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探原.docx
- 文档编号:30516646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1.05KB
一贯探原.docx
《一贯探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贯探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贯探原
一贯探原
气天、象天、虽分九重:
而造历之法,实本于三。
盖宗动天为干,而恒星天为干之中,土星天为干之下,此三重合而为天行健。
盖宗动天之行度不可见,而以恒星天,每日绕地一周所过者为度。
历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绕地一周,复还于初起之度,为一岁之周。
向下木星天为离之初,火星天为离之中,日轮天为离之成。
木火一家,合而成离,中含一阴,故次健于天。
一日不及恒星天一度,历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不及恒星天一周,而复起于初起之度,谓之一岁。
此气盈之所自出也。
向下金星天,为坎之始,水星天为坎之中,月轮天为坎之成。
坎卦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行迟。
每日不及恒星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不及日轮天十二度,十九分度之七。
历二十七日半,而与恒星天,复会于初起之度。
二十九日半与日轮天复会于初起之度,谓之一月。
此朔虚之所自出也。
合一“气盈”与“朔虚”,而闺余生焉。
故干为纯阳,动中动,而行健。
离为动中静,而次健。
坎为静中动,而行迟。
坤为静中静,而以不动为正矣。
宗动天虽一气浑圆,上贯星斗,下贯大地,中贯人物:
屈伸往来,默运四时,终始万类。
然上者轻清而行速,下者重浊而行迟:
虽虚空寥廓,渺无际涯:
气之所至,以数推之,不差累黍:
此七政之所以分,八卦之所以判,闺余之所由起也。
黄帝之时,神龟出洛;风后则之,以演奇仪:
大禹则之,而演洪范;文王则之,而翻卦象。
或得其数,或得其象,踵事增华,而后天之大用彰矣!
天现洛书,即现宗动天之大用也。
易曰: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即言洛书之数也。
嗟!
自孔子逝,而微言绝,其文虽存,而解者鲜矣!
愚生也晚,不得亲见风后、大禹、文王、孔子,而师事之,幸余编之尚存,反复玩味,久而不舍,似有神明启迪于无言之表者:
谨将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入用之处,笔之于图,公诸同好,借以就正于有道者。
【三五图省略】
神龟出洛,谓之洛书。
其数: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数居中,以应八方:
纵横皆十五数。
纵横之数,始于八者,八节之谓也。
推而至于二十四者,二十四气之谓也。
每气十五日,五日六十时:
三五一气,一百八十时,三元一周,而复气始交,此正参伍以变也。
三五,不曰“三五”?
而曰:
“参伍”者;宗动天,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升降一周。
自一至九,阳气上升,此太极之阳仪也,而春夏之元亨寓焉.。
自九至一,阴气下降,此太极之阴仪也,而秋冬之利贞寓焉。
天统四德,即统四象也。
四象非他,即春夏秋冬之谓也。
春有立春、春分,秋有立秋、秋分;夏有立夏、夏至,冬有立冬、冬至,而八节分矣。
此四象之所以生八卦也。
自八节而推至于二十四气,而参伍以变之实知者,已了然于心目矣。
“三五”而曰“参伍”者,气非形质之比,虽有节次,实无间断,分而未尝不合。
参者、混合无间之谓也。
错者、阳顺阴逆,各行其道,流行不息。
对待而观,总不离纵横十五之数。
错者分也,综者合也。
太极之气,浮沉升降,默运四时;高者轻清而行速,下者重浊而行迟,此象天七政之所以错综也。
九宫迭运,阳顺阴逆,此气天九宫之所以错综也。
七政天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之变:
三五而盈,而生震、兑、干,此西南得朋之象:
三五而亏,而巽、艮、坤,此东北丧朋之象也。
而画卦之本有自来矣。
太极气天,九宫迭运,年月日时,各有攸司,而序畴之法有其源矣。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自八推至二十四,自二十四推至七十二,七十二推至四干三百二十,纵横十五,自然而然,丝毫不紊,此太极气天之至妙者也!
达而至用,上推往古,下推来今,废兴存亡,吉凶悔咎,捷若影响,此又九宫之神乎其神者也!
故,
风后得之而演奇,大禹得之而序畴,文王得之而演易,孔子得之而系辞,古之圣帝明王,分田制禄,则以之为井田法;建邦设都,则以之为明堂位。
司马招讨,行则为阵,住则为营;战则以之为奇正变化,孤虚生死,向背趋避之用。
此数乃后天之用,神化之易也。
其纵横错综,极之于四干三百二十,及七十二侯,每侯六甲,六十时之积也。
今此一盘,乃七百二十,纵横十五之数,乃每候自甲子至癸酉,十时之积也。
其下尚有五盘,因萍踪百忙,未暇全及:
好此者,即此而推,其后五盘,触类引伸,自见其全。
此书原为探一贯之源头而作,象数之学,非吾人之急务,亦非吾人之正务,此处微露端倪,足见古圣之学,体用兼该耳。
一贯者何?
宗动天一气流行,默运四时,上贯星斗,下贯大地,中贯人物;气旺则壮,气衰则老,气绝则死。
有形之天地尚然,况人与物乎?
此气升降浮沉于太虚之中,虽视不见,听不闻,而实体物不遗;体物不遗,则无物不贯也。
盖宗动之气,化机流行,彻上彻下,天渊两在;积厚有色,谓之“碧落”;未厚无形,谓之“虚空”;“虚空”、“碧落”,无在非气,即无在非天也。
如春气至则向温,夏气至则向热;秋之凉,冬之寒其义一也。
如春气至,不曰春气,而曰春天者;天即气,气即天也。
此气虽万有不齐,实无时不运虚空,亦无时不在人物。
关中、张子曰:
“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此贤人之造诣也。
只知虚空即气,虚空非空;而不知主宰虚空之气者,犹有“理”在也。
理者不动天也,气者宗动天也;理静为经,气动为纬;
经者、静而不动,常而不变,故曰五常;纬者、流行不息,变而有常,故曰五行。
此两者,同塞宇宙,同贯万物;同在无臭无声之表,尽入不睹不闻之中;而有可道、可名,不可道、不可名之分:
可道、可名者,宗动之气,流行不息,有迹可寻也。
不可道、不可名者,不动之理,静而能应,神妙莫测也。
不动之理,即河图之所从出,此不易之易,理学也。
宗动之气,即洛书之所从出,此变易之易,数学也。
七政天之日月,交易之易也。
乃卦象之所从出,象学也。
理学、数学、象学,即上中下,三乘之分。
不动之理,至妙至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无为而成;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穿金透石而无碍。
“理”,即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也。
当二五之精,妙和之际,无极之真,即与之妙合而凝。
二五之精,生有形之身;无极之真,作神妙无形之性。
此“性”乃人生而静之性,性善之性,恒性之性;亦即中庸所谓“天赋之命,本然之性”。
虞廷所谓“惟微之道心”。
西竺所谓“涅槃之妙心”,太上所谓“谷神不死,真常之性”。
古人所谓“三教归一,万法归一”者,
盖谓至静不动天,神妙不测之理;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虽无声而无臭,实无在而无不在。
此理无所不理,万物统体一理,物物各具一理,故天有天理,地有地理,物有物理,人有性理;三教皆人也,即皆有性也,性即理也。
此至静不动之理,犹大海之水也;物物各具一理,犹鱼腹之水,息息与大海相通。
所不同者:
水有形而理无形,水无知而理有知;水有在亦有所不在,理则无所不在也。
水有时而尽,理则无时或尽;水尽之后,而理复能生水也。
古人多以水喻道者,两大内外,能通者有三,而水居其末。
盖水能通在地有质之类,而不能通河汉星斗,欲通河汉星斗,必须化气。
宗动之气,上通斗牛,下通大地,中通人物,而不能通元气之表,无极天、大罗天、天外天、生天生地之天,欲通天外天,必须化神。
试问:
四大部洲之人,人谁无性?
有性即有理,物物各具之理,未有不通万物统体之理者
然通而不知其通,不得大通终通者:
气禀之拘,物欲之蔽也。
迷真逐妄,流浪生死,不得明善复初,尽人合天,还归圣域者,此其故也。
三代而上,主传斯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也。
三代而下,主传斯道者,三教圣人也。
故“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十六字之传,出自唐、虞,故世跻仁寿,治臻上理,此中天大同之盛也。
“维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出自汤诰。
“克明峻德”,出自《尧典》。
大学之明德,中庸之率其本于此乎?
文王演卦,周公明爻,孔子作传:
朱泗心法,祖述宪章,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良不虚也!
系辞传曰: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
又曰:
“易无思也,无为也: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范围天地之神,即至静不动天,无极之理。
理者神之体,神者理之用。
神理者何?
圣域之一贯也。
圣域者何?
至静不动,无极理天也。
孔子有见于此,故造诣至此:
造诣至此,故与此天同体、同寿,永劫常存。
此登峰造极,至极无以复加之地,故圣称至圣,理称至理,道称至道,善称至善,人称至人,神号至神。
如学不至此,见不及此,行不到此,得少辄足者,皆非到家之学也。
何至之有?
佛曰:
“一合理相”,老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释、玄二圣,皆深造圣域,优入圣域者也:
故称“天人师表”。
盖至静不动天而下,为“宗动天”也。
此天之气,虽弥纶两间,
而阴阳迭胜,五行错杂,动而难静,驳而难纯;人自降生之时,呱地一声,此气由口鼻而入,此后天之性命也。
故命曰:
“气数之命”,性曰:
“气质之性”,心曰:
“人心”,神曰:
“识神”,作七情之领袖,而后起之欲,有其根矣。
若不明乎理,囿于气中,却欲调息,终身不怠,可成此天之果。
纵能飞云走雾,感而遂通。
宗动天流行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终归穷尽;此天既尽,成此天之果者,能不随之而尽乎?
释曰:
“饶经八万劫,终须落空亡,仰箭射虚空,力尽终归堕。
”
盖谓修此天之果者而发也。
此天之下,七政象天,取坎填离之法,本于象。
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补离成干,日月会合,结而成丹。
木火一家,离日为性:
金水一家,坎月为命;坎离颠倒,簇五合三,会三为一,性命双修,亦大近理。
所可疑者,中庸曰:
“天命之谓性”,赋畀谓命,禀受谓性,赋畀、禀受,一理而已,原非有二也。
故曰:
“率性之谓道”。
宋儒释之曰:
“性即理也,理即五常。
”
五常即至静不动,常而不变之理天也。
修理天之果者,则以性为理。
修气天之果者,则以性为气。
修象天之果者,则以性为离,为日、为汞、为龙、为鼎、为姹女。
以命为坎,为月、为铅、为虎、为炉、为婴儿。
千名万号,不胜枚举,此等功夫;实不同于中庸,而大异乎中庸:
中庸之道,孔子之道也,而可与之异乎?
愚初立志学道之时,亦自象天入手,用至水升火降,法轮常转而后,曾有诗曰:
“坐到忘时万有空,冥冥杳杳一真宗,太虚廓落难寻找,仿佛冰壶水月中。
”
又曰:
“水月冰壶亦消融,灵明体合太虚空,色空始见空空色,认得无皇万象宗。
”
到此境界,无极、太极,理天、气天,了然心目,始知三教圣人,皆以理天为最上一乘之天。
回视气天、象天,尽成糟柏。
但愿同志诸友,在象者莫囿于象,至气者莫囿于气,挽起眉毛,洞观无疑,必到无极理天,与三教圣人,齐肩同寿而后已。
一贯者,至静不动天,以理贯万物,乃河图之所从出;为人生本然之性,道心、元神之源。
欲回此天,必遵孔门之四勿,无佛门之四相,习玄门之清静,功行圆满,杆头进步,一静即超三界外,不劳弹指了修行。
宗动天,以气贯万物,乃洛书之所从出,为气数之命,气质之性,人心、识神之源。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此贤关一贯之源也。
七政象也,日月盈亏,为画卦之源。
如以日月盈亏生卦而论,则西南得朋,自震而兑,自兑而干,此阳进之卦也:
东北丧朋,自巽而艮,自艮而坤,此阴退之卦也。
卦者挂也,日月悬挂虚空,而生卦也。
爻者交也,日月相交,而生爻也。
八卦只见六卦,六爻即是八爻者:
干爻用九,坤爻用六,九六非他也;九为后天之离,六为先天之坎,坎离者乾坤二用。
六卦加坎离,而成八,六爻加九六,而亦成八。
六卦非坎离不生,六爻非九六不变也。
此天盘之八卦也,加以地之八方,以八乘八,而六十四卦完矣。
八卦以阴阳二气贯,二气乃一气之屈伸,仍是一贯也。
河出图者,现不动天,无极真理之一贯也,而本然之性,有其源矣。
洛出书者,现宗动天,太极元气之一贯也,而气质之性,有其源矣。
伏义画卦,现七政天,悬象着明,自气入象之一贯,此得之仰观者也。
又有自俯察而得者,中华大局:
南方多暖,纯阳之卦居之,故干南:
北方多寒,纯阴之卦居之,故坤北:
日生于东也,而离居之:
月生于西也,而坎居之:
西北多山也,而艮居之:
东南多水也,而兑居之:
寅为青龙之位,而震居之:
申为白虎之乡,而巽居之。
震为雷,巽为风:
雷从龙,而风从虎也。
此南瞻部洲,一洲之易也,而三洲不与焉。
盈天地间,无在非象,萍踪笔墨,一时难罄,聊举一二,以发理、气、象之来源焉耳。
一元十二会,六会开物,六会闭物。
自子会开天,为自无入有之渐。
天、地、人、物之性,子会入理,丑会入气,寅会入象,历卯、辰、巳,六会而万象全矣。
午会传道,为自有还无之渐;故由象悟气,自气还理,此尽人合天,贤关、圣域,造诣之次第也。
人之恒性,皆自无极理天而来。
自理入气,则拘于气禀;自气入象,则蔽于物欲。
而来路迷矣!
而自性昧矣!
开天收天,
维皇上帝之事也,
上帝不言,借人而言,此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三教圣人,继天立极,代天宣化之所自来也。
盖掌道之圣,天觉人也;代天宣化,人觉人也。
天觉之人,谓之先觉;人觉之人,谓之后觉。
本然之性,来自理天,人人本有,然“迷”而不知其有;
“觉”则有而各知其有矣!
历代诸圣,教人之法,不过使之觉其固有之性,明善复初,返本还原而已。
明善复初者,尽人也。
返本还原者,合天也。
尽人者、由象悟气,由气悟理也。
合天者、人人各具之理,还于万物统体之理也。
万物统体之理者何?
至静不动天也。
天、地、人、物之性,降下无极理天者,为自无入有。
开物之世,历代诸圣,奉
上帝之命,降下尘寰,各立宗旨,教化愚蒙,如
孔子以克己复礼立教,
老子以归根复命立教,
释迦以离一切相,一合理相立教。
老曰:
“大道无形”,
孔曰: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佛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三教究竟,皆教人,由象返气,自气还理也。
然非久居无极理天之人,不能知无极理天之道;非奉无极理天之命,不敢传复还无极理天之法,不敢评无极理天之品。
故儒至理天而成圣,释至理天而成佛,
道至理天而成仙。
三教归一者,归于理也。
纵使各据枝叶,不肯归一,天定胜人,终归于一也。
一散万殊,自无入有,由理入气,由气入象,六会开物之世也。
万殊归一,自有还无,由象入气,由气还理,六会闭物之世也。
此一之无所不贯,而原出自无极理天。
“无极”之号,出自道经。
孔孟之书,未尝多见;至宋濂溪周子,着太极图说,始曰:
“无极而太极”。
又曰: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
”:
终曰:
“主静立人极”。
《乐记》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无极】图:
仁义礼智省略
至理浑圆太极先彻终彻始彻中边大包覆载无形外细入鸢鱼有象前
二五合时周性命一三判处贯人天羲皇昼后真宗显圣圣渊源赖此传
【太极】图:
元亨利贞省略
圣圣渊源赖此传弥纶一气即真诠随机赴感方方现附物昭灵在在圆
蓍策非神神自有卦爻是象象终捐同流万类微之显体具先天用后天
故大学以定静入手,佛、老以清静为宗。
无极者何?
理而已矣。
后之学者,大都以太极为理,以无极为无关紧要之道。
岂知太极之图,黑白已分,阴阳已判,阳升阴降,流行不息,循环往来。
阳气上升,自复至始,元亨出焉,谓之阳仪:
阴气下降,自姤至复,利贞出焉,谓之阴仪。
升降往来,寒暑代谢,太极非气而何?
此气下贯大地,上运星斗,一日绕地一周,每日过一度,历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复还于初起之度,谓之一岁。
历三百六十岁,谓之一运:
历三百六十运,谓之一元:
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此气一终。
故三百六十时,为一月之太极;三百六十日,为一年之太极:
三百六十月,为一世之太极:
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之太极;
三百六十世,为一会之太极:
三百六十运,为一元之太极。
三百六十运,此气既终,天地或几乎息矣!
若言天地有息,不信者多以为妄。
殊不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既曰人生于寅,寅会以前,未尝有人也,可知矣。
既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则子会以前,未尝有天:
丑会以前,未尝有地也,又可知矣!
天既无有,则太极之气,非息而何?
太极既息,惟有“无极”在也。
盖闻善言天者,不外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天地如人有形之身,太极如人呼吸之气,无极如人虚灵之性。
不但如人,凡有灵之物皆然。
天气交地,而万物生。
万物之雌雄亦如天地,故有形可见,为交易之易;无形有迹,为变易之易;无形,神妙莫测,体物不遗,为不易之易。
交易之易,有形则坏速;变易之易,无质则毁迟;不易之易,形质胥泯,则不坏。
不坏者,本然之性,来自无极理天者也。
迟坏者,气质之性,来自太极气天者也。
速坏易朽者,其四大假合之身乎?
是故神有:
气中之神、理中之神。
理中之神,上居三十三天,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上,下照一十八狱;统欲界、色界而下,无所不统,无所不理。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无为而成,无在而无所不在,为无始无终永劫不坏之神。
若三清上圣、释迦、观音、孔、孟、颜、曾,得道而成之类。
何谓道?
“无极之理”是也。
此“理”贯乎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中,则不离乎气,亦不杂乎气:
超乎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则委气独立,为无极界。
何谓欲界?
地面上下,飞潜动植,杂居其间,滞于有形,谓之欲界。
因其甘食悦色,多生六欲故也。
何谓色界?
河汉星斗,有象可见,故谓之色界。
何谓无色界?
四空天无欲无色,故谓之无色界。
无极界者,无声无臭,而为声声臭臭之主;无形无象,而为形形象象之源。
高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上,为无极天、大罗天、生天生地之天、天地万物统体之天也;贯乎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下,为天赋之命、本然之性、道义之心,物物各具之天也。
万物统体之天,与物物各具之天,洞会交连,无间无断。
人物之所以不能顿超三界,复还无极,与三教圣人,齐肩同寿者;气拘物蔽,昧厥本来故也。
所谓“得道者”,知四大假合,其坏甚速,故贫贱、富贵,自有命在,其来其去,无心任运,炼形归气,则不囿于物,可超“欲界”。
气中之灵,虽后质而灭,即寿之大者,难满一元;其究终有穷尽,故清静无为,炼气化神,可超“色界”。
及至炼神还虚,则物物各具之天,与万物统体之天,混合无间,生天生地之天即我,我即生天生地之天,如是者谓之得道而成。
天地有坏,此神常在,此即理中之神也。
现出一轮无影日,照满三千及大千,此最上一乘之法也。
气中之神,有阳神、有阴神。
以一气流行而言,则来而伸者为神,自子至午,太极之阳仪也;往而屈者为鬼,自午至子,太极之阴仪也。
以对待而言,则河汉星斗,为气中之阳神;十殿诸司,为气中之阴神;
五岳群山,天中地也,其神为少阴之神;四海百川,地中天也,其神为少阳之神;
少阴之神,司善恶于人间;少阳之神,兴云雨于空中。
则此而推,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爻爻有神,则以奇偶分阴阳;
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度度有神,则以寒暑分阴阳。
值时之神,一时一易;值日之神,一日一易;值年值月者亦然。
大小错综并行不悖,因其行而不息,故变而有常。
气中之神:
阳神春夏在天,秋冬在泉;阴神秋冬在天,春夏在泉。
有所在亦有所不在;故行而后至,至而后现。
阳至则自温而热,阴至则自凉而寒;凶神至则为灾;吉神至则降祥。
气中之神,阴阳吉凶,万有不齐。
理中之神,慈祥恺悌,都归一致。
以故本然之性,来自理天,以静为体,故尧、舜不异众人。
气质之性,来自气天,动而难静,杂而难纯,故有智、愚、贤、否,穷、通、寿、夭之分
人物之终也,气数尽,则津液不生,津液竭,则四大朽溃。
天地之终也,气运尽,则雨露不降,雨露竭,初则海干山崩,光散星陨,焚以劫火,摧以罡风,大气不举,则地化飞灰,而混沌至矣!
浩劫之至,始于人物,再而山川,终而星斗。
大抵人物劫于申酉,天地劫于戌亥;申为白虎,人物遭杀;戌为火库,阳光灭藏,亥会其前劫后劫之交乎?
圣贤仙佛,教人不恋色身,脱离轮回,超由三界者;盖因欲界、色界,难免劫火;囿于其中,则灵光消灭,此元灭一灵光,则后元少一人物。
惟无极理天,劫火不至;故先度人物,次度鬼神,终度星斗;三者灵光还于无极,而浩劫至矣!
迨至,子会开天,星斗之灵光,各降其位;丑会辟地,山川之灵光,各降其位;寅会生人,人物之灵光,各降其位;而世界立矣。
贞终元始,循环无端;元会运世,犹如画夜,未信将来,先观已往;
三皇之世,草昧初开;五帝之世,制度始创;瞬而为唐虞之揖让,瞬而变汤武之征诛;
夏后尚忠,行本于心,殷人尚质,未离其身;周制尚文,则淳浇朴散,渐逐末务;
五霸之假仁义,其所由来者渐矣。
三代而上,道在君相,道与权合,故古之成人也易;
三代而下,道在师儒,道与权分,故今之成人也难;
势与分使之然也。
汉、晋、隋、唐,中华为主,而臣服夷狄:
辽、金、蒙古,荒服而臣妾中国。
世运之变如是之速,将来之世,不卜可知。
斯世凶险,真同苦海。
故圣贤有立命之法,求人不如求己:
仙佛有逃命之术,靠人不如靠天。
如呼吸之气,通太极之天,则万缘扫尽,调息绵绵,脱离轮回:
作气中之神,为天地同寿,日月齐年之仙。
知虚灵之神,通无极之天,则凝聚坚固,超出三界,不囿五行;为理中之神,作天地有坏,此性常存之神。
太极之天,包乎大地之外,上运星斗:
贯乎大地之中、下生万类。
不惟星斗、万类赖之,即大地无太极之气,亦化为无有;得太极之气,然后融结成形。
以人之所见而言;则天动在上,地静在下;以统体之大局而言;则天包地外,地之上有天,而地之四围上下,无在非天也。
昔黄帝问于歧伯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
“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也”,帝曰:
“有凭乎?
”,岐伯曰:
“大气举之耳”。
太极以动生天地,无极以静生太极:
太极虽无极中之所有,无极贯乎太极之中,亦包乎太极之外。
无极之理,静而为经;太极之气,动而为纬。
经则常而不变,纬则变而有常。
常而不变,不易之易也;变而有常,变易之易也;加以三光大地,雌雄万类,有质可见之物;天地交而生寒暑,日月交而生朔望,雌雄交而生万类,为交易之易也。
无极之理,微中之微,玄中之玄,妙中之妙,神中之神,天中之天,无象无名,本不可见。
于不可象,不可名,不可见之中,强现河图之名与数以见之。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成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省略
此理中之数也,对待而静。
无极之静体难见,惟大地坤元之静似之。
故曰:
“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
”无为之君子亦似之。
故圣人,
静则象地,寂然不动,立无极之大体,此静圣之学也;
动则法天,感而遂通,达太极之大用,此动王之学也。
欲学静圣,须尊德性;欲达动王,必道问学。
洞显微之无间,合天人于一致。
先天而天弗违,通乎理也。
后天而奉天时,通乎气也。
河图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一六在北,玄帝居之;玄武七宿之分。
其德为智,其色为黑,其性润下,其虫为鳞,其味为咸,其音为羽。
为壬癸亥子之乡,坎休天蓬之地。
于时为冬,其气严凝,故北方多寒。
天一生水,云气横空;地六成之,江河亘地。
水化为气,自地升天;气化为雨,自天降地;清浊互根,循环无端。
两大之间,其一、六之盘际乎?
水先五行,理固然也。
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故神龙变化,天渊两在,兴云致雨,普润万灵;智之德,与水之性,使之然也。
水族多潜,火族多飞;然鲲化为鹏,由潜入飞;雉化为蜃,由飞入潜。
天地之间,至神者莫如水火,而善化者亦莫如水火。
故火生于地二,成于天七。
水气旺而暖自生,相火居于命门,附火而生;精竭则失水,气竭则无火,即人可以知天也。
人无气,则无根之火,伤残百骸;无根之火,即劫火也。
由此观之,有水方能生火,独火不能生火:
火虽神而德不及水,故次水而生。
天地之间,能通者有四,而火居其末。
盖无极之神通,无所不通,上通三十三天,上极无上;下通一十八狱,渊乎其渊。
太极之气,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贯