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修辞.docx
- 文档编号:30518176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6.86KB
现代汉语笔记修辞.docx
《现代汉语笔记修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笔记修辞.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笔记修辞
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
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二、修辞和语境
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两种。
情景语境跟修辞的关系密切。
它指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
一是主观语境因素;二是客观语境因素。
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
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致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语料随语境而变异、创新,表达方式也随语境而定,从而不难明确语境的作用:
一是制约语言活动的内容;二是对顶言语的表达方式。
三、修辞同语音了、词汇、语法的关系
、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
(一)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二)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三)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修辞的作用也决定了我们学校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
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
锤炼词语首先要锤炼思想。
语境的制约,词语的调度,都不可忽视。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
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锤炼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
要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要力求准确、妥帖;
(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要力求色彩鲜明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
(1)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
(2)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变情感色彩
(3)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也可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
(4)有些词语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
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
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
二、声音的锤炼
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求叠音自然;(五)讲求双声叠韵恰当配合。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
句式选择的依据大体是:
(1)根据内容的需要和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
(2)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3)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4)照顾上下文的协调统一等。
一、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就长句的结构形式来看,一般包含下列四种情况:
一种是修饰语较多,二是联合成分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四是分句中结构层次较多。
短句的表现形式则刚好相反。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长句化成短句的方法: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2、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二、整句与散句
'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三、主动句与被动句
运用被动句的两种情况:
1、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需要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句。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语气流畅,也应该用被动句。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
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有两个否定词。
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五、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娱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书面语句式。
—
两种句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
2、口语句式要求简练,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或不用;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
3、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4、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
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总的来说,口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书面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文雅。
第四节辞格
(一)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的作用有三:
…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话,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一)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语体、喻词)的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语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
。
。
似的”等一类的喻词。
喻词“一样、似的、一般、般”等有时单独放在喻体后面,有时与前面的“像、如”等结合成“像。
。
。
似的”、“如。
。
。
一般”等格式。
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3、借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二)比喻的灵活用法
$
1、没有喻词的比喻
为了适应某种话语的结构,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本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本体事物不具有事物某方面的特性。
它是以反托正,相反相成。
通过联想。
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
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
(三)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1、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2、比喻要贴切。
3、要注意思想感情
{
4、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5、运用比喻不一定拘泥于三种基本类型,多留心比喻的灵活多样用法,也是必要的。
二、比拟
根据相像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一)比拟的基本类型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不仅具体事物可以拟人化,就是抽象概念也可以拟人化。
2、拟物
-
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感情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一)借代的基本类型
1、特征、标志代本体
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2、专名代泛称
<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大的专用名称充当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3、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4、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5、结构代原因
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
(二)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代替,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2、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抓准借体与本体间的密切联系,十分重要。
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会明显突出。
—
3、借体的语境中带有褒贬色彩。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四、拈连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
又叫“顺拈”。
(一)拈连的基本类型
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
1、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2、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
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
(二)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1、拈连要贴切自然。
2、拈连要注意甲乙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
五、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是辞格叫夸张。
运用夸张的目的在于:
(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一)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以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事,或是同时出现的。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夸张,又像真实。
3、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第五节辞格
(二)
一、双关
]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一)双关的基本类型
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1、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2、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比起谐音双关来,语义双关更为常用。
还有,用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即平常所说的“指桑骂槐”,这也属语义双关。
(二)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1、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式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如果造成误会或歧义,那就有失自然巧妙了。
?
2、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
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体现思想积极、健康。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
(1)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2)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二、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叫“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
(一)仿词的基本类型
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
1、音仿
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另一词语。
2、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另一词语。
<
仿词也有近义、同义的仿造形式,词、短语(包括成语)都可以仿造。
仿词一般是“一对一”的,也有“一词多仿”的。
(二)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1、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访的词不出现时。
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使人一目了然。
2、仿词只需要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
三、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体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叫“倒反”或“反话”
反语的特点是:
比喻表里不一,单并不影响正面理解,因为词语的反义在表里之间起作用。
(一)反语的基本作用
反语可分为以正当反和以反当正。
1、以正当反
)
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
2、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面的意思。
(二)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1、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2、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上文已经说明了正面的意思,再接着用反语,或者先反说后正说,这样就可以加强讽刺的力量,也可以是意思更为显豁。
四、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婉转的特点是:
“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
(一)婉曲的基本类型
!
婉曲可分为婉言和曲语两类。
1、婉言
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
2、曲语
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
(二)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1、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2、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要露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婉曲可以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现。
五、设疑
:
说话时特意把关键性的部分暂时隐下不说,以造成疑义,随后在适当的时候补说出来,消除疑义,使语意明了,这种辞格叫设疑,也叫“歧疑”
(一)设疑的基本类型
设疑这要可分为问答式和省略式。
(二)运用设疑要注意的问题
设疑不同于省略。
设疑的本意没有说出来之前,使人产生疑义或误解,而暂时的疑义或误解却正是设疑所要达到的目的。
设疑的本义(保留部分)必须补说出来。
省略有上下文,不会使人误解,省略的部分并不需要补说出来。
设疑也不同于反语。
反语是让人一听(一看)就知道真意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有时设疑可以由反语构成,但是,其中的“反语”,一定要使人信以为真,否则无法构成设疑。
第六节辞格(三)
一、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
(一)对偶的基本种类
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
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连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表现形式。
2、反对
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3、串对
上下联内容根据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的关联,连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顺水对”。
(二)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这种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偶。
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
二、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事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
(一)排比的基本类型
排比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法排比两类。
1、句子排比
从句子结构上看,单句和复句(其中包括分句)都可以构成排比。
2、句法成分排比
各种句法成分都可以用来排比。
(二)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1、排比都是三项或更多项排连运用。
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重心,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因此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
2、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
后一种排比,句尾用省略号。
3、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排比和对偶是不同的:
(1)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对称并列;
(2)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字数必须相等;(3)排比常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三、层递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
(一)层递的基本类型
1、递升
按照事物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
。
。
去排列。
2、递降
按照事物的变化,由大到小,由高到低。
。
。
去排列。
·
(二)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
层递的运用必须使事物按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一次排列。
语言一环扣一环,内容一步紧一步;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入,印象逐渐深化。
层递和排比有明显的区别:
(1)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极差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山必须是递升或递降的;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
(2)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四、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顶真的修辞作用是:
1、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
2、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3、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五、回环
%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顶真和回环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又有根本上的不同。
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起轨迹是直线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这又与层递补同)。
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变换词语顺序,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反映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其轨迹是圆周形。
它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第七节辞格(四)
一、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一)对比的基本类型
对比可以分成两体对比和一体对比两类。
1、两体对比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
2、一体两面对比
&
把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理说得更透彻、更全面。
(二)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确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和对偶不同: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的“对立”。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式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
二、映衬
为了突出主题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一)映衬的基本类型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
1、正衬
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
2、反衬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二)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
衬托与对比不同。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三、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一)反复的基本类型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类。
1、连续反复
【
连续反复时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
2、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时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的隔开。
(二)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是: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语气。
反复和重复不同。
重复是一种语病,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四、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
设问的作用:
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
五、反问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顾问,又叫“激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词格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辞格的连用。
(二)辞格的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
为了避免语句平板单调,把本局写成整句的句式特意写得长短错落,这种辞格叫错综。
为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借用现成的话,这种辞格叫引用。
把原来适用于甲事物的描写性词语移于乙事物以求表达新鲜有趣,这种辞格叫移就。
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基本类型。
一、辞格的连用
】
辞格的连用是指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
(一)同类辞格连用
(二)异类辞格连同
二、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
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乙格。
三、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其他辞格,分层组合,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词类套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异类辞格可以套用,同类辞格也可以套用。
分析综合运用辞格时,要注意:
(1)要从把握思想内容的整体入手,弄清各种辞格在一个统一整体中的相互关系;
(2)同一表达形式,由于分析角度不同,可能分析出不同辞格来,究竟怎样确定,要由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境来定,不能因强调一种辞格而忽视另一种辞格的存在;(3)辞格综合运用形式往往有主次之分和隐显之别,应该突出主要辞格的作用。
—
第九节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一)音节不匀称
(二)平仄不相同
(三)押韵不和谐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一)词语表意不确切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三)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
(一)句式选择不恰当
1、单句和复句方面的
2、常式句和变式句方面的
3、长句和短句方面的
4、散句和整句方面的
(二)句子不简练
1、语意重复
2、词语堆砌
(三)句子表达不连贯
1、分句之间脱节
【
2、句子之间脱节
四、辞格运用不当
(一)比喻不当
(二)比拟不当
(三)借代不当
(四)拈连不当
(五)夸张不当
(六)仿词不当
(七)对偶不当
(八)排比不当
·
(九)顶真不当
(十)映衬不当
(十一)设问不当
第十节语体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语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也称事物语体,是它适应事物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公文语体最根本的要求是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这是公文语体最总要最根本的要求。
风格是简明、准确、平实、庄严。
公文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公文语体使用的词语
;
1、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
2、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二)公文语体使用的句式
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三)公文语体的修辞方式
公文语体较少使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在运用辞格上,公文喻体很少运用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笔记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