时的时间根据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太阳正对的经线为正午12时。 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的划分: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 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即每隔15°为一个时区。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 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的步骤: 第一步: 如果已知经度,不知时区,求时区号数。 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数。 若余数<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的序号;若余数>7.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该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该地为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第二步: 求时区差。 关于时区差,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为减法(大数减小数);若两地位于东西十二时区两侧,则求时区差为加法,即: 时区差=东时区序号+西时区序号。 第三步: 求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早。 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1天。 4.日界线: 过日界线日期的变更(如图所示) 日界线西侧 日界线东侧 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经度 东经度 西经度 时刻 相同 相同 时期 今天 昨天 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环境 高考 地理 选修 部分 复习 难点 知识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